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冲刺卷(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冲刺卷(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3 22:4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徽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冲刺卷(一)
文科综合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时大国作战,主要是为了争夺中间空旷地带和控制弱小国家,并不倾全力而战,作战时讲究阵形、程序、礼节,多少带有“文质彬彬”的色彩。战国时作战则大多是为了歼灭对方主力,予敌军以毁灭性打击,“文质彬彬”的色彩完全消失。这反映出
A.儒家主流思想地位确立 B.社会变革影响价值取向
C.礼乐制度影响力的消亡 D.新兴地主势力逐渐崛起
25.汉代后期,不少皇帝亲自讲经,参与儒士的学术论辩。汉代实施通经致仕政策,于是“遗子黄金满籝(箱笼一类的器具),不如一经”广为流行,当时狱吏走卒、农夫牧人、幼童白首纷纷诵读儒经、研习章句。据此可知,儒学
A.开始在官方处于独尊地位 B.是选拔官员唯一标准
C.导致非儒家各学派的消亡 D.社会影响力得到提升
26.下表是隋元两代大运河的开凿情况。据此可知,运河的开凿
开凿时期 河道特征 运河的起止点
隋朝大运河 始建于隋朝大业元 年(605年)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东南河道线路至杭州,东北河道线路至北京,其地理方位成“弓”形。 涿郡——余杭
元代大运河 始建于元朝至元十 八年(1281年) 京杭大运河以大都(北京)为中心,在隋朝大运河路线的基础上截弯取直,弃弓走弦,其地理方位是“弦”形。 大都——杭州
A.巩固了南方经济重心地位 B.促进了中原地区经济重心的形成
C.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变化 D.体现出农耕文明外向性发展特征
27.清初的赋税因袭明朝的一条鞭法,地有地税银,丁有丁税银。雍正时期摊丁入亩办法推广全国,把康熙皇帝五十六年固定下来的丁银额共计335余万两,全部摊丁入亩,与田赋一起征收。这一规定
A.增加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B.确立以各有土地多寡收税的标准
C.改变了白银原有货币属性 D.客观上起到了促进人口增殖作用
28.戊戌变法前后,裘廷梁创《白话报》,提出“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梁启超把俚语、韵语、外国语融为一体,不受古来章法的限制;黄遵宪的诗则以反映社会而明显地区别于传统的旧诗;汉字的改革也成为这一时期的一种主张。据此可知,当时
A.崇尚西学成为主流思潮 B.西学传播适应了清政府的需求
D.传统文化不适应近代化的需要
29.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妇女运动议决案》,该议决案指出:“为集中本党女党员之活动及系统的指导全国妇女运动起见,应设立妇女委员会以外,要在全国妇女运动中树立一精神的中心,应创办一种出版物,以指导并批判日常的妇女生活及妇女运动。”这表明
A.妇女运动成为革命工作中心 B.中共注重培养女性革命力量
C.革命女性群众基础得以扩大 D.男女平等思想深入民众心里
30.1948年进行的两次的学生民意调查,两份调查中,一份于12月13日上海大学完成,参加调查的有约1000名学生和教师。调查结果发表在一份国民党报纸《东南日报》上。对于国共争端的问题,大家的反应是:15.9%的人赞成把反共战争进行到底,72%的人赞成成立联合政府,8.4%的人认为中国应该分治,3.7%的人赞成共产党一党专政。这表明
A.国统区的人士普遍认同中共 B.组建民主联合政府时机成熟
C.国民党一党专政迷梦被粉碎 D.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日益孤立
31.1949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的经济是以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为主,并需要稳步向集体化方向发展、没收官僚资本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对私人资本主义既利用又限制。这一指示有利于当时
A.实行“一化三改”的经济方针 B.优化经济结构的合理配置
C.巩固新中国政权的物质基础 D.贯彻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
32.公元前307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秘书普拉维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相继把诉讼方面的程序和进行诉讼的日期表公之于众,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法律由秘密转向公开。公元前254年,平民出身的大祭司科伦卡尼斯进一步公开传授法律。随着法律的普及,研究法律的人日益增多,除了祭司,其他人也可以解答法律问题,出现许多的法学家。材料说明
A.罗马法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B.罗马社会建设的主体力量改变
C.罗马人的民权意识普遍较强
D.国家官吏的从政行为日趋规范
33.世界上第一张茶叶广告,出现在1658年英国伦敦的《政治和商业家》(见右图)报上。大意为:曾由各医师证明品质优异的中国饮料,中国人称为茶,其他国家称为Tay或者Tee。这则广告
A.旨在推动茶叶贸易的开展
B.促进了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C.确立了欧洲新的社会风尚
D.实现了中英两国直接贸易
34.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下表呈现了1928~1932年集体农庄的建设情况。材料表明苏联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集体农庄数量(个) 33300 57000 85900 224500 211100
农户集体化的百分比(%) 1.7 3.9 23.6 52.7 61.5
集体农庄播种面积占全部农民播 种的百分比(%) 1.2 3.6 30.9 63.0 75.5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集体农庄大合并逐渐明显
C.国民经济比例出现失衡 D.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
35.1954年美国参联会的米勒德·扬将军在与加州大学戏剧学系的萨维奇教授会谈时提到“许多人只有通过戏剧媒介才能被“打动””。1956年6~7月间,参联会亦派出代表与好莱坞导演及演员们会面,共同商议“如何借助好莱坞电影传播“战斗的自由'理念”。这一做法主要目的是
A.扩大好莱坞电影在海外的市场 B.提高好莱坞电影的产量质量
C.利用电影灌输冷战的意识形态 D.改变美国电影类型化的趋势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806年,国会授权联邦政府修建一条通往西部的大道,即昆布兰大道。昆布兰大道的修建,对西部的早期开发起了直接的促进作用。在修筑公路的同时,还兴起了开凿运河的热潮。以伊利运河为榜样,全国出现开凿运河的热潮。1848年,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引起巨大轰动,随着淘金热遍地蔓延,三年中加利福尼亚的人口从1949年底的10.7万增至26万。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宅地法》,在《宅地法》的吸引下,大批农民涌向西部。南北战争期间,西部各州成为支持联邦政府的坚定同盟,为联邦政府提供了大量士兵、装备和粮食。19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工业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到19世纪末,西部地区已成为粮食和牲畜的主要供应地,农业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摘编自韦伟《美国西部开发及其意义》
材料二 新疆地区,自乾隆二十四年统一天山南北后,各类移民人口纷纷进入新疆,包括绿营驻防官兵及其眷属、遣犯及其眷属、普通户民、商民。清廷为增加新疆的民籍人口数量,对这些不同移民群体的入籍采取了相应的政策。官方大规模的组织性移民,从乾隆二十六年始,持续到乾隆四十五年。清政府积极鼓励绿营兵丁眷属落籍,要求驻防地的地方官直接将其安排落入民籍,使他们“携眷永居······将来子弟多添设土户”。内蒙古地区,由于蒙地特殊的人文环境,清廷采取人口封禁政策,禁止内地人口的迁入。因此汉族移民落籍蒙地的过程比较特殊,先取得蒙地定居权,再以纳入府厅县的方式正式落籍蒙地。光绪十年(1884)时,清政府对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地区原纳入七厅的定居民,改纳抚民厅管理,至此这些地区的移民才取得了户籍。而热河、卓昭二盟地区,定居下来的移民在乾隆中期厅制改为府县时,由寄居转入府县户籍体制,有了正式的民籍身份。光绪时期,清廷改变了蒙地的人口封禁政策,实行积极的移民政策,于是内地移民合法承垦蒙地,清廷也将移民纳入府厅县的户籍体制内。
——摘编自褚宏霞《清代移民户籍管理措施与移民新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西部大开发的背景及影响。(1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代移民管理的特征。(10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时期 入党誓词基本特征
建党初期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第一,阶级斗争的观点。第二,强调对党忠诚。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第一,强调坚定信仰。第一次写入“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第二,强调做表率。随着我们党政治影响力不断扩大,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期望日益增高。第三,强调对党有信心。
解放战争时期 第一,强调群众观点。第二,强调坚决执行党的决议。
新中国成立至党的十二大前 第一,突出党纲党章的作用。第二,突出党员的特殊身份。
党的十二大以来 第一,强调党员义务。第二,强调时代特色。 第三,加入“随时准备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摘编自朱庆佳、柴通《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变迁、属性与启示》
请围绕“入党誓词的发展”和“基本特征”,任选表中两个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运用有关知识加以论述,并进行总结。(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准确。)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2007年爆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源于美国金融创新过度和监管滞后于金融创新。过去认为有效的监管就是保证单个金融机构审慎经营,然而这种理念缺乏对宏观系统性风险的关注和检测,已远不能有效防范系统性金额风险。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的分业管理框架并没有改变,不同监管机构的职能交错与重叠,因此奥巴马政府为应对危机开启了金融监管改革序幕。新法案规定: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的场外交易必须受到美国证监会的监管,把对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各业界的大型金融机构均纳入美联储监管范围之下,限制银行拥有或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和对冲基金,财政部将设立联邦保险监管办公室加强对保险公司在联邦层级的监管力度,还要创设消费者金融保护局。此次改革被其他国家效仿······出于对金融业被严格监管后盈利前景的担忧,投资人可能会抛售金融业股票。
——摘编自刘士余主编《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概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1世纪初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1世纪初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作用。(8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74年,经过雨季的整军和战略储备,北越军队变得异常强大,而南越军队却日益虚弱,甚至停止了“蚕食”和“绥靖”,变成自保收缩状态。越南南方中央局和南方解放军司令部经过综合分析,敏锐地注意到这个有利的态势,决心把握机会,尽力争取在1974年至1975年旱季组建新的第4军,对西贡连续展开两个阶段的攻势,在其他战场配合下,力争于1975年至1976年旱季结束长达15年的抗美救国战争。经过两个月的准备,黄琴少将、裴吉武大校指挥的北越第4军正式向福隆省进军。在不到两周的时间,越军第4军就攻下了布多、布登和同帅等福隆省内的各个要点,南越军队不断溃败,最终北越军队取得了福隆战役的胜利, 震惊了世界。
——摘编自《神话与现实:1975年西贡大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福隆战役爆发的历史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福隆战役的影响。(6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李晟(727-793年)今甘肃临潭人,唐朝中期名将,擅长骑射,勇武绝伦。他以良家子身份从军,跟随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征讨吐蕃,他攻灭吐蕃定秦堡,生擒堡帅慕容谷钟,迫使吐蕃解除灵州之围,被赞为“万人敌”。李晟坚持以封建的忠君思想训育部下,善知部下之长,经常提拔部下,治军严明,赏罚必信。他镇守西陲,屡立战功,被册封合川郡王,后调任右神策军都将,宿卫长安。783年泾原镇士卒在长安哗变,拥立朱泚为帝,唐德宗仓皇出逃,784年李晟收复长安,平定朱泚之乱,拜司徒兼中书令,世称李四平,他考虑到泾州临近边界,然此地治理不善,多次发生兵祸,为此他主动奏请驻守泾州,吐蕃对李晟极为畏惧,多次主动请和。在作战指挥上,他不畏强敌,善激励士气,谋定后战,身先士卒,临敌应变。793年去世,时年六十七,谥号忠武。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晟的贡献。(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晟取得很多历史成就的原因。(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