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第一中学2012年秋高一期中考试试卷
语 文
时量:120分钟 总分 100分 命题人:杨文胜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百舸(gě) 颓圮(pǐ) 彳亍(chì chù) 青荇(xìng)
B 方遒(qiú) 拊心(fù) 瞋目(chēn) 浪遏(è)
C 菲薄(fěi) 寂寥(liáo) 淬火(cuì) 惩创(chuàng)
D 深邃(suì) 忤视(wǔ) 喋血(dié) 长歌当(dāng)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廖廓 融合 笙萧 招摇
B 沉浮 挥斥 寂寞 开垦
C 汹涌 干躁 喧闹 屋檐
D 枯槁 殒落 疲惫 凌辱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B.在政协委员座谈会上,不少委员认为,发展民营经济的关键在于体制改革,在于政策的“一视同仁”。
C.在张大爷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后,感到体力和思维都大不如以前了。
D.为什么火上舞蹈者的脚掌不会被烧伤呢?原因之一是因为舞蹈者不停地跳跃,两只脚掌交替地接触炭火,每次接触的时间都很短。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_____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2)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______香港防务。
(3)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_____的姑娘。
A、渺茫 接管 愁怨 B、渺茫 接手 忧愁
C、微茫 接手 忧愁 D、微茫 接管 愁怨
5、下列文学作品、作家及体裁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记念刘和珍君》—鲁迅—现代散文 B、《鸿门宴》―司马迁―古代散文
C、《家》-巴金-现代长篇小说 D、《再别康桥》-戴望舒-现代新诗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被细雨浸润、滋养的苏堤苏醒了。新柳夹道,枝头舒展,一片鲜嫩的绿色。这可爱的年轻的垂柳,像妩媚倩巧的少女,温柔轻盈; 。
A、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
B、婆娑起舞,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
C、婆娑起舞,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像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
D、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像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
7、下面的句子,不属于对偶句的一项是( )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D、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0题。
语言是心灵的桥梁
周伟东
精神的堕落是从语言开始的。如果一个时代的语言,除了偶尔玩弄一些洋泾浜的新词汇以外,再也了无新意;如果生活中的对白都成了白开水,报纸上的社论成了死教条,作家失去了想象力,学生的作文干瘪得像公文,主谓宾的搭配陈旧如生锈的链条;如果在这个时代里不再有人写文学性很强的信件,指望这个时代富有激情和创造力,怕是痴人说梦了。
灵感来自自由,文章出自随意,此为网络为文之道。缺乏思索是件很可怕的事情。所以,时下大是流行的BBS文章的苍白便逐渐暴露了出来。原本试图通过BBS用中文的砖石架一座思想的风雨廊桥,让寻找情感彼岸的人们内心有所宣泄、寄托和自得的满足,而最终却只能是贫血、低智、啰嗦、车轱辘故事……
语言的贫乏本质上是心智的贫乏,而心智的贫乏下的倾听与阅读就如同遥望风景时却满眼都是凡夫俗子呆滞的表情。一切深奥的思想都蕴涵于语言之中。思想不必仰仗理论,因为思想首先表现为语言。而那些BBS文学中随意创作信手拈来的语言文字是否就是思想就另当别论了。
当我们追溯着时间的河流,与先秦的那些智者们相遇,我们很难分清刻在竹简上隽永的话语哪些是思想哪些是语言。仅将语言视为一种载体,试图将语言从思想中剥离出来是可笑的。思想之美统一于语言之美中,对于精深奥妙的中文,对于听泉眠云、饮露餐菊的智者,尤为如此。语言与文化的其他因素不同。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都有赖于某种物质形式才能得以保存,惟有语言可以口口相传,并进入灵魂深处,被智慧的人们赋予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线索。当然,语言与文化的其他层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毕竟,语言的对象是物。物质世界的嬗变,古典生活器具和生存方式的流逝,也必将导致语言本身及其传播媒体的变化。语言和传统的进化是历史必然。然而纵观时下作家语言之邋遢,学者文句之夹生,又教人如何能够对眼下这些时髦文本产生文化上的信赖?很多人认为21世纪里中国文化是强势文化,却不知长此以往,丧失了民族智慧的中文将如何孕育思想,没有思想的文化又将在哪里着陆?
真正好的语言是不能与思想分离的,五四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谁能说没敞开思想不表达情感?那些精微奥博、深透劲锐、惊心动魄之作,大都善于从文言中获取质感、力量、气韵与胸襟,而使人获得启迪的深思和激进的力量,时代要有生机,语文要有新意,否则山水人文转眼都老得优雅不起来了,也就失去生机失去生命。
留住文字的绿意也罢,为红袖文化招魂也罢。我却总以为从语言中能寻找到中国文化的精神,从语言的酒窖中伊始发酵出中华思想的醇绵。就从个人而言,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真实流露涌动的情感,精炼的句读背后,潜藏的正是睿智的心神。
8、“语言是心灵的桥梁”,下列说法不宜作为论据的一项是( )
A.一切深奥的思想都蕴涵于语言之中。 B.思想之美统一于语言之美中。
C.灵感来自自由,文章出自随意。 D.真正好的语言是不能与思想分离的。
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章如果缺乏思想,缺乏激情,即使玩弄一些洋泾浜的新词汇,也依然显得苍白。
B.第3自然段中,作者说“思想不必仰仗理论”,意思是说,理论常常以一种僵化的模式干扰思想的火花迸发。
C.五四时期的许多经典佳作大都从文言中获取了“质感、力量、气韵与胸襟”。
D.在作者看来,能够体现心灵睿智的语言应该具有精确、真实和精炼的特点。
10、第4自然段中,作者认为,语言与文化的其他因素相比,他们与物质世界的关系是不相同的。语言与物质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作答。(4分)
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2分)
阅读《荆轲刺秦王》节选部分,完成下面11-14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1、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又前而为歌
A.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B.既东封郑,又肆其西封
C.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D.越国以鄙远
12、选项中的“而”与例句中加点“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荆轲和而歌
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B.秦王还柱而走
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D.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13、与“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夫晋,何厌之有?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4分)
(1)至易水上,既祖,取道。(2分)
(2)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2分)
15、阅读现代新诗,回答后面问题。(6分)
乡 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本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实现这一转化的?(3分)
(2)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3分)
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6、《沁园春·长沙》下片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 , 。
17、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
。
18、真的猛士, ,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章,完成19-22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麦 天
雷抒雁
一过清明,绿油油的麦苗就像睡醒吃饱喝足了的孩子,噌噌地往上蹿。只几番风摇雨洗,麦子便扬花了,又几日暴晒,先前绿毡一般的田地,就显出些杏黄色了。
说到杏黄色,那些藏在叶底的青绿色酸杏,也比着劲,从绿叶上露出些艳红和淡黄的脸庞来。一整夜一整夜,“算黄算割”的鸟唱,吵扰着农人的甜梦,让人弄不清是梦是醒。
麦天,真的要到了。
关中人把收麦的日子叫麦天。麦天,是农人的苦日子,却也是大节日。许多年许多代以前,有一位叫白居易的诗人,有一天便是站在关中大地这金黄的麦田边,看着农人挥镰割麦,写下一些诗句:“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垅黄。”这首《观刈麦》的诗被叫做悯农诗。看着农人忙碌辛苦的劳作,想着他们艰难的日月,诗人难免生出些感慨。这诗句于是便和麦子一同在田地里生根,一代一代生长着,收割着,被吟唱着。
从麦子泛出杏黄色开始,农家的节日也就开始了。和着端午节的临近,路上走亲戚的人也便多了起来。“麦捎黄,女看娘。”穿得光洁鲜亮的女子,先前有步行的、骑驴的;如今,有骑自行车、摩托车的;村子通了公路,也有一招手上了公共汽车的。出嫁的女儿,每每这时候,赶在忙前这段空闲,要走走娘家。走亲戚不能空手.胳膊上挎着篮子,拎着袋子,提着盒子,装的无非是些鲜果吃食之类。母女们,别管多见面,少见面,一聚了头,就有说不完的话。说思念,叙家常,夸丈夫,聊孩子;自然也少不了说些打工挣钱的难处,孩子上学的忧心,新农村建设的信息。到了饭时,女儿又随娘入厨,像先前未嫁时,熟盆热碗地做一顿好饭,孝顺父母。
女去看娘,男人守在家忙麦收前的杂事。搭镰前最后一集是“忙农会”,县里剧团也到集市凑凑热闹,急锣紧鼓要唱《喜开镰》。各类夏收物资一应惧全挤满市场,镶刀扫把,筛子簸箕,应有尽有。树荫下,男人们三个一堆.五个一团,聚在一起聊天。无非是说,今年麦子长得厚,费镰费胳膊,吃苦的日子到了。脸上却是掩不住心里的喜悦。先前,从甘肃上来的麦客,早早就往关中赶。一路上,蚂蚁般从西往东赶,跟着麦熟先后,次第向西割过来,叫赶麦场。那种人头攒动,此呼被应,熙熙攘攘,煞是热闹,构成关中麦天一景。如今麦客们少了,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收麦的时间由此大大缩短,种田人此刻只需跟了机器,张开口袋,把哗哗装满麦粒的粮袋运回家就是。
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珠子擦了又出。早晨起个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心疼丈夫,这些天,妻子得把饭食做可口,得上“硬料”。先是锅盔、面,只两顿,男人说:吃不进去,有些汤水便好。女人另想法子,买些精肉,配上黄花木耳菠菜豆腐.做成酸酸辣辣的臊子;然后,使出看家的本领,把面和硬揉匀擀薄犁细,如同俗语说的:“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一碗香喷喷的臊子面端给男人,看着他三口五口一碗,吸得滋滋溜溜响,女人心里别提多舒坦。改日,又变了花样,割一把鲜鲜嫩嫩的水芹菜,在瓷盆里泡成酸菜酸汤。再将那芹菜切碎,配了油、葱花在锅里一炒,酸汤一并倒了进去,烧滚放凉,细白的面条浇上这酸菜汤,叫浆水面,热天吃了,落汗下火。看那碗里。汪汪地飘着葱花、辣油,面前放一头园子里新拔出的嫩蒜,紫紫的皮包着白胖胖的身子,再有几条顶花带刺的黄瓜,你就吃吧!男人吃完一老碗又一老碗,嘴里吱咂有声,身上却硬是不出汗,你说怪不!
“算黄算割”,鸟还在彻夜地叫。老人们说,那鸟是人变的。说是从前,有个农人总以为麦子全黄了熟了再割,结果,一场暴雨,麦子全泡在田里了,颗粒无收。气死了的农人,变成了鸟,一到麦天,就白天彻夜地叫,提醒农人麦子一边黄,就得一边割。虽说,这道理农人都懂,不用提醒,鸟儿们仍要坚持着叫到忙罢,直到嗓子滴出血。到那时,你听吧,叫声又改成“布谷”“布谷”了。收完麦子,该是种苞谷的时候了。
一场龙口夺食的麦天总算过去了。新麦入囤,满屋子都是麦香、馒头香、锅盔香。忙了一季子的男人,长剌刺躺在炕上,望着麦囤,嘴里哼着秦腔。想啥?啥都不想,忙活了一年,身子脑子都该歇歇了。偶一抬头,望见窗外,黑云蒙蒙,淅淅沥沥落下雨点来,睡意便水一般弥漫上来。
孩子们坐在门廊里,看着雨水从房檐一条线地流下来,口里唱着:“忙罢了,雨下了,棉花疙瘩长大了。”
妻子会在炕头做些针线活,猛然,推一把懒洋洋躺着的丈夫:“去,割二斤肉来,妈妈这两天该来追节了。”
“追节”,什么节?“看忙罢”。回应忙前女看娘,这回该来娘看女了。
麦天,一年一度,忙碌着,喜悦着,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
19.文中叙写了如今关中麦天的那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20.“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21.“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珠子擦了又出,早晨起个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22.文中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昧。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
作文:(40分)
请以“颜色”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立意自定,符合文体特征要求,表达方式要灵活恰当,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