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公交车上安全锤的一端做得很尖锐是为了( )
A.减小压力 B.增大压力
C.减小压强 D.增大压强
2.下列做法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A.斧子有很窄的刃 B.压路机轮子质量很大
C.运动员穿的冰鞋装有冰刀 D.重型载重汽车安装许多轮胎
3.一艘船从东海驶入黄浦江时,船身受的浮力会( )
A.减小 B.不变 C.增大 D.无法判断
4.如图所示,边长为0.1m、密度为的实心正方体物块,放在面积为的水平桌面中央,现将竖直向上的拉力20N作用在物体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体受到的合力为0N
B.物体受到的重力是50N
C.物体对桌面的压强是30Pa
D.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30N
5.如图所示,装满水的密闭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其上下底面积之比为2∶1,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压强为p,当把容器倒置后放到水平桌面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 )
A.F;2p B.F;p C.2F;p D.3F;p
6.在一个盛满液体的容器中,如图所示放一个木块,木块漂浮在液面上,已知木块重5牛顿,则容器底受到的压力将( )
A.增大5N B.不变 C.减小5N D.无法判断
7.如图所示,小晶同学将放在课桌边的文具盒水平推至课桌中央,以下说法中合理的是( )
A.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B.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不变
C.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强变大
D.文具盒受到桌面的摩擦力逐渐变小
8.盛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柱形容器(S甲>S乙)放于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倒入(液体不溢出)或抽出部分液体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为p'甲、p'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若倒入相等质量的原液体,p'甲可能等于p'乙
B.若抽出相等质量的原液体,p'甲一定大于p'乙
C.若倒入相等体积的原液体,p'甲一定大于p'乙
D.若抽出相等体积的原液体,p'甲一定小于p'乙
9.小红用弹簧测力计、铁圆柱体、两个相同的大烧杯做“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其实验步骤和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为1N
B.由甲、乙、戊三图可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C.由甲、乙、丁三图可知,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越深,所受浮力越大
D.再增加一个体积和铁圆柱体相等的铜圆柱体,可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二、填空题
10.世界上第一个温度计是由伽利略发明的,其原理如图所示,中空玻璃管与玻璃泡相连,玻璃管中水柱上方密封部分空气,用玻璃泡测量物体的温度当大气压不变,被测物体温度降低时,水柱会______。当被测物体温度不变、大气压变小时,水柱会______。(两空均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11.“做中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沸腾知识时,小雨做了如下实验: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紧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所示。烧瓶内的水重新沸腾,此过程中烧瓶内水蒸气遇冷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气压减小,水的沸点______。
12.用手将一重为2N的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排开的水重3N,放手后物体将______(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待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为______N,排开水的体积是______m3。(g取10N/kg)
13.可燃冰是一种新型能源,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分布在深海沉积物里(如下图所示)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其生成有三个基本条件:首先要低温,可燃冰在0~10℃时生成,超过20℃便会分解;其次要高压,可燃冰在0℃时,只需要海水产生2.94106帕的压强即可生成;最后要有充足的气源。在温度、压强、气源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条件下,可燃冰就会生成。
(1)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2)若要在0℃的海底生成可燃冰,海水的深度至少要______米(设海水密度为1.0103千克/立方米)。
(3)如图所示,海底有一块体积为0.1米3且底部与海底紧密相连的可燃冰A,其受到海水的浮力为______牛。
14.如图所示,为了倡导绿色出行,某市投放了大量的共享单车,小明在水平路面上匀速骑行,所用时间为,他骑行时单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若人与车的总质量为,每个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积约为,当他骑行时共享单车对路面的压强是______。
15.盛有水的容器中,A、B、C三点的位置如图所示,C处水的深度为___________m,C点所在的水平表面的而积为10cm2,则该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___________N。
16.如图所示,将瓶子从正放变为倒放后,水对瓶子底部的压力__________,水对瓶子底部的压强__________,瓶子对桌面的压强__________,瓶子对桌面的压力___________。(均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17.双休日小嘉同学乘公交车到南湖旅游,一路上他发现了很多与生活相关的科学问题。
(1)上车后他看到用软质材料做的椅子,坐上去后感觉比用硬质塑料做的椅子要舒服,这是采用______的方法使压强减小的缘故;
(2)车子开动后,小嘉发现公交站台竟然往后运动了,这是因为他以______为参照物;
(3)车子到站后,广播提醒“车辆到站,请各位乘客等车子停稳后再有序下车”。如果车子没有停稳就下车,由于______人往往会站不稳而跌倒。
三、实验题
18.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探究同一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图。如图将一石块挂于弹簧测力计上,并将其慢慢浸入烧杯内的液体中。图甲、乙、丙烧杯中装的液体是水,图丁烧杯中装的液体是酒精,F1、F2、F3、F4分别是图甲、乙、丙、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_____N;
(2)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_____N;
(3)分析图中乙、丙两图实验数据可得: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_____有关;分析图中_____两图实验数据可得: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4)图乙中石块浸入水中的体积是_____m3;
(5)实验中采用的探究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称为_____法;
(6)由实验数据可得石块的密度为_____kg/m3。
19.如图所示,实验桌上有甲、乙两只烧杯、其中一个盛有酒精,另一个盛有盐水。小亮利用刻度尺和微小压强计验证“液体内部压强跟液体密度是否有关”,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甲烧杯的酒精中,如图甲所示,记录微小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
②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乙烧杯的盐水中,如图乙所示,记录微小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
小亮发现大于,于是小亮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压强跟液体密度有关”。
报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亮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
(2)请你针对小亮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措施:______
四、计算题
20.重为36N 的书包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书包的压强为 900Pa(g取 10N/kg)求:
(1)书包的质量;
(2)桌面的受力面积。
21.在抗洪抢险中,某村民自制了一个总体积为1m3的竹筏,放入河水中时有体积浸入水中。求:
(1)此时竹筏受到的浮力有多大?
(2)若水对竹筏产生6000牛的浮力时,竹筏多大的体积露出水面?
22.某薄壁圆柱形玻璃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质量为千克、底面积为米2.将一定量的水注入容器内(水未溢出),容器内水深为米。
求:①容器内注入水的质量;
②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③水平桌面受到盛水容器的压强。
参考答案:
1.D
2.D
3.B
4.C
5.C
6.B
7.B
8.B
9.D
10. 上升 下降
11. 液化 降低
12. 上浮 2 2×10-4
13. 甲烷和水 300 0
14. 5
15. 1 9.8
16. 变小 变大 变大 不变
17. 增大受力面积 公交车 惯性
18. 4.8 2 排开液体的体积 丙、丁 2×10-4 控制变量 2.4×103
19. 没有控制液面到探头的深度相同
20.(1)3.6kg;(2)0.04m2
21.(1) 4×103N;(2) 0.4m3
22.①5kg;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