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同步习题(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同步习题(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2 11:3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同步习题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滥觞。它随时代而演变,,生生如昨,出现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一座座高峰。它培养了我们的的待人风格、悲天悯人的民族情感、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
中国优秀诗歌为什么能够、源远流长?首要原因就是中国优秀诗歌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体现了时代精神。中国诗歌易于传诵,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渗透于小说、戏剧、曲艺、歌舞、音乐、美术、书法等各个领域,与人们的文化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    ),呈现出新诗和中国传统诗词双峰并峙、的局面。但同时也应看到,“有数量、缺质量”的问题凸显。仅2018年网络新媒体发表的诗歌近亿首,但深刻反映时代变化、基调明亮、能量充沛、可读可诵、为人们所喜爱的精品诗作比例偏低,讲究韵律的新诗更是罕见,不关注人民生活、专注个人情调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这也是当代诗歌丢失群众基础的重要原因之一。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接连不断  彬彬有礼  交口赞誉  交相辉映
B. 绵延不绝  落落大方  交口赞誉  各有千秋
C. 绵延不绝  彬彬有礼  脍炙人口  交相辉映
D. 接连不断  落落大方  脍炙人口  各有千秋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歌经久不衰,近年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又重新出现
B. 诗歌经久不衰,近年来又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C. 近年来,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是经久不衰的诗歌
D. 近年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又重新出现了经久不衰的诗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关注人民生活、专注个人情调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讲究韵律的新诗更是罕见
B. 讲究韵律的新诗更是罕见,不关注人民生活、专注个人情调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
C. 讲究韵律的新诗更是罕见,不关心人民生活、专注个人情调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
D. 不关心人民生活、专注个人情调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讲究韵律的新诗更是罕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滥觞。它随时代而演变,,生生如昨,出现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一座座高峰。它培养了我们的的待人风格、悲天悯人的民族情感、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
中国优秀诗歌为什么能够、源远流长?首要原因就是中国优秀诗歌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体现了时代精神。中国诗歌易于传诵,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渗透于小说、戏剧、曲艺、歌舞、音乐、美术、书法等各个领域,与人们的文化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    ),呈现出新诗和中国传统诗词双峰并峙、的局面。但同时也应看到,“有数量、缺质量”的问题凸显。仅2018年网络新媒体发表的诗歌近亿首,但深刻反映时代变化、基调明亮、能量充沛、可读可诵、为人们所喜爱的精品诗作比例偏低,讲究韵律的新诗更是罕见,不关注人民生活、专注个人情调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这也是当代诗歌丢失群众基础的重要原因之一。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接连不断  彬彬有礼  交口赞誉  交相辉映
B. 绵延不绝  落落大方  交口赞誉  各有千秋
C. 绵延不绝  彬彬有礼  脍炙人口  交相辉映
D. 接连不断  落落大方  脍炙人口  各有千秋
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歌经久不衰,近年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又重新出现
B. 诗歌经久不衰,近年来又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C. 近年来,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是经久不衰的诗歌
D. 近年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又重新出现了经久不衰的诗歌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关注人民生活、专注个人情调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讲究韵律的新诗更是罕见
B. 讲究韵律的新诗更是罕见,不关注人民生活、专注个人情调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
C. 讲究韵律的新诗更是罕见,不关心人民生活、专注个人情调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
D. 不关心人民生活、专注个人情调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讲究韵律的新诗更是罕见
7.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B. 漫步这里的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C. 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苏牙快步赶上,一口咬住意大利球员基耶利尼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翻对手,而裁判却对此视而不见。
D. 陆机、潘岳等人,于诗歌形式上用力颇多,文采斐然,然内容贫乏,骨力不振,只有左思能自出机杼,独立不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滥觞。它随时代而演变,,生生如昨,出现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一座座高峰。它培养了我们的的待人风格、悲天悯人的民族情感、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
中国优秀诗歌为什么能够、源远流长?首要原因就是中国优秀诗歌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体现了时代精神。中国诗歌易于传诵,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渗透于小说、戏剧、曲艺、歌舞、音乐、美术、书法等各个领域,与人们的文化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    ),呈现出新诗和中国传统诗词双峰并峙、的局面。但同时也应看到,“有数量、缺质量”的问题凸显。仅2018年网络新媒体发表的诗歌近亿首,但深刻反映时代变化、基调明亮、能量充沛、可读可诵、为人们所喜爱的精品诗作比例偏低,讲究韵律的新诗更是罕见,不关注人民生活、专注个人情调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这也是当代诗歌丢失群众基础的重要原因之一。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接连不断 彬彬有礼 交口赞誉 交相辉映
B.绵延不绝 落落大方 交口赞誉 各有千秋
C.绵延不绝 彬彬有礼 脍炙人口 交相辉映
D.接连不断 落落大方 脍炙人口 各有千秋
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经久不衰,近年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又重新出现
B.诗歌经久不衰,近年来又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C.近年来,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是经久不衰的诗歌
D.近年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又重新出现了经久不衰的诗歌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关注人民生活、专注个人情调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讲究韵律的新诗更是罕见
B.讲究韵律的新诗更是罕见,不关注人民生活、专注个人情调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
C.讲究韵律的新诗更是罕见,不关心人民生活、专注个人情调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
D.不关心人民生活、专注个人情调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讲究韵律的新诗更是罕见
11.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你父亲的坏德性,你全都沾上了——不信宗教,不讲道德,没有责任心。
B.要想了解我自己和我的环境,我得一个人过日子,所以我不能再跟你待下去。
C.可是从今以后我不能一味相信大多数人说的话,也不能一味相信书本里说的话。
D.我听人说,要是一个女人象我这样从她丈夫家里走出去,按法律说,她就解除了丈夫对她的一切义务。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近真实;而中国戏剧却求与真实隔开一层,达到教人放松、教人解脱的效果。中西方戏剧在世界整个文化体系中,各有各的特点与意义。
在五四运动时,一般人提倡西方剧,尤其如易卜生,说他能在每一本戏剧中提出一人生问题来。其实中国京剧正是人生问题剧,在每一剧中,总有一问题或不止一问题包含着,如死生、忠奸、义利、恩怨等。这些都是极激动人的人生大问题,中国京剧正能着眼于此。即使是西方戏剧也未必能如此深刻生动而刺激人。在《大劈棺》中,庄子死了,他的妻另有所爱,而其人有病,非得人的心脏不能治,因此庄子妻遂演出了劈棺一幕,要挖取她前夫的心来医救她爱的人。但庄子并未死,他变为蝴蝶飞出棺来了。这一故事中,即包含死生忠奸恩怨义利种种问题在内,刺激够深刻。但蝴蝶飞出,全部问题全变为戏剧化,使看的人于重大刺激之后获得了轻松与解放。因此看完戏,好像从那戏中情节中解脱了,使人仍可以安然入睡。一切严重的剧情,则如飞鸟掠空,不留痕迹,实则其感人深处,仍会常留在心坎,这真可谓存神过化,正是中国文学艺术之最高境界所企。若看西方戏,正因其太逼真,有时会使人失眠,看了不能化,而因此其所存也不能神。在他们是戏剧而人生化。在中国则盼能人生而戏剧化。其戏剧中之忠孝节义感人至深。这正是中国艺术之精妙处。
京剧《天雷报》叙述一青年,蒙义父母养大,科举应试得中,成了大官还乡,却忘恩负义,连义父母要求以仆人身份留下来也遭拒绝了。结果一阵天雷把他击毙。这出戏谁看了都会流泪。若说中国戏剧情节不科学,有些是迷信成分,这是不明白中国戏剧之妙义。其实亦只是要把太刺激人的真实人生来加以戏剧化,要其冲淡了一些真实性。而暂时冲淡反而会保持更深的感染,这是中国文学艺术中之所谓含蓄,需更有其甚深妙义,与科学不相关。试问世界又哪里去找科学的文学呢?
西方戏剧又注重特定背景,有时空限制。中国戏剧则只求描出一共相,并无时空条件之束缚,而且在很多处,必须超越时空限制,始能把剧情充分表达出。《三娘教子》一类的唱工戏不重在情节的复杂与变化,而重在情味之真挚与深厚。如《三娘教子》,方其在唱训子的一段,似乎像把时间冻结了,一唱三叹,使人回肠荡气,情味无穷。把当时一番情感曲折唱出,便情味深厚了。那一番心情之表达,则正能超越时空,直扣听众与观者之心弦。
西方戏剧都重刺激,中国戏剧则重欣赏。中国的戏剧,既雅俗共赏又极富教育意味。
(节选自《中西方戏剧》,有删改)
12.下列关于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京剧的每一剧中,总有一问题或不止一问题包含着,如死生、忠奸、义利、恩怨等。中国戏剧中忠孝节义感人至深。
B.极富教育意味,包含死生忠奸恩怨义利种种问题,并能使全部问题全变为戏剧化,看的人于重大刺激之后获得轻松与解脱。
C.中国京剧能着眼于死生、忠奸、义利、恩怨等极激动人的人生大问题,可称得上是人生问题剧,西方戏剧也不能如此深刻生动而刺激人。
D.中国戏剧求与真实隔开一层,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近真实。看西方戏,因其太逼真,有时会使人失眠。
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京剧有教人放松、教人解脱的作用,一切严重的剧情常如飞鸟掠空,不留痕迹,实则其感人深处,仍会常留在人的心坎。
B.在五四运动时提倡西方剧,是因为当时的进步青年认为以易卜生为代表的西方剧能在每一本戏剧中提出一人生问题来。
C.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近真实,又注重特定背景,有时空限制,戏剧情节上具有重刺激的特点。
D.中国戏剧只求描出一共相,并无时空条件之束缚,为把剧情充分表达出来,在很多处,必须超越时空限制。
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直扣听众与观者心弦的唱训子的一段,似乎像把时间冻结了,一唱三叹,此艺术处理方式正体现了中国戏剧无时空条件限制的特点。
B.在比较中西方戏剧时,作者没有厚此薄彼,他认为在世界整个文化体系中中西方戏剧各有各的特点与意义。
C.作者认为,西方戏剧讲究逼真,重情节的刺激,注重特定背景,有时空限制,而中国戏剧情节不科学,有些是迷信成分。
D.一类的唱工戏情节虽不复杂,但照样能直扣听众与观者的心弦,是因为此类的戏不重在情节的复杂与变化,而重在情味之真挚与深厚。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提示:《玩偶之家》描写了娜拉和丈夫海尔茂之间的冲突,娜拉的丈夫像对待宠物一样地喜爱娜拉,却无情地剥夺了娜拉的独立人格;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海尔茂最后暴露了自私虚伪的一面,使娜拉感到震惊与绝望,娜拉愤然离家出走。
玩偶之家(节选)
易卜生
娜 拉:照我现在这样子,我不能跟你做夫妻。
海尔茂:我有勇气重新再做人。
娜 拉:在你的泥娃娃离开你之后——也许有。
海尔茂:要我跟你分手!不,娜拉,不行!这是不能设想的事情。
娜 拉:(走进右边屋子)要是你不能设想,咱们更应该分开。(拿着外套、帽子和旅行小提包又走出来,把东西搁在桌子旁边椅子上)
海尔茂:娜拉,娜拉,现在别走,明天再走。
娜 拉:(穿外套)我不能在陌生人家里过夜。
海尔茂:难道咱们不能像哥哥妹妹那么过日子?
娜 拉:(戴帽子)你知道那种日子长不了。(围披肩)托伐【注】,再见。我不去看孩子了。我知道现在照管他们的人比我强得多。照我现在这样子,我对他们一点儿用处都没有。
海尔茂:可是,娜拉,将来总有一天——
娜 拉:那就难说了。我不知道我以后会怎么样。
海尔茂:无论怎么样,你还是我的老婆。
娜 拉:托伐,我告诉你。我听人说,要是一个女人像我这样从她丈夫家里走出去,按法律说,她就解除了丈夫对她的一切义务。不管法律是不是这样,我现在把你对我的义务全部解除。你不受我拘束,我也不受你拘束。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拿去,这是你的戒指。把我的也还我。
海尔茂:连戒指都要还?
娜 拉:要还。
海尔茂:拿去。
娜 拉:好。现在事情完了。我把钥匙都搁在这儿。家里的事,用人都知道——她们比我更熟悉。明天我动身之后,克里斯蒂纳会来给我收拾我从家里带来的东西。我会叫她把东西寄给我。
海尔茂:完了!完了!娜拉,你永远不会再想我了吧?
娜 拉:喔,我会时常想到你,想到孩子们,想到这个家。
海尔茂:我可以给你写信吗?
娜 拉:不,千万别写信。
海尔茂:可是我总得给你寄点儿——
娜 拉:什么都不用寄。
海尔茂:你手头不方便的时候我得帮点儿忙。
娜 拉:不必,我不接受陌生人的帮助。
海尔茂:娜拉,难道我永远只是个陌生人?
娜 拉:(拿起手提包)托伐,那就要等奇迹中的奇迹发生了。
海尔茂:什么叫奇迹中的奇迹?
娜 拉:那就是说,咱们俩都得改变到——喔,托伐,我现在不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海尔茂:可是我信。你说下去!咱们俩都得改变到什么样子——?
娜 拉:改变到咱们在一块儿过日子真正像夫妻。再见。(她从门厅走出去)
海尔茂:(倒在靠门的一张椅子里,双手蒙着脸)娜拉!娜拉!(四面望望,站起身来)屋子空了。她走了。(心里闪出一个新希望)啊!奇迹中的奇迹——
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
[注]托伐:海尔茂的昵称。
15.下列对戏剧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剧中娜拉说“拿去,这是你的戒指,把我的也还给我”,因为娜拉已经看清了丈夫海尔茂虚伪的本质,对建立真正的夫妻关系已经彻底失望。
B.“穿外套”“拿起手提包”等属于剧本中的“人物动作”,与台词共同表明娜拉在与海尔茂交谈中一直在做出走的准备,表明她出走的决心坚定。
C.剧中娜拉说“改变到咱们在一块儿过日子真正像夫妻”,“真正像夫妻”指的是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具有独立的人格尊严。
D.在海尔茂“心里闪出一个新希望”时,楼下大门关上了,这暗示海尔茂“新希望”的彻底破灭;暗示娜拉为追求人格、独立、尊严而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16.下列对戏剧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我们发现海尔茂太专制,太压抑娜拉,让娜拉很郁闷,所以她渴望平等。
B.娜拉说的“奇迹中的奇迹”指的是自己要改变自己,让对方尊重自己,平等相待自己。
C.“砰的一响”既表示了娜拉挣脱樊笼走向自由的决绝的态度,也象征了海尔茂家长作风、男权主义的彻底失败,的确是精彩的一笔。
D.娜拉说:“我现在不信世界上有奇迹了。”这句话向海尔茂传达的具体意思是要建立真正夫妻关系只是一种幻想,而现在幻想已经破灭。
17.剧中“你的泥娃娃”“陌生人”分别指谁?如何理解这些称呼?
18.本部分的结尾“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独立成段。对这个结尾,萧伯纳的评论是:“在他身边关门的砰一声,比滑铁卢的大炮还要响。”请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四、语言表达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剧本虽然也可以供人阅读,①,因而它以明显的舞台性而与其他文学体裁相区别。剧本要求把生活中的矛盾斗争集中化,②。因而,人物、时间、场景,都要经过精心选择和安排,使之围绕戏剧冲突的发生、发展、进入高潮直至矛盾解决的过程,而异常尖锐、紧张地集中在一起。③,所以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明白晓畅曾被看作诗歌优劣的主要审美标准。明白晓畅作为诗歌的一种艺术风格,是可以认同的,①,那就有些偏颇了。其实,②。读者欣赏诗总希望读到一点意在言外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东西,这样才有诗意诗味可供咀嚼。如果一眼便穷尽诗意,读者又怎能从中获得审美愉悦呢?当然,那种“百读不得其解”的诗也不见得是好诗。这类诗,或者故作高深,故弄玄虚,诗句结构支离破碎,像没有规则的文字游戏,怎么能让读者无所阻隔地欣赏其诗境诗意呢?一般说来,③。所以说,“明白晓畅”不是评价诗歌优劣的审美标准,“懂与不懂”之间才是。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接连不断:一个接着一个,连续不间断。绵延不绝:连续不断,一直延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绵延不绝”用在此处更符合后文“生生如昨”的语境。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落落大方:形容人举止自然不拘谨。语境是讲待人的,所以用“彬彬有礼”更恰当。交口赞誉:众人同声称赞。脍炙人口: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前者强调称颂者多,后者强调受赞誉者本质好,且“交口赞誉”与前文主语不搭配。根据语境,文章说的是中国优秀诗歌本身之美,所以用“脍炙人口”更恰当。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此处谈的是两者的关系,并非讲各有特色,所以用“交相辉映”更恰当。
2.【答案】B
【解析】由“因此”前面的内容“中国诗歌易于传诵”以及与人们的文化生活的密切关系可知,“因此”后面的内容最好是以“诗歌”开头,排除C、D两项。就语言的简洁流畅而言,B项的“近年来又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比A项的“近年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又重新出现”更好。故选B。
3.【答案】D
【解析】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前后两个句子语序不当,应是先“比较普遍”,后“更是罕见”,由此排除B、C两项;二是“关注”与“人民生活”搭配不当,“人民生活”与“关心”搭配最为恰当,由此排除A项。故选D。
4.【答案】C
【解析】接连不断:一个接着一个,连续不间断。绵延不绝:连续不断,一直延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绵延不绝”用在此处更符合后文“生生如昨”的语境。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落落大方:形容人举止自然不拘谨。语境是讲待人的,所以用“彬彬有礼”更恰当。交口赞誉:众人同声称赞。脍炙人口: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前者强调称颂者多,后者强调受赞誉者本质好,且“交口赞誉”与前文主语不搭配。根据语境,文章说的是中国优秀诗歌本身之美,所以用“脍炙人口”更恰当。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此处谈的是两者的关系,并非讲各有特色,所以用“交相辉映”更恰当。
5.【答案】B
【解析】由“因此”前面的内容“中国诗歌易于传诵”以及与人们的文化生活的密切关系可知,“因此”后面的内容最好是以“诗歌”开头,排除C、D两项。就语言的简洁流畅而言,B项的“近年来又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比A项的“近年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又重新出现”更好。故选B。
6.【答案】D
【解析】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前后两个句子语序不当,应是先“比较普遍”,后“更是罕见”,由此排除B、C两项;二是“关注”与“人民生活”搭配不当,“人民生活”与“关心”搭配最为恰当,由此排除A项。故选D。
7.【答案】B
【解析】A项,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B项,丰姿绰约:形容女子体态柔美,神采飘逸。用来形容民族歌舞不合适。C项,视而不见:指不注意,不重视,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D项,自出机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独创新意。
8.【答案】C
【解析】接连不断:一个接着一个,连续不间断。绵延不绝:连续不断,一直延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绵延不绝”用在此处更符合后文“生生如昨”的语境。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落落大方:形容人举止自然不拘谨。语境是讲待人的,所以用“彬彬有礼”更恰当。交口赞誉:众人同声称赞。脍炙人口: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前者强调称颂者多,后者强调受赞誉者本质好,且“交口赞誉”与前文主语不搭配。根据语境,文章说的是中国优秀诗歌本身之美,所以用“脍炙人口”更恰当。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此处谈的是两者的关系,并非讲各有特色,所以用“交相辉映”更恰当。
9.【答案】B
【解析】由“因此”前面的内容“中国诗歌易于传诵”以及与人们的文化生活的密切关系可知,“因此”后面的内容最好是以“诗歌”开头,排除C、D两项。就语言的简洁流畅而言,B项的“近年来又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比A项的“近年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又重新出现”更好。故选B。
10.【答案】D
【解析】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前后两个句子语序不当,应是先“比较普遍”,后“更是罕见”,由此排除B、C两项;二是“关注”与“人民生活”搭配不当,“人民生活”与“关心”搭配最为恰当,由此排除A项。故选D。
11.【答案】D
【解析】D项,“象”应为“像”。
12.【答案】C
【解析】“西方戏剧也不能如此深刻生动而刺激人”说法太绝对,原文为“未必”。
13.【答案】B
【解析】B项偷换主语,“当时的进步青年”应为“一般人”。原文为“一般人提倡西方剧,尤其如易卜生,说他能在每一本戏剧中提出一人生问题来”。
14.【答案】C
【解析】“中国戏剧情节不科学,有些是迷信成分”不是作者观点,原文为“若说中国戏剧情节不科学,有些是迷信成分,这是不明白中国戏剧之妙义”。
15.【答案】B
【解析】B项,“穿外套”“拿起手提包”等属于剧本中的“舞台提示”说明部分。剧本的舞台提示包括剧中人物表和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16.【答案】B
【解析】B项,娜拉说的“奇迹中的奇迹”指的是两人都要改变自己,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17.【答案】前者指娜拉本人,后者指她丈夫。她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她认识到自己在家中、在海尔茂心中只是一个玩偶(娜拉在丈夫眼中只是“私有财产”),没有自由,也得不到尊重,最亲密的丈夫其实就像一个陌生人。
18.【答案】暗示娜拉为追求人格、独立、尊严而迈出了勇敢的一步。娜拉出走标志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始,它的重大意义可与拿破仑用军事手段荡涤欧洲封建势力相比。
19.【答案】(示例)①但主要是供舞台演出用 ②变为戏剧冲突的发展过程 ③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的根本因素
【解析】第①处,根据“剧本虽然也可以供人阅读”“以明显的舞台性而与其他文学体裁相区别”可填出;第②处,根据“剧本要求把生活中的矛盾斗争集中化”可填出;第③处,根据“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可填出。
20.【答案】(示例)①但把它作为诗歌主要的审美标准 ②那种“一看就懂”的诗不见得是好诗 ③诗歌的审美大致都是似懂非懂的
【解析】语段论述的是“明白晓畅”不应成为评价诗歌优劣的具体标准。第①处根据“那就有些偏颇了”,这表明诗歌作为艺术标准的另一个方向特征,可以填写“但把它作为诗歌主要的审美标准”。第②处根据后文“读者欣赏诗总希望读到一点意在言外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东西,这样才有诗意诗味可供咀嚼”,这表明诗歌还是需要有一定的深度力量的,这是诗歌的重要价值选择,故可以填写“那种‘一看就懂’的诗不见得是好诗”。第③处根据后文‘“明白晓畅’不是评价诗歌优劣的审美标准,‘懂与不懂’之间才是”,这里突出的诗歌的价值选择和方向特征就是遵循这种“似懂非懂”,故可以填写“诗歌的审美大致都是似懂非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