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初中历史八年下册第八课经济体制改革
一、选择题
1.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是粮票,图二是股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C.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D.计划经济依然占据主体地位
2.如表所示我国农业总产值及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变化,请指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人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0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7年 109331.7 13432.4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B.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居民生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的扩大
D.农民掌握了土地的所有权,可以自由支配土地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农民保留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
C.乡镇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D.农业技术取到长足进步
4.1984年,安徽省创办建国后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国安利人造革有限公司。该公司产生的背景是(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完成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
C.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市场经济体制已在中国建立
5.2021年9月8日,《乡镇企业导报·乡村振兴月刊》云南省专题部在云南绿色食品(昆明)总部揭牌成立。乡镇企业最初兴起及壮大的主要原因是
A.“大跃进”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经济体制改革 D.人民公社化运动
6.1985年,中央在推进工资改革时指出,国有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这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A.使市场经济得以迅速确立 B.以牺牲职工利益为前提
C.忽视了国家对经济的调控 D.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力
7.1984年6月3日,常州首批13家工厂实行厂长负责制。实施这一管理办法主要是为了( )
A.推进公私合营 B.增强企业活力
C.促进对外开放 D.确立市场经济
8.1978年,我国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这一政策
A.保障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B.让农民拥有生产自主权
C.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9.“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这反映了当时(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经济特区发挥了巨大作用
C.思想僵化阻碍改革顺利进行 D.国有经济失去了主导地位
10.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
A.走农业集体化道路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改变了经营方式 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11.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被确定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进一步推进中国式体制改革实践,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由此可见,“中国式体制”指的是( )
A.国有企业改革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民主集中制
12.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指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做‘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材料中邓小平“打破禁忌”的论断( )
A.促使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促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引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推动平反冤假错案
13.1992年,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 )
①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③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④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下表现象的变化表明
时间 计划生产的工业产品 计划管理的商品 计划供应出口商品
1985年 120种 188种 70种
1987年 60种 32种 36种
A.计划经济模式已经退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完成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进行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综合题
16.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全国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生产统计表(单位:亿元)
年份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610
——《中国统计年鉴(1983)》材料三:平均主义泛滥,供给制,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干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
——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安徽农民顺口溜
(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哪一民生问题?党和政府为解决该问题采取了哪一举措?该措施实施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52年至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呈现出什么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哪些运动有关?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农村哪个时期的现象?这是中共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严重失误。请你谈一谈这段历史给我们留下哪些教训。
(4)根据材料四,指出歌谣赞扬了我国农村实行的哪一制度?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井冈山土地法》
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抗战爆发以后,为了团结更多的人参加抗战,中国共产党调整了土地政策……正式将减租减息作为抗战时期解决农村问题的基本政策。——摘编自王建朗、曾景忠著《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1937-1945》
图B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约70%至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20%至30%的土地。1947年各个解放区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图C材料二:
图A 图B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图C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哪一年开始创建的?根据材料一图A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在 井冈山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根据图B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图C中1947年各个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图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于哪一年?从图A到图B土地所有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图C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有什么重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采取的不同政策,谈谈你的认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6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两幅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粮票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特殊产物,而股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粮票的消失和股票的出现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正发生变化,即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排除A项;分配方式由按劳分配向多种方式转变,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计划经济依然占据主体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解析】
【详解】
根据表格“我国农业总产值及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变化”及所学可知,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增强了农村经济活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A项正确;B、C项均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C项;农民没有掌握土地的所有权,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解析】
【详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所有权不是农民所有,排除A项;乡镇企业逐步发展壮大不是最能体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的,排除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没有使农业技术取到长足进步,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础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中外合资企业的兴建就是重要内容之一,B项正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只有进行时而没有完成时,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在2001年,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初步建立是在二十一世纪初,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5.C
【解析】
【详解】
跟所学可知,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随着农业生产项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农民致富和事项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C项正确;“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时期所走的弯路,与乡镇企业最初兴起及壮大无关,排除AD项;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也与乡镇企业的出现和壮大无关,排除B项。故选C项。
6.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国有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并结合所学可知,国家不统一安排工资,企业工资与绩效挂钩,这反映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力,增强企业活力,D项正确;1992年“十四大”召开,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项;国有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未牺牲职工利益,反而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排除B项;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与国企企业工资改革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时间“1984年”和关键词“厂长负责制”,联系所学可知,厂长负责制区别于曾经的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它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更高。我国1984年开始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的内容是国有企业改革,其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B项正确;公私合营属于1953-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举措,排除A项;题干与对外开放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开始明确建立市场经济是在1992年后,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我国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让农民拥有生产自主权,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不是农民所有,排除A项;材料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C项;新中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解析】
【详解】
依据“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可知反映了改革开放面临思想阻力,传统的思想观念或意识形态阻碍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一些新事物往往会被打上所谓“资本主义”的标签,在某些人看来,姓“资”还是姓“社”成为了评判改革开放新事物的主要依据,由此可见题干反映了当时思想僵化阻碍改革顺利进行,C项正确;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但题干没有体现,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思想僵化阻碍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没有体现经济特区的作用,也没有体现国有经济失去主导地位,排除BD项。故选C项。
10.B
【解析】
【分析】
【详解】
1950年我国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促进了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1953年,为了克服农民在分散经营中的困难,党领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发展集体经济,促进了农业发展;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B项正确;走农业集体化道路,只符合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排除A项;土地改革、生产承包合同,都是个体经营,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是集体经营,排除C项;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承包合同,都是土地公有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1.B
【解析】
【分析】
【详解】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B项正确;国有企业改革是实行政企分开 ,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排除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式,排除C项;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2.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 “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在中共十四大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项正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1978年后在农村就开始实行了,排除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1985年就开始在城市全面展开,排除B项;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推动平反冤假错案,排除D项。故选C项。
13.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10月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排除B项;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排除C项;1999年9月,中央召开十五届四中全会,正式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4.B
【解析】
【详解】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都改变了以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①②④说法符合题意,B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的,并未改变所有制性质,因此③错误,排除A、C和D项。故选B项。
15.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1984年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依据表格相关数据可知计划的因素在逐渐减少,反映了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进行,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D项正确;计划经济模式已经退出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1992年才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项;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完成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6.(1)农村土地问题;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上升;土地改革,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大跃进时期;适合国情,符合客观规律。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
(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全国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可知,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农村土地问题,党和政府为解决该问题采取了土地改革,该措施实施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表格可知,1952年至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呈现出上升状态,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土地改革、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关。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平均主义泛滥,供给制,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可知,这是大跃进时期;我们必须适合国情,符合客观规律。
(4)
根据所学和材料四“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可知,这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1)1927年;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减租减息;《中国土地法大纲》。
(2)1950年;从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变成集体所有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一切从国情出发,制定切合实际的的政策;中国共产党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切从人民和国家民族利益出发的政党等。
【解析】
(1)
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带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井冈山土地法》体现了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开展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措施,通过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第三小问,根据材料可知,“正式将减租减息作为抗战时期解决农村问题的基本政策”说明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是减租减息;
第四小问,根据所学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
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并于1953年开始三大改造,把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第三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
根据上述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国情采取不同的土地政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切从人民和国家民族利益出发的政党,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政策的制定必须做到一切从国庆出发,实事求是,制定切合实际的的政策;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等,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