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件(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件(共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4 22:0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安、固”等重难点文言词汇,如“安”“固”;积累特殊句式,如倒装句、判断句。
3、欣赏文中机智巧妙的论辩,理解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文学文化常识
1、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读准红色重难点易错字词
课文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庄子曰:“鲦(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原文翻译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庄子曰:“鲦(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和惠施一起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色小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即惠施,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好友。
濠水上的桥。
一种白色小鱼。
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完全,完备。
追溯话题本源。循,追溯。
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完全(是这样)!”
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原。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就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原文翻译
字词归纳
1、一词多义

固不知子 固然
子固非鱼也 本来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怎么
汝安知鱼乐 哪里

安知鱼之乐 结构助词,的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代词,代指鱼的快乐
子之不知鱼之乐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特殊句式
判断句
字词归纳
倒装句(状语后置)
改: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译: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上游玩。
原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原句:是鱼之乐也。
译:这是鱼的快乐。
原句:子固非鱼也。
译:你本来不是鱼。
原句:我知之濠上也。
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问题研读
2.这场辩论持续了几个回合,谁在这场辩论中占据了上风呢?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从故事讲述者的角度出发,庄子也是赢家,因为庄子“结辩”之后惠子没有再说话,自然是认输的表现。
但跳出故事本身,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因为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辩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
1.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输赢,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艺术特色
1.语言轻松闲适,意趣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2.以对话形式构成,精彩的论辩艺术。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作故事背景交代之外,余篇均采用对话形式进行架构。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真式地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
本文旨在阐发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
全文中心
思维导图
惠子——力辩、求真、拘泥
庄子——巧辩、尚美、超然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万物与我为一
常考名句理解
1、庄子曰:“______________,是鱼之乐也。”
2、子非我,_________________?
鲦鱼出游从容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