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学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
3、体会文章是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达观点的,明白学习做事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是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达观点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句名言,我们来看一看(出示 PPT)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你们知道这些名言出自于谁吗?
生:孟子
师:孟子是何许人也?
课前老师搜集了一些关于孟子的资料,谁来读一读?(孟子画像及资料 PPT)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与弟子们合著《孟子》一书,流传千古,影响深远。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文言文《学弈》就出自其中,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与这位古代的伟人对话。(板书)学弈齐读课题。
3.师:谁知道“弈”是什么意思。PPT
生:下棋 PPT
师:“学弈”呢?
生:学下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注释
师:通过注释来理解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代四大艺术。现在棋的种类有很多,但在古代“棋”指的是围棋。也称为“弈”。PPT
4.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的可能会说:“谁教?”“谁学?”“怎么学?”“结果怎样?”)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初学课文
1. 师:请大家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个别难读的句子要反复读。也可以借助注释来读。(PPT)好,开始吧
2、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其实,读古文讲究“断句”。读课文时,有标点的地方需要停顿,但在一些长句子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根据它的意思也要停顿。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带来的课文朗读并拿出笔来用“/”标出停顿。(播放课文配乐朗读 PPT)
3. 师:同学们听的很专心,标画的很仔细。请根据你所标画的停顿,再读课文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开始吧!PPT
师:大家读的很投入!谁敢第一个读?(2—3 名生读)相机指导评价师:谁能简要概括一下这篇文言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可是两个人学棋的结果不一样。)师评价:简单明了概括出了主要内容
三、感悟文意
1.师:“弈秋,何许人也?”
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出示 PPT)
师:何为善弈者?
生:善于下棋的人。
2.师:弈秋厉害到什么程度?从句中哪个词可以看出?(通国)哦,看来弈秋是全国最会下围棋的人,相当于全国的围棋冠军啊!那就让我们带着佩服之情来夸夸他吧!
师问:“弈秋,何许人也?”
生答:“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扩展)同学们,那你能用这种句式夸一夸你的老师或同学吗?
学生:“刘老师,通校之善教者也。”xx,通班之善文者也。Xx,通班之善数者也。
Xx,通班之善舞者也。评价:同学们真是学以致用!
3、让弈秋做什么?
生:使弈秋诲二人弈 PPT
师:“诲”,是什么意思?
生:是教导/指导的意思。
师:你能结合注释来理解这句话吗?
生:让弈秋教二人下棋。
4.师:“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弈秋是否一定教出了两个棋艺高超的学生呢?他们两个学弈的结果怎样?从哪句得知?”
生:“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PPT
师:同学们看“弗若”的“弗”是本课的生字,(弗变红)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它是独体字,书写时要注意第三笔是竖折折钩,请看大屏幕(出示“弗”),请同学们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写这个字。范写弗
师:大家拿出本子写两个(注意书写姿势)
评价:展示作业评价指导
师:我们的生字写的很好,那么“弗若”是什么意思?”(PPT)到底是谁比不上谁?
(第二人比不上第一人)。
师:注意句子中有两个“之”,它们都指的是什么?
生:两个“之”字,都指第一个人,也就是好好学习的人。
师:谁来把这句完整的解读一下?生:第二个人虽然和第一个人一起学棋,但学的不如第一个人好。
5.师:“同拜一人为师,为什么结果截然不同呢?不由得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出示PPT):“为是其智弗若矣”?(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
6.师:是这样吗?
生:不是这样的。
师:非然也。
7.师:那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学的 请你找出文中描写两人表现的句子,“其一人”的表现用波浪线勾画,“另一人”的表现用横线勾画。
师:其一人如何学弈?
生:“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出示 PPT)
师:请大家结合插图并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人当时是怎么做的?
(注意观察人物的动作、心理、神态等)
生:这个人目不转睛的看着棋局,专心的听老师讲课,一心思考着如何排兵布阵。
生:这个人目视棋盘,神色专注,一副全心投入的样子。
师:目不转睛,全心投入,这就是专心致志板书:专心致志想象:有一天,弈秋正在讲授棋艺,窗外的小鸟唱着婉转的歌飞过,其一人是怎么做的?
生:其一人双眼紧盯棋盘,认真听弈秋的话。当小河里的河水哗啦啦流过时,他听到了吗?因为他-----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希望大家也能惟孙老师之为听。
师: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
8.师:另一个人是怎么学的呢?
生:“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PPT师:这句话怎么理解呢?你能结合图片来说一说吗 PPT
生:一个人虽然也听弈秋的话,但他一心以为有大雁将要飞来,想着拉弓箭射大雁。
师:这种“一心”是不是一心一意呢?(不是,而是“三心二意”。)PPT板书:三心二意
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句话呢?(批评的语气)带着批评的语气读一读
师:让我们根据这两位学生学弈的表现,大胆猜测一下,他们最终结局会怎么样?
生:学棋专心致志的那个人最终学有所成/成功,成为像弈秋一样的围棋大师。
学棋三心二意的那个人最终学无所成/失败。
板书:成功失败
师:真是态度决定成败啊!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悟来齐读课文吧。PPT 播放古筝曲,出示课文。
四、讲故事
师:同学们读得抑扬顿挫,有滋有味。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话叙述故事的内容,在符合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加入自己的发挥创造,但要合情合理。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一会请同学来说。PPT指名说。同学们说的都很棒。
五、小练笔
1.通过学习《学弈》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收获或启发?写下来。谁来与大家分享你的感悟?生交流感悟,师评价。师:同学们的感悟很深刻,全文短小精悍,通过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事中见理,告诉我们学习做事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2.师: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你生活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指名 2 名学生谈自己的经历师评价
3.师总结:“其实,学弈就是学做人。棋如人生,只要我们走的每一步人生之棋都是认真的,专心致志的,就能有所成就。”
六、作业设计
1、背诵文言文《学弈》
2、阅读《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文言小故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的。好,同学们,下课!
七、板书
学弈
其一人 专心致志 成功
另一人 三心二意 失败
评测练习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我特制定如下测评题目:
1、仿照“弈秋,通过之善弈者也”这种句式,来夸夸身边的老师或者同学。▁▁▁▁,通▁▁之善▁▁者也。
2、通过学习《学弈》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通过这则故事,我明白了▁▁▁▁▁▁▁▁▁▁▁▁▁▁▁▁▁▁▁▁▁。
3、学习生字“弗”,在本子上练习书写。
课后反思
一堂课很快就结束了,但思考还在继续。在教学《学弈》这篇文言文时,我以为应重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经历对照注释理解、朗读、感悟等过程,享受文言文学习的乐趣。
一、反复朗读感悟方法。《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
1、电教音频范读引好路子:学生虽然接触过两次文言文,但文言文在读音、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的巨大差别,仍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所以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反复朗读读准读熟: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让他们借助注音读准生字;教师也应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及时地指导学生正确地读音,并能通过反复朗读读熟课文、正确断句。
二、熟读成诵感悟道理在学生熟读成诵、完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感悟、思考、分析、讨论如下问题:
1、两个跟弈秋学下围棋的人表现有何不同,结果怎样?
2、《学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何感悟?经过师生平等互动,个体感悟思考、集体分析讨论,达到共识:两人同拜一人为师,却产生不同的结果,原因在于两人的学习态度不同:一个专心致志,另一个三心二意。《学弈》告诉我们,在学习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学习态度的专心与否决定着学习结果的好坏,因此,我们一定要专心致志地学习。
3、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的经历,进一步认识到学弈就是学做人,无论生活还是学习中都应该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这样使文章主题得到了升华,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的培养,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总之,这堂课的教学,学生总体情绪较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以读为重点,在阅读中培养多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