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6.4、眼睛和眼镜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实现对电视机遥控
B.图乙中,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丙中,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D.图丁中,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如图所示是一束平行光照射到眼睛时的情形,则( )
A.这是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B.这是近视眼,应该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C.这是远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D.这是远视眼,应该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3.对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都成实像
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
4.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A.缩小的虚像 B.缩小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放大的实像
5.以下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近视眼、远视眼的晶状体都较厚
B.近视眼的眼球在前后方向有可能太长,像成在视网膜前
C.远视眼的眼球在前后方向有可能太短,像成在视网膜前
D.远视眼的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强
6.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对视力影响较大。一束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光路如图所示,则该同学是( )
A.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C.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D.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7.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致近视眼,近视眼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图中关于近视眼成因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8.近期,小郭同学发现自己看书时,为了看清书上的文字,眼睛和书之间的距离与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小郭患上了远视眼
B.小郭眼睛的晶状体变薄了,折光能力变弱
C.小郭看远处的物体时,像将成在视网膜后
D.佩戴由合适的凹透镜制成的眼镜可帮助小郭矫正视力
9.小眀利用凸透镜模拟晶状体,光屏模拟视网膜,设计模拟某种眼病及其矫正后的实验,其步骤如图所示:
步骤3“矫正”这种眼病,让烛焰清晰的像成在“视网膜”上,可行的方案是( )
A.将凸透镜换成凹透镜
B.将蜡烛向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移动
C.将一个适当的凸透镜放在原凸透镜与蜡烛间的某个恰当位置
D.将一个适当的凹透镜放在原凸透镜与蜡烛间的某个恰当位置
10.父母爱护我们,十分关注我们身边的事物,爱是相互的,所以我们也需要关注一下父母身边的事物。小明观察爸爸的眼镜时发现,眼镜镜片中间厚边缘薄,则下列关于小明爸爸视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近视,看近处成像在视网膜前 B.是近视,看远处成像在视网膜前
C.是远视,看近处成像在视网膜后 D.是远视,看远处成像在视网膜后
11.图甲和图乙分别为近视眼或者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甲图反映了近视眼的形成原因,需配戴凹透镜对眼睛进行矫正
B.甲图反映了远视眼的形成原因,需配戴凸透镜对眼睛进行矫正
C.乙图反映了近视眼的形成原因,需配戴凸透镜对眼睛进行矫正
D.乙图反映了远视眼的形成原因,需配戴凹透镜对眼睛进行矫正
12.如图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显做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二、填空题
13.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图中表示某二人看物体时的光路图,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甲需配_______戴镜,希望同学们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14.不少学生视力下降,患上近视眼,图中 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是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可以用凸透镜来矫正远视眼,说明凸透镜对光有 ___________作用。
15.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如图所示,这是我国古人用冰取火的情景,这是利用了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可戴由该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
16.老年人常戴“老花镜”,人们常称之为“远视眼”。图中表示远视眼成像示意图的是 ___________图。
三、综合题
17.小东同学通过调查,得到如下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一些信息:
(a)人的眼球就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正常人眼的晶状体厚度可以改变,对光的偏折能力随之改变,使得近处和远处物体射来的光都能够会聚在视网膜上,所以正常人眼睛既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又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当晶状体太厚或太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太强或太弱时,使得近处和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在前后方向偏离视网膜,导致近视眼或远视眼的产生.
(b)眼镜度数的计算方法是:当焦距单位为m时,用透镜焦距的倒数乘以100即可.
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和以上的信息,回答问题:
(1)人的眼球的晶状体和角膜共同组成一个________镜.由于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太强,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之________(填“前”或“后”),所以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近视眼的矫正措施:近视者应该佩带________透镜,利用这种透镜对光线的________作用,使图像聚焦在人眼的________上,以便看清远处的物体;
(3)现有一度数为200度的眼镜,它的焦距应该为________m.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眼睛和眼镜
人类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程度,从而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实像,普通照相机的焦距不变,是通过改变物距或像距使像变得清晰。依靠眼睛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和最近的两个极限点分别叫做远点和近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在10cm处。长时间观察距离较近或较远处的物体时,眼睛容易疲劳,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当眼睛出现某些缺陷时,人们需要佩戴眼镜来矫正,常见眼镜的实质就是凸透镜或凹透镜。透镜的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在数值上等于镜片的透镜焦距(以米为单位)的倒数的100倍。
(1)正常眼睛观察物体时,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性质是 _____。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2)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_____。
A.0~10cm B.10cm~25cm C.25cm~无限远 D.10cm~无限远
(3)下列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和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正确的是 _____。
A.甲和丁 B.甲和丙 C.乙和丁 D.乙和丙
(4)小明所戴眼镜镜片的度数是400度,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_____m。
(5)如图中,能大致说明眼睛成像时的像距、物距、晶状体的焦距之间关系的是 _____。
A. B.C. D.
19.2014年,人工视网膜通过临床试验,为失明患者带来福音。人工视网膜主要由装有摄像头的眼镜、电子设备和芯片电极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
(1)从眼球的成像原理来看,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_____镜;
(2)从反射弧的组成来看,“人工视网膜”相当于反射弧中的_____;
(3)摄像头中的对焦机构能调节镜头和CCD之间的距离。当配有人工视网膜的人向远处眺望,对焦机构将使镜头与CCD之间的距离变_____。
20.根据手机的使用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小张用手机接听电话时,感觉声音很小,于是他把音量调大,此时是增大了声音的 _____(选填“音调”或“响度”“音色”)。
(2)某手机后置摄像头相当于焦距为2.1cm的凸透镜,小张扫描付款时发现画面中二维码太小,为了扫描到清晰且较大的二维码,可以将手机 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二维码,二维码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_____cm。
(3)因使用手机不当,已患上近视眼的小张应配戴 _____镜制成的眼镜矫正视力;进入冬季后,当小张从户外走进教室后镜片上经常多了一层薄雾如图乙,薄雾的出现是一种 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
(4)如图丙所示,小张打开手机中的跑步软件记录了一次跑步数据,图中平均配速5′09′′表示小张每运动1km需要用时5分钟09秒,由图可知小张跑了 _____min,请计算他这次运动的路程约为 _____km(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21.阅读文字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透镜的焦距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表示,即.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它的焦度就是:.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例如,4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距是.注意: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1)如图所示为小明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病及需要用来矫正的透镜分别是( )
A.近视 凸透镜
B.近视 凹透镜
C.远视 凸透镜
D.远视 凹透镜
(2)若他所戴眼镜镜片的焦距为,则该透镜的焦度为______,眼镜度数为______度.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图甲中,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遥控,故A错误;
B.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图乙中,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故B正确;
C.图丙中,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C错误;
D.漫反射属于光的反射的一种,图丁中,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B。
2.A
【解析】
【详解】
如图所示,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应该是近视眼,为了使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D
【解析】
【详解】
AB.甲图是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太厚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前,用发散透镜即凹透镜矫正。乙图是远视眼的形成原因,晶状体对光的会聚能力过弱,成像在视网膜后,用会聚透镜即凸透镜矫正,故AB错误;
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D.天文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物体距离物镜,远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故D正确。
故选D。
4.B
【解析】
【详解】
若将人眼的晶状体当作凸透镜,视网膜当作光屏,那么在人观察物体时,物距往往要远大于2倍焦距,因此成的像应该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B。
5.B
【解析】
【详解】
A.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故A错误;
B.近视眼的眼球在前后方向有可能太长,晶状体较厚,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B正确;
CD.远视眼的眼球在前后方向有可能太短,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减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故CD错误。
故选B。
6.B
【解析】
【详解】
由图得,该同学眼睛成像在视网膜前,因此该同学是近视眼。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用于矫正近视眼,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7.B
【解析】
【详解】
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造成的,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近视眼成因的示意图是图③,近视眼应该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矫正的原理图是图①。
故选B。
8.D
【解析】
【分析】
【详解】
为了看清书上的文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郭同学已患上近视眼;近视眼的形成与用眼方式不当等有关,如长时间近距离看东西,长时间强光刺激等,导致眼睛的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从而引起视物不清;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具有发散能力的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9.C
【解析】
【详解】
A.将凸透镜换成凹透镜,凹透镜不能成实像,光屏上不能成像,故A不符合题意;
B.由步骤1和2可知,光屏向右移动,成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位置移动,像可以成在原来位置的光屏上,故B不符合题意;
CD.由步骤1和2可知,光屏向右移动,成清晰的像,这说明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属于远视眼,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将一个适当的凸透镜放在原凸透镜与蜡烛间的某个恰当位置,像可以成在原来位置的光屏上,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解析】
【详解】
中间厚边缘薄的眼镜镜片是凸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远视眼看远处时成像在视网膜上,看近处时成像在视网膜后,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1.A
【解析】
【详解】
AB.甲图中,光经过晶状体后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所以甲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像成在视网膜上,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A正确,B错误;
CD.乙图中,光经过晶状体后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弱,所以乙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像成在视网膜上,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故CD错误。
故选A。
12.C
【解析】
【详解】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故A错误;
B.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故B错误;
C.显做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
D.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C。
13.凹
【解析】
【详解】
甲图,远处物体的光经眼睛的晶状体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前,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近视眼;近视眼的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需配戴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戴镜。
14. 甲 会聚
【解析】
【详解】
[1]甲图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需用凹透镜来矫正。
[2]乙图,看近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的成像情况,可以用凸透镜来矫正远视眼,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15. 凸透镜 远视眼
【解析】
【详解】
[1]古人将冰磨成一种冰透镜,该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利用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使太阳光会聚焦点,从而能点燃艾草取火。
[2]远视眼的成因是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戴上凸透镜制成的眼镜后,能使光线提前会聚,正好会聚在视网膜上,所以,可以用凸透镜的镜片进行矫正。
16.甲
【解析】
【详解】
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光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可知,甲图表示远视眼成像的情况。
17. 透 前 凸 凹 视网膜 0.5
【解析】
【详解】
(1)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满足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近视眼是像成在视网膜之前,原因是晶状体过厚或眼睛的前后距离过长,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近视者应该佩带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以便看清远处的物体. (3)透镜焦度φ= ==2m 1凸透镜的焦距为:f==0.5m,
18. A D B 0.25 D
【解析】
【详解】
解:(1)[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通过视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物体成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由题意可知,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在10cm处,所以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10cm~无限远,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3]由图可知,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面,所以患的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有发散作用的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4]小明所戴眼镜镜片的度数是﹣400度,则透镜焦度是4m﹣1,焦距为
(5)[5]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9. 凸透 感受器 小
【解析】
【详解】
(1)[1]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经眼球折射在视网膜成倒立缩小的像,从眼球的成像原理来看,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2)[2]反射弧中的感受器能够接收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视网膜能接收光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所以“人工视网膜”相当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3)[3]要想让凸透镜成清晰的像物距和相距的变化相反,人向远处眺望相当于物距变大了,所以像距应该变小,则对焦机构将使镜头与CCD之间的距离变小。
20. 响度 靠近 4.2 凹透镜 液化 26 5
【解析】
【详解】
(1)[1] 用手机接听电话时,感觉声音很小,把音量调大,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2)[2] 扫描付款时发现画面中二维码太小,为了扫描到清晰且较大的二维码,需要使像变大,应增大像距,减小物距,即应将手机靠近二维码。
[3]用手机扫码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应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该手机后置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1cm,则扫码时二维码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4.2cm。
(3)[4]人眼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若长时间近距离靠近手机屏幕,使眼睛内的睫状肌、晶状体长期处于绷紧状态,容易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而患近视眼,应该佩戴凹透镜来矫正视力。
[5] 冬季,当戴眼镜的小张从户外走进教室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从而使镜片变得模糊。
(4)[6] [7]图中平均配速5′09′′表示小张每运动1km需要用时5分钟09秒,则小张此次跑步的平均速度
由图可知小张跑了26min,则小张在这次运动的路程由,可得
21. B
【解析】
【详解】
(1)[1] 由题图可知,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应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故B选项正确,ACD错误;
(2)[2]由短文可知,焦度;
[3]眼镜度数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故眼镜度数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