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初中历史八年下册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选择题
1.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1978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开始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作用
B.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化大革命”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D.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以下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
②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③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
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
A.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道路
4.习近平总书记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国家要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是不可想象的。”对于邓小平同志历史地位的评价最准确的是( )
A.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发起者 B.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C.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探索者 D.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起者
5.“文革”结束后,中国人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和“计划经济崇拜”的藩篱。其中冲破“个人崇拜”藩篱的历史事件是( )
A.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B.“四人帮”被粉碎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拨乱反正工作的完成
6.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天津等地发表一系列谈话,史称“北方谈话”,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这一论述表明邓小平( )
A.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理性反思 B.主张政治上实行系统的拨乱反正
C.明确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对社会主义本质形成成熟的认知
7.1978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说:“我在法国看到一座低水头的水电站,全部用电子计算机控制,节假日没有工人上班,照样运行发电。联想到国内的经济技术水平,差距太大,很有咄咄逼人的紧迫感。”谷牧这番话旨在强调( )
A.总结经济建设教训 B.中西方技术的差距
C.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D.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8.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对比示意图,图中有一处错误。这个错误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有人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党的历史上继延安整风运动之后的又一次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其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A.系统纠正了党内的主观主义
B.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
C.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D.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10.“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进一步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并且立即动员起来,鼓足干劲,群策群力,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进行新的长征。”材料所表述的政治路线来自于
A.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1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出现的两次重大转折性的会议分别是( )
A.遵义会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一大 中共七大
C.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 D.中共一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2.流行词带有时代的烙印。下列流行词应放在时空坐标1960-1980年对应的历史时期的有( )
①红卫兵②大炼钢铁③经济全球化④造反有理⑤“两个凡是”⑥公私合营⑦全面小康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④⑤ D.①⑤⑥⑦
13.假如你是一位记者,采访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你的采访报道中不应出现以下哪个观点(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为纲
C.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4.“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了正确的政治决断和战略执择,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材料中的“政治决断”是指
A.开始实行土地改革 B.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5.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
C.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综合题
16.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既有辉煌成就和成功经验,也有严重失误和沉痛教训。
【宏伟蓝图】
日记:在我7岁那年,作为党员的爸爸去北京参加了一个会议,回来时说:“这个会议开得好,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日记中提到的“会议”指哪次会议?
【惨痛教训】
图一 图二 图三
(2)图片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哪些严重失误和挫折?
【艰苦创业】
1956~196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交通、水利、国防事业也取得重大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摘编自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下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火热年代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
【伟大转折】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作出一系列决策,取得具有深远影响的开创性成果,这次会议成为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在这次会议上确定的中心工作和做出的伟大决策分别是什么?
(5)在新中国探索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误,请你从这些成功和失误中总结一下经验教训。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会正确地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大会是哪一年召开的什么会议?大会提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材料二: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月11日,《光明日报》公开了这篇文章……到5月13日,全国多数省级党报都转载了此文……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这些在领导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2)材料二中这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的发表及引发的这场大讨论有什么积极作用?
(3)材料三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这次会议前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5)你能说说为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吗?
(6)材料二、三中的两个事件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材料二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邓小平
材料三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材料四 到1980年9月,“文化大革命”中全国经过法律手续错误判处的“反革命”案件共175 000多个,涉及184000余人,已全部得到了平反或改正。
(1)材料一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后的一种什么方针?
(2)结合材料二,说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性质是什么。
(3)材料三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 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中心分别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6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依据“1978年”并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了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C项正确;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A项;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排除B项;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解析】
【详解】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①③符合题意。②是对邓小平理论的评价;④是在中共十五大上确立的,②④与题意不符。C项正确;ABD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C项。
3.B
【解析】
【详解】
据材料可知,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评价改革开放成就,意思是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功是因为中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B项正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中国的革命道路,排除A项;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没有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排除C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是1958年,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解析】
【详解】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其它选项的评价都不全面,B项正确;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发起者没有体现“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等内容,排除A项;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开放的内容之一,排除C项;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起者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文革’结束后……冲破了‘个人崇拜’和‘计划经济崇拜’”及所学可知,文革结束后,为了纠正“两个凡是”的“左”倾思想,1978年,思想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中国人冲破了“个人崇拜”的藩篱,C项正确;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与材料“‘文革’结束后”不符,排除A、B项;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论述表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理性反思。A项正确;政治上实行系统的拨乱反正、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对社会主义本质形成成熟的认知,都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7.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法国水电站电子计算机控制、国内的经济技术水平差距太大,很有咄咄逼人的紧迫感”可知,这体现出中法科技水平的巨大差距,应该改革开放以赶超西方,D项正确;材料是在说针对中法科技水平差距应该做什么,排除A项;材料重在强调应该怎么做,排除BD两项。故选D项。
8.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彻底纠正了“左”倾错误思想,而非纠正“右”倾错误思想,A项符合题意;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②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9.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真理标准的讨论,打破了个人崇拜,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项正确;延安整风系统纠正了党内的主观主义,排除A项;是邓小平全面整顿时期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排除C项;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进一步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并且立即动员起来,鼓足干劲,群策群力,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进行新的长征。”可知,材料所表述的政治路线来自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党在新时期政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进一步发扬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并且立即动员起来,鼓足干劲,群策群力,为在本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进行新的长征,C项正确;ABD项与“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进行新的长征"等内容不符,故排除。故选择C项。
11.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的领导,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是转折点,1978年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决定改革开放,是转折点,A项正确;中共一大是建党, 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均不是转折点,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2.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红卫兵、④造反有理是文化大革命动乱时期的口号,符合题意;②大炼钢铁是工业方面的大跃进,发生于1958年,不符合题意;③“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不符合题意;⑤“两个凡是”指的是“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提出的时间是1977年,符合题意;⑥公私合营是中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出现于中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之时,即1953-1956年期间,不符合题意;⑦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在时空坐标1960-1980年对应的历史时期的有①④⑤,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12月,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排除ACD三项;阶级斗争为纲体现的是左倾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了它,B项符合题意。故选B项。
14.C
【解析】
【详解】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由材料“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可知指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材料中的“政治决断”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C项正确;1950年我国开始实行土地改革,排除A项;从1953年到1956年,我国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排除B项;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千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16.(1)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2)文革、“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3)王进喜、雷锋、焦裕禄(任两例)
(4)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
(5)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等
【解析】
(1)
根据材料一“这个会议开得好,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记中提到的“会议”指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5月召开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后,由于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失误。
(2)
据图片材料可知,并结合所学知识,图一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时大批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学者,惨遭批斗、抄家和残酷的人身迫害。刘少奇被加上“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被迫害致死,成为了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图二反映的是大跃进,图三“人民公社万岁”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上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3)
结合所学知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1956年~1966年)涌现出的先进人物,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虽然发生严重失误,但仍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两弹元勋”邓稼先,“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是十年建设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们身上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锐意创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和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
(4)
根据材料四“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作出一系列决策,取得具有深远影响的开创性成果,这次会议成为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经济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5)
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等。
17.(1)1956年,中共八大。任务: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1978年12月,北京;邓小平。
(4)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6)材料二中这篇文章的发表及引发的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材料三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解析】
(1)
根据“大会正确地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结合所学可知是1956年中共八大的内容。根据所学可知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
根据材料二“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讨论。”结合所学可从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来回答这场大讨论的积极作用。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
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可知,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发生的转变为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5)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可从其内容方面来回答。即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6)
根据材料二“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可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的发表,引发的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材料三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8.(1)“两个凡是”的方针。
(2)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前:“以阶级斗争为纲”,后:经济建设。
【解析】
(1)
依据材料一“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可知,材料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后“两个凡是”的方针,实际上是继续文革“左倾”错误。
(2)
根据材料二“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把人们从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是一场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思想准备。
(3)
依据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结合所学可知,“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且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