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1-22 18:2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解读新课标
新课标的要求是:能分析当地或某一区域内荒漠化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上述内容,课标还提出了活动建议:课前安排学生实地走访或调查当地土地利用的状况,为课堂教学做准备。
这反映出在新课程中,主张地理知识与地理实践的结合,学习 “活” 的地理,让学生在了解当地区域发展特点的同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活”字渗透着高中地理教学的特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即“学以致用”。二、说教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三大问题,环境问题涉及到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以及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高中地理必修课程“地理Ⅲ”是在“地理Ⅰ”和“地理Ⅱ”的基础上,使学生结合“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将地理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应用于某个具体的区域发展研究。
本节教材讲述的内容是自然环境被破坏的主要问题之一——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本节内容以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为例,比较全面介绍了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的防治,让学生在学习区域问题的同时,为解决区域问题、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之路打下基础。同时本节内容通过学习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问题,可以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3、教学重点和难点
(1)荒漠化的含义、成因
(2)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措施
4、教学重点
荒漠化的治理措施2、三维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
●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成因。
●了解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现象的感性认识,理解荒漠化的含义。
●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因素的分析,了解造成荒漠化的主要的人为原因。
●通过对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等案例分析,明白荒漠化的危害。
●通过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国家政策的了解,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分析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可行性措施。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人类活动对整个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环境观。
●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通过欣赏有关荒漠化的景观图片,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说教学方法
由于本节内容多,概括性强,涉及面广。教学过程中,应该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开发课堂教学资源。通过分层次问题导学法, 运用课件辅助教学,并适度补充材料,以分析、比较、讨论包括景观图片、地理图表、地理数据等地理信息,实现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正确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原因、危害与治理。
为了使每个学生实现眼动、手动、心动,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教材和教案外,还需要准备好:教学课件、学生随堂材料,完善课程资源,实现用教材教。四、说学习方法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活动和案例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
在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等方面主要采用问题引领,分组讨论法和比较分析法。五、说教学程序情景导入课程目标:
●荒漠化的含义
●荒漠化的原因图片A图片B图片C探究层次问题设计意图:
通过两道题目,一方面重在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学会应用地理原理分析资料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提高学生获取、分析、整理有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树立科学解决问题的信心和态度并建立地理学科分析、处理问题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从而使学生在整体把握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完成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真正转化,培养学生良好地理思维品质,解决地理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学生活动
1、学生合作讨论完成。
2、小组代表阐述观点和论据。
3、其他小组补充、修改。探究性活动(一)
读A、B景观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图片A、B,指出两张图片景观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分别描述图片A、B所示地理环境的特征。2.有人说,“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其结果是土地荒漠化”。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说出你的理由。图片A图片B试题阅读材料:
材料一 红色荒漠化(红漠化)是指我国南方的红壤丘陵区在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下被流水侵蚀而形成的以地表出现劣地为标志的严重土地退化。由于地表的红壤已被暴雨重刷殆尽,地面的红色母岩已完全裸露,红漠化严重的地区寸草不生,成了名副其实的“红色丘陵”。
材料二 在中国北方,长城以南、日月山以东、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颗粒细小,质地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具有直立性并含有碳酸钙,遇水容易溶解、崩塌。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我国土地荒漠化的类型
(根据成因)【知识总结一】探究活动(二) 阅读教材P37“阅读材料”和P38“探究活动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结合中国区域图及教材P37“阅读内容”,列表整理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2)结合教材P37“探究活动材料”,说明近几十年来,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土地面积为什么会扩大?(3)试说明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问题:
结合中国区域图及教材P37阅读内容,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完成下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东部和中部是辽阔坦荡,波状起伏的高原,西部是高大山脉及之间的内陆盆地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多内流河,河流短小覆盖率低,由东向西依次为草原—半荒漠—荒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
流难以到达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对水汽
的阻隔气候水文植被地理位置地形干旱,降水稀少多为内流河,水量小稀疏,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差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分析西北地区干旱严重,风沙活动强烈,不断侵蚀地表,把地表土壤吹走,使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消失。补充材料图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知识总结二】问题:
(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 ,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
(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5)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
(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3.1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一、荒漠化的含义与类型
自然因素
二、荒漠化的原因
人为因素
六、说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