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初中历史八年下册第十四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选择题
1.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重要一步的是( )
A.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八项主张的提出 D.两岸“三通”的正式启动
2.近些年来,“海峡两岸经济区论坛”“两岸经济合作交流会”“海峡两岸图书交流会”“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等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其发展迅速的基础是
A.血浓于水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C.台当局对“九二共识”的认可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在促进国家统一中产生了巨大作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其实践成果的是( )
A.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B.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C.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D.1999年,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4.“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居民居住证”(见图)是为满足台湾地区居民在大陆工作、学习、生活、出行便利的需要,保障台湾居民合法权益而开放申请的居住证,于2018年9月1日正式实施。下列史实与该证件属于同一主题的是
A.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B.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D.2000年,中央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5.毛泽东曾委托赴香港的章士钊先生转去一封中央致蒋介石的信。信中写到:“除外交统一于中央外,其他台湾人事安排、军政大权由蒋介石管理。”说明党和政府已确立了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写这封信的时间应该是在( )
A.新中国成立后 B.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
C.20世纪60年代中期 D.改革开放后
6.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排列下列相关活动的先后顺序( )
①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②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③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
④台湾当局开放居民赴祖国大陆探亲
⑤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①④⑤ C.③①②④⑤ D.④①②③⑤
7.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提到:“九二共识”……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D.两岸同胞齐心协力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8.下图为一位台湾同胞回祖国大陆探亲的情景。该事件最早可能发生在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
9.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开始于
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逐步采取一些开放措施
B.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C.海协会和海基会就“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D.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
10.在中共十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关于两岸交流,习近平指出:“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这表达了大陆领导人
A.继续推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意愿 B.扩大两岸政治分歧的意愿
C.认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已没有任何障碍 D.打破两岸隔绝状态的意愿
11.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
A.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 B.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
C.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 D.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12.“金瓯久分终必合,两岸贵合避干戈。自古盛世处安定,振兴中华同尽责。”这首诗主要表明
A.海峡两岸长期对峙状态结束
B.“一国两制”构想已得到台湾各界的广泛赞同
C.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D.实现祖国统一不能采取武力方式解决
13.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在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当“诗人总理”温家宝深情地朗诵这首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诗作时,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首诗歌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
A.人民解放战争后台湾与大陆分离 B.香港被割占
C.澳门被占据 D.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4.2021年12月1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公开场合发表涉台言论:“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等同于美日同盟有事”。众所周知,今日两岸分离局面开始于1949年4月。当时,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守台湾。据此分析
A.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 B.台湾问题是中日外交问题
C.台湾问题是中美外交问题 D.台湾问题是民族事务问题
15.2015年11月7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同台湾方面领导人进行了会面(如图),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次会面( )
A.地点安排在了大陆北京人民大会堂
B.是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见
C.是1949年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D.国民党方面的团队称为“和平之旅”
16.20世纪90年代,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③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④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A.①② B.③ ④ C.①③ D.②④
17.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每一部分都不可或缺。如图我们从中获取的信息不包括( )
A.中国已完成统一大业 B.香港回归祖国
C.澳门已回归祖国 D.统一大业任重而道远
18.近日,一场名为“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的研讨会引发热议,微博热搜榜上10余万网友为词条“统一后台湾财政尽可用于改善民生”点赞,生动体现海峡两岸人民对宝岛回归的热切盼望和由衷善意……回想一百二十六年前,台湾人民表示:“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这两则材料反映了( )
A.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宝岛台湾 B.台湾人民反对割让台湾,渴望统一
C.台湾当局财政困难 D.国家已经完成统一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综合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汉代称“西域”,即“西部疆域”之意;清乾隆皇帝更名为“新疆”,取“故土新归”之意。
材料二:邓小平曾说过:“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
材料三: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1)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从哪一朝代开始西域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从此新疆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清朝乾隆皇帝设置哪一官职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3)材料二提到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唐太宗把哪位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增进汉藏的友好关系。西藏在哪一朝代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
(4)“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澳门曾经分别被哪个国家所占领?(各1分)西方列强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割占了我国的香港岛?
(5)为了解决材料三中的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哪一伟大构想,在这一政策推动下,香港是什么时候回到祖国怀抱的?
(6)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662年谁率军赶走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新时期实现台湾和平统一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7)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请你为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献计献策。
20.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1962年,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1)以上诗句反映了台湾与祖国大陆两次分离的历史史实,请问其原因各是什么?最后一次分离前又是如何收回台湾的?
材料二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湾”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材料三 习近平在同马英九的会面中强调,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两岸双方应该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面对新形势,站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起点上,两岸双方应该胸怀民族整体利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携手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格局,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编自部审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表述成文,言之成理,不少于15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6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九二共识”达成,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B项正确;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这是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排除A项;八项主张的提出,推动了两岸关系的改善,排除C项;两岸“三通”的正式启动,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海峡两岸皆是炎黄子孙,以这种血浓于水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为基础,“海峡两岸经济区论坛”“两岸经济合作交流会”“海峡两岸图书交流会”“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等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台湾问题不是民族自治问题,台当局对“九二共识”有否认倾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3.A
【解析】
【详解】
据所学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维护民族团结,与“一国两制”无关,A项符合题意;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年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都是“一国两制”的实践成果,排除BCD项。故选A项。
4.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居民居住证反映的是两岸关系的发展,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也属于两岸关系发展的体现,C项正确;“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和“2000年,中央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属于我国的民族政策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排除AD项;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属于外交成就,排除B项。故选C项。
5.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说明党和政府已确立了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出解放台湾,排除A项;“20世纪60年代中期”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6.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居民赴祖国大陆探亲;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所以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④①②③⑤,D项正确;其它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7.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B项正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对台方针,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两岸同胞齐心协力加强经济文化交流是促进台湾回归的因素,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8.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图片“台湾同胞回祖国大陆探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题干图片中台湾同胞回祖国大陆探亲的情景最早可能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B项正确;1979年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及一系列政策主张。这是对台工作和两岸关系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也揭开了两岸关系发展新的历史篇章,排除A项;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8点主张,排除C项;21世纪以来两岸基本实现三通,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9.A
【解析】
【详解】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居民赴大陆探亲,标志着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开始于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逐步采取一些开放措施,A项正确;B项并没有打破隔绝状态,排除B项;C项是1992年,D项是1993年,都在隔绝状态被打破后发生的,排除。故选A项。
10.A
【解析】
【分析】
【详解】
“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表达了大陆领导人继续推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意愿,两岸之间应不断加深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A项正确,排除B项;“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仍然阻扰祖国统一,排除C项;两岸长期相互隔绝状态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逐渐打破,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1.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国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说明美国制造“一中一台”以分裂中国的图谋。台湾方面的回应体现台湾当局反对美国的政策,坚持“一个中国”,C项正确。台湾方面的回应表明蒋介石并不认可美国发表的对华政策,但是没有改变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敌视大陆的基本政策 ,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和两岸关系的变化,排除BD项。故选C项。
12.C
【解析】
【详解】
根据“两岸贵合避干戈。……振兴中华同尽责”可知这首诗主要是期待两岸能够实现统一,所以表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C项正确;海峡两岸长期对峙的状态尚未结束,排除A项;“得到台湾各界广泛赞同”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不能用武力方式解决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13.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目给出的这首诗反映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在解放战争后国民党败退台湾与大陆的分隔情况下的痛苦及对祖国大陆亲人的思念。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台湾与大陆的分隔,不是香港被英国割占,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台湾与大陆的分隔,不是澳门被葡萄牙占据,排除C项;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与诗中“大陆不可见”“故乡不可见”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4.A
【解析】
【详解】
根据“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守台湾”可知台湾问题的出现是由于国共内战导致的,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不是中日或者中美外交问题,更不是民族事务问题,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15.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2015年11月7目、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C项正确;两岸领导人会见的地点在新加坡,排除A项;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首次会见指的是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大陆,胡锦涛主席会见连战一行,排除B、D项。故选C项。
16.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史称“九二共识”。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是1987年,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是在2008年,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17.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台湾还没有回归,中国还没有完成统一,A项正确;图片体现代表香港、澳门的紫荆花、莲花已经回归,反映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排除BC项;图片反映台湾还没有回归,体现统一大业任重而道远,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8.B
【解析】
【分析】
【详解】
“海峡两岸人民对宝岛回归的热切盼望和由衷善意”“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反映了台湾人民渴望统一,反对割让台湾,故B项符合题意;A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A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9.(1)西汉
(2)伊犁将军
(3)文成公主;元朝
(4)英国、葡萄牙;《南京条约》
(5)一国两制;1997年7月1日
(6)郑成功;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7)加强海峡两岸在经济、文化和技术上的交流与合作;加强高层领导人对话和两岸人员往来;加快大陆经济发展,缩小两岸的经济差距等。
【解析】
(1)
朝代:根据所学可得出,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从此新疆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
官职:根据所学可得出,清朝乾隆皇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3)
人物:根据所学可得出,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增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
朝代:根据所学可得出,元朝在西藏设宣政院,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4)
国家:根据所学可得出,香港、澳门分别被英国、葡萄牙所占领。
条约:根据所学可得出,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
(5)
构想:根据所学可得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时间:根据所学可得出,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6)
人物:根据所学可得出,1662年,经过8个月的围攻,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殖民长官被迫宣告投降。至此,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前提:根据所学可得出,新时期实现台湾和平统一的前提条件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7)
计策: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加强海峡两岸在经济、文化和技术上的交流与合作;加强高层领导人对话和两岸人员往来;加快大陆经济发展,缩小两岸的经济差距等角度作答。
20.(1)第一次: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第二次:1949年南京解放,国民党败退台湾。1945年,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双方应该坚持“九二共识”,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
近年来,“台独”活动日益嚣张,某些国际势力也插手中国内政,支持岛内分裂势力,为中国的和平统一制造障碍。中国绝不允许“台湾”分裂势力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决不放弃使用武力解放台湾。
坚信,在两岸人民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一定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可以这样说,台湾统一之日也是中华民族真正复兴之时。
【解析】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材料一“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可知台湾与祖国大陆第一次分离是因为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依据材料一“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可知第二次分离是因为1949年南京解放,国民党败退台湾。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1945年,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本问是开放性小论文题。首先依据材料二“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材料三“两岸双方应该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可知这两段材料都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由此可以拟定一个观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如据材料二“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得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据材料三“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两岸双方应该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得出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双方应该坚持“九二共识”,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年来,“台独”活动日益嚣张,某些国际势力也插手中国内政,支持岛内分裂势力,为中国的和平统一制造障碍,中国绝不允许“台湾”分裂势力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决不放弃使用武力解放台湾。最后小结,展望祖国统一的前景,如坚信在两岸人民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一定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可以这样说,台湾统一之日也是中华民族真正复兴之时。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