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秋永顺一中期中考试高中二年级语文试卷
命题人: 李 双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2道小题 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第1至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 A.憎(zēng)恨 ??? 创伤(chuāng)? ? 怂恿(sǒng)?? 莘莘学子(shēn)
? B.央浼(měi) 档(dàng)次????纤细(xiān)? 郁郁葱葱(cōng)
? C.赍发(jī)? 酒馔(zhuàn)??? ? 蹂躏(lìn)? ? 刎颈之交(wěn)
? D.横财(héng)? 狙击(jū) 模样(mó)? 茕茕孑立(jié)
2.下列各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 A.尴尬 ???? ?宛然 ? ?? ?噩梦?? ? 休憩 高朋满座
? B.沧桑???? ?偏僻 ?? ?? 广袤 ?? 流弊 一蹴而就
? C.烟霭 ??? 慰藉??? 学力??? ?骨髓 再接再厉
? D.迤逦???? ? 嘻戏 ?? 追溯 ?? 糍粑 鞠躬尽瘁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 A.有些父母教育孩子,就在饭桌上和风细雨地说两句,根本引不起孩子的重视;而有些父母又动不动声色俱厉,久而久之,孩子肯定反感。? B.那芭蕾舞者身着白裙,舞步轻盈,姿态妙曼,在乐音灯影的配合下,美得人不可逼视,美得人叹为观止。? C.他仅仅花了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本科四年的功课,真是骇人听闻。? D. 城市建设既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长远方向,也要考虑历史形成的客观事实,因此实际推进过程中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地去做。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作为重点中学的学生会主席,你应该把同学们提出来的建议认真考虑一遍,怎么能看也不看就束之高阁呢?
B. 颜老师认为出版业要讲究装帧艺术、宣传造势和市场营销,但要想真正赢得读者、赢得市场,最终还是取决于内容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C. 以损人利己手段牟取财富的,无论多少,都是肮脏的,可耻的;而损人利己的致富者,应被视为“社会公害”。
D. 苯污染已危害到人们的健康。记者从湖南省室内环境监测中心获悉,今年4月份长沙发生了十起因装修造成的苯中毒事件。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每有惠风拂来,这片洋槐组成的小森林便欢腾起来, , 。是的, ,发出低吟响起长啸以至呐喊, 。我的小森林,就这样,在我写作疲惫时给我生理的和心理的调节。
① 绿色的树冠在空中婆娑起舞
② 绿色的波涛汹涌回旋千姿百态
③ 使我总是和那海波海涛联系起来
④ 都使我陷入一种温馨一种激励之中
A.①④②③ B.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 D.②④①③?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8题。(6分)
①近日,两个与富人捐助有关的排行榜的消息让慈善再次成为热门话题。一个是《中国慈善报告》,另一个是由民政部指导、中国各公益机构参与编排的、即将出炉的《中国大陆慈善家》。公众关注这两个排行榜,不如说是关注富人们的精神和道德品格。短短20来年,在我们这个一度是“大锅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迅速地出现了一批身价上亿的大富翁,他们的收入已经远远地超越了普通百姓。这些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自然也负有更多的社会责任。他们的精神和道德品格受到民众的关注,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②要想靠两个排行榜来鼓励富人们多捐助显然还不够,而要让慈善完全依靠富人的捐助更不大现实。在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社会风气,是一种慈善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捐多少钱才算慈善?富人捐几千万是慈善,穷人捐1毛钱也是慈善。在词典中,慈善这个词本身就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为提高人类福利而做的事情;二是表示一种博爱之心。对我们正在创建的和谐社会来说,精神层面的慈善也许更重要。
③许多国家的经验都告诉我们,完善的遗产税和慈善基金管理制度会有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但离开了慈善精神,慈善事业也会失去根基。无论是美国选择慈善作为社会支柱之一,还是西欧更多地依靠全民社会福利,都有着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原因。但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慈善事业的发展既要有一定的规范与制度,但更离不开全社会以慈善为荣的社会风气。
④一些国家的慈善业比较发达,就是因为形成了全民慈善的良好风气,慈善在这些国家更像是一项全民事业。在美国,贫困家庭的捐款比例远远高于富有家庭,最慷慨的捐赠人是家庭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下的家庭,他们的捐款额占美国所有捐款的59%。美国最贫困家庭每年平均要捐出自己6%的年收入。普通民众的慈善捐助有时是很难统计的。在美国和西欧的许多饭店、商店等公共场所里,都设有捐助箱,让大家把找回的零钱捐给慈善机构。在瑞典,大部分社区都设有旧衣物捐助箱,各社区还经常组织募捐活动;在比利时,中小学的孩子们也常常自发组织募捐活动。许多家长把养成慈善捐助习惯做为教育孩子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内有许多年轻人也过起了洋节,圣诞节就是其中之一。每逢圣诞来临,许多商店就会借机装点一番,营造出颇有洋味的节日气氛。殊不知,圣诞节并不只是商家赚钱的好时机,更是开展慈善捐助和救济活动的好时机,没有了慈善内容,圣诞节也就变了味。
⑤在一些国家,民间慈善风气的形成受到了一定的文化传统的影响,且大多与宗教有关。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慈善更是一种精神。慈善精神需要经过一定历史过程才会成为促进社会平衡发展的积极力量。从这个角度看,两个排行榜都有着相当的积极意义。重要的并不在于排行榜给富人的道德指数排了个队,而在于它提倡了一种我们迫切需要的精神。在我们为现代化的实现而努力奋斗的过程中,慈善理应成为文化重建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提倡关爱之心、追求共同富裕的一种社会风气。对富人们来说,这种风气一旦形成,也就具有了道德约束和精神引导的力量。而整个社会形成了以慈善来表达关爱之心的风气,最终也会演化出共同的行为准则,催生出一种新的道德理念,从而为建立一个更为和谐的社会奠定基础。
(选自《人民时评》,有删改。作者:丁刚)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关于“慈善精神”阐述不当的一项是 ( )
A.它不可以用金钱多少来衡量,是慈善事业的根基。
B.它需要经过一定历史过程才会成为促进社会平衡发展的积极力量。
C.它是指社会成员积极投身慈善事业、表示博爱之心的一种精神。
D.一定的规范和制度是社会培养慈善精神的根本保障。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一些国家,民间慈善良好风气的形成大多与宗教有关,所以,我国要形成民间慈善的良好风气,也得发展宗教事业。
B.两个排行榜的积极意义就在于它提倡了我们迫切需要的慈善精神,并不在于给富人的道德指数排队。
C.在一些国家,因为已经形成了全民慈善的良好风气,所以慈善事业比较发达,更像是一项全民事业。
D.在美国,贫困家庭的捐款比例远远高于富有家庭,这说明,在美国贫困者比富有者更具有慈善精神。
8.下列有关我国发展慈善事业的方法和途径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制定合理的规范与制度,促进慈善事业的良性发展。
B、大力提倡慈善精神,号召民众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形成良好的民间慈善风气,保证慈善事业的良好发展。
C、多渠道鼓励富人们更好地发扬慈善精神,多捐款多献爱心,促进慈善事业更好地发展。
D、充分利用好慈善排行榜来给富人的道德指数排队,以此敦促富人们都来参加慈善事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8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只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使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称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险:坎坷
B.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鲜:没有
C.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日:一天
D. 谨拜表以闻 闻:使……听到
10.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且臣少仕伪朝 且相如素贱人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望长安于日下
C.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去以六月息者也
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之二虫,又何知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B.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12、下列对原文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一段叙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缠身的困境,奠定了全文悲凉的感情基调。
B.文章第二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以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表达了自己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
C.第三段先列出晋武帝的施政纲领“圣朝以孝治天下”,为孝敬祖母找到了理论依据,也为自己不立即奉召赴职做了言之有理的开脱,接着以委婉曲折的语言表明自己仍然怀念旧朝,不事二主的心愿。
D.本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为了达到“乞终养”的目的,层层陈情,步步深入,以情动人,是一篇优秀的抒情文章。
二、非选择题(第13至22小题,共76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①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2分)译文:?????????????????????????????????????????????????????? ?? ???? ? ???????? ????????? ②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2分)译文:????????????????????????????????????????? ??????
14.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共6分,每空1分)
(1)既自以心为形役, ?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 。(王勃《滕王阁序》)
(4)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王勃《滕王阁序》)
15.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共4分)
早 梅 齐己①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②。
注:①齐己:唐末著名诗僧,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 ②望春台:既指观赏春景的高台,又喻指京城。
⑴诗的题目为《早梅》但诗句内容未见“早” 字。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整首诗是如何围绕“早”字落笔的。(2分)
答:
⑵末联两句意味深长,表达了诗人什么心志?(2分)
答: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章,完成16~19题。(15分)
沉默的村庄
胥加山
⑴村庄是沉默的。
⑵它如一尊雕塑矗立在平原之上,庄稼地之间,交错的河道的环抱中。
⑶我可以想象村庄的沉默,却难以猜测村庄腹地人们的沉默,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或许早已习惯了这种沉默的方式。
⑷我有幸在沉默而温暖的村庄里出生、成长,骨子里也遗传了沉默的基因,这令我稍稍有些安慰——无论我走得离村庄有多远,我的根,我的魂,始终牵系着村庄。
⑸上世纪末的某一天,我的祖母被埋在村庄外的一个四周环水的小岛屿上。她几乎是笑着走的,像要赶某个节日似的。当时的村庄正赶着秧场,而我也在城市里被物质拥有的多少折磨得烦躁不安。一早,躺在堂屋里地铺上的祖母见了拎着秧绳准备下地的母亲,轻声地说了句:“闺女,我想在你的怀里躺一会儿!”
⑹我的祖母就是依偎在我母亲的怀抱中走的。生活了近一个世纪的老人,就是这样的平静而从容。赶到家中,父亲只是沉默着掉眼泪。面对祖母的遗体,我止不住大哭起来,还是母亲劝住了我:人老归天,就让老人安安静静地走吧……被母亲一劝,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一味地流泪、沉默。
⑺第一次离开村庄,是l6岁那年秋天的一个早晨,父亲担着我的行李,母亲拎着我的包,他们脸上挂着笑容,以沉默的方式送我去城市读书。清晨的村庄小路,依然是泥土纵横驰骋,路旁的野草,株株悬挂着晶莹的露珠。我脚上的一双新布鞋,没走多远,便沾满了草屑和泥土。这些泥土与露珠结合起来的产物,粘附在我的裤口、布鞋上。想以此种方式为我送行,我不敢去想,与村庄一别将何日重逢,内心蓦然升腾起一股生离死别的悲凉之气。
⑻和路过的一家家院门前蹲着吃早饭的乡邻告别,他们黝黑的脸庞,深邃的眼神,无不透露着羡慕和赞许;若是遇上有孩子在身边蹲着吃早饭的人,必少不了一句:“学学山哥,考去了城市上学!”回首,乡邻一只只在阳光中抬起的黝黑的胳膊,沉默得像召唤归巢的鸟一般跟我作别。
⑼我的父母沉默地把我送往村庄的边缘——一条通向乡镇的砖头路,他们低着头,一步一步,像要教会我度量村庄的长度和深度……
⑽许多年后,我时常忆起第一次告别村庄的场景和祖母从容的笑脸,我的沉默是因受到纯正城市人的刺激,还是因对村庄的依恋?我自己也说不清,依然过着一种自守的沉默的生活。不过渐渐开始喜欢流连在一些关于村庄的文字中,我试图在这些文字中,找到村庄真正的影子。一次次,夜读关于村庄的文字,我都满怀收获,因为我爱着那些文字中的一朵花,一棵草,甚至一间草房子,哪怕是一缕炊烟都让我感觉无比亲近。有时阅读不过瘾,我也试着写一些村庄的文字:地铺、唢呐、更夫、夯夫、露天电影、婚嫁、习俗……自己笔下的村庄,更令我如痴如醉,泪流满面。
⑾我笔下的村庄,像一个坐在冬阳下沉默捻线鬓发斑白的老母亲,旋转的捻线团,缠绕起结实的牵挂,牵挂着每一位从村庄走出的人。
⑿我笔下的村庄,留给每一个从村庄走出的人的印象和记忆,几乎都是一样的沉默,看不出它的心酸和不悦。可是,无论你在城市中是已扎稳脚跟,还是流离失所,村庄依旧是沉默而宽容的,贫瘠而富有的,冷漠而热情的……
⒀我笔下的村庄,以它独特的沉默,总是微笑着。若你不信,回一次村庄,看看老树土的鸟巢、路边的野生花草、破旧的茅草屋顶、缥缈的青烟,面对这些,乡人坦然的笑脸就是最好的见证。
⒁因为,只要一踏进村庄,你就投入了母亲的怀抱,捕获了淳朴和幸福,还有那独特的沉默。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6.本文第⑸⑹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分)
答:
17.“我”为什么会“内心蓦然升腾起一股生离死别的悲凉之气”?(4分)
答:
18.第⑿段中说“村庄依旧是沉默而宽容的,贫瘠而富有的,冷漠而热情的……”,对这句话该怎么理解?(4分)
答:
19.联系本文并参照现实,探究在经济发达的现代社会,沉默的村庄具有怎样的意义。(4分)
答:
20.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句话在字面意义之外,还可能有类似于戏剧中“潜台词”的言外之意。阅读下面三段文字,指出划横线句子的言外之意。(每小题1分,共3分)
示例:经理走到办公室,看见端坐着的罗姗,停下脚步,说:“你今天怎么没有迟到?”
答:你平时总是迟到。
①一位不知名的画家向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说:“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工夫,而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门采尔很严肃地说:“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
②钢琴之王李斯特到克里姆林宫去演奏。演奏开始了,沙皇还在和别人说话。于是,李斯特停止了演奏。沙皇问他为什么不演奏了,李斯特欠了欠身子说:“陛下说话,我理应恭听。”??
③一天下午,有一同学在教室抽烟,使教室里的空气特别混浊,于是你对他说:“同学,吸烟有害健康。”
答:①?? ?
????? ?②? ?
③? ???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
《庄子·让王》中有一则这样的寓言:
随 珠 弹 雀
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注: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
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答:
作文(40分)
22. 请以“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012年秋永顺一中期中考试高中二年级
语 文 答 题 卷
一、选择题(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非选择题(76分)
13.翻译:(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4.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共6分,每空1分)
(1), ?
(2) ? ?
(3)
(4)? ? ?
15. (4分)⑴
(2分)
⑵
(2分)
16.(3分)答:
?
17.(4分)答:
18.(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答: ①?? (1分)
②? ?(1分)
③? ?(1分)?
21.答:
(4分)
作文(40分)
22. 请以“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