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年级全一册10.2内能 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九年级年级全一册10.2内能 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2 06:4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九年级年级全一册 10.2 内能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转移给内能少的物体
B.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C.0℃的水凝固成0℃的冰,内能减小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2.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是
A.如果把1kg水分子全部做上标记再倒入大海,均匀后任意查看1kg海水,都会发现很多做上了标记的水分子
B.在一杯静止的水中加入一些盐,过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
C.把1L水和1L酒精混合在一起,它们的总体积小于2L
D.液体、固体很难被压缩
3.小华在家学做菜,厨房里菜香四溢,这个现象说明(  )
A.分子间存在空隙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诗句能体现“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大风起兮云飞扬 B.柳絮飞时花满城
C.满架蔷薇一院香 D.秋雨梧桐叶落时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
B.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
C.把0oC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oC的水,若不考虑水的蒸发,其内能不变
D.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得越多,放出的热量就越多
6.“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首的重庆火锅,历史悠久,色香味俱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吃火锅时,沸腾的红汤温度一直升高
B.煮菜品时,通过做功改变菜品内能
C.火锅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D.锅里翻滚的红汤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80°C的水一定比30°C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D.温度相同的物体接触时不发生热传递
8.有张有驰,在学校鼓励号召下,现在鲁能巴蜀的课余时间,很多同学走出了教室;在教学楼之间的花园里就有很多同学打羽毛球。有关羽毛球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挥拍击出的羽毛球能继续飞行,是因为惯性的作用
B.小明击球时只有球拍发生了形变
C.羽毛球在空中飞行时与空气摩擦内能增加
D.运动时穿运动鞋,因为鞋底的花纹在跑跳时可减小摩擦
9.古诗文中常常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古诗文加点字中能够说明分子不停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落英缤纷 B.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C.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D.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10.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图甲,活塞下压过程中,硝化棉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被引燃
B.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增大
C.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了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增大
D.图甲和图丁两个过程中能量转化是相同的
二、填空题
11.图甲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运用书法艺术形态,传递出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图乙是滑雪运动员起跳后下落情景,运动员加速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动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滑雪板滑过时,雪面瞬间熔化成一层薄薄的水膜,是通过______的方式使雪面的内能增加的。
12.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注射器吸取药液时,药液是在___________的作用下进入注射器的;茶壶的壶嘴和壶身下部是相通的,构成了_________;用毛笔书写时能闻到淡淡的“墨香”,是因为分子在做___________运动。
13.冬天天气很冷,哈气搓手取暖,其中“哈气”是通过______改变内能,“搓手”的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______。
14.“花气袭人知骤暖”,这是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诗句,其中隐含的物理知识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程度与______有关;雨后天晴,荷叶上两滴滚动的水珠相遇时,会汇合变成一滴较大的水滴,这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一般情况下,固体很难被压缩,这是由于固体分子间存在______。
15.如图所示是小松帮助妈妈制作“拔丝红薯”时的情景。制作的“拔丝红薯”闻起来甜香浓郁,这是______现象;在制作过程中,红薯的内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三、综合题
16.如图“辽宁舰”服役,圆了中国航母梦。右图为航图上简化的蒸汽弹射装置,能带动舰载机在两秒钟内达到起飞速度。
(1)若舰载机在3s 内恰好飞离长96m 的飞行甲板而成功起飞,则舰载机飞离甲板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
(2)蒸气弹射装置的气缸内蒸气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内能______________,同时推动活塞,使舰载机获得巨大的牵引力。如果汽缸内活塞A 的横截面积为20dm2,活塞受到的最大气压为1.6×107Pa,那么活塞对牵引索产生的最大拉力为________N。
17.阅读短文,然后回答文后问题。
湖南湘乡:万亩油菜花成片盛开飘溢醉人浓郁香(节选)
中国网3月21日讯
春回大地,百花齐放。湖南湘乡金石镇万亩油菜花已经成片盛开,金波涌动,溢香醉人。“油菜花开满地黄,丛间蝶舞蜜蜂忙;清风吹拂金波涌,飘溢醉人浓郁香。”
金黄的油莱花重叠在错落有致的田野里,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味,在阳光的照耀下,仿若铺上了一条金色的地毯,又如一副异彩纷呈的画卷。
油菜花没有玫瑰、牡丹那样层层叠叠的花瓣与多变的姿态,只是成片的黄色,在阳光照耀下,显得厚重而优雅。田野花海间,游人或载歌载舞,或谈笑风生,尽享旅游的舒适和惬意。
在一条铺有碎石的小道上,记者注意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就是蜂农周菊中。他是金石镇大长村人,养蜂已经有18年了,每年为了赶花期跑遍了全国各地,今年为了赶上家乡本地的油菜花花期,他做足了准备.他告诉记者,通过一个为蜜蜂特殊设计的凹槽可以把油菜花的花粉收集起来,蜜蜂把花粉采集回来进入凹槽时,可以把花粉脱落下来。
如果说油莱花让我们置身花的海洋,那么山茶花则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家碧玉一般的灵动之美。在金石镇石坝村东泉家庭农场的茶花园里,漫山遍野娇艳的山茶花争奇斗艳,竞相怒放,叠叠层层,妩媚动人。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随着美丽乡村的加快推进,环境美了,生活富了,村民笑了,青山绿水环绕,亭旁绿树掩映,这一幅幅田园风光图,让人们在亲近自然中感受到别样的春色。
一花一草一世界,一人一树一风景。
春天,真好!
(1)“飘溢醉人浓郁香”属于________现象;在阳光的照耀下这种现象更加明显,说明_______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一条铺有碎石的小道”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3)“青山绿水环绕”绿水倒映着青山,是因为光的________。
18.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向瓶内打气,空气将塞子冲出时,瓶口出现白雾,这是 _____ 现象;此实验说明物体对外做功,内能 _____ (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2)图乙中,迅速向下压缩活塞,硝化棉燃烧,说明筒内空气的温度 _____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9.目前,“长鼻子”校车在我市投入使用,如图甲所示:
(1)校车行驶过程中,以路边树木为参照物,司机是_____(运动/静止)的;
(2)当校车急刹车时,制动轮的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为_____(滑动/滚动)摩擦,同时轮胎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的方法增加了轮胎的内能.
(3)图乙所示汽车座位上的头枕,可以预防汽车_____(急刹车/被追尾)时造成的危害;
(4)《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40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中的_____(平均/最大)速度;
(5)小明早晨7点乘校车去上学,7点20分到达学校,设校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km/h,则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路程是_____km.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热传递的条件时存在温度差,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故A错误;
B.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越多,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故B错误;
C.0℃的水凝固成0℃的冰时要放热,故内能会减小,故C正确;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2.C
【解析】
【分析】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在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有间隙.
【详解】
A、把1kg水分子全部做上标记再倒入大海,均匀后任意查看1kg海水,都会发现很多做上了标记的水分子,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在一杯静止的水中加入一些盐,过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1L水和1L酒精混合在一起,它们的总体积小于2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故C正确;
D、液体、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D错误.
故选C.
3.D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这是分子的扩散现象,小华在家学做菜,厨房里菜香四溢,这个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解析】
【详解】
A.大风起兮云飞扬,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柳絮飞时花满城,柳絮和花看得见,故不是分子,故不能体现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满架蔷薇一院香,是香味分子在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符合题意;
D.秋雨梧桐叶落时,雨、梧桐叶都是看的见的物体,不是分子,故不是分子无规则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解析】
【详解】
A.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这两个力要在分子间距一定范围内才能起作用,如果分子间距过大,这两个力都不起作用了,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玻璃碎片间距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并不能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A错误;
B.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B错误;
C.把0oC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oC的水,需要吸热,若不考虑水的蒸发,其内能增加,C错误;
D.根据公式可知,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得越多,放出的热量就越多,D正确。
故选D。
6.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水沸腾时,要继续加热,但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
B.煮菜品时,通过热传递改变菜品内能,故B错误;
C.火锅香气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锅里翻滚的红汤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C。
7.D
【解析】
【详解】
A.晶体熔化过程中,需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水在沸腾时,需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
B.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故B错误;
C.改变内能有两种途径:做功与热传递,故C错误;
D.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接触的物体有温差,若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则不会发生热传递,故D正确。
故选D。
8.C
【解析】
【详解】
A.挥拍击出的羽毛球能继续飞行,是因为羽毛球具有惯性,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力,不能说惯性的作用,故A错误;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明击球时,球拍与羽毛球都发生了形变,故B错误;
C.羽毛球在空中飞行时与空气摩擦,羽毛球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故C正确;
D.运动时穿运动鞋,因为鞋底的花纹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跑跳时可增大摩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B
【解析】
【详解】
A.“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落英缤纷”中的“落英缤纷”,落英是可见的,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的“香如故”,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无规则运动,故B符合题意;
C.“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中的“尘埃也”,尘埃是可见的,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的“风烟望五津”,烟是可见的,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A
【解析】
【详解】
A.图甲,迅速下压活塞时,对筒内空气做功,则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筒内空气将热量传递给硝化棉,使硝化棉的温度达到燃点而被引燃,所以硝化棉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被引燃的,故A正确;
B.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瓶内空气对活塞做功,空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则瓶内空气的内能减小,故B错误;
C.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所以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故C错误;
D.图甲中迅速下压活塞时,活塞对筒内空气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图丁中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即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图甲和图丁两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不同的,故D错误。
故选A。
11. 减小 增大 做功
【解析】
【详解】
[1][2]运动员加速下落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所以其重力势能减小;运动速度增大,动能增大。
[3]当滑雪板滑过时,雪面瞬间熔化成一层薄薄的水膜,这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的方法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从而改变冰的内能的。
12. 大气压 连通器 无规则
【解析】
【详解】
[1]把注射器针头插入药水瓶,把注射器活塞往外拉时,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增大,气压减小,药液在管外的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注射器;
[2]连通器是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茶壶的壶嘴和壶身构成了连通器;
[3]用毛笔书写时能闻到淡淡的“墨香”,这是扩散现象,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3. 热传递 内能
【解析】
【详解】
[1][2]冬天天气很冷,哈气搓手取暖,其中“哈气”是呼出的高温气体的热量传递给低温的手,使手的内能增加。因此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搓手”的过程是通过摩擦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14. 温度 相互作用的引力 斥力
【解析】
【详解】
[1]春晴天暖,空气温度升高,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加快,分子的扩散加快,从而使人可以闻到浓浓的花香。即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2]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两滴滚动的水珠相遇后之所以会合成一滴,是因为当分子相互靠近时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将两滴水珠合成了一滴。
[3]由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所以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15. 扩散 增大 热传递
【解析】
【详解】
[1]闻到香味,是香气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进入了空气,属于分子的扩散现象。
[2][3]在制作过程中,通过高温的炉火对红薯加热,红薯吸热了热量,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16. 32 减小 3.2×106
【解析】
【详解】
(1)[1]舰载机飞离甲板的平均速度为
则舰载机飞离甲板的平均速度为32m/s。
(2)[2]蒸气弹射装置的气缸内蒸气体积膨胀,推动活塞做功,内能转化机械能,所以蒸气的内能减少。
[3]由可得活塞受到的最大推力
活塞受到的最大推力3.2×106N。
17. 扩散 温度 增大 反射
【解析】
【详解】
(1)[1]由于分子运动,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闻到醉人的花香属于扩散现象。
[2]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时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3]铺上碎石可使道路表面更加粗糙,这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
(3)[4]青山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
18. 液化 减小 升高
【解析】
【详解】
(1)[1][2]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里打气,瓶内气压增大,当瓶内气体把瓶塞从瓶口推出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使气体自身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受温度降低的影响,瓶内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就是看到的白雾。
(2)[3]当活塞迅速压下去时,活塞对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因此棉花燃烧起来。
19. 运动 滑动 做功 被追尾 最大 10
【解析】
【详解】
(1)校车行驶过程中,以路边树木为参照物,司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故司机相对于路边的树是运动的.
(2)汽车行驶时,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当校车急刹车时,制动轮不再转动,其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轮胎克服地面的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轮胎的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法增加了轮胎的内能.
(3)汽车被追尾时,人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很容易向后撞去,因此汽车座位上的头枕,可以预防汽车被追尾时造成的危害.而安全带可以减轻汽车急刹车时造成的危害.
(4)《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40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5)小明早晨7点乘校车去上学,7点20分到达学校,则汽车行驶时间,车速v=30km/h,
由速度公式可得,
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路程.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取、摩擦力的种类、改变内能的方法、最大速度的理解以及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等知识,综合性较强,难度不大.易错点是判断汽车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摩擦的种类.急刹车时,制动轮不再转动,在地面上滑动,所以是滑动摩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