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迁徙(xǐ) 携带(xié) 连翘(qiáo) 山麓(lù)
B.骨骼(gé) 帷幕(wéi) 沼泽(zhāo) 龟裂(guī)
C.岛屿(yǔ) 腐蚀(shí) 狩猎(shǒu) 赌注(dǔ)
D.雾霭(ǎi) 雉鸡(zhì) 缄默(jiān) 弥漫(ní)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萌发 喧嚷 慧星 草木荣枯 B.孕育 两栖 潮夕 风雪载途
C.农谚 陨石 沙砾 割麦插禾 D.海棠 追朔 次第 翩然而至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活中处处 着美的细节。那些热爱生活的人,他们常用一种美好的眼光去看世界,用一颗 的心去感悟生活,即使有所怨、有所忧,也都能化解。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所经历的点点滴滴,你会发现生活一直很美。
A.培育 细致 搜索 B.孕育 细致 收藏
C.培育 细腻 搜索 D.孕育 细腻 收藏
4.对下列病句的病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延安五家坪大桥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坚持始终最低程度破坏、最大限度保护的建设目标。(语序不当,“坚持”与“始终”调换位置)
B.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一面对两面,在“决定”前加“坏”)
C.北京大学生音乐节开幕,全市55所高校约4000余人参与了本次盛会。(用词不当,把“参与”改为“参加”)
D.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青睐。(成分残缺,应在“审美”后加上“价值”)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种仪器由一根投射太阳阴影的指标、承受投影的晷面和刻度线组成。
②史料中很早就有记载,《汉书·律历志》中提到“乃定东西,主暑仪,下刻漏”。
③可见,利用日计时由来已久,这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④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
⑤其工作原理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
⑥它是借用太阳位置的变化来测量时间的一种仪器。
A.②④⑥⑤①③ B.②①④⑥③⑤ C.④⑥⑤①②③ D.④⑥①⑤②③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竺可桢,浙江上虞人,地理学家、气象学家。
B.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C.《大雁归来》的作者是利奥波德,英国生态学家,代表作有《沙乡年鉴》。
D.《时间的脚印》作者陶世龙,文学家、科普作家,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7.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晓雾将歇,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中原乱, ,几时收?(朱敦儒《相见欢》)
(3)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4)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5)《雁门太守行》中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汹汹,守军战士严阵以待,披坚执锐,暗示一场恶战即将发生的句子是: ,
(6)落日总带给人别样的情思。请写出连续两句描写落日的诗句:
二、综合性学习(8~11题,共12分)
(一)学习与探究(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9题。
2021年5月21日晚,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发生多次地震,截至目前6.0级以上1次,5.0-5.9级3次,5.0级以下17次。最大地震为6.4级。地震造成云南多地震感强烈。
根据大理州抗震救灾指挥部消息,经初步核实:截至5月21日23时50分,“5·21”漾濞6.4级地震造成2人死亡、9人受伤,伤者已送往医院救治,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正在进一步核实中。
8.学校要组织一次防震演练,演练结束后学校请你代表全体同学总结发言,你会怎么说?(4分)
9.在防震演练疏散过程中,小明同学边走边笑,拿着一本作业本顶在头上慢吞吞地走下楼道,你看到这个场景你要怎么对小明说?下面是情景对话,请你在横线空白处补充完整。(2分)
你:小明,快跑!
小明:没事,这是演练又不是真的地震了。
你:
小明:你说得对,我这样做是不对的。谢谢你!
(二)书写与鉴赏(6分)
10.请仔细观察下边的字帖,从中挑选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简体楷书将它们书写在右边格子中。(2分)
11.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下列4幅书法作品中属于张旭草书的是()(4分)
三、阅读(12~24题,共38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4分)
野望
王绩
东皋薄幕望,徒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写出这两句的妙处。(2分)
1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2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释】①哺糟啜醨:吃酒糟,喝薄酒。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念无与为乐者( )
(2)相与步于中庭( )
(3)盖竹柏影也( )
(4)皆可以饱(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16.请自选一个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7.【乙】文中说“凡物皆有可观”“吾安往而不乐”。【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这两句话?说说你的理由。(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0题。(9分)
人为什么爱摸自己的脸
吴燕京
①有人统计过,人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每小时会触摸脸部二三十次,平均两三分钟就会摸一次,而且这个习惯动作很难避免。那么,人为什么要摸自己的脸呢?
②早期的人类语言与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有很大的不同,语言学家认为,在人类语言起源初期,人用于交流的方式和动物的交流方式比较类似,两者都包含了大量的肢体动作,这是因为早期的人类语言只包含很简单的几个音节,无法满足复杂的交流需求,因此需要借助肢体动作来丰富语言交流的形态和内容。
③在人类语言形成的早期,触摸面部、额头、下巴和脖子是早期人类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类学家甚至研究了这些动作的具体意义,比如,用手掌触摸额头代表臣服于族群的首领,用手握住脖子则是向同伴发出“有危险”的警告,触摸面部和下巴可能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看来,摸脸在人类早期是我们“说话”的一种方式。
④随着语言的发展,特别是语音变化的丰富,人类已经可以通过说话表达十分复杂的思想和感情,几乎满足了所有的交流愿望。肢体动作逐步失去了其在交流中的主导作用,退化成语言的辅助机制。
⑤相对于语言学家的解释,心理学家则认为人类触摸面部的现实意义是调节情绪,减少心理压力。
⑥英国教授利用超声波扫描技术研究了怀孕24-36周的准妈妈,研究发现,触摸面部和调节情绪有关,心理压力较大的孕妇其体内胎儿会更多地呈现触摸自己面部的姿势。美国的神经学家指出,由于脸部生有大量的神经末梢,触摸面部皮肤会刺激神经活动,从而导致人体激素水平的变化,进而降低压力和焦虑带来的负面情绪。由此可见,人们之所以会在不经意间摸自己的脸,实际上是在调节情绪,使自己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⑦人与动物的一个显著差异就是人类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既独立于周边的环境,也独立于他人。研究发现,部分高级哺乳动物也拥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大象、猩猩、狮子等动物在照镜子时可以区分镜子中的自己和镜子中的其他同类个体。有学者认为,人类触摸自己面部的表现正是源于这种自我意识的反应。
⑧人类有一套心理机制保护自我意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触摸自己的身体是最简单、直接的提升自我意识的方法。有研究发现,人在群体中比独处的时候会更多地触摸自己的脸、胳膊和头部,这固然是因为人们更在意社交场合下自己的仪容,但群体也是影响和降低自我意识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在群体中人会下意识地触碰自己的身体。这种行为可以产生心理暗示作用,提升自我意识,不容易在茫茫人海中述失自我。
⑨当我们下一次出门注意到自己或他人触摸面部的这个动作时,体会或许会更多吧。
(选自《百科知识》2020.05A,有删改)
18.文章开头从人们习惯于摸自己的脸这种生活现象谈起,有何用意?(3分)
19.第③段画线句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20.第⑦段加点字“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1~24题。(13分)
看你一眼,心生种子
孙道荣
①一位朋友,阳台上种满了花草。
②朋友的家我没有去过,但那些阳台上的花花草草,我都见过。每天,她都会在朋友圈发一张或一组它们的图片。一朵花打苞了,一颗草籽发芽了,一只蝴蝶飞来了……她都会及时发布,更新。她的朋友圈,就是一处生机盎然的小花园。
③每天,都会有很多人点赞,点评。让我怦然心动的是一位朋友的点评:每天在你的朋友圈,看一眼你的阳台,看一眼那些美丽的花花草草,便在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④看你一眼,心里便种下一颗种子。多美的经历,多美的感受,多美的种子。
⑤生活中从不缺乏美,我们看到了,即使什么也没说,即使我们没有文学家的优美辞藻来赞美它,有什么关系?一颗美美的种子,已经种进了我们的心里一
⑥难得早起,看到草叶上的一滴晨露,它就是一粒种子;
⑦在大街上行走,看到一个背着书包的孩子,手里拿着张纸片,走了很远的路,最后,将它投进了路边的垃圾桶里,它就是一粒种子;
⑧斑马线前,有人欲横穿马路,一辆车停下来了,又一辆车停下来了,它就是一粒种子;
⑨前面一位年轻的妈妈,怀抱着孩子,孩子伏在妈妈的肩头,向后张望,我与孩子的眼神撞在了一起,孩子忽然咧嘴冲我笑了笑,它就是一粒种子;
⑩走在我前面的人,推开旋转门,待我也走进去了,才松开手,它就是一粒种子;
抬头看见蓝天,白云,它就是一粒种子; , …
如果稍稍留意,你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一刻。你看见
了它,你经历了,你融在其中了,你切身感受到了,那么,你的心里,就会种下一粒种子。
没错,生活从不是风花雪月,有很多不如意,甚至悲伤和灾难。艰辛的生活,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挣扎和苦难,视而不见与粉饰太平,都是对生活,也是对自己的不敬和背叛。我们赞美生活,并非因为它总是美好的,艰难、忧伤、痛苦,总是如影相随。我要说的是,纵使人生再艰难,纵使我们的心千疮百孔,也别忘了,空气中还有飞翔的蒲公英,生活中总有那温暖的一刻,它就是一粒希望的种子。
打开心扉,那粒种子就会飞进来。
心里有种子了,心才会像一块土地一样,不会荒芜。
一粒种子,未必能发芽;一粒种子,也未必能成为一片姹紫嫣红的花园。没关系,这个世界从不乏这样的种子,总有一粒种子,它飞进了你的心田,并在你最柔软的部分,扎根,发芽,成长。心中这样的种子多起来了,希望和信心,就会重新回到我们身边。
永远不要小觑了一粒种子的力量,它能穿越寒冬,也能破崖而出。就算它被埋在了我们心底,也定然能在某个春天,挣脱一切桎梏,冒出动人心魄的嫩芽。
如果你在庸常的生活中,遇到了怦然心动的一刻,那是一粒种子,不要拒绝它。
如果我看你一眼,心生温暖,亦请不要拒绝,因为,你也是这样一粒种子。
(选自《新民晚报》)
21.精读第⑤~ 段,并在第 段后的横线处补写一句。(2分)
22.说说你对 段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3分)
23.请从修辞角度对画线的句子作简要的赏析。(4分)
就算它被埋在了我们心底,也定然能在某个春天,挣脱一切桎梏,冒出动人心魄的嫩芽。
24.从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出发,简要谈谈本文对你的人生启示是什么?(4分)
四、作文(50分)
25.请以《身边的科学》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②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