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3 22:4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北高级中学 2020~2021 6.1656年,清政府颁布法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规定“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入海”,并严惩一切“私下诸番互市者”。这一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历 史 A.使我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B.直接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C.沉重打击了海外航运业的发展 D.导致沿海商民的经济收入锐减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7.读下图,据图中信息可知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民版必修 2专题一~专题五、三。
2.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3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种麦得时,无不善”;“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桑椹赤,可种大豆”;“凡种大、小麦,
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这表明中国古代 1840~1920年我国粮食商品率变化示意图
A.传统农业的生产经验丰富 B.农业生产讲求精耕细作 A.近代农民的平均收入大幅提高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迅速
C.农作物种类有了明显增多 D.区域农业经济比较发达 C.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进程缓慢 D.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加剧
2.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收入中钱币与实物数量统计趋势图。据此可知,当时 8.1873年,中国农产品的输出(不包括茶叶)为 280多万元,1883年为 2800多万元,在全部出口总值中的
比重由 2.6%上升到 15.6%。这说明
A.中国扭转了对外贸易逆差局面 B.列强操纵着国际农产品市场
C.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阻
9.“轮船减价货争装,局设招商是保商。不让外人专垄断,经营经济策都良。”这首近代上海的竹枝词反映
了洋务运动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将外商企业彻底挤出了中国市场
C.实现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强国目标 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A.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政府收入因动乱而明显减少 10.1898年 9月 2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 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原因是
3.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 A.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B.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
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实质性问题是 11.右图是近代中国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商标,该商标的内容主要反映出
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A.民族烟草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C.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D.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B.企业家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
4.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 C.新的经营销售方式得到采用
学习。秦代《均工律》中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D.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A.注重保证官营手工产品的质量 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C.注重新技术的创新研究与推广 D.具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
5.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 12.1938年,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船队,耗时数月,抢运战时物资和人
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员到四川。此举被誉为“中国实业史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一举措
A.他到浮梁买茶时顺便到“瓦肆”听戏 B.经商使其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 A.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 B.保证了东西部工业的均衡发展
C.“海禁”政策限制他将茶叶贩往海外 D.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C.为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D.为全面抗战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卷 第 1 页(共 6页)】 【高一月考·历史卷 第 2 页(共 6页)】
13.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 22.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
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
A.婚姻礼俗的变迁 B.民族工业的发展 A.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 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
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 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14.1912年 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应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最恰 2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 2021年新年贺词中说:“置身春潮涌动的南海之滨……令人百感交集,先行先试变成
了示范引领,探索创新成为了创新引领。”其中的“先行先试”应该是
当的是
A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 B.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
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D.创办经济特区
C.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 D.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
24.2016年,列入中央定价的项目减少为天然气、水利工程供水电力、重要邮政业务等 7个种(类),约减
15.1929年 5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民法典》,其中“亲属篇”将婚约视为契约,且不再认定收授聘
少 46%;具体定价项目由 100项左右减少到 20项。这表明我国
财是婚约成立的核心条件。此外,还废除了诸多繁琐的礼仪。这些变化本质上反映出
A.对经济发展管控能力丧失 B.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
A.近代中国法制建设臻于完善 B.儒学伦理受到了质疑
C.国内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西式风俗礼仪深受国人喜爱 D.社会生活渐趋近代化 25.“它在思想界的影响超越了其对商业和政治领域造成的震撼。它变革了中世纪的理论和思想的整个体系,
16.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
让过去狭隘的地理观点靠边站,对地球面积和形状的争论就此永远终结。”“它”代表的行动是
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 A.哥伦布发现美洲 B.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A.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 B.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 C.麦哲伦环球航行 D.达·伽马到达印度
C.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 D.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 26.“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如由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
17.广播剧最早产生于英国。20世纪 30年代初,中国诞生了《卧薪尝胆》《木兰从军》《文天祥》《史可法》 疾病,美洲人口大量减少;非洲出现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远至澳大利亚,则是长期存在的文化和语言
《西施》《抱石投江》等一大批广播剧作品。这反映出当时 的毁灭”。“这一变化”
A.中国文化追赶世界潮流 B.文艺创作关注国家命运 A.使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 B.阻断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C.现实主义文学陷入低谷 D.历史学术研究空前发展 C.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摧毁了亚非拉美的传统
18.1949年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出境多限于公务。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东南亚扩大 27.17世纪上半叶,某国凭借雄厚的商业资本、庞大的商船队和特许贸易公司,几乎垄断了全世界的贸易,
2017 1 夺取了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成为当时最强盛的国家。该国是到世界各地,据统计 年出境游超过 亿人次。这一变化主要反映的是我国
A.葡萄牙 B.西班牙 C.法国 D.荷兰
A.进出口贸易增长 B.人民文化水平提高
28.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从亚洲、非洲、美洲运往英国或爱尔兰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
C.公务出境人数减少 D.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属殖民地的船只运送。这表明当时英国
19.中国“一五”计划国家时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 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 19.2%,农业、林业和水
A.成为世界工业中心 B.禁止海外商品流入
利占 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 7.2%,以此推知,“一五”计则的核心目标是
C.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D.巩固海上霸主地位
A.平衡发展国民经济 B.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29.下表是 18世纪初到 19世纪中期英国的部分行业生产率数据统计(以 18世纪初为 100计算)
C.建立工业化的基础 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时间 棉纺织业 冶铁业
20.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 11%;轻工业产值从 404亿元增加到 703亿元;燃料、原材料 18世纪 100 100
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19世纪中期 30000 151200
A.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B.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C.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 D.“左”倾错误已经彻底被纠正 A.英国工人的辛勤劳动 B.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21.1982年 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决定,将“人民公社”改为“乡、民族乡”,“人民公社主 C.英国人口的不断增加 D.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任、副主任和委员若干人”改为“乡长,副乡长”,“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改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30.1842年英国官方发表报告指出“霍乱是穷人的疾病”,然而英国社会各界认为“霍乱是一种社会病”“疾
这一决定旨在 病是自然和谐状态失衡的后果,是垃圾和废物不可避免的结果”。这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各界
A.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B.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经验 A.已经理性思考工业化带来的弊端 B.卫生观念在防治疫病中得到传播
C.确立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D.推进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呼吁政府关注社会贫富差距问题 D.意识到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对立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卷 第 3 页(共 6页)】 【高一月考·历史卷 第 4 页(共 6页)】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40 分) 3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小题,第 31题 14分,第 32题 14分,第 33题 12分,共 40分。 材料一 在 16世纪和 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
31 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
材料一 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向东南转移及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达到空前繁盛。政
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府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等 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
——摘自《共产党宣言》
营海外贸易、买卖外商货物。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英国走在了最前面。这主要是因为英国是最
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当时进出口货物达 400种。
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到 19世纪中叶,它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它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大多数国
——摘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
家畅销无阻……有“日不落帝国”之称。可以说,这时期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
材料二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下册)》
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
(1)材料一中“地理上的发现”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根据材料归纳此事件的影响。(4分)
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
(2)根据材料二,归纳 19世纪中叶形成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的主要原因。(4分)
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19世纪中叶及之前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3分)
——摘自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盛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朝贡贸易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8分)
32.近代以来的中国一直处于社会转型之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者,十室而九”。
——据 1845年福州官员的奏报
材料二 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出现。1866年,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
创办发昌机器厂,专为美国商人经营的船坞加工、打制船舶零件,三年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转化为近代企
业。1872年,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雇佣工人,进行
生产,产品行销欧美,获利颇丰。
――摘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
材料三 (现代)中国经济转型开始于 20世纪 70年代末,起点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修补与充善。虽
然市场调节的重要性得到肯定,但这时市场的引入仅仅是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补充而已。1985年 10月中共
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模式,标志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推进和目标的转换。之后,
中国启动了大规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方向和目
标。中国经济改革转入到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2003年中国明确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中国经济转型初步完成。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改革从经济领域逐步扩展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生
活等领域。
——摘编自翟商《论中国经济转型的阶段性与目标转换》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 19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经济出现了哪些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
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 20世纪 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转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当
前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认识。(6分)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卷 第 5 页(共 6页)】 【高一月考·历史卷 第 6 页(共 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