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同步-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同步-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4-01 23:0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课题二溶解度同步优化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一、选择题(共18题)
1.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
A.时,甲、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B.升温可使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时,等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丙
D.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
2.下列实验能达到对应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探究铁的生锈与氧气有关
C. 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 D.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3.将5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20℃,有晶体析出(晶体中不含水)。下列有关量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硝酸钠的溶解度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要将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加水
B.升高温度
C.与另一不饱和KNO3溶液混合
D.加KNO3晶体
5.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含有水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D.溶液一定是无色、澄清、透明的
6.下列变化过程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司母戊鼎表面出现铜绿
B.从含SiO2的沙子中提炼高纯Si
C.冬天从海水中捞碱
D.O3在紫外线作用下转化为O2
7.欲使一瓶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不能达到目的的方法是
A.向其中加入氧化钙 B.通入二氧化碳
C.恒温蒸发水分 D.升高温度
8.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下面是某学生对图表资料的使用,其中正确的是( )
A.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该元素原子核中有几个中子
B.根据“各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通过蒸发或改变温度把混合溶液中某些溶质分离出来
C.根据密度数据判断液体物质挥发性的大小
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表”判断每种元素原子中的质子数、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9.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A.Ca(OH)2的溶解度:20℃<60℃
B.金属活动性顺序:SnC.硬度:黄铜<纯铜
D.电解水生成的气体体积:H2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溶液冷却到一定温度时能析出晶体,就可证明原溶液定一是饱和溶液
B.洗涤剂能够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够溶解油污
C.将食盐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一定相等
D.溶液的体积等于或小于溶剂的体积与溶质的体积之和
1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时 20g 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70g溶液
C.乙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甲,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得较纯净的乙
D.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溶质 质量分数:乙>甲=丙
12.室温下140克某溶液,第一次蒸发10克水时,溶液中析出2克溶质,再继续蒸发20克水时,溶液中又析出5克溶质.则原溶液至少需蒸发多少克水可变为饱和溶液
A.2克 B.8克 C.10克 D.20克
13.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像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 中混有少量 b,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的方法提纯a
B.t1℃时等质量的 a、c 两种溶液种所含有的溶质质量相等
C.P 点时的 a、c 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可以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为 50%的饱和 a 溶液
14.如图是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向l00g水中先后加入wg甲和(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w%
C.温度降低到t1℃时,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甲物质的溶液为饱和溶液,乙物质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15.下列关于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B.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用活性炭净水既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又能降低水的硬度
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3°C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 A
B.t2°C时,A和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将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t1°C时,30gC加入到50g水中,得到饱和溶液
1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3℃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t1℃ ,甲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比乙析出晶体的质量大
C.t2℃时,甲、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t1℃时,把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剂质量可能不变
18.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B.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 g甲、乙,降温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会大于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 g乙,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二、综合题(共6题)
19.下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⑴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___________。
⑵将t2℃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________,无溶质析出的是__________。
⑶ 20℃时,将3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g。
(4)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和Na2CO3,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图中_______(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与纯碱的相似。
20.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t1℃时,将20gA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将t2℃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现有下列操作步骤:a溶解b过滤c降温结晶d加热浓缩,当 A固体中含有少量B,提纯A的操作步骤是_____(填字母序号)。
21.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液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最简比)_____。
(2)三种物质的结晶方法与海水晒盐相同的是_____(填“a”“b”或“c”)
(3)t3℃时,把20g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溶解后恢复至t3℃,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__(填字母,下同)再将溶液降低到t1℃时所得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__。
(4)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到t2℃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
22.(1)地铁是以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于济南来讲,地铁承载着城市迭代升级的厚望,当轨道贯穿了这座城市,它代表的不再仅仅是交通,更是一座城市的血脉。地铁建设中各种材料被广泛应用。请你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①锰钢主要成分是铁、锰、碳,主要用于制造钢轨、挖掘机铲斗等,锰钢属于__________(填“纯净物”、“混合物”“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中的两项)。
②在钢轨上喷涂防锈涂料,可防止钢轨生锈。该防锈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
③地铁中常用氢氧化镁作为阻燃材料,氢氧化镁不溶于水,可用海水中提取的氯化镁与熟石灰在溶液中反应制取,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2)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盐田法,这是一种古老而至 今仍广泛沿用的方法。海水晒盐的流程如下:
①海水晒盐后得到的母液是当时温度下氯化钠的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如图是NaCl、Na2CO3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1°C时,Na2CO3的溶解度________NaCl的溶解度(填“大度于”“等于”“小于”之一);该温度时,将20gNa2CO3粉末放入盛有1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g;若Na2CO3中混有少量的NaCl,可采用____结晶的方法提纯Na2CO3。
23.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水。
(1)自然界中的水主要以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的形式存在。
(2)生活中将硬水软化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水是常用的溶剂,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无色无气味溶液的是___________。
A 酒精 B 硫酸铁 C 氯化钠 D 氢氧化镁
(4)意外火灾会对生命财产带来损害,下列火灾不能用水熄灭的是___________。
A 油锅着火 B 森林失火 C 棉花着火 D 电器着火
(5)水的存在有利有弊。保存干果时尽可能避免有水存在,以防发生霉变。因此常在食品袋内放一包干燥剂,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钙。试写出氧化钙去除水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6)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有所差异。下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 交点P的意义为___________。
② 在不改变溶剂的前提下,使丙的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为___________。
③t1℃时15 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④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时,温度t的范围为___________。
24.根据所给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
(2)t1℃时,将50g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
(3)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钾,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t2℃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两饱和溶液。不考虑水的蒸发,下列关系一定成立的有_______(填字母标号)
A 两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 分别降温到t1℃,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大于析出氯化钾晶体的质量
C 分别升温至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保持t2℃不变,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质量相等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t1℃时,甲、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故A错误;
B、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升温可使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B正确;
C、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大,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等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丙,故C错误;
D、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降低温度,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应该按照t2℃是的溶解度计算,所以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故D错误。
故选B。
2.D
【解析】
A、木炭本身是固体,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了新的气体,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符合题意;
B、左边试管中铁与氧气、水接触,能够生锈,右边试管中铁与氧气接触,浓硫酸吸收了水分,不能生锈,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不符合题意;
C、温度不同,溶剂的用量不同,不能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D、铜片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符合题意。故选D。
3.C
【解析】
A、将5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20℃,有晶体析出,说明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选项错误;
B、将5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20℃,有晶体析出,溶液中的溶质减少,选项错误;
C、该过程中只是溶质结晶析出,而没有造成溶剂的变化,选项正确;
D、该过程中,溶液中的溶质减少,溶剂水的质量不变,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选项错误,故选C。
4.D
【解析】
A、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水,溶液中的溶剂增加,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选项正确;
B、升高温度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选项正确;
C、饱和硝酸钾溶液与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混合后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选项正确;
D、饱和溶液不再溶解作溶质的物质,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后,硝酸钾晶体不再溶解,溶液仍为饱和溶液,选项错误,故选D。
5.B
【解析】
试题分析: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不一定无色,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万用”,故AD都错误,C、同一温度下,同种物质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没有指明温度和是否是同种溶质,错误,故选B
考点:溶液的特点,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的关系
6.C
【解析】
A、司母戊鼎表面出现铜绿,是铜与氧气、水、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属于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从含二氧化硅的沙子中提炼高纯Si,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将二氧化硅中的硅还原出来,B不符合题意;
C、冬天从海水中捞碱,是将析出的碳酸钠从海水中捞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符合题意;
D、臭氧在紫外线作用下转化为氧气,由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解析】
A、向其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能使一瓶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溶液不会变为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C、温度不变,恒温蒸发掉少量水分,溶液会变为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D、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将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升高溶液的温度,不符合题意。故选B。
8.B
【解析】
A、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表示原子的中子数,故A错误;
B、根据“各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可以判断物质的结晶的方法,从而通过蒸发或改变温度把混合溶液中某些溶质分离出来,故B正确;
C、根据密度不能确定物质的挥发性,故C错误;
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表”可以查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D错误。
故选B。
9.B
【解析】
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溶解度:20℃>60℃,不符合题意;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锌排在锡前,故金属活动性顺序:Sn<Zn,符合题意;
C、黄铜是铜的合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故硬度:黄铜>纯铜,不符合题意;
D、在电解水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电解水生成的气体体积:H2>O2,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D
【解析】
A、某溶液冷却到一定温度时能析出晶体,不能证明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接近饱和的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洗涤剂能够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将食盐加入水中,当达到饱和状态后不再继续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不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溶液的体积等于或小于溶剂的体积与溶质的体积之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1.C
【解析】
A.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错误;
B. t1℃时,丙的溶解度为20g, 20g 丙加入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0g,充分搅拌得到 10g+50g=60g 溶液,错误;
C.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乙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甲,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得较纯净的乙,正确;
D. 甲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将t2℃时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甲乙析出晶体得到t1℃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由于t1℃时溶解度乙大于甲,故溶质质量分数乙大于甲;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将t2℃时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得到t1℃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前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于t1℃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2℃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故降温后溶液的质量分数甲大于丙;故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错误。
故选C。
12.A
【解析】
析出晶体2克,再蒸发20克水,属于饱和溶液的蒸发,析出晶体5克,说明20克水中最多溶解了5g溶质,10克水中最多溶解了2.5g溶质,根据将某物质溶液蒸发10克水后,析出晶体2克,说明原溶液中还缺少0.5克溶质,所以再加入0.5克溶质,还能说明原溶液中多了溶解0.5克溶质的溶剂,由20克水中最多溶解了5g溶质,可推出2克水中能溶解0.5克溶质,所以蒸发2克水也能达到饱和.故选A.
13.C
【解析】
A、由图可知,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故a 中混有少量 b,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t1℃时,a、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该温度下,a、c的溶解度相等,即该温度下,a、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t1℃时等质量的 a、c 两种饱和溶液种所含有的溶质质量相等,溶液状态未知,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C、P点时,a、c两种溶液为饱和溶液,且该温度下,a、c的溶解度相等,故P 点时的 a、c 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符合题意;
D、t2℃时,a的溶解度为50g,该温度下,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固体的溶解度曲线,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得出: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4.C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示看:温度大于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t2℃时,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w/(100+w)×100%;温度降低到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t2℃时,甲物质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乙物质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故选C.
考点:溶解度的知识
15.D
【解析】
A、不是所有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A错误;
B、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水不是溶液,B错误;
C、活性炭不能使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减少,所以不能降低水的硬度,C错误;
D、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正确。
故选D。
16.D
【解析】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3°C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A错误;
B、t2°C 时,A和C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但题中饱和溶液的质量未确定,溶质质量也不能确定,B错误;
C、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其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加溶剂或升温,C错误;
D、t1° C时,C物质的溶解度为40 g,则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C,50g水中最多溶解20gC,故该温度下,将30gC加入到50g水中,可以得到该物质的饱和溶液,D正确。
故选D。
17.D
【解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
A、溶解度大小的比较;
B、降温后溶质质量析出大小的比较;
C、交点的含义;
D、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A选项错误;
B、t3℃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比乙析出晶体的质量大错误,因为没有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故B选项错误;
C、t2℃时,甲、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C选项错误;
D、t1℃时,把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剂质量可能不变正确,如增加溶质,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18.C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图像可看出,溶解度的单位是克,错误;B.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错误;C、低于t1℃时的某一温度,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故t 2℃时, 分别在100 g水中各溶解20 g甲、乙,降温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会大于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正确;D、t2℃时,乙的溶解度是50 g,在100 g水中放入60 g乙,只能溶解50 g,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物质的溶解度不变,50 g ÷ (50 g+100 g)=33.3%,错误。故选C。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9. A > B > C A C 70 A
【解析】
(1)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A>B>C;(2)由曲线图可看出三物质中A、B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A受温度影响较大,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当将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时降温到0℃时,A、B析出晶体,但A析出晶体多,C没有晶体析出;(3)20℃时,因为由图可知此温度其溶解度为40g,则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故所得溶液的质量是50g+20g=70g;(4)因为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与纯碱的相似。
点睛: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20. 65 不变 adcb
【解析】
(1)由图可得:在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0g,其意义为:在t1℃,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30gA物质,那么50g水中最多可溶解15g,故溶液的质量为:50g+15g=65g;
(2)由于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将t2℃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C物质的溶解度变大,C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此时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没有改变,大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3)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二者溶解度爱温度的影响不同.所以A中含有少量B,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A的饱和溶液在降温时析出晶体,而此时对B而言还是不饱和溶液,降温也不会析出晶体)的方法提纯;其步骤为:先把物质溶解a,再加热浓缩b(制成A的饱和溶液),然后降温结晶c,通过过滤b分设出晶体A,故操作步骤为:adcb。
21. 6:5 b a>b>c b>a=c b>a>c
【解析】
(1)根据溶解度的概念计算;
(2)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分析;
(3)根据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分析;
(4)根据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分析。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液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为:(100g+20g):100g=6:5
(2)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三种物质的结晶方法中与海水晒盐相同的是b,因为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
(3)t3℃时,把20克 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a>b>c,因为在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最大是50g,物质a完全被溶解,b的溶解度是38g,物质b未溶解了,物质c剩余最多;若将温度降低到t1℃时,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b>a=c,因为a降温后析出固体比b多,c又溶解一部分固体,该温度下,b的溶解度最大,a与c的溶解度相等,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4)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b>a=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到t2℃,a、b物质的溶解度增大,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掌握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 混合物、金属材料 隔绝氧气和水 饱和 小于 165 降温
【解析】
(1)锰钢主要成分是铁、锰、碳,包含多种成分属于混合物,锰钢属于钢的合金,由于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所以锰钢属于金属材料,故
①为混合物、金属材料;
在钢轨上喷涂防锈涂料,可以隔绝氧气和水,从而防止钢轨生锈,故②为隔绝氧气和水;
氯化镁与熟石灰在溶液中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gCl2+Ca(OH)2=Mg(OH)2↓+CaCl2;
(2)海水晒盐后得到的母液是当时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④填:饱和;
由NaCl、Na2CO3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得,t1°C时,Na2CO3的溶解度小于NaCl的溶解度;t1°C时,Na2CO3的溶解度为10g,故此时150g水中可溶15gNa2CO3,所以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65g;
如图所示,随着温度的降低,Na2CO3溶解度降低幅度很大,NaCl溶解度变化幅度不大,故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2CO3。
23. 混合物 煮沸 C AD CaO+H2O=Ca(OH)2 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降温 20% 0~t1℃
【解析】
(1)自然界中的水主要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
(2)生活中将硬水软化最常用的方法是煮沸。
(3) A 酒精溶于水形成的酒精溶液有气味,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硫酸铁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黄色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无色无味的,此选项符合题意;D 氢氧化镁不能溶于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4) A 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油锅着火不能用水熄灭,最好的灭火方法是用锅盖盖灭,此选项符合题意;B 森林失火能用水熄灭,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棉花着火能用水熄灭,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 电器着火,不能用水熄灭,要切断电源,再采取灭火措施,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D。
(5)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氧化钙去除水分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6)① 交点P的意义为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② 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在不改变溶剂的前提下,使丙的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为降温。③t1℃时,甲的溶解度为25g,15 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20%。④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时,温度t的范围为0~t1℃。
24. 硝酸钾 62.5g 降温结晶 ACD
【解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形成溶液的质量;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1)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比较陡,所以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硝酸钾;
(2)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5g,将50g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12.5g的晶体,所得溶液的质量为62.5g;
(3)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钾,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4)t2℃时,硝酸钾、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硝酸钾和氯化钾的两饱和溶液,不考虑水的蒸发。
A、两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A正确;
B、分别降温到t1℃,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不能确定,故B错误;
C、分别升温至t3℃,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
D、保持t2℃不变,则溶解度不变,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质量相等,故D正确。
故选:ACD。
故答案为:(1)硝酸钾;(2)62.5g;(3)降温结晶;(4)ACD。
掌握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