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3.1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13.1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2 06:4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13.1 分子热运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物体的分子在运动的是(  )
A.落叶纷飞 B.百花飘香 C.雪花飘飞 D.黄沙飞扬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诗词包含了大量的物理知识。宋代诗人陆游在《梅花绝句》中写道:“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诗句中的“香不断”说明(  )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隙
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B.腌制咸鸭蛋,利用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有规则运动
C.小米与大豆放在一起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两个削平的铅块被紧压在一起不易分开,是因为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4.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 B.扫地时灰尘飞扬
C.美酒飘香 D.炒菜时放点盐,菜就有咸味
5.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晶体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状态之间变化。它在丙状态时最容易被压缩;在乙状态时具有流动性。则(  )
A.甲状态时,没有固定的形状 B.乙状态是固态
C.丙状态变为乙状态的过程是汽化 D.甲状态变为丙状态的过程要吸热
6.气压和温度相同时,氢气的密度比氧气的密度小、在装有氧气的瓶子上面,例扣一个装有氢气的瓶子,并放置于0℃的环境中、如图所示,快速抽掉玻璃板后放置足够长的时间后,气体分子的分布为(  )
A. B. C. D.
7.在探讨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时,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在学校里的活动状态进行类比.比如以同学们课间在教室里的活动状态类比
A.固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 B.液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
C.气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 D.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
8.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雪融化成水内能不变
B.夏天鲜花盛开,花香四溢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秋天雾气弥漫,雾的形成需要吸热
D.冬天雾凇挂枝,雾凇由水凝固形成
9.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扩散现象受温度影响 B.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歇的做无规则运动
C.花香四溢属于扩散现象 D.热水中加入冷水变成温水属于扩散现象
10.对下列现象或做法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开瓶后的酒会使房间充满酒味﹣﹣分子在不断运动
B.在烧煤火的室内放一盆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干冰用于制造舞台烟雾﹣﹣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水蒸气凝结成小液滴
D.露置在空气中的膨化食品变得不再松脆﹣﹣可能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
二、填空题
11.午餐前老师向我们的双手喷洒酒精进行消毒,此时我们会闻到浓浓的酒精味,这说明酒精分子在______,同时双手感觉有些凉,这是因为酒精蒸发要______热。
12.固态、液态和______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如图是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其中图乙表示物质的______态,该物质由图甲状态变为图乙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_______。
13.两个相同的杯子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冷水和热水,向其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同种普洱茶块,茶水的颜色变化较快的是装有___________水(选填“热”“冷”)的那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4.清晨荷叶上的两颗露珠接触后成为了更大的一颗水珠,表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力。
15.我们知道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 _____;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 _____。
三、综合题
16.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人民众志成城,展现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力量:
(1)疫情防控期间,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预防飞沫传播病毒,飞沫的直径约为1~6微米。飞沫在空气中的运动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长时间佩戴的口罩内侧会出现水珠,这主要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这个过程会________热量;
(2)我们日常检测体温会借助于水银温度计,其原理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_的性质,人流量较大的区域会选择__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测温枪检测体温;
(3)雷神山医院负压病房(病房内的气压低于病房外的气压)的空气是从________(选填“外向内”或“内向外”)流动的;负压病房是通过风机工作来实现的,负压病房的换气量与房间人数和风机工作时间的乘积成正比,3人6小时的换气量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人5小时的换气量。
17.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浮液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魔似的不停地运动,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改变的很快,不会停下来(如图所示为每隔相等时间间隔依次记录花粉小颗粒的位置,然后依次连线得到观测记录图).花粉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若悬浮的花粉颗粒足够小时,受到的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的撞击作用是不平衡的.在某一瞬间,颗粒在另一个方向受到的撞击作用强,致使颗粒又向其他方向运动.这样,就引起了花粉小颗粒的无规则的布朗运动.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布朗运动是___________(选填“A”、“B”或“C”)的运动.
A.分子 B.原子 C.花粉小颗粒
(2)布朗运动的实质是反映了分子的运动是___________(选填“有规则”或“无规则”)的.
(3)根据本文中及你所学过的知识,下面的设计方法中能够加快布朗运动的是______.
A.将光学显微镜更换为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
B.提高水的温度
C.换用体积更小的花粉颗料
D.减少水的质量
18.2020年初新冠肺炎肆虐全球。
(1)新冠病毒的直径约为0.1μm,合______m,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带有病毒的飞沫直径一般为1至10μm,其在空气中的运动______(填“是”或“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常用的三种口罩过滤孔径如下:①普通16层纱布口罩在100微米左右;②单层无纺布口罩在10微米左右;③N95专业口罩在0.1微米左右。上述口罩在防控新冠病毒中更有效的是______(填序号);
(3)专家指出,75%的酒精(即配制所使用的纯酒精和水的体积比是3∶1)可有效灭活病毒。若总体积等于纯酒精和水的体积之和,则配制好的75%的酒精的密度是______kg/m3。但实际配制好的酒精密度比该密度值要大,这是因为______(已知纯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
19.现在不少学校里放置了如图甲所示的能自动盖上盖子的垃圾桶,它能有效阻隔垃圾散发的气味。
(1)裸露的垃圾不断向四周散发难闻的气味,这是____________现象,气温越高,这种难闻的气味就越强烈,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在图乙中画出重力G的力臂和作用在桶盖上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落叶纷飞是落叶的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百花飘香,是芳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分子运动,故B符合题意;
C.雪花飘飞,雪花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黄沙飞扬是物体在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解析】
【详解】
二十里中香不断,香不断说明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花香的分子扩散到空气中,使人闻到香味,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A
【解析】
【详解】
A.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故A正确;
B.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杂乱无章的热运动,腌制咸鸭蛋,利用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小米与大豆放在一起总体积变小,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小米和大豆都不是单个的分子,故C错误;
D.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两个削平的铅块被紧压在一起不易分开,是因为物体被拉伸时,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故D错误。
故选A。
4.B
【解析】
【详解】
A.闻到花香,是香味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灰尘可见,分子的直径为10-10m,是不可见的,故灰尘不是分子,不能用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解释,故B符合题意;
C.美酒飘香,是香味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炒菜时放点盐,是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D
【解析】
【详解】
AB.由题意知,某晶体的丙状态是最容易被压缩,处于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而乙状态具有流动性,处于液态,没有固定形状;那么甲是固态,有固定的形状。故AB不符合题意;
C.丙状态变为乙状态是气态变液态的液化过程,故C不符合题意;
D.甲状态变为丙状态是固态变气态的升华过程,需要吸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D
【解析】
【详解】
由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可知,在0℃的环境中,分子仍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抽掉玻璃板后,放置足够长时间,由于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会均匀地分布在两个瓶子中,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解析】
【详解】
固体物质分子间隔很小,分子活动不明显。气态物质分子间隔很大,与同学们在教室的活动状态不相符。只有液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与题目例子相似,分子间隔不太大,活动范围在一定程度之内。
故选B。
8.B
【解析】
【详解】
A.春天冰雪消融,雪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A错误;
B.夏天鲜花盛开,花香四溢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这种现象叫扩散现象,故B正确;
C.秋天雾气弥漫,雾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
D.冬天雾凇挂枝,雾凇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9.D
【解析】
【详解】
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剧烈,扩散得越快,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扩散现象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过程,说明分子在不停得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闻到花香是气味分子在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热水中加入冷水变成温水,是热量的传递,与分子的运动无关,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B
【解析】
【详解】
A.开瓶后的酒会使房间充满酒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燃烧煤时,会放出一氧化碳,由于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固体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液滴,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松脆的膨化食品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变潮,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吸
【解析】
【详解】
[1]闻到浓浓的酒精味,说明酒精分子进入到了空气中,这是扩散现象,表明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酒精蒸发时,由液态变为气态,这是吸热的过程,所以双手感觉有些凉。
12. 气态 液 熔化
【解析】
【详解】
[1][2]固液气三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固态分子间作用力大,有固定形状,有固定体积,液态分子间作用力小于固体间,无固定形状,有固定体积,气态分子间作用力最小,无固定形状,无固定体积,因此图乙表示液态。
[3]从甲到乙状态,是固变液的过程,叫熔化。
13. 热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解析】
【详解】
[1][2]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两个相同的杯子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冷水和热水,向其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同种普洱茶块,茶水的颜色变化较快的是装有热水的那杯。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4.引
【解析】
【详解】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两颗露珠接触后成为了更大的一颗水珠,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15. 斥力 引力
【解析】
【详解】
[1]固体难以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比较小,分子之间斥力和吸引力都增大,但是主要表现为斥力,故固体分子很难压缩。
[2]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斥力和吸引力都减小,但是斥力减小得更快,故主要表现为吸引力。
16. 不是 放出 热胀冷缩 红外线 外向内 小于
【解析】
【详解】
(1)[1]分子是以纳米为单位来衡量的,而飞沫的直径约为1到6微米,所以飞沫在空中的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水蒸气液化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2)[3]水银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工作的,温度计内的水银受热,体积膨胀,则玻璃细管内的水银液面会上升,反之,玻璃管内液面会下降。
[4]测温枪利用红外线工作。
(3)[5]空气从压强高的地方压流向压强低的地方压,所以是从外向内流动。
[6]由题意知,换气量与房间人数和风机工作时间的乘积成正比,而3×6=18,4×5=20,所以前一个换气量小于后一个换气量。
17. C 无规则 BC
【解析】
【详解】
(1)1827年,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浮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魔似的不停地运动,所以说布朗运动是花粉小颗粒的运动;
故选C.
(2)根据题意,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魔似的不停地运动,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改变的很快,所以布朗运动的实质是反映了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3)根据尝过的知识可知:当分子运动越剧烈时,布朗运动也越快,所以提高水的温度,可以加快布朗运动;
当使用更小的花粉颗粒时,分子运动所想起的布朗运动也会越快.
故选BC.
18. 10-7 不是 ③ 0.85×103 分子间有间隙
【解析】
【详解】
(1)[1]因为
1m=106μm
所以
[2]带有病毒的飞沫属于物质小颗粒,所以带有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的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3]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约为0.1微米,要过滤除去空气中的病毒,口罩过滤孔直径应小于病毒,故③N95专业口罩在0.1微米左右,能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更有效。
(3)[4]75%的酒精中纯酒精和水的体积比是3∶1,则纯酒精体积设为3V,水的体积设为V。根据得,75%的酒精的密度为
[5]由于分子间有间隙,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质量不变,根据知实际配制好的酒精密度比该密度值要大。
19. 扩散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解析】
【详解】
(1)[1][2]垃圾中有气味的分子进入空气中,然后运动到我们的鼻腔中,我们就会难闻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气温越高,扩散越快,这种难闻的气味就越强烈,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3]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的长,故重力G的力臂为支点O向重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段l1;根据杠杆平衡条件,阻力与阻力臂一定时,要动力最小,则动力臂最大,故先在桶盖上找到离支点最远的点A,连接线段OA作为动力臂l2,过A点作OA的垂线,因为要打开桶盖,所以沿垂线方向向上作出动力F,力的示意图如下所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