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8《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5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8《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50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2 11:0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各式建筑
A
B
C
D
B
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用哪些成语来形容看到的传统建筑物呢
美轮美奂、金碧辉煌、鳞次栉比、雕梁画栋、富丽堂皇、钩心斗角等等。
那么,从这些词语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的中国建筑的特征有哪些呢 首先,从颜色上我们发现中国建筑以哪些颜色为主色调 (鲜艳的红、绿、黄)的确如此,大红、大绿、大黄是我们中国大型建筑的主色调,譬如故宫!再者,从装饰来看,雕刻、绘画、塑像融合其中。中国的建筑可谓博大精深,刚才我们只是见识了冰山一角,下面让我们跟着梁思成先生更深入地走进中国建筑之中,感受中国建筑的特征
激情导入:
中国建筑的特征
1. 理清文章的说明脉络,归纳内容要点,总结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风格手法。
2.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义,学习本文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特色。
3. 了解相关建筑知识,激发对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素养目标
梁思成(1901—1972),梁启超长子,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
1946年为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们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著作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营造法式注释》《梁思成文集》(4卷),
作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北京市计划图。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之长子。自小深受父亲的影响,打下了良好的中国文化基础。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术大师,被誉为“百科全书”的天才学人
妻子林徽因是著名作家、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
弟弟梁思永,是中国杰出的考古学家,对新石器时代和商朝的考古有重大贡献.
另一个弟弟梁思礼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火箭控制系统专家。
20岁的林徽因以才貌双全闻名于北京上层文化圈。20世纪30年代她业余创作出了具有专业水准的文学作品,其范围涉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各个领域,在京派作家圈中声誉鹊起;林徽因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她与梁思成情投意合的美满婚姻,与徐志摩、金岳霖之间超凡脱俗的亲密友情……在她生前,没有人能够忽视她的存在。甚至林徽因的早逝,也留给同辈亲友惘然的失落,因为她的离去,也预示着他们最具创造力的黄金年华的结束。
才女佳人
林徽因是个很特别的人,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他诙谐地说:“所以做她的丈夫很不容易。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我不否认和林徽因在一起有时很累,因为她的思想太活跃,和她在一起必须和她同样地反应敏捷才行,不然就跟不上她。”
梁思成评价林徽因
写作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1953 年,一些人主张扫除北京古建筑和古城墙。为此,梁思成奔走呼吁:“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城墙被拆了,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楼和牌坊也被拆除了,面对这种严峻现实,梁思成痛心疾首,撰写了《中国建筑的特征》等文。
(7)辍学( )
(8)抱厦( )
(9)切削( )
(10)角叶( )
(11)槛( )
(12)柁墩( )
1.读准字音
(1)帷幕( )
(2)垂脊( )
(3)接榫( )
(4)穹窿( )
(5)翘起( )
(6)点缀( )
语言积累

(13)额枋( )
(14)戗兽( )
(15)水榭( )
(16)檩( )
(17)墁地( )
(18)框架( )
wéi

sǔn
qiónɡ
qiào
zhuì
chuò
shà
xiāo
jiǎo
kǎn
tuó
fānɡ
qiànɡ
xiè
lǐn
màn
kuànɡ
科普文章阅读方法
1.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和本质。(如形态、性质、结构等)
2.明确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列数据、分类别、作比较、画图表等)
4.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简明、平实的特点。
析 题


对象
指事物作为标志的显著特色
中国建筑 的 特征




活动一
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
一(1、2):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阐述中国建筑的影响。
二(3~13):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三(14~17):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
四(18~20):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和继承性。
活动二:
中国建筑的 九大特征是什么?作者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个别建筑的构成
平面布置
结构方法
斗拱
举折和举架
屋顶的装饰作用
颜色的选择
部件的装饰
其他材料的装饰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总体特征
结构特征
装饰特征


整体
局部
一、立体构成
 
台基
房屋
屋 顶
单个建筑一般由台基、房屋本身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
立体构成
鸟瞰故宫
二、平面布置
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线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有户外空间。
平面布置
返回
木材结构。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
立柱
横梁
三、结构方法
柱子支撑的亭子
四、斗拱
四、斗拱
斗拱
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
斗拱特征
各种各样的斗拱
五、举折、举架
举架
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
在图中找出立柱、橫梁、斗拱和举架。
斗拱
举架
立柱
橫梁
六、屋顶的装饰作用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翘起如翼”的屋顶
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屋顶
七、颜色的选择——朱红
构建露头。所有构件交接部分都露出并加工成装饰部分。
各式门环
美丽屋脊
雕饰瓦当
八、构件的装饰作用
霸王拳
三福云
瓦当
脊吻
故宫 琉璃屋顶
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尽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
九、建筑材料的装饰
彩漆
木刻
浮雕
琉璃
你怎么看?
中国传统建筑体现了“中国特色”,但在当下,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千篇一律的从西方引进的高楼,难道传统建筑与西方现代建筑之间就只能彼此对立,互不相融吗?
活动三:
阅读文章,理解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词汇” 等概念的涵义
语言和文学 建筑学
词汇
文法
文章
大文章
小品
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
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
建筑或建筑群
宫殿、庙宇等
山亭、水榭等
活动四: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可译性:可以互相翻译。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这是用语言和文字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通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主题归纳
本文是一篇科学论文,作者在文中阐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总结了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并提出了一个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表达了应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的热切愿望。
学习本文后,你对中国建筑与中国文化的相关性有着怎样的理解?
拓展延伸:
① 中国建筑源远流长的历史深深地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迹。如:中国建筑的主体部分基本上是坐北朝南,这就与中华文化中的以南面为尊相呼应。又如:中国建筑群落的组成一般左右对称,这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庸之道的“不偏不倚”的特点。
② 中国建筑中体现着“中庸”思想,表现为不求外显而求内涵的特点。中国建筑往往把精华和高潮放到最里面,放到最后面,而前面则只是朴质的墙。“庭院深深深几许”,其精彩之处全在这一层层的内蕴之中。“中庸”思想决定了中国古建筑必然要选择这种重感悟、重内涵的建筑布局方式。
巩固练习 :
200字左右介绍学校某处的建筑,突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