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探究发现“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正确解答求路程的实际问题。
2.感受“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和乘法分配律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判断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掌握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用列表、画图的方法整理题目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小试牛刀
1、小张和小李在环形跑道上跑步,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
小张的速度是4米/秒,小李的速度是6米/秒,经过40秒两人相遇。环形跑道长多少米?
师:同学们仔细读题目,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并自己尝试列式计算。
生:动手画一画,列式计算。
师演示汇报: (6+4)×40
=10×40
=400(米)
答:环形跑道长400米。
2. 两个工程队合开一条隧道,分别从隧道的一端同时向中间开凿。第一队每天开凿12米,第二队每天开凿15米,经过8天正好凿通。这条隧道长多少米?
师:同学们仔细读题目,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并自己尝试列式计算。
生:动手画一画,列式计算。
师演示:(12+15)×8
=27×8
=216(米)
答:这条隧道长216米。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同学们熟练的应用乘法分配率解决实际问题,会选择两种方法中的一种进行简便计算,为今天的练习课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开心时刻
师:请同学们用所学过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57+(89+43) 44×52+52×56
118+35+82+65 174×63-74×63
生:动手自己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这四道题的计算,使学生加深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好处,让他们从计算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为后面的应用题计算指明了运算的方向。
三、大显身手
师:请同学们自己动脑完成第4、5题,交流一下自己是怎么样想的。汇报
给老师和其他同学听。
第4题:
师:小星的速度是60米/分,小明的速度是64米/分。
同时从纪念塔向少年宫走去,经过6分钟,小明到了少年宫,这时小星离少年宫还有多少米?
生:动手自己做一做,举手板演到白班上。
生汇报:(64-60)×6
=4×6
=24(米)
答:小星离少年宫还有24米。
生:这要算起来比较简单。
第5题:师演示题目:两辆卡车同时从一个工厂出发,向相反方向驶去。两车的速度分别是75千米/时、90千米/时。经过3小时,两辆卡车相距多少千米?
生:画图并列式计算。
生:汇报并上台板演。
师演示:(90-75)×3
=15×3
=45(千米)
答:两辆卡车相距45千米。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题的计算,同学们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单的列式计算,学生从中理清了题意,会列式计算、会进行简便计算。
四、协同探究
1、师演示并读题:李阿姨和王阿姨共同编织一批中国结,28天正好编完。
李阿姨平均每天编18个,王阿姨平均每天编23个。这批中国结一共有多少个?王阿姨比李阿姨多编织多少个?
师:请第一、二小组的学生完成第一题,第三、四小组完成第二题。
生:画图并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师演示并读题:一条环湖路全长3千米,小欣和小成同时从环湖路的某地出发,沿相反方向步行。小欣的速度是65米/分,小成的速度是70米/分。经过20分钟两人能相遇吗?
师:请第五、六小组的学生完成。
生:画图并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3、师演示并读题:娟娟看一本188页的故事书,前4天平均每天看17页,剩下的准备6天看完,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
师:请第七、八小组的学生完成。
生:画图并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并说说算式是怎么样列的。
师:白班演示验证学生的猜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组完成,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运算中,我们的小组是优中差搭配,既照顾了全体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培养了个别差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加大了同学们的合作探究学习的热潮。
5、智力大比拼
师:9.娟娟看一本188页的故事书,前4天平均每天看17页,剩下的准备6天看完,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利用“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先分步解决这道题,再根据分步的式子列出综合式并解答。
生:思考后举手汇报。
师:表扬在课堂上积极动脑的学生,并激励所有学生都思考起来。
师板演:(188-17×4)÷6
=(188-68)÷6
=120÷6
=20(页)
答:平均每天要看20页。
(设计意图)这道题是今天的压轴题,稍微有点难度,为的是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分步解决应用题的方法先做一做,再根据这学期学过的知识尝试列综合算式并用简便方法计算。
板书设计:
相遇问题练习课
方法一 方法二
速度1×时间=路程1 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速度2×时间=路程2 速度差×相遇时间=总路程
路程1+路程2=总路程
路程1-路程2=所求路程
简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