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松
教材简析《黄山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了黄山风景区里的奇松,它们姿态独特,造型各异,闻名遐迩。作者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写出了黄山松的特点。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心驰神往、浮想联翩。作者还从黄山松的形态与其生活环境的密切关系中受到了深刻的启发。设计理念根据教材及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黄山美景的情境,使学生如置身其中,让学生在良好、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说、问、议,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学目标1.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认识10个生字。教学重、难点了解黄山名松的特点,理解“黄山归来不看松”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学生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切入课题学生汇报收集的有关黄山的资料。“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四绝构成了黄山特有的景观。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快乐读书屋三”,去领略黄山松的美。(板书课题:黄山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自读情况。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抓住重点,理解感悟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黄山松有哪些特点,课文都介绍了黄山哪些名松?(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作者布局谋篇的方法。)2.再读课文,加深理解。(1)再读具体描写黄山松的段落,并画出描写黄山松特点的语句。(2)选择最恰当的一个词,来概括每一种松树的特点。例如:热情好客的“迎客松”;执著探寻的“探海松”等。(答案不唯一,只要合适就可以,启发学生谈出个性化理解。)(3)作者为什么说“黄山归来不看松”,你是怎样理解的?(引导学生从黄山松外在的美与内在的气节两方面来谈。)3.播放黄山美景的课件,供学生欣赏。4.有感情朗读全文。四、检查识字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还不认识的字看看书中带有这个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记住读音。五、拓展延伸,增加积累1.收集描写松树的优美片段进行阅读,同学之间交流,并与《黄山松》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2.把本课中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句子写在积累本上。板书设计黄山松迎客松探海松 美黄山归来不看松黑虎松连理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