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课件(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2 16:4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9课 北宋经济的发展
1.掌握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发展的史实。
2.理解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以及完成的时间。
4.认识宋代商业和海外贸易发展达到空前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农业的发展
①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
1、农业发展的表现
一是"耐旱"。
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
三是生长期短。
②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
南方农民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提高水稻产量。
③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1)粮食作物
一、农业的发展
1、农业发展的表现
④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1)粮食作物
看图读史:
1.从上图正上方耕田环节开始顺时针观察此图,说说图中的人物在从事哪些劳动?
2.根据图画中插秧和收获同时进行的现象,说说宋朝江南水乡的水稻最少一年几熟?
耕田
灌溉
插秧
收获
舂米
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秧马—拔秧工具
复种技术得到推广
一、农业的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
(2)经济作物
1、农业发展的表现
①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品饮之雅上自皇帝,下至民众,举国皆崇,茶到此时,方成国饮。
从来佳茗似佳人——苏轼
一、农业的发展
(2)经济作物
1、农业发展的表现
②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北宋:
广东 福建
南宋: 江淮和川蜀一带
一、农业的发展
2、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 :五代之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北方战乱不休。南宋时期,南方基本上保持了和平安定的环境。
材料二:
朝 代 南方 北方 人口 (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 (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①政治因素: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②经济因素: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大量的劳动力。
一、农业的发展
2、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材料四 :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南方湖泊增多。
材料三:真宗深念稼穑(农业生产),闻占城稻耐旱,西天菉豆子多而粒大,各遣使以真货求其种。占城得种二十石,至今在处播之。
③政策倾向:宋朝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④自然条件: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从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得出启示:
①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②要重视科技发展;
③要重视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
④统治者要重视经济发展;
⑤保护自然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自主预习
二、手工业的发展
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 的成就尤为突出。
1、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 胜过北方。 后期, 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2、制瓷业: 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① 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②北宋兴起的 ,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 。
③南宋时, 已成为 。
3、造船业:① 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 。③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 。
二、手工业的发展
表现
1、纺织业
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南宋后期,棉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苏州宋锦
南京云锦
广西壮锦
四川蜀锦
南宋棉毯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王应奎《柳南续笔》
二、手工业的发展
表现
2、制瓷业
官窑葵瓣洗
定窑孩儿枕
汝窑三足洗
哥瓷
钧窑鼓钉三足洗
①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②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③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景德镇在东晋叫新平镇,北宋真宗时改名为景德镇。因当时镇里烧制的瓷器光致茂美,名扬海内,真宗皇帝派官员到镇里督造瓷器,贡奉朝廷,并命陶工在瓷器底部写上“景德年制”四字。景德是真宗年号,从此以后,这个地方就改名为景德镇,并一直沿用到现在。
“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
二、手工业的发展
二、手工业的发展
沉睡在南海海底840多年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被发现
1987年
二、手工业的发展
表现
2、制瓷业
“南海一号”现已出水2000多件完整瓷器,汇集了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龙泉窑等宋代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品种超过30种,多数可定为国家一级、二级文物。
福建磁灶窑绿釉器
龙泉窑系青釉菊瓣纹
二、手工业的发展
表现
2、制瓷业
“宋瓷成群,举国罕见。……惜哉!彩云易散,宝瓷易碎。洋人巧弄译笔,瓷器代称中国。南宋,乃狼主爪中之釉瓶……” ——《遂宁赋》
出水瓷器带有明显的异域风格,被认为是宋代接受海外订货“来样加工”的产品。
赵汝适《诸蕃志》记载,宋代的瓷器被运往全球50多个国家,最远的包括非洲的坦桑尼亚等
二、手工业的发展
表现
3、造船业
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宋朝造船技术水平是当时世界之冠。1974年福建泉州出土一艘宋代古船,有13个隔水仓,一两个隔水仓漏水,船也不会沉。
舟师还掌握了“牵星术”、深水探测技术,使用罗盘导航,指南针引路,并编制了海道图。这些都大大促成了宋代海外贸易的兴盛。
南宋、还配备了指南针
造船技术高
航海技术先进
二、手工业的发展
表现
3、造船业
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用于修造船
舶的水工建筑物。
船坞
自主预习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都市的发展:
①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 。最大的是 。
②随着人口的增长,商业日益繁盛,城市中的 不断增加, ;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 和 。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 ,叫作 ;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 。
2、纸币的出现:
①出现的原因: 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 ,

② 前期, 地区出现 ,(地位)这是 。
③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 并行的货币。
3、海外贸易的发展:
①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②贸易范围:近至 ,远达 。③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 加以管理。④南宋的 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表现
1、商业都市的发展
① 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趣了很我商业城市。
材料一:(北宋东京)“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南宋临安)“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事,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
——宋·吴自牧《梦梁录》
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表现
1、商业都市的发展
刘家上色沉檀拣香铺
王家罗锦疋帛铺
杨家应诊
孙羊肉档
正店
久住王员外家
家具工坊
脚店
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商铺?
随处可见广告招牌
济南刘家针铺商标
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表现
1、商业都市的发展
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梦粱录》卷十三
萧萧官树皆黄叶,处处村旗有浊醪。(浊醪:浊酒)
——[北宋]张耒《赴官寿安泛汴二首其一》
②城市里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窄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
打破了“坊”与“市”等空间的界限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表现
1、商业都市的发展
栀子灯
栀子灯
栀子灯
注册为“正店”标识的灯箱
材料一:“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材料二: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北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
③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打破了时间的限制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表现
1、商业都市的发展
④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表现
1、商业都市的发展
⑤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表现
2、纸币的出现
《文献通考》记载:“(北宋时)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市罗(丝织品的一种)一匹,为钱(铁钱)二万。”
——《宋史·食货志》
(1)纸币出现的原因:
①商贸的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纸币便于携带。
(2)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
地位: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是中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
(3)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会子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表现
3、海外贸易的发展
①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②贸易范围: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朝廷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④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1160年时, 市舶司年收入达二百万贯, 为北宋时的三倍。到1172年, 仅泉州、广州两市舶司的净收入就达二百万缗, 约占当时南宋年度财政收人的二十分之一。
——张晋藩, 郭成伟《中国法制通史》
①政府鼓励;
②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发达;
③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类别 发展成就 发展集中的区域
农业 粮食作物 南方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复种技术得到推广。 苏州、湖州
经济作物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 福建、成都平原等
手工业 纺织业 丝织业南方胜过北方;棉纺织工具的改进和棉纺织品种的增加。 四川、江浙、海南岛
制瓷业 众多名窑;瓷都;南宋制瓷业中心。 江西、江南地区
造船业 造船业世界领先;世界最早的船坞。 广州、泉州、明州
商业 都市商贸 大规模的都市:街市、早市、夜市、草市、市镇的出现 杭州
海外贸易 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广州、泉州
货币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四川
这些发展都集中在什么区域?
经济重心:是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区域内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中心。
材料:至北宋末年,中央财政收入无论是漕粮还是钱物,都已依靠南方,东南财赋构成了宋朝财政收入的基础。
——游彪《宋史: 文治昌盛武功弱势》
朝代 项目 南方 诸路 北方 诸路 南北比例
北宋 1045年 赋税 35811000 45095000 44:56
南宋 1196年 赋税 60000000 14319000 81:19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四、经济重心的南移
1、表现: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四、经济重心的南移






西汉
魏晋南北朝
南宋
2、时间: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3、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启示?
见PPT第10—11页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及启示。
课堂小结
宋代经济的发展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①南方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
②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③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表现
①纺织业: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江浙、四川),棉织业兴起。
②制瓷业:五大名窑、著名瓷都——江西景德镇南宋时,制瓷中心在江南
③造船业:a.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b.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C.南宋的海船,规模宏大,配备先进的指南针。
③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② 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① 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趣了很我商业城市。
原因
1、南宋时期,有一位外国商人运送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该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枢密院
2、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中国商船的踪迹最远可到达(  )
A.朝鲜 B.日本   C.阿拉伯半岛 D.非洲东海岸
3、2020年4月,一张央行数字货币图片在网上热传。……990年世界首张纸币“交子”诞生在中国,而在1000多年后首张数字货币也将在中国落地。材料中提到的“交子”产生于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