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其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B. 中国、印度、缅甸同属发展中国家
C. 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D.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中非友好合作论坛峰会开幕式上,非洲国家代表萨苏发言说:“1955年的亚非会议为中非合作奠定了基础。”这句话的含义不包括( )
A. 亚非会议加强了我国和非洲国家的团结
B. 亚非会议使中国与非洲国家结成同盟
C. 亚非会议使非洲国家了解了中国
D. 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被非洲国家接受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充满硝烟和艰辛,其主要原因是( )
A. 新中国刚刚成立,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B. 新中国忙于巩固政权和经济的恢复发展
C. 新中国在国际上基本没有朋友
D. 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
1955年4月,中国参加的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是( )
A. 万隆会议 B. 日内瓦会议 C. 南南合作会议 D. 东盟会议
国际社会曾高度评价中国倡导了“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的外交概念”,这应该是评价( )
A. 和平共处原则 B. 杜鲁门主义 C. 改革开放政策 D. 贸易自由化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是( )
A. 求同存异 B. 和平共处
C. 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 D. 增进各国人民间的友谊
有史以来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的是( )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亚非会议
C.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 上海APEC会议
2017年5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了与会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同样是为了促进团结与合作,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 )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促进各国共同繁荣的主题 D. “求同存异”的方针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周恩来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指( )
A. 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 中日建交
C.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 中苏建交
《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指出:“中国坚持通过‘求同存异、对话协商’解决矛盾分歧,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求同存异”中的“异”主要包括( )
A.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 社会制度不同
C. 宗教信仰不同 D. 民族不同
“60多年来。历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作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不仅在中印、缅三国间生根发芽深入人心,而且走向亚洲、走向世界。”材料所述的是( )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求同存异”方针 D. “一带一路”倡议
半个世纪过去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倡导发起这五项原则的国家中没有( )
A. 美国 B. 中国 C. 印度 D. 缅甸
2010年1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2009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说,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增进政治互信,开展安全合作,维护共同安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针对的是( )
A. 中苏之间关于军事协作的问题
B. 中印之间关于在西藏地区的关系的问题
C. 中缅之间关于领土边界的问题
D. 中美之间关于台湾的问题
国际舆论曾评价:“没有中国代表团的努力,会议成功不了”,“亚非会议成功的一个巨大 因素,是中国代表团异乎寻常的合作态度”。你认为1955年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中国( )
A. 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制定“另起炉灶”的方针 D.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954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曾在电文中说“中共可能会把会议当做宣传场所,可能会制造出一种共产党和非共产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团结的表象,以及亚洲和非洲的非共产党国家与西方不在一个阵营的表象”。这次会议( )
A. 是日内瓦会议
B. 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三国家主席习近平于 2017年5月14日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上代表“中国声音”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
(3) 综合上述外交成就的取得以及材料三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讲话,你认为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由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故选:C。
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本题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1955年的亚非会议为中非合作奠定了基础。”意思是亚非会议加强了我国和非洲国家的团结,亚非会议使非洲国家了解了中国,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被非洲国家接受。B项表述错误,我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故选:B。
本题考查万隆会议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掌握万隆会议的相关知识。
3.【答案】D
【解析】新中国成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使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充满硝烟和艰辛。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掌握新中国成立,中美关系的变化及原因。
本题以中美关系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4.【答案】A
【解析】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亚非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重点是中国代表团对会议成功的贡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故选:A。
本题考查万隆会议中包括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重点理解“求同存异”。
5.【答案】A
【解析】1953年底,中印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谈判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题干,中国倡导;1954年,中国、印度和缅甸共同发表声明进行倡导,后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符合题干“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的外交概念”.杜鲁门主义、改革开放政策、贸易自由化都不是由中国倡导的.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关知识.
本题也可以中国倡导进行排除法选择.
6.【答案】A
【解析】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故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是求同存异。
故选:A。
本题考查万隆会议,知道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题考查学生对万隆会议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时,向学生说明亚非会议的召开也是亚非新兴国家与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矛盾和斗争的产物,反映了亿万亚非人民争取和保障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共同愿望.
7.【答案】B
【解析】据“世界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依据所学可知,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世界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B项符合题意。ACD都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故选:B。
本题以“世界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对万隆会议相关知识的掌握。万隆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1955年
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万隆会议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万隆会议,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故D正确。
ABC.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9.【答案】C
【解析】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故选:C。
本题考查万隆会议的知识点。
考查学生对万隆会议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向学生说明亚非会议的召开也是亚非新兴国家与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矛盾和斗争的产物,反映了亿万亚非人民争取和保障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共同愿望。
10.【答案】B
【解析】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同”指与会各国大多曾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异”指社会制度或意识形态不同。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求同存异”的方针的相关史实。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求同存异”的方针的相关史实。
11.【答案】B
【解析】据“60多年来,历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作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不仅在中印、缅三国间生根发芽深入人心,而且走向亚洲、走向世界。”可知,材料所述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史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史实。
12.【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在中、印、缅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认识。
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13.【答案】B
【解析】1953年,中印双方就在西藏地区的关系的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本题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4.【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中特别强调没有中国代表团的努力,会议成功不了。设问考查1955年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取得成功的关键。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5.【答案】D
【解析】据“1954年”“中共可能会把会议当做宣传场所,可能会制造出一种共产党和非共产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团结的表象,以及亚洲和非洲的非共产党国家与西方不在一个阵营的表象”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这次会议是万隆会议,万隆会议的召开,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举行亚非会议,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万隆会议的相关史实。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万隆会议的相关史实。
16.【答案】【小题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小题2】1953年,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的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小题3】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解析】本题考查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一带一路。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依据材料进入深入分析即得出答案。
本题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一带一路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