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威尼斯的小艇》
教学目标:
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
学习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语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受到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以及文章语言美的感染,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
三.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感受威尼斯。(课件展示威尼斯的图片。)
(1)、要求学生边看边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学生交流(河道多、桥梁多、名胜多、岛屿多、小艇多)
2.小结:这就是意大利的古城——威尼斯。它位于欧洲亚得里亚海滨,周围被海洋环绕,由118个岛屿组成,全城有117条纵横交错的大小河道,靠400多座桥梁把他们连结起来。只有西北角一条长堤与大陆相通,有“水城”、“百岛城”之称。这儿风光秀美,古迹甚多,有120座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罗克式大教堂,有120座钟楼,64座修道院,40座宫殿,是驰名全球的旅游胜地。威尼斯城热闹非凡,但城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不见红绿交通灯,小艇就是“公共汽车”。威尼斯的小艇同样闻名于世。
(二)朗读课文,检查预习。威尼斯小艇耸立、桥梁、静寂、雇定、祷告、保姆、簇拥、纵横交叉轻快灵活操纵自如、手忙脚乱
1、出示词语、指名读。
2、出示多音字 ,学生认读。停泊湖泊 纵横交叉 蛮横无理 叉子 叉着腿分叉
3、指导书写。
4.师:朗读课文并思考:(1)威尼斯的景物这么多,为什么作者单单抓住小艇来写?(2)大作家马克吐温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师随机板书:小艇样子,速度,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的用途。
(三)细读课文,感悟奇特风情。
1.感受小艇之奇特
导入:当我们置身于诗情画意威尼斯时,坐上一只小艇,会有一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受,那么就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造型别致、乘坐舒适的小船。
请同学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小船的样子和特点的?(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文字)
师:读了这段,请你说说小艇的特点是怎样的?(精巧、奇特)
出示大屏幕:
比较: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起来轻快,灵活。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谁来谈一谈作者用了什么方法使我们感到描写得更生动形象?
品读句子,感受比喻句的妙处。
过渡:那么,课文用了这三个比喻句,使我们眼前就浮现了小艇的样子、造型。以及它行动起来的感觉,今后我们也要学习这些描写的方法,使我们的文章也同样生动、形象。2.赞叹驾驶技术之自如
导入:这么令人喜爱的小艇由谁来驾驶呢?对船夫的技术又有什么要求呢?
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文字。有感情地朗读,出示学习提示:本段是围绕那句话写的?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画出句子,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小组内交流。(提示:河上行船速度极快的时候——操纵自如,不手忙脚乱;急驶的时候——能够拐弯;拥挤的时候——能够挤进挤出;极险极窄的地方——能够穿过去。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教师引读:
师: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他操纵自如──生: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毫不手忙脚乱。师:他动作灵活──生: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还能做急转弯师:他速度极快──生: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
师描述:小艇时而快时而慢,快时犹如一支轻灵的燕子掠着水面,飞速向前;慢时则悠然的荡漾在碧波上,让我们尽情欣赏着异国的风光。
语言训练:此时此刻你就在威尼斯,你在小艇旁边,你就面对船夫,你想对他怎么说?3.品味人艇之和谐
师:我们不但欣赏了威尼斯著名的建筑,也看到了威尼斯人是如何生活的。自由读第五自然段,看看威尼斯人坐小艇去干什么?填写下表。想象还有哪些人坐小艇去干什么?(医生、学生、邮差、病人、教师等)谁坐着小艇干什么说明什么商人去做生意小艇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妇女高声谈笑孩子由成年人伴着到郊外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着全家教堂做祷告一大群人回家
师:小艇和威尼斯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离不开小艇。白天,威尼斯因小艇而变得热闹而富有生气,夜晚的威尼斯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轻声读第六自然段。
欣赏夜晚威尼斯的图片。朗读第六段。体会威尼斯静的美。
师:作者写的是威尼斯的小艇,可为什么又写夜晚的威尼斯呢?
小结:通过写威尼斯夜的静,反衬出了小艇与城的关系密切,更说明了小艇的作用大。
师:到了这时,人歇了,船停了,城市进入了梦乡。可当第二天曙光初露的时候,人行了,船动了,城市又开始活跃了。多么奇特的异国风光,多么难忘的威尼斯的小艇!朗读课文,感受威尼斯夜静的美。
课堂小结,谈收获。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话来夸夸威尼斯的风景,赞美威尼斯?把你对威尼斯的真实感受、感觉、想法写下来。生谈感受。
(五)拓展阅读,课外延伸。苏州被称为“东方威尼斯”、“亚洲威尼斯”是泰国的曼谷、“北欧威尼斯”是斯德哥尔摩。让我们课下去收集这些城市的资料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再次领略异国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