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1-23 10:4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安市新安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试卷说明: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中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
两部分。试题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上,否则无效。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第I卷 阅读题(66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徽州文化研究的学术意义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地方学——“徽学”,被誉为是与敦煌学和藏学并列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
徽州位于黄山脚下,古称新安,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建徽州府,遂得名。徽州文化是在南宋以后崛起,明清时达到鼎盛与繁荣。“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学有师、有书史之藏”,徽州文风昌盛、人才辈出。历史上有纷呈的学派与流派,内容几乎涵盖文化的所有领域。
徽文化影响深远,源于独特的生存背景及内蕴的学术意义。考证中国农村封建社会的真情,可籍以史官记述。尽管多为公正诚实,但多少带有文饰或烙上个人主观意见,且记述的亦多为上层社会大事,民间之事很少问及。即使是正直文人、彦儒学士,记述了下层社会的一些事件,也总难免受封建社会的内在价值观念不自觉的影响而存有偏见。于是,对反映作为一个世界农业大国的中国农村基层社会文化和现实的资料甚少,而这恰是徽州社会与文化存在的空间。
徽州介于万山丛中,如世外桃源,历史上除太平军乱外,少有战祸,人文荟萃,素有“东南邹鲁”、“文礼之邦”、“文物之海”之誉称。再加上徽州人由于文化素质较高,对文物、文化的保护意识强,即使是“文革”十年浩劫,也有许多历史文物资料被保护下来。目前,仅黄山市境内的徽州古代地面文物如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等就留存近5000处。特别是古代徽州的大量文书的保留和发现,更被称为一大奇迹,被各博物馆、图书馆、大学、研究所收藏的就超过十万件。50年代当这些文书被大量发现时,曾被誉为是与甲骨文、汉简、敦煌文书、故宫明清档案等齐名的中国五大发现之一。这些徽州文书,绝大部分是徽州民间老百姓缘于自己切身利益而形成的,第一手性和可靠性强,数量多,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研究它们可以真实地了解和再现当时徽州农村社会的真实情况。因而学术价值高,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填补了中国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的空白。
此外,徽文化具有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文化发展典型的标本研究价值。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随着南宋王朝的“靖康之渡”而彻底移向江南,江南从此成为中国经济、文化最具代表性地区。而徽州文化正是在南宋以后,在经历了长达一千多年的新安文化的积累之后全面崛起,明清时达到鼎盛的中国封建文化。当时纷呈的学派、流派作为中国封建后期文化在这些领域的典型代表,都具有标本性的意义,。如作为徽州文化诸流派中最重要流派之一的新安理学,就是儒家文化至两宋发展到了理学阶段后在徽州的典型投影。其以维护、继承、光大朱子之学为宗旨,“严尊师道,精悟师训”,代表着程朱理学之正宗。再如徽派朴学,它就是中国学术史上开一代之风的乾嘉学派中的皖派,在中国近三四百年学术史上地位显赫,不仅在当时独领风骚,其影响还一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至少使胡适深受影响。徽学研究实际也就是进行中国封建后期文化的典型标本研究,其个别中可透视一般。
1.下面各项中对徽州文化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徽州文化内容广博、深邃,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
B.徽学、敦煌学以及藏学并称为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
C.与徽州文化相关的学派与流派,内容涵盖了文化的所有领域。
D.徽文化影响深远,源于其独特的生存背景及内蕴的学术意义。
2.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概括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直的史官、文人,记述了中国农村封建社会各种事件,总会受封建社会的内在价值观念的影响而存有偏见。
B.反映作为世界农业大国的中国农村基层社会文化和现实的资料甚少是徽州社会与文化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C.徽州文书是徽州民间老百姓缘于自己切身利益而形成的,第一手性和可靠性强,数量多,涉及面广,内容丰富。
D.徽州文书的研究可以了解和再现当时徽州农村的情况,学术价值高,填补了中国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的空白。
3.下列各项对文中作者观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今保留和发现的古代徽州文书与甲骨文、汉简、敦煌文书、故宫明清档案等齐名,被誉为中国五大发现之一。
B.徽州文化于南宋以后全面崛起,在明清时达到最高峰,具有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文化发展典型的标本研究价值。
C.徽州文化各个流派中最重要流派之一—新安理学,以维护、继承、光大朱子之学为宗旨,代表着程朱理学的正宗。
D.徽派朴学,就是中国学术史上开一代之风的乾嘉学派,不仅在当时独领风骚,其影响一直持续到“五四”新文化运动。
二、古代诗文阅读 (32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 7题。
郭文,字文举,河内轵人也。少爱山水,尚嘉遁。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父母终,服毕,不娶,辞家游名山,历华阴之崖,以观石室之石函。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亦无壁障。时猛兽为暴,入屋害人,而文独宿十余年,卒无患害。恒著鹿裘葛巾,不饮酒食肉,区种菽麦,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人或酬下价者,亦即与之。后人识文,不复贱酬。食有余谷,辄恤穷匮。人有臻遗,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有猛兽杀大麋鹿于庵侧,文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与文。文曰:“我若须此,自当卖之。所以相语,正以不须故也。”闻者皆嗟叹之。猎者时往寄宿,文夜为担水而无倦色。余杭令顾飏与葛洪共造之,而携与俱归。飏以文山行或须皮衣,赠以韦袴褶一具,文不纳,辞归山中,飏追遣使者置衣室中而去,文亦无言,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不服用。
王导闻其名,遣人迎之,文不肯就船车,荷担徒行。既至,导置之西园,园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于是朝士咸共观之,文颓然箕踞,傍若无人。温峤尝问文曰:“人皆有六亲相娱,先生弃之何乐?”文曰:“本行学道,不谓遭世乱,欲归无路,是以来也。”又问曰:“饥而思食,壮而思室,自然之性,先生安独无情乎?”文曰:“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又问曰:“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文曰:“藏埋者亦为蝼蚁所食,复何异乎!”又问曰:“猛兽害人,人之所畏,而先生独不畏邪?”文曰:“人无害兽之心,则兽亦不害人。”又问曰:“苟世不宁,身不得安。今将用先生以济时,若何?”文曰:“山草之人,安能佐世!”导尝众客共集,丝竹并奏,试使呼之。文瞪眸不转,跨蹑华堂如行林野。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选自《晋书卷九十四 隐逸》)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 贸:购买 B.食有余谷,辄恤穷匮 恤:救济
C.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 逆:违背 D.余杭令顾扬与葛洪共造之 造:拜访
5.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明郭文“爱山水,尚自然”的一组是(3分)
①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 ②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
③园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 ④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不服用
⑤山草之人,安能佐世 ⑥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①②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文自幼喜欢游山玩水,到山林中去游玩,10多天也不回家。后来父母死了,他
守孝完了以后,也不想成家立业,干脆离别家乡,到名山大川游历。
B.郭文搭建简陋的草棚作为栖身之所,当时山中猛兽肆虐,而郭文独宿山中十余年
竟安然无恙。打猎的人经常到他那儿寄宿,并在夜里为他挑水,毫无厌倦之色。
C.王导听说郭文的名声大,派人请他出山。郭文不肯坐船乘车,自己挑了担子徒步
行走。朝中官员都来看望郭文,郭文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视若无人。
D.郭文在王导的园子里住了七年,一直不曾出园。有一天他提出要求回归山林,王
导不答应。后来郭文寻了个机会逃出,欲继续过与猛兽为友的日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5分)
(2)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春暮(李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8.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句中的“闲”字用得好,好在哪里?(4分)
9.沈谦《填词杂说》赞《蝶恋花》“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句,以为“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俱不及。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5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 ,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
② ,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③ 。(《滕王阁序》)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④ ,⑤ ,形影相吊。(《陈情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⑥ 。(《劝学》)
洛阳亲友如相问,⑦ 。(《芙蓉楼送辛渐》)
⑧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三、?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汽车等着的时候(有改动)
欧·亨利?
夜幕初降,这位身穿灰色衣服的女子又来到那宁静的小公园里的那个宁静的角落,坐在长椅上看书。她的衣服灰色朴素,她的脸蛋非常漂亮。前一天和再前一天,她都在同一时间来到这里。有一个年轻人知道这件事。
这个年轻人走近前来。就在这一刹那间,她的书滑出了她的手指,落在地上。那年轻人捡起来,有礼貌地将书还给那女孩子,说了几句关于天气的话,然后就站在那里等着。那女孩子看看他朴素的衣服和平凡的脸。
“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坐下,”她用女低音说,“光线太差了,不宜看书。我倒愿意谈谈。”
“你知不知道,”他说,“你是我见到过的最漂亮的女孩子。我昨天就看见你了。”
“不管你是谁,”那女孩子用一种冷冰冰的语气说,“你必须记住我是一个有身份的女人。”
“请原谅,”这个年轻人说,“这是我的不是,你知道——我的意思是说在公园里有些女孩子,你知道——当然你不会知道,但是……”
“好啦,别说啦,我当然明白。现在来谈谈这条路上的人吧。他们都去向何方?他们为什么如此匆忙?他们快活吗?”年轻人没有回答,那年轻人不明白他应该扮演个什么样的角色。
“我跑来坐在这儿,是因为只有在这里我才可以接近普通群众。我跟人说话是因为我要跟一个未受金钱玷污的人说话。哦,你不知道我多么讨厌它——钱,钱,钱!还有那些包围我的男人。我讨厌享受,讨厌珠宝,讨厌旅行。”
“我一直认为,”年轻人说,“金钱一定是一样很好的东西。”
“当你拥有几百万几千万的时候,兜风、宴会、戏院、舞会、晚餐!我讨厌这一切。”这位年轻姑娘说。
小伙子颇有兴趣地看着她和她手里的啤酒。“我一直喜欢,”他说,“读到或是听到有关富人生活的情况。香槟酒应该是连瓶冰镇,而不是把冰搁杯里的。”
“哦……,是的,我们闲着无聊有时就靠标新立异来找消遣。目前流行的花样是把冰块搁在香槟酒里。”女孩子岔开话题,“有时候,我想,如果我有朝一日爱上一个人,我要爱一个普通的人。……你的职业是什么?”
“很低微,但是我希望出人头地。你说你能够爱一个普通人,是真的吗?”
“当然。”她说。
“我在一家餐厅工作。”他说。女孩子不经意间撇了撇嘴。
“不是当跑堂吧?”女子略微带着央求的口气说。
“我在那家餐厅里当出纳员,也就是那家你现在看得到的有着耀眼的电灯招牌的餐厅。”
女子看看表,站了起来,“你怎么不上班呢?”她问。
“我上夜班,”小伙子说,“我得一个钟头之后才开始工作,我还有希望再见到你吗?”
“我不知道,也许。我必须快走。哦,今晚还有一个宴会和一个音乐会呢。也许你来的时候注意到一辆停在公园拐角上的白色汽车吧?”
“红色轮子的那辆吗?”年轻人说。
“哦?……对,我总是坐那辆车来。司机在那里等我,晚安。”
“现在天色挺暗了,”年轻人说,“公园里人杂。我能陪你走到汽车那边吗?”
“假如你尊重我的愿望,你得在我起身后再在这条凳子上坐10分钟。”她去了。
年轻人看着她那优雅的身姿,然后站起来,悄悄跟着她。
当她走到公园门口时,她转过头来看看那辆汽车,在它边上走过,穿过喧闹的大街,走进那有着耀眼的电灯招牌的餐厅。一位红发女郎离开出纳员的桌子,这位穿灰色衣服的女子接替了她。
年轻人把手插进口袋里,慢慢地沿大街走去。 迟疑地逗留了片刻,然后他跨进那辆等着的汽车,舒舒服服地往座垫上一靠,吩咐司机说:“亨利,俱乐部。”
11.根据具体的情景,简要赏析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5分)
①她的书滑出了她的手指。(2分)
②那女孩子用一种冷冰冰的语气说,“你必须记住我是一个有身份的女人。”(3分)
12. 小说结局出人意料,但前文有多处伏笔。请找出其中两处,并简要分析。(6分)
13. 依据文章内容,分析女子形象的主要特点。(6分)
14. 探究汽车在文中的作用。(8分)
?
第Ⅱ卷 表达题(84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5.下列词和短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历来 逆来顺受 委屈 委屈求全
B.直言 仗义直言 哀叹 唉声叹气
C.慌乱 兵荒马乱 成功 计日成功
D.陈规 墨守成规 截流 开源节流
16.选出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3分)
A.那林立的奇石,千姿百态,有的像卧虎,有的像奔马,无不惟妙惟肖。
B.最近,老王的女儿考上了公务员,儿子考上了大学,下岗的妻子也找到了工作。老王乐得合不拢嘴:这真是大快人心啊!
C. 原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同志,把富民作为党支部的第一要务,带领党员们处心积虑地搭建致富平台,寻求致富门路,帮助群众走上致富之路。
D.朝鲜外交部发言人说,美国就子虚乌有的“浓缩铀计划”指控朝鲜,这只能被看成有意拖延核问题的解决。
17.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3分) A.对于建筑风水究竟是科学还是迷信,大学究竟该不该开设“风水学”课程,目前
学术界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B.这个单元学习自然科学论文。在学习中,要归纳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观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要注意品味这类文章简洁、严密、清晰的语言特点。 C.《边城》这部小说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主要以景物、风俗描写为主,具有散文化倾向。 D.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文化,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觑。
18. 根据上下文的联系合理排列下面这段话的语序。(4分) 。但是中国民族求安求稳的心理却给古典悲剧续上了一个个“好”结局。于是本欲以悲剧鼓舞生命的反抗与壮伟,却又无奈地落入了世俗的幸福之中。
①即使明知要失败、要毁灭 ②可见,悲剧精神是通过意志、勇气和自由褒扬一种精神胜利的状态 ③而不是着眼那真切的胜败 ④而不是悲观失望和消极颓废 ⑤也要满怀希望地去拼争 ⑥悲剧精神的精髓应是对人生遭际的反抗
19.仿照下面的示例,以“人生”为对象,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示例:如果把人生比作季节,那么,便有寒来暑往,草荣草枯,花开花谢。
20.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题,不超过20个字。(5分)
近日,日本政府不顾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和抗议,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完成所谓“国有化”手续。
连日来,不少地方的群众尤其是青年人自发走上街头,抗议日本政府非法“购岛”行径,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正义立场和爱国精神,形成了维护主权、捍卫领土的强大声势。这种赤子之心、爱国之情弥足珍贵,这种公民表达天经地义,我们应该理解尊重、备加呵护,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表达爱国热情,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爱好和平、抗击侵犯的正义力量。
  爱国不需要理由,但需要理智。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大国的公民,我们在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热情时,应该坚守文明法治的底线。只有以大局为重,冷静理智、合法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自觉维护社会秩序,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的团结、理性、智慧与勇气,让世人看到中国的坚定、开放、自信与自强,才能更有效地凝聚起捍卫民族尊严、国家利益的强大力量,赢得国际社会更多的理解、尊重与支持。(摘自2012年9月18日《人民日报》)
  
五、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材料:爱尔兰作家巴克莱有句名言:“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
读了这句名言,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六安市新安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9分,每小题3分)
1.C [解析]应为“内容几乎涵盖了文化的所有领域”。
2.B [解析]A项中史官、文人记录事件,并不是所有事件都会受封建社会的内在价值观念的影响。C项中徽州文书绝大部分是徽州民间老百姓缘于自己切身利益而形成的。D项中应为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国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的空白。
3.D [解析]徽派朴学应是中国学术史上开一代之风的乾嘉学派中的皖派。
二、(32分)
4.(3分)A 交换
5.(3分)D(③是王导为郭文提供的居所④是郭文对外物的淡然⑤是郭文的推脱之词) 6.(3分)B(原文说是郭文夜里为打猎的人挑水)
7.(10分)(1)(5分)先生一个人住在深山里,如果碰上生病送了命,就会被鸟兽吃掉,难道不残酷吗?(“穷”“为……所”“顾”各1分,大意对2分)
(2)(5分)等到苏峻谋反,攻破了余杭,但临安独得保全,人们都认为他与众不同并能知天意。(“及”“全”“异”各1分,大意对2分)
8.(4分)伤春暮、怀人。(2分)“闲”字写出词人一副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用意。(2分)
9.(4分)这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春天的夜晚清新、淡雅、朦胧的景象,如此美景更能勾起人的相思之情;(3分)而“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只从视觉方面写出了景物的动态美。(1分)(如答“不同意”也要扣住“内容”“情感”“手法”三个方面分析)
10.(5分)(略)错一字本句不得分。
三、(25分)
11.(5分)①“滑”这一原本无意识的动作实则是女子有意为之,目的是引起小伙子的关注,以期获得爱情,捕捉改变命运的机会,表现了女子狡猾庸俗的性格特征。(2分)②“冷冰冰”,冷漠的样子。女子表面冷漠,装作矜持高贵,而内心热切渴望被有钱人爱慕。(3分)
12.(6分)①女子身穿灰色朴素的衣服,不可能马上去参加宴会、音乐会、暗示并非富人。②不了解香槟酒是连瓶冰镇的,暗示不熟悉宴会上的细节。③对汽车轮子是否红色有些迟疑,说明不是汽车的主人。④当听说男青年是“在一家餐厅工作”时,便“不经意间撇了撇嘴”,暗示其羡慕富人、不想和穷人交往的心理。(意思对即可。两个例子各3分,举例1分,分析2分。)
13.(6分) 女子形象主要特点:①普通劳动者,社会地位不高(餐馆出纳);但年轻漂亮。②装腔作势,故作矜持,自欺欺人(假装爱读书,故意把书掉在地上,以便同男子交谈,谈话中又说自己讨厌金钱等)。③虚荣,内心空虚,羡慕富人生活(说汽车在等自己,马上去参加音乐会等)。(答对一点得2分)
14. (8分)汽车的作用:①是财富地位的象征。②推动情节的发展。③揭示了人物身份( 揭开故事谜底)。④照应小说题目。(就其中两点展开分析,理由充分,言之成理即可。)
四、(24分)
15.D
16.D
17.C
18.(4分)⑥④①⑤②③
19.(6分)
参考: 如果把人生比作歌曲,那么,便有起承转合,高亢低沉,喜悦悲伤。
如果把人生比作登山,那么,便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起伏升降。
20.(5分)参考:日本非法“购岛”,中国人民抗议应理性。
21.(60分)作文要求同高考。
附:参考译文
郭文,字文举,是河内郡轵县人。年轻时热爱自然山水,崇尚避世隐居。十三岁时,每次游历山水,往往流连忘返,十多天不回来。父母去世,服孝完毕,不结婚,离家而去,游历名山大川,经过华阴山时,观赏考察石室中的石函。洛阳陷落后,挑着担子进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无人烟的地方,把木头斜靠在大树上,上面盖上草垫子,就住在那里面,四周也没有墙壁。当时经常有猛兽作乱,进入住宅伤害人,然而郭文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个人住了十年,竟没有遭到祸患。总是穿着鹿皮衣服,头上包着葛布巾,不喝酒不吃肉,开垦出一片土地,种点豆子和小麦。采摘竹叶和树上的果实,换盐来供给自己生活。有的人给他很低的价钱,他也就换给了他。后来人们认识了解了郭文,就不再给他很低的价钱了。他除了吃饭之外还有些剩余的谷物,总是救济那些贫穷的人。别人到他家送东西给他,总是接受一点不太好的,以表示不拂人家的好意。有一次有一头猛兽在他的小屋旁边咬死了一头大麇鹿,郭文告诉了别人.他们把它拿去卖了,分了一些钱给郭文。郭文说:“我如果需要钱,我就会自己去卖。之所以告诉你们,正是因为我不需要钱。”听的人心里都很感慨。打猎的人经常到郭文那儿寄宿,郭文夜里为他们挑水,脸上毫无厌倦之色。余杭令顾飏与葛洪一起去拜访他,带着他一起回来。顾飏认为他走山路也许需要皮袄,赠给他熟皮制成的皮袄一件,郭文没有要,辞别了他们,回到了山中。顾飏派手下人追他,把衣服放在了他的小屋中,郭文没有说什么,这件皮衣竟烂在了小屋中,郭文最终也没有穿它。
王导听说了他的大名,派人去迎接他,郭文不肯坐车船,而是挑着担子自己走。到了以后,王导把他安置在西园内,园中果树成林,又有鸟兽麇鹿,因而让郭文住在那里。朝中的官员都跑去看他,郭文没精打采伸腿坐着,旁若无人。温峤曾经问郭文说:“人人都有亲戚朋友来往.以此为乐,先生您抛弃了他们,有什么快乐呢?”郭文说:“本想学道成仙的,没有想到碰到了动荡的时代,要想回去也没办法了,所以只好这样。”又问他说:“饿了就想吃饭,年纪大了就想成家这是自然而然的,先生怎么单单没有这些欲望呢?”郭文说:“欲望是由于人们老去想它而产生的,不想也就没有欲望。”又问他:“先生—个人住在深山里,如果碰上生病送了命,就会被鸟兽吃掉,难道不残酷吗?”郭文说:“埋葬在地下的人也是被蚂蚁吃掉的,有什么两样。”又问他:“猛兽是要伤害人类的,世上的人都很害怕,先生您偏偏不怕吗?”郭文说:“人如果没有害兽的心思,兽也不会害人。”又问他:“如果社会不安宁,人们也不得安身。现在将请您出仕做官以济时匡政,怎么样?”郭文说:“山野草莽之人,怎么能够辅佐朝政。”王导曾经会集各位宾客,歌舞宴会,试着让人去请郭文来。郭文目不斜视,两眼直瞪瞪地向前,走在华丽的殿堂犹如穿行在山间荒野。住在王导西园中七年,没有出来过。一天早晨,忽然要回到山里去,王导没有同意。后来逃跑了,回到临安,在山里盖了房子住下。临安令万宠把他接去县里。等到苏峻谋反时,攻破了余杭,但临安独得保全.人们都认为他与众不同,并能知天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