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力与运动单元测试卷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用细线提着物体在空中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细线对物体的拉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B.细线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细线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对细线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对细线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子弹在空中飞行,是因为子弹受到惯性的作用力大于空气阻力
B.人站在沼泽地上会下陷,是因为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C.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车内人员的惯性
D.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过程中,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3.如图是运动员踢足球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踢球时,脚会痛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踢球时,脚对球的作用力和球对脚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C.踢球时,脚对球的作用力大于球对脚的作用力
D.足球离脚后,继续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4.F1和F2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且作用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若其中F1=6N,方向是水平向右,且这两个力的合力为16N。关于F2的大小和方向,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10N,且方向水平向右
B.一定是22N,且方向水平向左
C.可能是10N,且方向水平向左
D.可能是22N,且方向水平向左
5.小芳同学站在教室的水平地面上,下列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
A.小芳受到的重力和她对地面的压力
B.小芳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她的支持力
C.小芳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她的支持力
D.以上都不是
6.关于汽车安全行驶的规定和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的限速和限载都是为了减少汽车的惯性
B.安全带主要是在汽车突然启动时对驾乘人员起保护作用
C.为保障倒车安全,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利用的是次声波
D.严禁酒后驾车,主要是因为饮酒后驾驶员反应迟钝,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7.下列研究中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是( )
A.研究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
B.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
C.研究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
D.将敲击后的音叉插入水中,水波的振动反映音叉的振动
8.如图甲所示,用水平拉力F1=10N拉一根弹簧,使弹簧伸长了2cm,如果在该弹簧两端同时用两个力F2和F2'沿水平方向拉弹簧,如图乙所示。要使此弹簧同样伸长2cm,则力F2和F2'的大小分别为( )
A.5N、5N B.10N、10N C.10N、20N D.20N、20N
9.下列有关惯性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B.宇航员在空间站里悬停,此时宇航员惯性消失
C.锤柄撞击硬物后,锤头会紧套在锤柄上,是利用了锤头的惯性
D.一扇木门能挡住飞来的铅球却不能挡住飞来的子弹,说明子弹的惯性更大
10.假设一切物体间的摩擦力突然消失,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我们将无法走路,因为脚与地面之间要打滑
B.我们将无法写字,因为笔会从手中滑下来
C.汽车将会运动得更快
D.沿铁轨方向的微风就能吹动火车
11.如图所示,小明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箱子没有被推动,此时箱子所受推力小于所受摩擦力
B.如果箱子没有被推动,此时箱子所受推力大于所受摩擦力
C.如果小明推着箱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箱子所受推力等于所受摩擦力
D.如果小明推着箱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箱子所受推力大于所受摩擦力
12.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运动,则物体的机械能
A.一定增加
B.一定不变
C.一定减小
D.增加、不变、减小均有可能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是赛场上中国队队员把对方猛扣过来的球垫起来的情景,这一现象表明排球受到的作用力改变了球的______;橡皮筋可以被拉长,说明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
14.天气热了,不少班级开始开电扇降温。如图所示,为育华初二某班天花板的两把完全相同重力为G的电扇,甲未开,天花板对吊扇的拉力为, 乙开了,天花板对吊扇的拉力为。则______G,______F乙 (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5.如图所示,射箭时将弓拉弯,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此时弓对箭产生了弹力作用。离弦的箭最后要落地,是因为受到了___________的作用。
16.如图所示,水平用力按压使正方体木块静止在竖直的墙上,画出木块的受力示意图,当手的压力增大时,木块受到的支持力______(变大/变小/不变),木块受到的摩擦力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17.足球运动员争抢“头球”时,用力顶球,球向外飞出,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同时运动员的头部有疼痛感,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的,被顶出的足球在空中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足球具有______,在飞行过程中足球受力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由于受到______力,足球最终将落回地面。
18.锤子的锤头变松了,人们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如图,这是因为锤柄突然停止时,锤头由于_______会继续向下运动,这样就套紧了,其大小只与锤头的_______有关。
19.现有一瓶某品牌的饮用纯净水,用手握住水瓶在空中静止不动,此时水瓶受到的重力和手对瓶的______力是一对平衡力;若增加手握住水瓶的力,则手对水瓶的摩擦力将______,在松开手的瞬间,若水瓶所受的所有力都突然消失,水瓶将处于______状态。
20.如图所示,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放在长木板上,砝码放在木块上.现用4N的拉力F水平拉木块,木块、砝码和长木板均保持静止,在静止状态下,木块对砝码的摩擦力为_______N,长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为_______N,桌面对长木板的摩擦力为_______N。
三、实验题
21.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刚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小华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b)所示。
(1)当物体处于 ____________________ 状态时,它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2)这两个实验装置中,你认为_____________的装置更科学。
(3)利用(2)题中的装置做实验的过程中,将小车进行扭转,这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是否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如图所示,是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将两个斜面光滑地连接起来,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来,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_______的高度;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如图乙所示),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为了达到原来的高度就要通过_____的距离;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使它成为水平面(如图丙所示),小球不可能到达原来的高度,将_______;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研究,进一步得出结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状态或_______状态。可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3.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的实验中,小刚同学让小车自斜面上某一固定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滑下,分别观察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滑下后,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同时用旗子标记小车在平面上停止后所处的位置;根据实验情形回答下面的问题:
(1)实验时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 ______相同,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______(选填“转换”或“控制变量”)法;
(2)比较甲、乙、丙三次实验,发现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远,说明小车运动的速度改变得越 ______(选填“快”或“慢”);
(3)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在运动时不受阻力,则小车将在水平面上做 ______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 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以下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______;
A.探究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进行多次测量
B.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5)同学们进行实验时,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运动时每次都滑出表面,无法探究出物体运动的距离,在器材不变的情况下,请你为他们改进一下实验,你的做法是:______。
四、计算题
24.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假设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汽车的牵引力为3000N,行驶了14m,汽车在制动过程中(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完全停止)通过的总距离为30m,所用的时间为2.3s。求:
(1)汽车司机在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
(2)若不计空气阻力,在反应过程中汽车所受地面的摩擦力;
(3)新交通法规定,严禁酒驾。醉酒后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增加为原来的两倍,若汽车还是以20m/s的速度行驶,假如前方40m处突然有行人,行人有危险吗?(通过计算加以说明)
25.一辆质量为5t 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汽车所受的阻力是汽车本身重力的0.05倍;求:
(1)汽车受到的重力G;
(2)汽车的牵引力。
参考答案:
1.B
2.D
3.A
4.D
5.C
6.D
7.A
8.B
9.C
10.C
11.C
12.D
13. 运动状态 形状
14. 等于 大于
15. 形状 重力
16. 变大 不变
17. 运动状态 相互 惯性 不平衡 重
18. 惯性 质量
19. 摩擦 不变 静止
20. 0 4 4
21. 静止 小华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2. 原来 更长 以恒定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改变
23. 速度 控制变量 慢 匀速直线 不需要 B 将斜面的坡度减小
24.(1)0.7s;(2)3000N;(3)由计算可知行人有危险
25.(1)5×104N;(2)2.5×103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