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授课人:刘会朋 吴敬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作家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讽刺小说家。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曾祖父、祖父、叔祖均凭科举显达。其父吴霖起为人正直耿介,不慕荣利,对吴敬梓颇有影响。
吴敬梓13岁丧母,后随父到任所,20岁中秀才(此后即屡举不中),23岁丧父。家族内部因为财产和权力而展开了激烈的争
斗。经历了这场变故,吴敬梓既无心做官,对虚伪的人际关系又深感厌恶。安徽巡抚推荐他应博学洪词考试,他竟装病不去。他不善持家,遇贫即施,家产卖尽,直至1754年53岁去逝时,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他出身于仕宦名门,随父亲到各处做官而有机会获得包括官场内幕的大量见识,对于如官僚豪绅、纨绔子弟、举业中人、清客等卑劣的灵魂,腐朽的生活有较深刻的了解;加上他个人经济地位的剧变,使他与广大下层人民有较多的接触,这些成了他创作《儒林外史》的丰富的素材,费20年心血著成《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成书于作者50岁以前。这部长篇讽刺小说共55回,刻画了100多个人物,但并无一个中心人物做主干,是连缀很多故事而成的长篇小说。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全书用白话写成,语言准确、生动、幽默、洗练,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关于《儒林外史》
童试 考中称秀才
乡试 考中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 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 考中称进士,分三甲录取
第一甲赐 进士及第(状元·榜眼·探花)
第二甲赐 进士出身(传胪)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清
代
科
举
考
试你知道吗?词语积累1. 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作揖( ) 带挈( )
亲家( ) 醺醺( )
癞蛤蟆( ) 星宿( )
腆着( ) 绾( )
轩敞( ) 簇拥( ) 侥幸( ) 攥( ) zuòyīqiè qìngxūnhá tiǎnw?nxuāncùji?ozuànxiùxiǔsù 2. 解释下列词语。作揖:
倒运:
狗血喷头:
不省人事:
商酌:
拱手行礼。事情不顺利,倒霉。形容骂得很凶。昏迷,失去了知觉。商量斟酌。视 频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态度对比现世宝、烂忠厚没用老爷 贤婿老爷训斥 狗血喷头恭维 奉承 讨好千恩万谢一副大肠 一瓶酒七八斤肉四五千钱倒运养到30多岁 毕竟要嫁与个老爷尖嘴猴腮 不三不四
不是你的文章好品貌又高 才学又好横披衣服、腆着肚子壮胆、手颤、一路低着头帮范进扯衣服癞蛤蟆就想天鹅屁吃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你那老不死的老娘你家老太太 2、在刻画胡屠户这个人物时,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的? 文学创作中常见的一种描写手法,常把彼此之间互相对立的人物、事件或同一人物、事件的两个截然相反的方面对照起来加以描写,以突出人物性格、强化矛盾冲突、渲染气氛、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表现了胡屠户怎样的性格特点?对比 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表现出他的前倨后恭、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文曲星打得吗?权变权变 胡屠户前倨后恭的不同态度,正好反映出当时社会上趋
炎附势的现象,时人对权贵阿
谀奉承,对寒士则加以白眼。 仔细阅读文中对张乡绅和众邻居的描写,思考:
1、张静斋是城中望族,之前 与范进素不相识,他又是如何对待中举后的范进的?他是个怎样的人?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2、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变化?这一变化看出他们是怎样的一群人?
幸会!幸会!世先生!—— 张静斋的目的是为了结交新贵,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结党营私——“世弟兄”、”至亲骨肉“、送银送房——极尽巴结拉拢之能事,虚伪奸诈,趋炎附势 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对他漠不关心,对他的困窘不闻不问,百般奚落、嘲弄;在他中举后称他“新贵人”、“范老爷”、拿酒、拿米、拿鸡。 ——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冷漠势利本课小结范进中举前后,这三类人的态度种种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风气? 当时的人们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巴结奉承,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表现了科举制度下的世态炎凉。这正是范进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作业运用对比手法描写身边某个同学在课上与课下的不同表现,力求突出这个同学性格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