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茶香四溢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浙美版)
一、教材分析
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茶与陶瓷、丝绸一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卓越贡献。教材展示了中国茶文化的概况,内容宽泛。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涉及的茶文化领域很广,有助于形成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和文化理解五个美术核心素养,尤其是文化理解。为此,安排两个课时教学。第一课时通过欣赏古诗词、古画,了解茶的起源、种类及特点,增强图像识读能力:通过茶博士展示茶艺、品茶感受茶香,引导形成正确的文化理解及审美态度;通过设计茶壶,感受茶具之美,提升美术表现和创新能力。而在第二课时,通过学生探究式的学习过程,收集整理茶文化知识,设计茶文化卡来提高审美意识,激发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愿望,将文化理解提升到一定高度。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充分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在传统文化接受方面,茶文化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却又所知甚少的内容,四年级学生在心理上仍然保持对事物浓厚的求知欲,亲近传统文化的愿望很强。
在技能掌握方面,通过四年级上册花鸟画的学习,学生对水墨画有粗浅的了解,造型方面有一定能力,本课第一课时尝试用水墨画的方法进行茶具设计和装饰,是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与整合。第二课时,通过茶文化卡的制作,让学生体会书法、绘画等中国元素在设计中的运用,激发其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愿望。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茶文化的历史及茶叶的相关知识,学习尝试用水墨画的方法设计茶具,用平面设计的方法设计茶文化卡。
2.运用小组探究、水墨表现、平面设计等多重体验进行欣赏、评述、造型、表现与设计。
3.感受中国茶文化的渊博厚重,体验茶具之美、 茶室之美、品茶之美,认识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设计与文化传播的作用,培养探究茶文化的兴趣及树立保护传承茶文化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并能运用水墨画的表现方法设计茶具,用平面设计制作茶文化卡。
难点:水墨技法的运用与创意思维的拓展。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1.教具:布置茶室环境,茶具、 茶叶、范作、课件(邀请茶博士)。
2.学具:水墨画材料。
第二课时
1.教具:课件、范作、各种茶叶包装盒。
2.学具:收集到的关于茶文化的信息资料,彩纸、水彩笔、胶水等。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预计用时3分钟)
1.教师活动:课前布置教室,创设茶馆环境。
谈话:“ 欢迎大家来到风雅茶室。
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我国的茶文化与四大发明、陶瓷和丝绸一样影响着世界文化。四五千年前的神农氏用茶入药,而今天,茶已经与咖啡、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在你身边有没有非常喜欢喝茶的人呢 他们是如何饮茶的
2.学生活动:回忆身边喝茶的人,说说他们的饮茶方式。
3.教师活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的茶文化。
揭题:《茶香四溢》。
[设计意图]布置教室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茶馆文化之美。用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周围人的饮茶方式,为了解古代茶的历史文化做铺垫。
(二)欣赏交流( 预计用时5分钟)
1.教师活动:播放课件,介绍茶历史:“平常人爱茶,名人雅士更爱茶,最著名的就是著有《茶经》的‘茶圣’陆羽,他有多爱茶呢 《六羡歌》 告诉你。”(播放课件)
欣赏唐宋时期古人茶事活动的绘画作品,了解茶文化——唐代宫廷盛行饮茶、宋代民间出现斗茶。之后文人们的茶事、茶诗、茶画丰富多彩。
2.学生活动:欣赏、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及古画的欣赏,让学生感受不同时代茶文化的丰富多彩,体会中国的茶文化之美。
(三)感受体验(预计用时8分钟)
1.教师活动:“ 茶文化发展到了今天,形成了一套泡制和饮用的方法。老师请了一位‘ 茶博士’来为我们表演茶艺,请大家欢迎。”(“茶博士”表演)
2.小小“茶博士”表演茶艺,边表演边介绍步骤。
3.学生活动:在“茶博士”的指导下品茶。
4.教师活动:“ 你有什么问题向‘ 茶博士’请教吗 ”
5.学生活动:小组探究,向“茶博士”提问。
6. “茶博士”:回答学生问题,茶的种类不同,所用的茶具不同。
[设计意图]本课的难点就在于茶文化的信息量过大,通过茶博士的表演与介绍,既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体验茶艺、品味茶香,又可以极大程度地激发探究欲望。小“茶博士”可以选用同班同学或其他班同学,熟悉的同龄人能增加学生的亲近感。由于每组摆放的茶叶品种不同,省略了很多对茶叶的介绍,最后引出对茶具的观察探究。
(四)设计尝试(预计用时18分钟)
1.教师活动:“看来茶 具在茶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呢,你们觉得用什么样的方法设计茶具最适合 ”
2.学生活动:回答:“国画。”
活动一:预热(复习执笔及用墨要点)
1.教师活动:提问:“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过用水墨画的方法画鱼、小动物和花鸟小品,你们还记得执笔和用墨方法吗 ”(指导水墨画墨色、运笔复习)
执笔方法:中锋及侧锋。
墨色: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2.教师活动:小结:
“我们通常用中锋浓墨来勾形,用侧锋淡墨皴染来装饰。”
3.师生活动:和教师一起尝试。
活动二:形的设计。
1.教师活动:
(1)出示把紫砂茶壶,讲解基本结构:壶盖、壶身、壶嘴、壶把儿。
(2)变化思路:几何体、植物类、动物类、器物类。欣赏各种造型的茶壶。
(3)分析各组的茶壶式样(提梁、长颈、方形、大肚等),可以变化茶壶的各个部分,或者与自己喜爱的事物结合,设计出新颖的茶壶。注意中锋运笔。
2.师生活动:和教师起尝试设计。
3.教师活动:作品展示,鼓励大胆创作的学生。
活动三:茶具的装饰。
1.教师活动:播放课件图片,欣赏茶具纹样,如山水、花鸟、人物、点线纹样等。
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用点线、 勾染等方式装饰茶壶。
2.师生活动:尝试与教师一同装饰茶具(图案内容、色彩等)。
活动四:品茶环境。
1.教师活动:播放课件,欣赏水墨作品。
想一想,添加一个幽雅的品茶环境。在适当的位置落款。
2.学生活动:和教师一起画, 完成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与实物欣赏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更深地感受茶壶各部分连接的细节。师生一步步共同设计茶壶的学习环节,让学生尝试使用中国传统材料及传统技法,来设计一件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茶查,加深对茶文化的理解。
四年级的学生往往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但在教师的带动下,感受国画并不难,学生自己也可以画出既有创造性又有意的的作品
(五)展示评价(预计用时4分钟)
1.教师活动:把学生作品一贴在墙上。
说一说、评一评你喜欢的作品。
2.学生活动:评一评。
3.教师活动:从造型、墨色及作品的完整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作品展示环节,让学生有比较地理解作品中的形体、基色及意的,加深对传统绘画与茶文化的理解。
(六)拓展(预计用时2分钟)
1.教师活动:播放课件,引导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茶艺文化。
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们这么喜欢饮茶 饮茶有什么好处 找找你喜欢的茶井了解它。
2.学生活动:课外搜集茶叶的包装或图片资料,了解自己喜欢的茶的文化,并做好摘录。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课后自主探完,收集第二课时所期图片及文字素村。强化文化理解。
第二课时
(一)探究式导入(预计用时10分钟)
1.教师活动:提问:“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茶文化的历史,欣赏了茶博士精彩的茶道表演,还用国画的形式设计了茶壶茶杯。课后你们又搜集到哪些有关茶文化的知识了呢 ”
2.学生活动:学生小组交流,填写茶文化学习单。(见表1)
3.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完成学习单。
表1茶文化学习单
茶文化历史 始于神农时代,距今4700多年。
茶道 通过洗茶、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被誉为道家的化身。
喝茶的好处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明目醒脑、利尿解乏、防辐射、减肥、美容、抗衰老。
十大名茶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
相关诗词 香茶一杯解乏力,吉语三句暖人心。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杯情更真。
4.教师活动:提间:“可以用什 么样的办法将我们的茶文化宣传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喜爱它,愿意去传承它呢 ”
揭题:制作茶文化卡。
[设计意图]通过茶文化学习单的形式,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将课外拓展学习内容进行整合,为制作茶文化卡进行内容饰选,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审美判断。这里要注意,学习单的答案是发散性的,不是唯一的。
(二)深入探究设计方法(预计用时5分钟)
1.教师活动:播放课件,感受不同的文化卡,说说哪些形式可以用作茶文化卡的制作。
2.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形状:可以是方形、圆形、扇形,也可以是多边形、简单的不规则图形(和茶文化有关的形,如茶叶、茶壶的外形等)
形式:可以是单页式。折页式等。
色彩:可以跟介绍的茶有关,注意底色与图文的色彩搭配。
文字:标题部分大,用艺术字:内容文字相对小,字体端正。色彩醒目。可横向或竖向书写,竖向时注意从右向左写。
图案:与茶、茶具等有关。可以用绘画、剪贴等形式。
3.教师活动: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发现范作中图文结合的方式,如上下式、环绕式等。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寻找答案的方式,解决设计的重点难点。探究性学习思路下的图像识读和审美态度,有利于形成文化理解。
(三)自主创作(预计用时18分钟)
1.教师活动:布置创作要求。
针对你想介绍的茶文化内容,结合中国元素,设计一张茶文化卡,要求内容清晰、设计新颗美观。
思考:我们了解的中国元素有哪些 哪些适合运用到茶文化卡的设计中
2.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中国元素有书法、国画、纹饰、剪纸、建筑……
3.学生活动:尝试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中国元素进行设计表现,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四)交流评价(预计用时5分钟)
1.教师活动:要求学生先进行组内作品交流,推选内容与整体效果好的作品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评出最佳设计奖若干。
2.学生活动:交流评价。说说优秀设计好在哪里。
3.教师活动:总结:哪些作品符合茶文化卡推介的要求 哪些茶文化卡与中国元素结合得好 哪些茶文化卡的图文结合合理美观
(五)拓展(预计用时2分钟)
1.教师活动:请学生思考:你设计的茶文化卡适合放在什么样的地方,如何传递出去
2.学生活动:茶文化卡可以摆放在茶室、饭店的餐桌上(后面制作一个支架),旅馆的服务台,夹在公共阅读的图书中,也可以直接送给老师、同学、家……
传递出去,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茶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宣传茶文化的拓展任务,让学生明白现代设计与生活的联系,加强对美术与生活、传承与发折的文化理解。
菜单式教学建议
(一)导入环节
1.教师在日常课中,茶室和茶具的准备比较复杂,可以用玻璃茶具,当着学生的面泡一杯茶, 让学生赏茶形茶色、闻茶香、尝茶味,导入课题。
2.教师可以选择体量较大的提梁壶泡茶,通过实物投影的形式让学生赏茶的形色,让学生用自己的杯子品茶,先闻其味,再转入对茶具的观察。
3.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来展现茶艺表演。可以让学生边看视频边品茶,也可以实现视觉和味觉的同步体验。品茶时的音乐也是创设情境的条件之一。
(二)实施环节
1.利用欣赏大量名画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先以品茶导入的,可引导学生欣赏古画,找找古人的饮茶方式,以此来了解饮茶历史及发展过程。
2.茶文化环节知识量大,应该进行取舍或两课时各有侧重来研究。比如:接下来作业环节是设计茶具的,茶具的欣赏部分应作为重点,而茶叶的种类和特点则可以放在第二课时设计包装或茶文化卡时来重点探究。
3.也可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设计学习单,分组解决几块问题,如茶的历史发展、茶的种类及适合的茶具、茶的制作过程、饮茶的好处等,分给每组不同的学习资料,让学生共同探究,找出答案。
(三)作业环节
1.分析茶具时,除了利用实物,也可以打印一些经典的图片或找茶叶包装上的茶具,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分析设计原理。
2.作业的设计可以有连续性,第一课时可以用线描画或水彩笔画的形式设计壶具,第二课时设计包装或茶文化卡时可以对其进行剪贴再次使用,这既节约时间,又是一次作品的再创造。
3.第一课时除了绘画的方法外,泥塑也是不错的选择。教学生用泥条或泥片成型的方法制作茶具,用超轻黏土表现颜色,用陶泥表现质感及纹理,让学生更具象地感受设计与实用的关系。
学生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