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第3课 哦,香雪
1. 结合时代背景,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2 . 分析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 . 理解小说表现出的人文主义思想和个性解放思想。
素养目标
哦,香雪
铁凝,1957 年9 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高中毕业,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后回保定,在《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1984 年成为河北省文联专业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 年和1988 年先后发表的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了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哦,香雪》《六月的话题》,中篇小说《麦秸垛》《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等。
作者简介
“哦”,叹词,包含赞叹、喜爱之情;“香雪”,小说中的主人公,是赞叹的对象。题目表明了作者对香雪这个人物形象的喜爱、赞叹之情。
题目解说
写作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封闭已久的国门一下子打开了,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人们尘封的心灵中萌动着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他们渴望走出闭塞,走出传统,走向外面的新世界。在这样的背景下,铁凝创作了《哦,香雪》这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于1982 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课文探究
1.文章第一、二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用一句话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台儿沟的闭塞。“皱褶”一词表露出台儿沟是大山中的山沟,其闭塞落后的程度不可想象。“勇敢地盘旋”“悄悄地试探着前进”“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等语句,一方面写出了火车来到的不容易;另一方面也写出了台儿沟地理位置的偏僻、交通的不便,为下文姑娘们对火车的热爱埋下了伏笔。
2.“不久,这条线正式营运,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象征现代文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象征现代文明与台儿沟擦肩而过,这句话描写了台儿沟人们眼睁睁看着火车从台儿沟通过却不能享受它带来的好处时的惋惜和无奈,为下文描写火车在台儿沟停留一分钟做反衬。
3.”是啊,它有什么理由在台儿沟站脚呢?台儿沟有人要出远门吗?山外有人来台儿沟探亲访友吗?还是这里有石油储存,有金矿埋藏?台儿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住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从火车不愿意停留的心理写出台儿沟的狭小、闭塞与贫瘠;“不停不停”的反复运用,强化了此种情感。接着连用三个问句申明不能停车的理由,造成一种不容置疑的气势。
“挽住”一词,将台儿沟拟人化,透出几分悲凉的味道。
4.描写姑娘们在火车到来之前精心打扮自己,有什么作用?
姑娘们在火车到来之前精心打扮自己,侧面表现了姑娘们生活环境的艰苦,反映了台儿沟的贫穷、闭塞。同时表现了姑娘们爱美的天性,衬托出姑娘们对现代文明的渴望。
5. “她有点害怕它那巨大的车头,车头那么雄壮地喷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它那撼天动地的轰鸣也叫她感到恐惧。在它跟前,她简直像一棵没根的小草”,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画线句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香雪面对火车时的恐惧和害怕,实际上也是描写香雪对现代化的畏惧感。
6. 姑娘们问“北京话”问题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① 刻画了姑娘们天真、活泼、好奇的性格;
② 突出表现了姑娘们对新事物强烈的兴趣;
③ 使作品结构紧凑,人物突出,主题鲜明;
④ 从中看出现代化的城市和落后的山村这样“两个世界”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反映了姑娘们对现代化生活的无限向往。
7. “一切又恢复了寂静,静得叫人惆怅。”文章到此处描写了哪两种静?有什么作用?
小说至此描写了两种静:没有见过火车的台儿沟,“静得那样深沉、真切”以至“虔诚”;见了火车的台儿沟“静得叫人惆怅”。从“虔诚”到“惆怅”,两相对比,勾勒出了台儿沟人们对现代化生活的期待、渴望,他们对贫穷落后现状的态度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8. 描写火车开走之后台儿沟姑娘们相互打趣逗乐的几段文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凤娇说话大胆直率,为下文描写她对“北京话”非同一般的感情做铺垫。香雪寡言少语,性格文静腼腆,内心世界极其丰富。“那个姑娘”虽没名字,但泼辣活泼的性格也跃然纸上。
9. “五彩缤纷”表现在哪里?台儿沟姑娘们的喜怒哀乐又体现在哪里?请结合语境理解。
(1)“五彩缤纷”表现在:① 台儿沟的变化太大、太多,给人一种生活开始丰富起来的感觉,就像很多颜色混合在一起,很鲜亮。② 这一分钟里,我们看到的多数是年轻的姑娘们在活动,给人一种充满青春活力美的感觉。③ 这一分钟里,姑娘们身上可能发生过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所以是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
(2)喜、乐:火车来了,生活渐渐变得充满希望和活力。
哀、怒:台儿沟太落后了,火车停留时间太短了。
凤娇和年轻乘务员“北京话”做生意,凤娇心甘情愿地为他付出。这些细节充分体现了山村姑娘对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情特有的含蓄与执着。当然凤娇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的是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象征。
10. 具体描写凤娇和年轻乘务员“北京话”做生意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表面上说明香雪为什么做生意比别人顺利,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香雪的纯真、善良。作品从乘客的眼里进一步描写香雪不仅外貌美,而且心灵美。望着香雪,“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
11. 写香雪跟人做生意的文字,是如何描写香雪的美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写香雪做生意与其他姑娘们的不同之处,她除了与乘客进行物资交易,还趁机学习知识,打听城市的文化生活。表现了香雪追求上进的性格。对铅笔盒的描写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12. 写香雪做生意与其他姑娘不同,有什么作用?
通过姑娘们的议论,描写香雪和其他姑娘们的不同追求。香雪与其他姑娘们同样对山外世界充满热烈的向往和追求,但香雪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比别人追求的层次更高。这样写,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发展蓄势。
13. 姑娘们的追求与香雪的追求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通过描写香雪对小木盒态度的变化来表现她思想观念的变化,香雪原本同父辈一样坚守贫穷,现在开始感到羞涩。小木盒“有几分羞涩地畏缩在桌角上”,用拟人的手法写物,而实际也是写人,写出了香雪羞涩自卑的状态。
14.写香雪对小木盒态度的变化,有什么作用?
与上文形成对照,笔锋陡然一转,热火朝天的气氛突然变凉,火车“对台儿沟表现了少有的冷漠”。这个句子使故事情节出现曲折,从前文“一分钟”的热火朝天的场面转入下文的冷冷清清的场面,为香雪登上火车换自动铅笔盒埋下伏笔。
15.”火车停了,发出一阵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台儿沟的寒冷。今天,它对台儿沟表现了少有的冷漠:车窗全部紧闭着,旅客在昏黄的灯光下喝茶、看报,没有人向窗外瞥一眼。”有什么作用?
这里加点的三个“委屈”,含义不尽相同,第一个是总提,第二个指凤娇的“委屈”,凤娇对“北京话”投入了感情,却只是单相思,第三个扩展到整个台儿沟的姑娘和人们,因为城里人瞧不起台儿沟的姑娘们,瞧不起台儿沟。香雪感到这种委屈,是因为她不甘受这种委屈,表现了她倔强好强的性格。
16.”他的话倒使她感到了委屈,她替凤娇委屈,替台儿沟委屈”,三个“委屈”各有怎样的含义?香雪为什么感到委屈?。有什么作用?
这里通过香雪的回忆,将换铅笔盒与换芝麻糖进行对比,揭示了铅笔盒的象征意义。香雪换回的不是只供一时享受的芝麻糖,而是一只万能的宝盒,是一只能使台儿沟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宝盒,它象征了科学知识,象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新观念。
17.记叙香雪小时候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作者用拟人和双关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山鸣谷应的热烈场面。此处的香雪已成为现代文明的勇敢的追求者的象征,姑娘们的欢呼和群山的回音,一方面暗示了山里人对香雪行为的赞美,一方面也预示着台儿沟人们的觉醒,将走出大山的束缚,向现代文明一步步迈进。
18.文章结尾描写山鸣谷应的热烈场面,有什么作用?
内容小结
主题归纳
这篇小说以大山深处闭塞的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山村姑娘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山村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和追求,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深入探究
① 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留给她的又是一片空旷。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
1.出色的景物描写是本文特色之一,小说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试着找出文章中富有特点的景物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作用:这是香雪刚从火车上下来,站在西山口,作者从香雪的视觉着眼,描写了一种景色,其特点是“空旷”,用以烘托香雪内心孤单、空虚和害怕的心理。
②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作用:作者描写了一种月色明朗的景色,为下文描写香雪审视铅笔盒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 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作用:这是作者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写景物,香雪想到“四十个鸡蛋也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于是对眼前的景色产生了一种特有的感受,表现她内心的彷徨和不知所措。
④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作用:这是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的一幅图景,烘托了香雪高昂的情绪、欢快的心情。
⑤ 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作用:“被感动得战栗”,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含义丰富。
“香雪”是一个至纯、至真、至善、至美而又自尊、上进的乡村女孩形象。
① 她身上具有未经世俗污染的清纯之美、健康之美。她有着洁白的肤色(“要论白,叫他们和咱香雪比比。咱们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她有一双“洁如水晶的眼睛”,还有“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以及“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
② 香雪有着美好的心灵。她善良、纯美。从香雪对火车上的顾客“那么信任地瞧着”的眼神中,从她不会和旅客讨价还价中,从当一群女孩彼此嘲弄、取笑时,香雪始终保持着善意的沉默中,从她用四十个鸡蛋与矿冶学院的女学生交换一个铅笔盒的“交易”中,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善良和纯美。她自尊、追求上进。女同学们对她的嘲
2.香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课文简要分析。
笑,使她意识到贫穷是不光彩的;听“北京话”说他爱人有个亲戚住在站上时,她替凤娇感到委屈,替台儿沟委屈;香雪用四十个鸡蛋换了一个自动铅笔盒。她认为台儿沟应该是这样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香雪是多么渴望台儿沟能改变现状,变得富足、进步啊!
所以,香雪这一人物兼备了外表的美丽和内心的美好!
凤娇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她在小说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凤娇突出了渴望现代文明的主题。凤娇纯朴,有着一颗渴望了解外界的心,如同香雪渴望自动铅笔盒一样,她对物质的渴求,也是对新生活的一种纯朴的向往。小说正是借助香雪、凤娇这群姑娘的向往和追求来表达主题的。
② 凤娇衬托了香雪清纯、朴实的形象。凤娇勇敢、泼辣,她有力地衬托了香雪清纯、朴实的形象。
3. 凤娇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
① 小说中的那个铅笔盒,经作家的精心点染,不仅是一个实物,也是一种象征,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一种心愿,一种追求、一种自尊的象征。当它远离香雪时,香雪是迷惘的、懵懂的;当它为香雪所有时,香雪感到精神充实,前途光明。这个铅笔盒是她要求摆脱小山村封闭落后生活的一种期望,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渴求。
② 小说中的那个“钢筋铁骨的巨龙”火车,震醒了沉睡的台儿沟和它的山民们,火车象征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生产力,一种从原始落后走向现代文明的推动力,一种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的诱惑力。
4.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小说的象征手法。
5. 《百合花》的视角是第一人称,《哦,香雪》的视角是第三人称。所谓“视角”是小说家为了展开叙述或为了更好地理解小说所选择的角度。小说常见的视角有两种:一种是第
一人称,即以“我”的视角来展开叙述,叙述范围是“我”所看到的事物,叙述范围有一定限制;另一种是第三人称,一般是从局外人的他者角度来叙述,叙述范围没有限制。分析《百合花》和《哦,香雪》这两篇小说视角的差异,比较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百合花》采用第一人称视角,以“我”的视角来展开叙述,好处:
① 使故事表达更真实,更流畅,更合理。“我”是故事情节的推动者和连接者。因为“我”去前线,所以小通讯员送“我”,和“我”一起借被子,送“我”馒头;因为“我”,连接起了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故事。
② 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使主题更深刻。“我”是小说人物高洁人性和美好人情的见证者。“我”见证了小通讯员的纯真、善良,见证了新媳妇的美丽娴静、纯朴,见证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小说通过“我”的心理来抒情,更真实可信。
③ 使表达更含蓄,更有韵味。作品受“我”所见所闻的限制,不能全方位叙述故事情节,展示人物。如通讯员过去的生活只能凭借“我”的想象来描写,他牺牲的原因及场面只能通过“我”的听说来补充,新媳妇在小通讯员牺牲后的心理只能通过她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暗示,这反倒增加了读者的想象空间,使表达更含蓄,更有余味。
《哦,香雪》采用第三人称视角,从他者角度来叙述,虽然缺乏真实性和亲历感,不利于抒情,但有其独特的艺术效果:
① 表达不受时空限制,自由灵活。村庄、车站、西山口车站、学校等地点灵活转换,过去、现在随意切换,使得小说情节更生动,内容更丰富,主题更深刻。
② 有利于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形象。叙述者是全知全能的,能对香雪、凤娇等农村姑娘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尤其是对香雪心理的描写会更为细腻、逼真,既丰满了香雪这一人物形象,又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发展。
① 叙述角度:作者选取一个类似于全知全能的叙述角度,把叙述者确立在城市人的位置上,但又具有敏感的心灵和宽厚的胸怀,对那个封闭的小山村,对那一群普普通通的山村少女投来同情、关爱的一瞥,从她们看似稚嫩可笑的心理律动中发掘时代思潮的波澜。
② 叙述结构:作者并没有以情节为线索进行叙述,而是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合。作者极力在“一分钟”里开掘,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香雪她们对新生活的纯真、热切的向往和追求;将一些每天一分钟里发生的事以特定的方式加以精心选择、排列和叙述,最后以香雪换铅笔盒的“冒险”为终结。在叙述时,对香雪夜归的情景做了浓墨重彩的渲染,使情感的抒发达到高潮,如同一支优美动听的小夜曲。
5.小说在叙述方法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① 人物纯美。台儿沟的少女们,天真纯洁、朴实自然。香雪洁如水晶的眼睛,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少女们飘荡的天真烂漫的笑声,凤娇对列车员“北京话”的纯洁真诚的情感等,这些构成了小说中美丽清纯、如诗如画的风景线。
② 环境优美。小说描绘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台儿沟人的生活、台儿沟山区的景色,无不自然纯净,没有掺杂人世的污浊,没有遭遇破坏和污染,具有原生态的诗情画意。
③ 心理描写细腻逼真。小说注重细腻、逼真的心理描写,尤其是小说结尾处的那段心理描写既丰满了香雪这一人物形象,又对叙述高潮的来临起到了推动的作用。香雪的心理活动、台儿沟人的生活、山间的自然景物,交融糅合,仿佛诗一样,动人心弦。
④ 语言清新。小说语言清纯流畅,朴素自然,语言形式和内容表达和谐一致,浑然一体,使人读起来,毫无滞涩之感,却有清新之美。
6.分析《百合花》一文的写作特色。
探究一:我认为香雪用鸡蛋去换铅笔盒,是自尊,不是虚荣。
父亲为女儿特地做的小木盒凝聚着家人的爱和期望,就内在价值上它绝对不是一般的铅笔盒可以比拟的。但从外观和功能上讲,自动铅笔盒无疑远远超过了木制铅笔盒。香雪能够从小木盒本身制作的“现代化”程度的方面来思考别人奚落的原因,正视小木盒实际的“笨拙,陈旧”,第一次意识到了贫穷是不光彩的,这本身就是值得赞扬的。贫穷不是个人的错,但是贫穷毕竟不是我们所向往和喜爱的,改变贫穷的愿望首先是值得肯定的,这和虚荣不能划等号。
7.香雪原本有一只父亲制作的木制铅笔盒,但她不满足,以四十个鸡蛋换回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并且摸黑走了三十里路。对此,有人认为香雪的行为只不过是为了满足她的虚荣心。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探究二:我认为香雪用鸡蛋去换铅笔盒,是自尊,不是虚荣。
用四十个鸡蛋去换一般的文具,当然对不起辛苦劳作的母亲。但是,这个铅笔盒在香雪心里不是一般的文具,它是文明进步的象征,是能够换回与其他人平等和自我尊严的“宝盒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她付出的代价和努力越大,就越能表明她追求现代文明和自我尊严的决心和勇气。
课堂巩固训练
1.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 视频中,记者问她何以要做一个独立工作坊,她有点________ ,但还是一点一点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② 每年三月三日,黎族男女老少都要带着糯米、糕饼、粽子和山兰米酒等, ________十多样食物,从四面八方赶来纪念祖先。
③ 到半夜,小说终于脱稿了,他________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口气。
A. 局促不安 林林总总 踌躇满志 B. 如坐针毡 包罗万象 自鸣得意
C. 如坐针毡 五彩缤纷 踌躇满志 D. 局促不安 应有尽有 自鸣得意
答案: A
解析: ① 句中用于描述“她”的神情拘谨,用“局促不安”更恰当。② 句中用于形容食物品种繁多,用“林林总总”恰当。③“他”对自己的小说很满意,没有贬斥的意味,应用“踌躇满志”。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除夕之夜,大伙儿张灯结彩,包饺子,做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在忙碌紧张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B. 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C. 初春时节的运动锻炼应主要以恢复人体机能水平为目的,不能盲目追求运动量,要注意适度。开始的运动节奏不宜太快,要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运动前应做足热身准备。
D. 夏天的风是凉爽的。傍晚时分,凉爽的风吹过你的头发,吹过你的耳朵,凉丝丝的,你的心情会格外的好,会莫名其妙地感到愉悦。
答案:B 解析:“慷慨解囊”形容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而语境不存在帮助的意思。
3.某同学从自己所读的文章里选出以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了一个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 )
第一组:《谁能够筑墙垣,围住杜鹃》《现实世界你也可以很诗意》《万人如海一身藏》《关起门来做皇帝》
第二组:《长城修缮别成破坏》《“破四旧”中的文化看客心理》《远去的吴侬软语——打破方言差异之我见》《胡同文化》
第三组:《那湖·那塔——燕园留念》《怀念长发飘飘的时代》《万岁,高三(二)》
A. 隔绝喧嚣 破立学问 青春琴弦
B. 古韵新风 文化责任 时代变迁
C. 古韵新风 破立学问 时代变迁
D. 隔绝喧嚣 文化责任 青春琴弦
答案:D 解析:第一组四篇文章分别有“墙垣”“诗意”“藏”“关起门”,都体现了隔绝喧嚣的意思;“杜鹃”“诗意”可以显示古韵,但“万人如海一身藏”没有体现出古韵。第二组四篇文章都体现了对文化责任的思考,但“破坏”的“破”不是“破立”之“破”,因此破立关系没有体现出来。第三组“燕园”“长发飘飘”“高三(二)”都属于青春记忆,没有体现时代变迁。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互联网时代呼啸而至,传统书店一方面因经营的“戏路”太窄而举步维艰,另一方面线上书店用多种方式经营得风生水起。
B. 如何让农耕文化的精华成为构建新时代农村文明的底色,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C. 铁凝《哦,香雪》是一篇饱含诗情的小说,作品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表现了在闭塞山村中生活的少女香雪对都市文明的向往,因而文笔清新自然,耐人咀嚼。
D. 地球是一个家,无论哪一种生命灭绝,对地球都是伤害。一旦生态被人类破坏,所有不好的恶果最后也将由人类承担。
答案: B 解析:A 项,语序不当,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语应放到主语前面,即将“一方面”提到“传统书店”前。C 项,“因而”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是强加因果。D 项,“不好的恶果”中“不好”和“恶”表意重复。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有人朝车厢指点,不时能听见她们由于互相捶打而发出的一、两声娇嗔的尖叫。
B. 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
C. 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
D. 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答案: B 解析:A 项,应去掉顿号,表示约数的数字之间不能用标点符号。C 项,把括号移至句号前,去掉括号内的句号。D 项,“沉默着”后的冒号应改为分号。
6.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既有排比又有反问的句子。
无数的“最美”,以平凡的善行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恪守职业道德、做好分内的事、用信任来与其他人相处,建设良善社会所需的正能量就会越来越多。
答案:[示例]无数的“最美”,以平凡的善行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恪守职业道德,都能做好分内的事,都能用信任来与其他人相处,建设良善社会所需的正能量不就会越来越多吗?
7.假如《百合花》中的“通讯员”被《建国七十周年·人物》栏目评选为“感动中国文学人物”,请你给“通讯员”写一段颁奖辞。散文式、诗歌式等皆可,不少于80 字。
答案:[示例]一枝野菊花,两个硬馒头,战火纷飞下,你的眼里是热爱,你的心里是温暖。 一声快趴下,全身扑危难,青春绽放中,你的英勇撼寰宇,你的大义照汗青。每一个牺牲都是不朽,每一个平凡都是伟大。
8.下面是某校一则征稿启事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的启事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青春是最美丽的岁月,青春中的人是最可爱的人,青春中的事是最值得回忆的事,青春是用来记住的。在此,以“青春校园”为主题,我社向校园师生征稿。稿件要求内容积极向上,文体形式不限,提倡抒写个性。有疑问请质询我社,我们将对您的问题进行不胜其烦的解答。欢迎各位朋友踊跃参加征文活动。
答案:“ 记住”改为“怀念”;“校园师生”改为“广大师生”;“要求”改为“务请”;“质询”改为“咨询”;“不胜其烦”改为“不厌其烦”;“朋友”改为“师生”。
9.下面是某高中助学金和免学费办理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 字。
答案:学生提出申请,班主任审核,若不符合申请条件或不在受理范围内,则不予受理;若资料不全或有错,则告知学生补正,补正后学生重新提出申请。班主任审核通过的交德育处受理,然后进行校内公示,公示不通过的退回申请人;通过的发放助学金,退还所交学费。
6.填写合适的语句,完成下面一段话。
青春是什么?有的人说青春是绚烂多彩的花季,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青翠嫩绿的春,是② 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人说青春是欢笑时的泪水,是流泪时的微笑,是轻松的压抑,是沉重的放纵;还有的人说青春是一坛醇香的酒,是一束鲜艳的花……每个人对青春都有自己的诠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答案。正是为了尊重这种各自迥异的答案与诠释,人们才匆匆走上一条条属于自己的道路,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破译青春的密码。
阴晦而缠绵的雨季
浪漫而炽热的夏
去揭开属于自己的谜底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与扩写的能力。填空时,要联系上下文语境,注意用词的恰当与准确,答案合理,句式工整即可。
10.请根据《百合花》的结尾,续写一段描写新媳妇心理的文字。要求:描写细腻,能够表现人物品质,100 字左右。
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答案:(示例)他还这么年轻,就这样走了吗?那天借被子时为啥给他气受呀!要知道……唉,真是后悔死了!就这样走了,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他才多大呀,家是哪里的?家里的父母还不知道呢!该死的手榴弹,可恨的反动派,他还这么年轻!就让这被子陪着他吧,给他温暖,像在家里一样的温暖,但愿天堂没有炮火,没有战争,只有盛开的百合花。
知易行难,重在行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