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文档属性

名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1-22 20:1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3张PPT。世上疮痍,诗中圣哲,社会病态,振笔疾呼。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百姓疾苦,震撼人心。
   
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诵诗歌,感悟诗中所包含的感情。
2、理解诗歌内容。
3、背诵诗歌。自学指导(一)1 查资料、与同组同学交流了解作者、文体。
2查资料、与同组同学交流了解写作背景
3 正确领悟诗歌中蕴含的感情关于杜甫 杜甫(712~770)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 代表名句: 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四首(其三)》
3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五言古诗·《佳人》
4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五言律诗·《月夜忆舍弟》
5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6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7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登岳阳楼》 。 代表名句:8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佳人》9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
10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11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四首(其三)》
12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3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14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
1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等等被誉为“诗圣”,与李白合称为“大李杜”。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可是作为“诗史”的杜诗并不是客观的叙事,用诗体去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反映现实的同时,还通过独特的风格表达出作者的心情。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歌行体
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
  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燕歌行》。 歌,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唐代中期爆发“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759年,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四川成都,靠朋友的资助在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暂时有了安身之处,但生活依旧是清苦的。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暴风雨把杜甫的茅屋上的茅草吹得七零八落,导致一家人在冷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此情此景让杜甫感慨万分,于是写诗抒怀。写 作 背 景
自学指导(二)
1:听课文朗诵。
要求:(1)把握感情基调
(2)注意节奏、重音、语速
2:理解诗意。读准下列画线字的读音:
怒 号 挂 罥 长 林 梢 庇 护
突兀 布衾 三 重 茅 沉塘坳飘 转zhuǎn俄 顷广 厦shàqǐngxiànsāng丧 乱见 此屋háojuànchángbìwùchóngqīnào扫除障碍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下者飘转沉塘坳。(秋深)(怒吼)(在这里是虚数,表示多)(江边的地方)(高高的树梢)(茅草飞得低的)(落)理解词义:
八月,秋已深了,狂风怒吼,把我草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走了。
茅草飘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边上,其中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枝头,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悠悠,落在深塘的水边。翻译课文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竟然忍心这样)(做 动词)(公开,与”对面”呼应)(呼喊也没有结果)
南村边上的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体弱,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公开地抱着散落在地的茅草,溜进竹林里去。
我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效果,只好回来靠着手杖独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会儿)(像墨一样黑。名词作动词用)(衾qīn:被子)(睡觉不老实)(被里子)(雨点细密,像下垂的麻线)(睡得很少.指失眠)(何由:即“由何”.由:凭。)(彻:到天明.作动词)
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像墨一样黑,秋天的天空乌云密布,天也渐近黄昏,黑了下来。
盖了多年的被子,又硬又冷,像铁一样,娇惯的儿子因为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因为屋漏,床上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而雨水还像麻线一样不断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怎能得到.安:疑问代词:怎么)(全部庇护)(所有贫苦人)(安稳得像山一样)(见xiàn:同”现”)(小屋)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狂风暴雨中也不会倾倒,安稳得像山一样
啊!什么时候,我的眼前能一下子出现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被狂风吹破,被冻死了也心满意足!秋风破屋 心情苦痛
群童抢茅无可奈何
长夜沾湿忧思不绝
现实自己 理想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关心民生忧国忧民推己及人水到渠成课文结构风 白天 屋外 事雨 黑夜 屋内 人当堂训练 第一节赏析:1、作者用哪个词语来描写秋风?(怒号)2、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
或是“凶猛”等词语呢?(“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同时,它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3、“卷”和“吹”相比较,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哪个词更好?( “卷”字好。即形象又有力度。)4、后面的动词还有哪些?其用法有什么好处(作用)?(还有:“飞”——“洒”——“挂”——“飘转”——“沉”
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场面写风之猛,损害之严重,诗人愁苦与无奈5、请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秋风破屋)板书:秋风破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节赏析: 1、落在地上的茅草拾回来还是可以修理茅屋的。可是
被一群顽童抱跑了,诗人着急了。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
无力”,可是当时杜甫写作此诗的时候才49岁啊,为什么用
了一个“老”字呢?是不是用得不正确呢?(诗人饱经战乱之苦,是未老先衰、心力憔悴啊。)( )2、群童为何抱茅?(本身也是苦孩子,用茅草盖屋或拿回家当柴烧,也许是
调皮。也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
与其说是生孩子的气,到不如说是生社会的气,动乱的
社会造成人民贫困、灾难。)3、“归来倚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一叹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
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4、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群童抱茅板书:秋风破屋群童抱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三节赏析1、.句子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有何作用?
自然环境阴沉昏暗,作者心境黯淡,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蓄势(为下文做铺垫):
2、茅屋被风吹破之后,最怕什么?(下雨) 3、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夜雨湿屋)4、文中的哪两个句子表现了作者的这种痛苦难眠
的心情?(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板书: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夜雨湿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四节赏析:1、漫漫长夜,作者无法入眠,他在想什么?( 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受冻死亦足 )2、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祈求广厦 )3、由此可见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 忧国忧民 )板书: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夜雨湿屋祈求广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忧国忧民板书设计:茅 屋 为 秋 风 所 破 歌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夜雨湿屋——祈求广厦天下寒士俱欢颜忧国忧民 这首诗通过描写个人生活的不幸遭遇和思想上的痛苦,并推己及人,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宽广胸襟和济世情怀。抒发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小结课 堂 练 习一、按原文填空1、表明作者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是
2、作者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他发出了( )的呼喊?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课 堂 练 习1、会当凌绝顶,( )。2、烽火连三月,( )。3、窗含西岭千秋雪,( )。4、读书破万卷,( )。5、朱门酒肉臭,( )。6、出师未捷身先死,( )。 二、杜甫名句填空一览众山小家书抵万金门泊东吴万里船下笔如有神路有冻死骨长使英雄泪满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作业: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背诵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