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七章力与运动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七章力与运动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2 05:5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章 力与运动 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图所示,属于防止惯性造成危害的是(  )
A.投铅球 B.跳远助跑
C.系安全带 D.紧固锤头
2.一个正在运动的物体,若所受外力同时全部消失,则(  )
A.物体立即停止运动 B.物体会慢慢停止运动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做加速运动
3.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惯性的大小与物体是否受力无关
B.惯性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有关
C.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只有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D.到达终点的运动员无法立即停下来是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4.一辆汽车在圆形跑道上做快慢不变的运动,下列关于该汽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状态不变,受力平衡 B.运动状态不变,受力不平衡
C.运动状态改变,受力平衡 D.运动状态改变,受力不平衡
5.用如图装置研究二力平衡时,在轻质塑料片两端的细绳上挂等重的钩码,手放开塑料片后,可观察到塑料片将(  )
A.向左下运动 B.向右上运动
C.仍静止不动 D.转过一定角度
6.水平桌面上的物理书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子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7.下列对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的情境描述正确的是(  )
A. 跳水运动员能够跳水,是因为跳板对运动员的力大于运动员对跳板的力
B. 排球运动到最高点的瞬间,受到的合力大小不为零
C. 运动员举起杠铃静止时,地面对他的支持力与他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 铁饼在飞行的过程中,如果突然不受力,将会继续做曲线运动
8.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玻璃瓶,水中有个气泡和金属球。突然向右水平抽动瓶子时,相对瓶子而言,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气泡向左运动,金属球向左运动
B.气泡向右运动,金属球向左运动
C.气泡向左运动,金属球向右运动
D.气泡向右运动,金属球向右运动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竖直向上运动时,所受合力方向一定竖直向上
B.小融推动购物车加速向前运动,人推车的力大于车对人的作用力
C.小江在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上立定跳远,向列车行驶反方向跳,会离列车上的起跳点更远
D.重力为500N的杠铃静止在水平面上,小渝用400N的力竖直向上去提时,杠铃所受合力为0N
10.有一只装满货物的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小南同学用水平向右的力去推箱子,但没有推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南对箱子的推力小于箱子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B.小南对箱子的推力与箱子对地面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箱子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箱子所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1.如图所示,是重庆八中宏帆中学趣味运动会的“趣味球”项目,这个项目要求同学们同时用力拉着圆布的边绕,通过有节奏的收、放,让球在布上跳动,若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在上升过程中不受力
B.球上升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处于平衡状态
C.球脱离圆布后向上运动是因为受到向上的力
D.圆布托着球从最低点向上加速运动过程中,布对球的支持力大于球的重力
12.关于力与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拔河比赛中,赢的一方对绳的拉力一定更大
B.跳远运动员需要助跑,是为了增大惯性,跳得更远
C.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时,运动员所受重力与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13.媛媛用水平向右的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桌子,推力F的大小以及桌子的运动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则(  )
A.在0~6s内,推力小于摩擦力
B.在第7s时,桌子处于平衡状态
C.在6~8s时,桌子受到的摩擦力为12N
D.当桌子受到摩擦力为10N的时候,桌子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填空题
14.努力工作之余梦哥除了喜欢钓鱼还喜欢打台球。如图所示,在打台球的时候,梦哥用杆推A球之后,A球开始滚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A球击中B球后,B球由于______继续向网袋方向前进。
15.汽车最基本的安全装置是头枕和安全带,如图所示,有了头枕,能减小因______对司机造成的伤害;系上安全带,能减小因______(均选填“撞上前车”或“被后车撞”)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16.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是在实验加推理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来的,所以牛顿第一定律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如图所示的小球从A点沿光滑圆弧轨道由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则小球会沿______路线继续运动(选填“a”“b”“c”或“d”)。
17.如图所示为某高速公路上的限速标志牌,大型车比小型车的最高限速要低,这是因为大型车的总质量较大,______也较大,导致运动状态较难改变。若汽车突然减速,驾驶员的身体将会______(选填“前倾”或“后仰”)。
18.联欢会上,小明请大家做一个游戏:左脚和左侧身体紧贴墙面站立静止,如图所示,然后右脚抬离地面,若能使身体仍然保持静止不动者获胜。你认为抬起右脚后,人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保持静止不动,原因是______。
19.一个物体重100N,在空中运动时受到的空气阻力是20N,若物体竖直向下运动时,合力大小是___________,方向是____________.
20.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kg,当把它吊在空中静止时,它受到的拉力是_______N,若使它以1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它受到的拉力_______50N(填“大于、小于、等于”),若使它以2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它受到的拉力_______50N(填“大于、小于、等于”),若上升的过程中,绳子突然断了,物体将会_______。(取g=10N/kg)
21.“漂移”是一种高难度的汽车表演项目。有一种“漂移”方法如下:当汽车在水平地面上疾驶时,驾驶员突然刹车,由于汽车具有______,仍要向前运动;刹车后减速前进是由于汽车受到______作用,同时转动方向盘,汽车会急转弯,整个过程摩擦力改变了汽车的______。在这一行驶过程中,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和______是一对平衡力。
22.小明同学在学完了“惯性”知识后,知道了“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但是却始终没有弄明白“惯性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速度有关?”这个问题。为此,老师给小明画了一个推理框图,请你仔细阅读推理框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由推理框图中的假设和推论1,可以推理出推论2:静止的物体,__惯性(选填“有”或“没有”)。
(2)推理框图中的推论2和“规律: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__矛盾(选填“存在”或“不存在”)。由此,可以知道最初的“假设:惯性取决于物体速度的大小”是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23.用手握住一个重5N的空啤酒瓶,瓶口向上静止在手中,此时手对瓶有一个向上的摩擦力(静摩擦力),已知手对瓶的压力为8N,手对瓶的摩擦力为f1,当手对瓶的压力增大
到10N时,手对瓶的摩擦力f2______ f1,当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时(瓶静止在手中),手对瓶的摩擦力f3______ f1(填“>”、“=”、“<”)。
24.书放在桌面上,会受到桌子对它的弹力的作用,产生这个弹力的直接原因是______(选填“桌面”或“书”)的形变;当用10N的推力推桌子没有推动,此时推力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当用30N的推力推桌子时,书和桌子一起匀速直线运动,若把书从桌子上拿走仍旧用30N的推力推桌子,则桌子受到地面的摩擦力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0N。
三、作图题
25.物体在传送带上一起匀速运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画出所受各力的示意图。
26.如图光滑的水平面上叠放着甲、乙两物体,用5N的水平拉力F拉动物体乙,恰能使乙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甲在水平方向受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点画在O点)。
四、实验题
27.关于“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问题,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依次将毛巾、棉布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三种情况下的运动如图所示。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
滑行时获得的速度大小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本实验中的“阻力”是指小车受到的______;
(2)分析图中运动情况可知: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减小得越______(选填“快”或“慢”);
(3)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状态或______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______(选填“是”或“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其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方法;
(5)实验时,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受______(选填“平衡”或“非平衡)力。
28.为了研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小红选用了橡皮筋、弹簧测力计等器材,设计了如图(a)、(b)所示的实验,实验中两次将橡皮筋从A点拉伸到O点的目的是______,本实验研究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选填序号①等效替代②控制变量③理想模型)。
29.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明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小明发现左右两侧悬挂砝码质量不等时木块也能平衡,其原因是______。
(2)经过思考后,小明采用如图乙所示装置继续实验,该方案中由于_____,故小卡片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
(3)为了验证“使物体平衡的两个力必须在同一直线上”,小明在图乙所示实验的基础上又分别进行了图丙、图丁所示操作,其中操作______(丙/丁/丙和丁都)是正确的。
(4)小明最后将小卡片用剪刀剪断(分为左右两半),这是为了验证______。
参考答案
1.C
2.C
3.A
4.D
5.C
6.A
7.B
8.B
9.D
10.C
11.D
12.C
13.D
14.运动状态 惯性
15.惯性 撞上前车
16.不能 b
17.惯性 前倾
18.不能 人的重心居中,右脚抬起时,左脚所受支持力与重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无法平衡
19.80 竖直向下
20.50 等于 等于 先上升再下降
21.惯性 摩擦力 运动状态 车的重力
22.没有 存在 错误
23.= >
24.桌面 等于 小于
25.
26.
27.相等 摩擦力 快 静止 匀速直线 不是 非平衡力
28.使每次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①
29. 木块与桌面摩擦力的影响 卡片的重力远小于钩码的重力 丙 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是否平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