华师大版历史第五册《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历史第五册《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1-22 14:2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标要求:
1、探究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过程、
口号内容和评价。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背景、
过程和影响。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政治:经济:思想:①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 ③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 ②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①民主平等自由思想进一步传播②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根本原因1、背景:直接原因2、兴起①兴起标志:
②指导思想:
③代表人物:
④宣传阵地:
⑤活动基地: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
创办《新青年》陈独秀 蔡元培 李大钊 鲁迅 胡适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新青年》北京大学材料1:“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讨论:试分析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材料2:“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ScienceDemocracy民主科学 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封建专制愚昧迷信德先生 赛先生 新文化运动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陈独秀指出,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的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杜维明《儒学创新的契机》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材料3: 新道德、旧道德是指什么?旧道德:
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
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历代
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新道德:
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 孔教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精神工具。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变本加厉地尊孔复古。 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
?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改良文学,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烂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推倒雕琢阿谀的贵族文学
建设平易抒情的国民文学
推倒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
建设新鲜立诚的写实文学
推倒迂晦艰涩的山林文学
建设明了通俗的社会文学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材料4: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两个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只忽飞远。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湖上
水上一个萤火, 水里一个萤火, 平排著, 轻轻地, 打我们的船边飞过。 他们俩儿越飞越近, 渐渐地并作了一个。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1. 动摇、解放
2. 弘扬、推动
3. 宣传动员
4. 思想武器
5. 普及文化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新文化运动是否有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儒家思想,比如钱玄同为了反孔而主张“唯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对东西方文化全盘肯定或否定。四、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传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庶民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过一番苦痛,……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够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①引文中的“新纪元”、“潮流”分别指什么?“新纪元”是指十月革命,
“潮流”指的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潮流。②为什么说“新纪元的创造”是艰难的?“这个潮流”是不可抗拒的? 因为这个革命是一个新生事物,革命必然遭到世界资本主义势力的反对,因而是艰巨的,但社会主义革命必然取胜,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这个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 四、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传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李大钊2、传播:①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②成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等五四运动的促进陈独秀 毛泽东 邓中夏
蔡和森 瞿秋白 周恩来四、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传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李大钊2、传播:五四运动的促进3、影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初期后期兴起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十月革命以后)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1.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民主政治 C.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持统治A2.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含义是指
A.主张民主制度  
B.倡导学习西方
C.反对尊孔复古  
D.坚持反封建
D3.“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蔡元培的这一方针,在当时的积极效果是
A.缓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矛盾   
B.鼓励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 C.吸收消化尊孔复古思想
D.使各种思想自由发展
B4.1918年,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这里的“新”,指的是
A.改变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B.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 C.开始宣传十月革命      
D.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
C5.前期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是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C.掀起了文学革命的新时期   
D.启发知识分子选择接受马克思主义
A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又是中国人的抗争史、探索史。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是怎样进行探索的?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技术制度 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运动) 维新派(君主立宪,戊戌变法运动)革命派(民主共和,辛亥革命)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思想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北京大学 北大为什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主要活动基地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北京大学红楼位于市内沙滩北街,为北大老校舍之一,原名“京师大学堂”。
??? 1918年建,楼为工字形,共4层,大楼通体用红砖砌成,故名。1918年初,李大钊在此创建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1919年5月4日,北大学生从红楼出发到天安门举行了示威游行(五四运动)。以后,红楼北面的广场多次成为北京学生进行革命运动的集合地。1919-1920年毛泽东曾在楼内图书馆工作。鲁迅任北大国文系教授时的休息室在二楼扶梯对面。1953年北大全部搬到西郊。1984年设置“红楼纪念牌”。 北大红楼 陈独秀胡 适李大钊鲁迅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1914年袁世凯复辟期间到天坛拜祭袁《大总统祭圣告令》: 本大总统躬膺重任,……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中国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陈独秀《克林德碑》节选: 安庆修理宝塔,动工的日子,要算算和首长的八字冲犯不冲犯。……湖南督军张敬尧带兵到四川打仗,到处都建造九天玄女庙;出战时招呼兵士左手心写一“得”字,右手心写一“胜”字,向西对九天玄女磕几个头,保管得胜。20年代初的《新青年》杂志中一篇题目为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的文章。文章描写一个14岁的望门寡,被她父亲关在屋里强迫自 杀,惨状触目惊心。 父亲让女儿饿死。饿到第四天,女孩哭着喊饿,她的父亲循循善诱地说:“阿毛, 你怎么这样的糊涂?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又叫你娘苦口劝你走这条路,成你一生名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又帮你打算叫你绝粒。我为什么这样办呢?因为上吊服毒跳井那些办法,都非自己动手不可,你是个14岁的孩子, 如何能够办到的?我因为这件事情,很费了踌躇,后来还是你大舅来,替我想出这个法 子,叫你坐在屋子里从从容容地绝粒而死。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都添许多的光彩,你老子娘沾你的光,更不用说了。你要明白,这样的做 法,不是逼迫你,实在是成全你,你不懂得我成全你的意思,反要怨我,真真是不懂事 极了!” 饿到第六天,她的母亲不忍心了,劝她父亲干脆送点毒药进去,早早“成全”算了。 她父亲却说:“你要晓得我们县里的乡风。凡是绝粒殉节的,都是要先报官。因为绝粒 是一件顶难能而又顶可贵的事,到了临死的时候,县官还要亲自去上香敬酒,行三揖的 礼节,表示他敬重烈女的意思,好教一般妇女都拿来做榜样。有这个成例在先,我们也 不能不从俗。阿毛绝粒的第二天,我已托大勇爷禀报县官了。现在又叫她服毒,那服过 毒的人,临死的时候,脸上要变青黑色,有的还要七窍流血。县官将来一定是要来上香 的,他是常常验尸的人,如何能瞒过他的眼?这岂不是有心欺骗父母官吗?我如何担得 起?” 阿毛在第七天饿死了。县官送来一块匾,上题四个大字—一“贞烈可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