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1
一、导 入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部作品,它被曹禺评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而王蒙更是肯定其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好的作品。”它就是《茶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裕泰茶馆,由一方小小的茶馆,来领略一幅庞大的历史画卷。
第8课 《茶馆(节选)》
——老舍
大茶馆小社会
学习目标:
掌握有关戏剧冲突,并能认识主要矛盾冲突及其实质。
剖析剧中人物的对话,分析舞台上各种社会身份殊异的人物形象。
品味语言的个性化、动作化、及幽默风格;感受旧社会国弱民贫、政治黑暗的现实,以及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
知人论世
老舍(1899年—1966年),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弃自我”,亦即“忘我”)。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龙须沟》)。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剧本:《茶馆》《龙须沟》。
1966年8月24日,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自沉于北京太平湖。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创作背景:
1956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鼓励文艺繁荣发展。同年8月,作者老舍完成了一部配合第一届人大和宪法通过,歌颂人民普选的作品《一家代表》,故事从“戊戌变法”开始,一直写到解放后的普选,其中第一幕的场景,就是清末民初的一家大茶馆,之后作者老舍又创作了《秦氏三兄弟》,这个剧本写的是历代的宪法改革,以秦家为背景。老舍将这部作品与北京人艺的曹禺、焦菊隐、夏淳等艺术家进行了讨论。他们一致认为,第一幕茶馆里的戏非常生动精彩,后几幕则较弱,建议以第一幕为基础发展成一个戏,之后老舍创作了话剧《茶馆》。
故事梗概:
《茶馆》结构上分三幕,每一幕写一个时代,围绕着老北京裕泰茶馆这个舞台,通过北京各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出入于这家大茶馆,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全剧折射出黑暗腐朽的时代,形象地表现了旧中国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第一幕:发生在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清朝末年。谭嗣同被问斩后不久,裕泰茶馆开始营业。
第二幕:是袁世凯死后的军阀混战时代。这时裕泰茶馆渐趋衰落,茶馆主人王利发积极迎合潮流实行改良,却仍然难以维持下去。
第三幕: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统治行将崩溃之时。 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这时的裕泰茶馆更加破败。
题目解说:
“茶馆”,卖茶水的铺子,设有座位,供顾客喝茶,是三教九流的聚会处,可容纳各色人物。
文中,“茶馆”指王利发在北京开的“裕泰茶馆”,既是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又是展示社会面貌的窗口。
戏剧鉴赏方法
一、把握戏剧冲突
二、分析人物形象
三、揣摩戏剧语言
预习检测——读准字音:
蹓蹓(liù) 侦缉(zhēn jī)
文绉绉 (zhōu ) 沏茶(qī)
官饷(xiǎng) 拉纤(qiàn)
珍馐美味(xiū ) 眼拙(zhuō)
咂摸(zā)
活动一:
作者曾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式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剧本紧紧围绕茶馆这一典型环境,让各类人物先后登场,第一幕人物众多,按照社会阶层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
阶层 人类
王利发、李三、康六、老人、
乡妇、小妞、康顺子。
秦仲义
松二爷,常四爷
打手二德子、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西太后的宠奴庞太监、特务宋恩子、吴祥子。
江湖骗子唐铁嘴、人口贩子刘麻子、
流氓黄胖子
下层劳动人民
民族资本家
有闲阶级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
社会渣滓
活动二:
《茶馆》中先后登场的有名有姓的人物有七十多个,他们各有自己的经历,各有自己的故事,汇成一个总的故事,就是那个时代的故事。请你梳理出文章的主要事件,并探讨其揭示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情节 时代特征
唐铁嘴讨茶
常四爷骂洋货
鸽子之争
马五爷施威
康六卖女
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
常四爷谈国事被抓
茶客对话
秦庞交锋
庞太监买妻
大烟残害百姓,迷信思想盛行
帝国主义横行
农村经济破产,农民走投无路
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豪门骄奢,普通百姓人如草芥,还不如一只鸽子
民族资本家兴起
民族资本家和封建势力的博弈
百姓对变法漠不关心
言论不自由,好人遭殃
封建势力的荒淫
二德子打人
官府残酷迫害百姓
活动三:
这些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是指表现人物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艺术形式。
常四爷出直言、二德子抖威风
庞总管买妻、康六卖女
刘麻子兜售洋表、常四爷深表忧虑
达官贵人争鸽子、82岁老人卖货
秦仲义作势涨房租、王利发恭顺笑应酬
常四爷怜悯乡妇母女、秦仲义大谈实业救国
秦仲义舌战庞太监、众茶客纷议谭嗣同
特务宋恩子、吴祥子和常四爷的冲突
爱国者与地痞的矛盾
保守派与下层民众的矛盾
统治者与下层民众的矛盾
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矛盾
民族资本家与封建小业主的矛盾
民族资本家与正义民众的矛盾
维新派与保守派的矛盾
活动四:
作者老舍塑造人物形象有其独特的方式。着重刻画时代的、阶级的、职业的和气质的特点以及地方色彩,通过描写他们的言行举止,塑造出反映不同社会面貌的人物形象,选取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概括其特征,并指出其时代意义。
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胆小怕事,不乏善良、自私自立、圆滑机灵、
王利发——裕泰茶馆的掌柜(线索人物)
乱世艰难求生的底层商贩
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其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小业主命运的真实写照。
常四爷——正义爱国的晚清旗人
忧国忧民、爱憎分明、敢作敢当、硬气仗义、正直、倔强、有同情心,乐于助人。
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松二爷——胆小而懒散的旗人
游手好闲、懒散无能、善良却胆小怕事(缺乏谋生能力、留恋旧时代、无力适应新时代的晚清旗人)
这个形象寄寓着作者对传统旗人生活及文化的反思,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腐朽。
秦仲义——裕泰茶馆的房东,
主张维新的民族资本家
家境殷实,主张维新、实业救国
居高临下,自命不凡、缺乏同情心
敢与保守势力针锋相对
这一形象揭示了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张扬的个性及其斗争性。
地痞流氓——病态社会的畸形儿
唐铁嘴——看相说卦,算命骗人
刘麻子——说媒拉纤、拐卖人口
宋恩子、吴祥子——封建势力的走狗,衙门的侦缉(特务)
一群社会底层的地痞无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地痞流氓——病态社会的畸形儿
活动五:赏语言,探结构
《茶馆》的人物语言充分显示老舍这位语言大师的造诣。老舍说:“没有生活,即没有活的语言。我有些旧社会的生活经验,我认识茶馆里那些小人物。我知道他们做什么,所以也知道他们说什么。以此为基础,我再给这里夸大一些,那里润色一下,人物的台词成为他们自己的,而又是我的。”试结合课文分析《茶馆》的语言特点。
①个性化的京味语言。作为一个地道的老北京,作者十分熟悉本地的语言。老舍善于从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出发,让他们说出符合自己个性的语言。如王利发谦和、周到,善于与各种人物打交道,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这与他的掌柜身份非常吻合。常四爷豪爽耿直,带有闯荡江湖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刘麻子、唐铁嘴则满嘴流气,是典型的地痞无赖。(活灵活现,具有鲜明的个性。)
②丰富的潜台词。老舍主张写戏剧台词要“想的深说的俏”,他笔下的人物语言往往短短几句,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容。如 改良派秦仲义与顽固派庞太监狭路相遇。 表面问安奉承,骨子里却暗藏杀机,每句话都是话里有话,耐人寻味。
③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作者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国家的热爱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含着严肃和悲哀。例如在老舍笔下,传播荒唐新闻、奇怪意见、小道消息的茶馆成为了“文化交流的所在。”在这种时局下,玩鸟的人们,仍每天到茶馆“并使鸟儿表演歌唱。”
《茶馆(节选)》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分析。
戏剧结构指剧本题材的处理、组织和设置安排。一般包括对事件的处理,如分幕分场;戏剧冲突的组织设置;人物关系及人物行动发展的合理安排等。《茶馆》在戏剧结构上有何特点?
“图卷戏”: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人物众多,身份殊异
作者采用“大茶馆,小社会”的独特构思。茶馆是个三教九流的聚会处,可容纳各色人物。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在世界戏剧史上罕见的情形:一是人物众多 ,二是人物杂陈,作者将各种社会身份殊异的人物同处一个舞台空间,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
2、散点式的戏剧冲突
打破了“一人一事”为情节发展主线,借鉴“立主脑,减头绪”的传统戏剧手法,将不同人物的一个个戏剧片段巧妙地连缀起来。一方面,这一幕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另一方面,从戏一开场王利发与唐铁嘴之间的对白开始,戏剧性冲突就接连不断。这些冲突是散点式的,并不集中在一两个人物身上;它们连缓在一起,又共同构成历史和社会的尖锐矛盾,让观众清晰地看到那个时代的本质。
卷轴式的平面结构。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截面,这些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剪影式”地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
主题思想
《茶馆》第一幕描绘了戊戌变法失败,维新派人物谭嗣同被杀害那个黑暗时代的社会生活。话剧通过裕泰大茶馆里形形色色的人物的种种活动,透视了戊戌政变发生与失败的前因后果,描绘了帝国主义扩张渗透吃洋教的流氓地痞横行、农民破产、宫廷生活腐败荒淫、爱国者横遭迫害的社会现实,逼真地勾勒出晚清统治的真实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