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6.3、生活中的透镜
一、单选题
1.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
A.放大镜 B.光的折射
C.看水中鱼 D.凹透镜
2.无人机航拍影像具有高清晰、高现实性的优点。如图甲所示,交警部门利用载有高清摄像机的无人机对高速公路通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图乙是无人机竖直向上运动到95m上空过程中的v﹣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面上的白线是光源,发出的光射入摄像机成像
B.无人机在上升过程中,路面在摄像机中成的像不断变大
C.在第6s至第10s内,无人机做匀速直线运动
D.无人机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0m/s
3.小红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调节凸透镜与白纸间的距离,使阳光通过凸透镜在白纸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并测得凸透镜中心到光斑的距离L约为20cm。如果她想用该凸透镜看清微雕作品上较小的图案,则作品到凸透镜的距离应满足( )
A.小于20cm B.等于20cm
C.大于20cm而小于40cm D.大于40cm
4.如图所示,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细小物体,再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上方,适当调节放大镜的高度,就可以看清玻璃板下的细小物体了。这一做法符合下列哪个器材的工作原理(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显微镜 D.望远镜
5.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使用,正确的是( )
A.应将被拍照的物体放在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内
B.应把被观察的物体放在放大镜的焦点上
C.应把被放大的物体放在幻灯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
D.物体远离照相机,胶片上的像变小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 )
①图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②图中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③把蜡烛适当左移,透镜保持不动,向左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④把蜡烛移至处,透镜保持不动,右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①③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7.如图是一张初三毕业创意照片。利用视觉错位技术一次拍照而成。不需经过后期再处理在拍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B.手通过镜头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学生通过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学生和手到镜头的距离一样
8.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显微镜上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
B.图乙中,望远镜上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凹透镜
C.图甲中,通过显微镜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
D.图乙中,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
9.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C.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要使屏幕上二堆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
10.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主要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手影的形成
B. 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
C. 被水珠放大的叶脉
D. 远处景物透过水晶球成像
二、填空题
11.小周在郑州东区游玩,他用调焦相机拍摄“大玉米”的照片,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___________现象形成 ___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小周站在原地不动,想照一张放大的照片,他应调节相机使镜头焦距 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激光准直”技术是应用光的 _____原理;汽车利用观后镜看清后面的车辆(物体)是光的 _____现象;鱼缸中的金鱼变大了是光的 _____缘故。
13.2021年5月15日,中国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屈原在《天问》诗句中所表达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如图甲,“祝融号”火星车驶离平台的过程中,其后置照相机对着平台先后拍摄得到乙、丙、丁3张照片,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__透镜,拍摄过程中相机镜头逐步________(选填“向外伸”或“向内缩”)。观看过程中以平台为参照物,火星车是___________。
14.(1)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战役中,无接触式体温计(如图甲)被广泛使用,它是依靠感知人体发出的____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测量温度的;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是红、_________、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2)疫情期间,小明在线上学习时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视力急剧下降。经医生检查,小明晶状体变厚,使来自远处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如上图所示的乙丙两幅示意图中,能正确矫正小明视力的是__________(选填“乙”或“丙”);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的镜头(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15.如图所示的投影仪,其中凸透镜是使透明胶片通过透镜成_____、_____的实像。平面镜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反射光线,使像成在屏幕上。若想使屏幕上的字变得大些,应将凸透镜向_____(填“上”或“下”)调,同时将投影仪_____(填“远离”或“靠近”)屏幕。
三、综合题
16.为了提高高速公路通行效率,高速收费站建有ETC专用通道,专用通道需要汽车安装ETC卡(如图甲所示),图乙是ETC专用通道示意图,当汽车进入ETC卡读取器识别范围的时候,卡上的信息被读取,同时栏杆机将横杆抬起,汽车无需停车就实现了缴费,大大节约了通站时间。
(1)汽车在运动时ETC卡相对于汽车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ETC卡相对于______是运动的;
(2)汽车在不断靠近监控摄像机的过程中,汽车在摄像机里所成的像逐渐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假设摄像机的镜头焦距不变,为了能成清晰的像,则摄像机的镜头要______(选填“向前伸出”、“向后缩进”或“保持不动”);
(3)某一ETC通道,栏杆机距ETC卡读取器10m,横杆在位置一(如图丙所示)时距地面高度1.2m,栏杆机启动后横杆水平段沿竖直方向以0.2m/s的速度匀速抬起。某人驾驶一台车高为1.6m的SUV车通过该ETC通道,车距ETC卡读取器5m时被读取信息,假设栏杆机横杆水平段同时抬起,以SUV车的高度,车速太快横杆抬起高度不够,会撞杆违章。请你运用题目所给的条件,SUV车匀速顺利通过通道的最快速度是______km/h。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高速公路区间测速
很多省市已经启用了高速公路机动车全程区间测速系统,实现了由“定点测速”像“区间测速”的转换,定点测试是指在道路上的一个固定位置布设监控点,测出汽车经过该监控点时的行驶速度,比较该行驶速度与限速标准判断是否超速,若行驶速度超过限定速度,将实时抓拍,作为处罚的证据,区间测速是在同一路程上布设两个相邻的监控点,根据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来计算车辆在该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并依据该路段上的限速标准判定车辆是否超速,比如,某高速路段两个测速点之间的距离是120公里,该路段限速每小时120公里,车辆如图在1小时内跑完,那它就超速了,《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车速超过规定时速的10%以内,暂不处罚,只给予警告,若超过规定时速的10%以上,将会根据超速的程度受到不同的处罚.
区间测速系统通过在监控点架设摄像机监控抓拍,对监测区域内所通行的车辆进行实时监控、抓拍、以获取车辆行驶速度、交通流量、车辆的牌照号码、颜色、大概尺寸以及驾驶员特征等信息,再将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指挥中心的数据库中进行数据储存、查询、比对等处理,为有效打击违章超速等违法行为提供技术支持,道路上的LED屏幕还对违法车辆信息实时发布,以告知及警示更多的车辆,以往的顶点测速,在司机熟知测速点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刹车降低车速逃避处罚,很容易造成追尾事故,而区间测速采取计算平均车速的方法来检测车辆是否超速,堵住了司机投机取巧的手段,更加科学公正.
⑴某路段限速100km/h,若某汽车以30m/s的速度行驶,该汽车_______(超速/不超速).
⑵如图乙所示为测速系统中的测速和拍照装置,拍照所用的摄像头是一个_________(凸/凹)透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放大/缩小)的像.
⑶关于区间测速,被认定为超速的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__
A.汽车经过前一个监控点时速度超过限定值
B.汽车经过后一个监控点时速度超过限定值
C.汽车经过前后两个监控点时速度均超过限定值
D.汽车经过两个监控点之间的路段的平均速度超过限定值
⑷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_________
A.亮着的汽车尾灯 B.发光的LED屏 C.交警的反光制服 D.拍照时闪光的灯
⑸如图丙所示,区间测速的两个监控点相距40km,该路段限速120km/h,某汽车通过前一个监控点的时间是10:30,通过后一个监控点的时间是10:49,经过测速路段后,这辆车_________(会/不会)受到处罚.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无人机
无人机以高分辨率高速摄像机,轻型光学相机超声波传感.器激光扫描仪.红外夜视仪等设备获取信息,广泛应用在航拍、交通等领域如图为某型号无人机,整机质量2kg,摄像机拍摄速度1000帧/秒(即每秒拍摄画面的数为1000帧)为了减轻质量,该无人机部分零件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
(1)超声波传感器可探测无人机在飞行时遇到的障碍物,这是利用了超声波________的特点.若悬停在空中的无人机向固定在地面上的障碍物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0.1s收到回波,则其发射超声波时与障碍物间的距离约为_____m(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摄像机拍照镜头可看作凸透镜,当摄像机向被拍摄的物体靠近时,物体所成实像的像距将变______(选填 “大”或“小”),从摄像机中看到的像变模糊,为了仍能拍摄出清晰的像,可在摄像机镜头前加一个_________(选填 “凸”或“凹”)透镜,使近距被拍摄的物体清晰成像.
(3)在轿车限速120km/h 的某高速公路上,交警利用该无人机进行道路通行情况实时监测,无人机在某轿车通行11. 55m的过程中拍摄330帧,则该监测的轿车速度是_________m/s,该轿车_________(选填“超速”或“不超速”).
19.在玻璃板下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把一滴水滴在小物体正上方的玻璃板上,水滴就是一个放大镜,如果还看不清小物体,再拿一个凸透镜位于水滴正上方,调节镜与水滴间的距离,就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小物体.此时看到的是小物体的_____的(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的(选填“放大”或“缩小”)_____像(选填“实”或“虚”),这个组合与_____(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的原理相同.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A.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过焦点,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这两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为像点,故A正确;
B.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图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B错误;
C.人看水中的鱼时,鱼反射的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进入人的眼睛中,图中光的传播方向反了,故C错误;
D.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图中入射光线是过焦点的光线,故D错误。
故选A。
2.C
【解析】
【详解】
A.地面上的白线不是光源,反射出的光射入摄像机成像,故A错误;
B.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无人机在上升过程中,物距变大,像变小,故B错误;
C.由如图已知在第6s至第10s内,无人机的运动速度保持10m/s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由如图知无人机竖直向上运动到95m上空时用的时间为15s,则无人机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故D错误。
故选C。
3.A
【解析】
【详解】
太阳光可近似看做平行光,太阳光经凸透镜发生折射,在纸上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是平行光会聚而成的点即焦点,故此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想用该凸透镜看清微雕作品上较小的图案,应成放大的虚像,则u<f,即作品到凸透镜的距离应满足小于20cm,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C
【解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细小物体第1次经水滴放大,应用了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一规律。第2次成像应用了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一规律,而这两次成像规律是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解析】
【详解】
A.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性质制成,物体应放在照相机镜头两倍焦距以外的位置,故A错误;
B.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性质制成的,物体到放大镜距离应小于放大镜的焦距,故B错误;
C.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性质制成的,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焦距而小于两倍焦距,故C错误;
D.凸透镜成实像时的规律是:物远像近像变小。因此,物体远离照相机,胶片上的像将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6.B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物距为30cm,则有
相距为20cm,则有
综上可知
故图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故正确;
②图中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故错误;
③把蜡烛适当左移,透镜保持不动,物距增大,像距应减小,故应向左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故正确;
④把蜡烛移至处,透镜保持不动,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凸透镜成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错误。
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C.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拍照时将物体置于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错误,C正确;
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透镜越近,所成的像就越大,由图可知,手通过照相机镜头成的像比学生的像大,所以手比学生离镜头更近,故D错误。
故选C。
8.A
【解析】
【详解】
A.图甲中,显微镜上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和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其核心部件就是凸透镜,故A正确;
B.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故是凸透镜,故B错误;
C.显微镜看到的像经过物镜和目镜两次放大所成的虚像,故C错误;
D.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故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A。
9.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故B错误;
C.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距应该大于二倍焦距,所以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故C正确;
D.要使屏幕上二堆码的像变小,应增大物距,将二维码远离凸透镜,故D错误。
故选C。
10.B
【解析】
【详解】
A.手影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被水珠放大的叶脉,是利用放大镜成像原理,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远处景物透过水晶球成像,是利用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反射 虚 变大
【解析】
【详解】
[1][2]景物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3]如果小周站在原地不动,增大相机镜头的焦距,物距相对变小,像也会变大。
12. 直线传播 反射 折射
【解析】
【详解】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激光准直”技术是应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汽车观后镜是凸面镜,能看清后面的车辆(物体)是光的反射现象。
[3]鱼缸中的金鱼“变大”,鱼缸中的水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的缘故。
13. 凸 向内缩 运动
【解析】
【详解】
[1]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2]从乙、丙、丁的图可知,镜头在远离,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故镜头需要向内缩。
[3]观看过程中以平台为参照物,火星车的位置时发生了变化的,故相对于平台是运动的。
14. 红外线 绿 丙 照相机
【解析】
【分析】
【详解】
(1)[1]人体能发射红外线,无接触式体温计是利用接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来工作的。
[2]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2)[3]近视眼是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对近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纠正,故丙图是矫正近视眼的图象。
[4]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物体通过物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15. 倒立 放大 下 远离
【解析】
【详解】
[1][2]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投影仪的透明胶片在凸透镜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4]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若想使屏幕上的字变得大些,即像变大,像距就要变大,物距变小,故应将凸透镜向下调,同时将投影仪远离屏幕。
16. 静止 横杆 变大 向前伸出 27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汽车在运动时,ETC卡相对于汽车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是静止的;ETC卡与横杆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相对于横杆是运动的。
(2)[3]汽车在不断靠近监控摄像机的过程中,汽车到摄像机的距离变小,即物距变小了,像变大,汽车在摄像机里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4]假设摄像机的镜头焦距不变,物距减小,像距应变大,为了能成清晰的像,则摄像机的镜头要向前伸出。
(3)[5]SUV的高度为1.6m,当横杆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6m时,汽车刚好能通过;则横杆上升的高度为
h=1.6m-1.2m=0.4m
根据可知,横杆上升的时间为
汽车到横杆的距离为
s=5m+10m=15m
则汽车的最大速度为
17. 超速 凸 缩小 D C 不会
【解析】
【分析】
(1)将汽车行驶的速度30m/s=108km/h与该路段限速100km/h进行比较即可判断该汽车是否超速;
(2)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摄像机(照相机)的镜头;
(3)根据文中“区间测速是在同一路程上布设两个相邻的监控点,根据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来计算车辆在该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并依据该路段上的限速标准判定车辆是否超速”即可得出答案;
(4)自身能够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5)根据汽车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可求出经过测速路段的时间,又知道路程,然后速度公式求出汽车的平均速度,
看是否在规定车速超过规定时速的10%以内即可判断这辆车会不会受到处罚.
【详解】
(1)由于汽车的行驶速度v1=30m/s=108km/h>100km/h,所以该汽车超速.
(2)拍照所用的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由题意可知,“区间测速是在同一路程上布设两个相邻的监控点,根据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来计算车辆在该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
并依据该路段上的限速标准判定车辆是否超速”,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4)亮着的汽车尾灯、发光的LED屏、拍照时闪光的灯,这些物体自身都能发光,是光源;
交警的反光制服自身不能发光,会反射光,不是光源,故选C.
(5)汽车通过前一个监控点的时间t1=10:30,
通过后一个监控点的时间t2=10:49,
则汽车经过测速路段所用的时间:t=t2 t1=10:49 10:30=19min;
汽车在测速路段的平均速度:
v=≈126.3km/h,
由题可知,会受到处罚的行驶速度为:v罚=(1+10%)v限=110%×120km/h=132km/h,
而此时汽车的速度v18. 传递信息 17 大 凸 35 超速
【解析】
【详解】
(1)[1]超声波传感器探测障碍物是利用了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的特点;
[2]超声波传递到障碍物所用时间为:
则发射超声波时与障碍物间的距离约为:
(2)[3][4]当摄像机向被拍摄的物体靠近时,物距减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像距将变大,由于像距变大,成像在光屏之后,则为使成像清晰,应使光线提前会聚,则需要在镜头前加一个凸透镜;
(3)[5][6]摄像机拍摄速度为1000帧/秒,则轿车通行11. 55m耗时为:
则轿车速度为:
该轿车超速。
19. 正立 放大 虚 显微镜
【解析】
【分析】
(1)根据小水滴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特点判断成像情况;(2)根据显微镜的工作原理解答此题: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使物镜成的实像,通过目镜再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经过两次凸透镜的放大作用,使微小的物体放大许多倍.
【详解】
小水滴就相当于凸透镜,拿一个凸透镜位于水滴的上方,小水滴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物体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在上面,作用相当于目镜,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二次放大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它们的共同作用相当于显微镜,所以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故答案为正立;放大;虚;显微镜.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