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卷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卷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1 23:3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0分)
如图是小明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史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明朝的建立应该写在(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他通过农民起义推翻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的封建政权,建立了新的封建王朝。他是(  )
A. 李渊 B. 嬴政 C. 赵匡胤 D. 朱元璋
朱元璋曾告诫子孙:“我朝今后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朱元璋此为的主要目的是(  )
A. 加强皇权,稳固统治 B. 扩张皇威,恫吓群臣
C. 诫勉皇子,勤政为国 D. 排斥异姓,巩固内阁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专权乱政”的教训,采取的措施是(  )
A. 实施推恩令 B. 设立三省六部 C. 设置通判 D. 废除丞相
明朝有位叫钱宰的官员,因为每天都要早起上朝,在家写了一首打油诗发牢骚,其中有一句“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朱元璋第二天就对他说,我并没有“嫌”你,改成“优”字更合适。朱元璋这么快就知道这首诗的内容是通过(  )
A. 丞相 B. 六部 C. 监察机构 D. 大都督府
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
A. “八股取士” B. 以诗词歌赋为主要内容
C. 试题类型繁多 D. 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
李二是明代的读书人,他寒窗苦读,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以求取功名,他必读的书目有(  )
A. 《史记》 B. 唐诗 C. 宋词 D. 四书五经
“弘治九年,会试《责难于君谓之恭》文,起讲先提三句,即讲‘责难于君’,四股;中间过接二句,复讲‘谓之恭’,四股;复收二句,再作大结。……篇末敷演(叙述发挥)圣人言……”这段文字所描述的历史现象的影响是(  )
A. 促进思想解放 B. 有利科技发展 C. 促进人才创新 D. 培养皇帝奴仆
近期热播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美食。中国人开始吃上用自产的玉米、马铃薯和花生制成的美食最早应在(  )
A. 西汉 B. 唐朝 C. 北宋 D. 明朝
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  )
A. 棉纺织业基地出现 B. 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
C. 丝织业的快速发展 D. 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  )
A.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B.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C. 设立了锦衣卫、东厂 D.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东厂起初只负责侦查、抓人,后经皇帝特许能够越过司法机关任意逮捕臣民。这一改变可能(  )
A. 改善社会风气 B. 激化各种矛盾 C. 缓和君臣关系 D. 提高刑审效率
《明史》中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材料反映了(  )
A. 明朝科举完全沿用唐、宋旧制 B. 明朝重视科举考试的形式
C. 明朝采用八股取士的科考方式 D. 明朝较宽考试内容的范围
下列图片反映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
A. 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状况 B. 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C. 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D. 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历程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赵匡胤)问赵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也,天下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材料三: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请回答:
(1) 材料一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哪位帝王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制度?他的统治历史上称之为什么?
(2) 依据材料二,指出宋初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留下来的什么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宋初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政治各一例)?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是什么?废除丞相后,明太祖又是怎样改革行政机构的呢?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是什么?
(4) 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材料二:廖燕在《明太祖论》中说:“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八股之害”与材料二的“制义取士”共同反映了明朝的哪一选官制度?
(2)这一制度与秦朝的焚书有何相同点?
(3)明朝使用这种制度选拔官员有何突出的弊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故明朝的建立应该写在④处。
故选:D。
本题考查明朝的建立者。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
本题以明朝的建立者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答案】D
【解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的封建政权是元朝,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是朱元璋。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先是消灭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故选:D。
本题考查明朝的建立,知道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本题考查明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A
【解析】“我朝今后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朱元璋此为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皇权,稳固统治。明朝时期,明太祖为了加强皇权,稳固统治,在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朱元璋加强皇权。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朝君主权力加强的表现及影响。
4.【答案】D
【解析】丞相的权力仅次于皇帝,最容易对皇权形成威胁,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加强皇权,朱元璋杀掉丞相胡惟庸后,废除实行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既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又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使明朝的君主专制大大加强,据题干关键信息“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专权乱政”的教训,采取的措施是废除丞相。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君主专制加强的知识点。题干关键信息“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5.【答案】C
【解析】考查了朱元璋的特务机构,锦衣卫是明太祖时设立特务机构,原为护卫皇宫的亲军,掌管皇帝出入仪仗。太祖为了加强专制统治,特令监管刑狱,赋予巡查缉捕的权力。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朱元璋的特务机构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演进情况,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6.【答案】A
【解析】明代实行八股取士,国家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这种形式的文章叫做“八股文”。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明朝的八股取士。明代实行八股取士,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这种形式的文章叫做“八股文”。
中国的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朝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统治者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7.【答案】D
【解析】明朝实行八股取士,要求人们死读四书五经.
故选D.
八股取士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本题掌握八股取士,重点考查四书五经.
8.【答案】D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体现了明朝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忠实奴仆,科举制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本,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阻碍了科技文化事业进步。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以“弘治九年,会试《责难于君谓之恭》文,起讲先提三句,即讲‘责难于君’,四股;中间过接二句,复讲‘谓之恭’,四股;复收二句,再作大结。……篇末敷演(叙述发挥)圣人言……”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八股取士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八股取士的有关内容。
9.【答案】D
【解析】题干给出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都是明代引入中国的,中国人开始吃上用自产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制成的美食最早应该在明朝。明代,引进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清代不断推广种植;明代还从外国引进了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
故选:D。
本题考查农作物的引进。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明朝引进的农作物。
10.【答案】C
【解析】据“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丝织业的快速发展。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明末社会经济中丝织业的发展。
本题旨在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注意掌握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
11.【答案】B
【解析】从大臣和皇帝的关系来看,大臣由坐到站到跪,说明大臣的地位越来越低,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反映了君主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A项未被体现,题干中只是表述君权的强化。C项设立锦衣卫、东厂只是明朝的事,反映不出君权强化,大臣地位下降的演变趋势。D项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关系,不是君主专制的问题。
本题主要考查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问题。
本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理解。需注重君臣关系的演变,知道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趋势是逐步加强的。
12.【答案】B
【解析】明朝时期,明太祖授权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明成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题干中东厂起初只负责侦查、抓人,后经皇帝特许能够越过司法机关任意逮捕臣民。这一改变可能激化各种矛盾。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厂卫制度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厂卫制度的相关史实。
13.【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明朝科举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其文体采用八股文。这样考试带来的弊端是:八股取士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选拔有用的人才,不利于科技进步,只是培养了忠实于皇帝的奴仆。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八股取士。八股取士使中国的考试制度在走向标准化同时,也固定化和模式化了,加强对士人思想的控制,严重阻碍了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八股取士,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14.【答案】D
【解析】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在经济上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筒车是唐朝农民创制的灌溉工具,它们对唐朝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明代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秦朝圆形方孔钱、唐代筒车、明代青花扁壶反映的主题是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历程,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圆形方孔钱、唐代筒车、明代青花扁壶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历程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圆形方孔钱、唐代筒车、明代青花扁壶的相关史实。
15.【答案】【小题1】(1)材料一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唐太宗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制度;他的统治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唐太宗时进一步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中央设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尚书省下设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其中刑部负责案件的侦办和审理。各部门之间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他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2)据材料二“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陛下之言及也,天下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可知,宋初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留下来的藩镇割据问题。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初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上,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政治上,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进行监督。
(3)据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及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认为丞相专权乱政,威胁到君主的统治。废除丞相后,明太祖又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
(4)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
故答案为:
(1)唐太宗。贞观之治。
(2)藩镇割据问题。措施:(军事)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政治)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进行监督。
(3)明太祖认为丞相专权乱政,威胁到君主的统治。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4)趋势: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重点掌握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贞观之治、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贞观之治、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16.【答案】(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八股之害”与材料二的“制义取士”共同反映了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明朝时,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不准考生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必须分成八部分,称为“八股文”,八股取士让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所以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国家网罗有用人才,阻碍了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2)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莫大损失。八股取士使学生从小就死背经书,练习八股文的写作,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八股取士与秦朝的焚书都加强了思想统治,巩固了统治。
(3)明朝八股取士让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所以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国家网罗有用人才,阻碍了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故答案为:
(1)八股取士制度。
(2)都加强了思想统治,巩固了统治等。
(3)明朝使用这种制度选拔的官员大都成为了皇帝的忠实奴仆。
【解析】本题以两则材料为依托,考查明清朝君主集权强化。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第4页,共11页
第3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