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土地改革
① 原因:
② 文件:
③ 时间:
④ 地区:
⑤ 内容:
⑥ 具体做法:
⑦ 完成:
⑧ 意义:
土地革命
时 期 土 地 政 策
①太平天国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②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地价,土地国有)
③国共十年对峙 打土豪、分田地
④抗日战争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⑤解放战争 《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原因①:新解放区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新解放区
3亿人口
1949年9月前
完成土改的地区
全国土地改革前农村人口及土地占有情况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
占农户总数(%) 不到7% 57%以上
占农村耕地(%) 50%以上 14%
原因②:封建土地制度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
土地分配不均衡
27美元 44美元 57美元
中国人均 亚州平均水平 印度人均
新解放区
3亿人口
1949年9月前
完成土改的地区
原因③: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新解放区
3亿人口
1949年9月前
完成土改的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1952年底
时 间
内 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地主--以收租为主;
富农--以雇工为主,自己参加劳动;
中农--以不出卖劳动力为主,经营自己的土地;
雇农--需要出卖劳动力,靠自己的土地不够生活;
贫农--完全出卖劳动力,没有土地。
春雷一声平地起,
斗倒地主分田地。
农民翻身心欢喜,
感谢恩人毛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具体做法
完 成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特 点
二、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
①1950年冬至1951年春,土地改革首先在华北、华东、中南、西北等地区展开;
②1951年至1952年春,土地改革在华南、西南等地进行;
③1952年冬至1953年春,土地改革主要在约有3000万农业人口的民族地区进行。
一、全国分批进行
1952年底完成
土地改革地区
西 藏
1953-1958年底完成土改地区
1949年9月前
完成土改的地区
1959年西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比较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
产品分配
地主阶级
农民
剥削与被剥削
平等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
占有者
类别
名称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封建土地 所有制
农民土地
所有制
目 的
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
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是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意义①
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材料二: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 —摘自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意义②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材料三:“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 —毛泽东
意义③
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材料四:
1949——1952年全国主要农业产品产量统计(单位:万吨) 年份 粮食 棉花 油料 黄花麻 糖料 茶叶 水果
1949 11318.0 44.4 256.4 3.7 283.3 4.1 120.0
1950 13212.5 69.2 267.2 7.9 337.8 6.5 132.5
1951 14368.5 103.1 362.0 25.0 498.9 7.9 156.4
1952 16391.5 130.4 419.3 30.6 759.5 8.2 244.3
意义④
农业生产获得快速恢复和发展,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意义⑥
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材料五:“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
— —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
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农民地位: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国家政权: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经济发展: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1952年底
广大新解放区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土地改革
(1)原因:
(2)文件:
(3)时间:
(4)地区:
(5)内容:
(6)具体做法:
(7)完成:
(8)意义:
封建土地制度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