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2 09:4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初中历史八年下册第十一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选择题
1.下图是王老师上历史课时给同学们展示的复习提纲。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专题是
提纲: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1992年南方谈话 5.党的指导思想
A.建国后农村政策的新变化 B.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D.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成就
2.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最有可能属于2012—2019年的是( )
A.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一国两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11大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和谐社会、八荣八耻、科学发展观 D.中国梦、带一路、两个一百年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
A.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C.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4.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新发展理念
5.习近平在一次会上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是
A.中共十六大 B.中共十七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6.整理知识结构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新民主主义革命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7.下列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B.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C.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下列理论创新成果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是( )
A.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以人为本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全面、协调、可持续
9.中国人民发自内心地拥护实现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属性是
A.想象的梦,靠美好的想象来实现
B.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C.自由的梦,人人可以实现自己的任何愿望
D.发展的梦,将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10.“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为此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怎样的奋斗目标( )
A.“两个全面”战略 B.“实现共产主义”
C.“三步走”战略 D.“两个一百年”
11.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必备条件是
①走中国道路 ②立足中国国情 ③弘扬中国精神 ④凝聚中国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邓小平于1992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重要谈话,并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
C.1997年中共“十五大”通过党章,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3.下面是李明同学参加历史主题展示活动时制作的知识卡片。他参与的活动主题应是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 ※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领导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B.共产党百年历程和伟大功绩
C.中国近代百年探索史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4.口号是意识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种反映。下列口号出现的顺序依次是( )
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15.2021年4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首次提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在发展经济时要坚持( )
A.对外开放政策 B.实事求是,一切从国情出发
C.新发展理念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常态化的科学论断。这里的“新常态”不包括( )
A.速度变化 B.质量提高 C.结构优化 D.动力转换
17.发展是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新发展理念,除“创新”,“开放”,“协调”外,还包括( )
A.绿色、共享 B.发展、共享 C.绿色、发展 D.绿色、公平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综合题
18.在实践中前行,在反思中创新。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主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摘编自石崇科《毛泽东选集》(第二版)
材料二: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了一种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
--摘编自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
材材料三: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就农村问题发表重要谈话时指出:“农村政策放开后,一些适应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邓小平扭转了乾坤》
材料四: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摘编自中共十四大报告
材料五: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会上作了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分析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材料六“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产党人决定走一条怎样的“相反的道路”?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革命走这样一条道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中被称为“创举”的是哪一政策?三大改造的完成对我国有何重大意义?
(2)材料三中的“包产到户”是指在农村推行的哪一项改革措施?“包产到户”最早在哪里实践?根据材料四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这一目标是在哪一年首次提出来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3)在哪一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上什么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实现中国梦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根据材料六指出在建党一百周年和建国一百周年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在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是什么?请从中共的角度分析祖国日益强大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深刻认识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只有打赢脱贫攻坚战,才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上下同心、尽锐出战,攻克坚中之坚、解决难中之难,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形成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二〇二〇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果断决策、沉着应对,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周密部署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慎终如始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全球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
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党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思路,在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摘自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请回答:
(1)从2012年底拉开新时代脱贫攻坚序幕,历经8年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千年梦想,百年奋斗,一朝梦圆。请回顾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百年奋斗”中分别有哪些与消除绝对贫困相关的典型事例?请各举一例进行说明。
(2)结合材料思考,材料中提到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应包括哪些内涵?请分别回答。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还出现了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典型精神?请列举一条进行说明。
(3)在百年奋斗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并正在一步步实现民族复兴,结合材料及所学,说说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有哪些?请任举一列并进行简单分析。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共十二大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据此制定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阐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再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对市场经济作出精辟的分析。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因而题干中的提纲描述的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到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过程,都属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这个主题。B项正确;复习提纲没有涉及农村政策的新变化、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成就的内容,排除ACD项。故选B项。
2.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2年中共十八大之后,党中央提出了“中国梦”,其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2013年提出的倡议,因此选项中属于2012—2019年的口号是中国梦、带一路、两个一百年,D项正确;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是20世纪70-80年代的口号,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1992年明确提出,三个代表思想提出于2000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和谐社会提出于2004年,八荣八耻提出于2006年,科学发展观提出于2003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可知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都适应了新的时代需要和中国国情的变化,体现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特点,B项正确;AD反映的是毛泽东思想内容,排除;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邓小平理论,排除C项。故选B项。
4.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C项正确;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排除A项;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排除B项;新发展理念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关系我国发展全局进而未来前景,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解析】
【详解】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D项正确;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十七大提出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排除B项;中共十八大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解析】
【分析】
【详解】
1982 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示意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梦”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C项正确;新民主主义论是指中国革命等阐述,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B项;示意图说明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7.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ACD项正确,不符题意,排除ACD项;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B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项。
【点睛】
8.C
【解析】
【分析】
【详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经济思想的新范畴包括“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C项正确;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内容,排除A项;“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排除BD项。故选C项。
【点睛】
9.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所以中国梦的本质属性是人民的梦,实现途径之一是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B项正确;“靠美好的想象来实现”说法错误,排除A项;中国梦不是实现自己的任何愿望,而是建立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基础上的人民幸福的梦想,排除C项;中国梦不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D项正确;“两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是奋斗目标,排除A项;实现共产主义是最高的追求目标,在中共一大上就已经提出,排除B项;三步走战略在中共十三大上就已经提出了,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1.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中国国情,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而提出的,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12.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评价,属于观点,D项正确;ABC项都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事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13.B
【解析】
【分析】
【详解】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领导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知识卡片的主题是共产党百年历程和伟大功绩,B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只是材料中部分信息,排除A项;图片中还涉及建国后的现代史部分,排除C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只是材料中的一个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4.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的;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是在1992年的党的十四大上提出的; 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012年十八大明确提出来的。口号出现的顺序依次是②①③④,C项正确;而ABD排序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15.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可知题干重点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或者说环境保护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新发展理念是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因此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在发展经济时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C项正确;对外开放旨在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推动现代化建设,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是我国制定政策方针的主要依据,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属于经济体制的问题,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6.B
【解析】
【详解】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的科学判断。我国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保障了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质量提高不属于“新常态”,B项符合题意;ACD项属于“新常态”的内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B项。
17.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因此除“创新”,“开放”,“协调”外,还有“绿色”“共享”,A项正确;BCD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A项。
18.(1)“相反的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根本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或中国的国情;赎买政策。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中国十四大。中共十五大。
(3)2017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2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49;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四个全面。
【解析】
【详解】
(1)根据“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相反的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根本原因根据“(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主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可知主要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或中国的国情;根据“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了一种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可知“创举”是赎买政策。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包产到户”是指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该制度最早是在安徽凤阳得到时间;根据“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可知目标是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是在1992年中国十四大上提出来的。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邓小平理论在中共十五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17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根据“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可知在建党一百周年和建国一百周年的奋斗目标分别是202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49;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祖国日益强大的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得益于中共的正确领导。
19.(1)均贫富、均田免粮;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攻克坚中之坚、解决难中之难;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
(3)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
【解析】
(1)
根据所学和材料“千年梦想”可知,有均贫富、均田免粮;根据所学和材料“百年奋斗消除绝对贫困”可知,有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第一问,根据所学和材料“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上下同心、尽锐出战,攻克坚中之坚、解决难中之难,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可知,脱贫攻坚精神是攻克坚中之坚、解决难中之难;根据所学和材料“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全球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可知,抗疫精神是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第二问,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
(3)
第一问,根据所学可知,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有,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根据所学可知,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第二问,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可任选一个,史实准确,能支持观点,如,观点: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论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人民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