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4.2《变形记(节选)》(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4.2《变形记(节选)》(共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2 14:3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卡夫卡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方现代主义流派,学习表现主义的写作手法。
2、通过了解背景,分析情节和细节,分析人物形象,深入探究小说主题。
3、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思考人的生存问题。
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著名小说家。生于捷克(当时属奥匈帝国)首都布拉格。父亲是一位白手起家的犹太商人,性格暴躁,精力充沛。卡夫卡自幼体弱多病,爱好文学,无法达到父亲对他的期望。迫于父命攻读法律,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后在业余工伤事故保险所任职直至病退,曾三次订婚,又三次退婚,终生未娶,1924年死于肺痨。享年41岁。
作者简介
卡夫卡
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惊服。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先驱和大师。
1909年开始发表作品,1915年因短篇小说《司炉工》获冯塔纳德国文学奖金。短篇名作有《判决》《变形记》《乡村医生》《地洞》等,长篇小说有《审判》《城堡》《美国》。他的作品大都是死后由挚友马克斯·布洛德编辑出版的。
现代派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卡夫卡
表现主义大师——卡夫卡
亲爱的马克斯:
我最后的请求是:我遗物里(就是书箱里、衣柜里、写字台里、家里和办公室里,或者可能放东西的以及你想的起来的任何地方),凡属日记本,手稿,来往书信、各种草稿等等,请勿阅读,并一点不剩地全部予以焚毁。同样,凡在你或别人手里的所有我写的东西和我的草稿,要求你,也请你以我的名义要求他们交给你焚毁。至于别人不愿意交给你的那些信件,他们至少应该自行负责焚毁。
希望同学们记住这位伟大的作家
记住他的孤独与寂寞
记住他的荒诞与离奇
记住他字里行间为我们展现的人性
了解卡夫卡的创作
卡夫卡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其作品主题曲折晦涩,情节支离破碎,思路不连贯,跳跃性很大,语言的象征意义很强,这给阅读和理解他的作品带来一定的困难。卡夫卡的作品难读,连母语是德语的读者也觉得读懂这些作品不是件容易的事。
卡夫卡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向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看到他为读者描绘出的一幅幅画卷我们会感到震惊和恐惧,因为他仿佛在为人类的明天敲起阵阵急促的警钟,他在为人类的未来担忧。
大师
卡夫卡的作品文笔明净而想象奇特,常用寓言体。寓意丰富而晦涩。他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卡夫卡被许多20世纪文学流派追奉为先驱。阿尔贝·加缪、加西亚·马尔克斯和萨特三位大作家都受到卡夫卡作品的影响。有一个词语,即卡夫卡式的,就是用来描述生活中像卡夫卡作品里那样离奇的现象。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人们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入孤独、颓废、绝望之中。
写作背景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漠、人对社会的绝望等。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发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等。
《变形记》完成于1912年,发表于1915年,小说分三部分。课本节选的是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巨大的甲虫”,惊慌而又忧郁。他的父亲发现后大怒,把他赶回卧室。(揭示社会生活对人的异化)
第二部分写格里高尔变了,习惯了甲虫的生活习性,却保留着人的意识。他失业了,仍旧关心怎样还清父母的债务、送妹妹上音乐学院等事情。可是,数月后他成了全家的累赘。父亲、母亲、妹妹改变了对他的态度。(表现人对自己的命运的无能为力,失去自我就会陷入绝境)
第三部分写为了生存,家人只得打工挣钱,并且越来越忍受不了格里高尔这个负担。终于,妹妹提出把哥哥赶走的意见。格里高尔又痛又饿,陷入绝望,最后带着对家人的无限爱意死去。他的父亲、母亲、妹妹开始过着自己养活自己的新生活。(揭露亲情淡薄,人性扭曲)
小说情节结构
卡夫卡博物馆
现代派文学
现代派文学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
现代派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主要用象征性、荒诞性、意识流去表现荒诞的世界里异化的人的危机意识;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象征主义—— 英国T S 艾略特:《荒原》
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驶向拜占庭》
表现主义—— 瑞典作家斯特林堡《鬼魂奏鸣曲》
奥地利卡夫卡《变形记》《城堡》
意识流小说——法国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
超现实主义——布勒东《娜佳》、阿拉贡《巴黎的乡下人》
存在主义—— 法国加缪《局外人》《鼠疫》
荒诞派戏剧——法国贝克特《等待戈多》
魔幻现实主义——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黑色幽默—— 美国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垮掉的一代—— 杰克 凯鲁阿克:《小城镇与大都会》
节选部分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请简要总结其内容。
第一部分(1--7段)发现变成甲虫,但仍然惦记工作。(格里高尔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甲虫。虽然他对推销员的辛苦和老板的苛刻有所抱怨,但仍念念不忘起床赶火车去工作。)
第二部分(8--13段)变身甲虫的格里高尔起床艰难。(起床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他努力想离开床穿衣起身,但仍难以控制已变作甲虫的身体。)
梳理、简述情节
第三部分(14--22段) 公司来人上门查看,格里高尔艰难离床。(公司协理特意上门察看情况。因为没赶上火车也没有请假,他对格里高尔人品表示怀疑,并暗示他在公司饭碗不稳。格里高尔的父母很担心,决定请锁匠开门看个究竟。)
第四部分(23--29段) 格里高尔努力开门,众人神态行为各异。(格里高尔情急下努力打开了门,吓得公司协理落荒而逃,母亲瘫软在地,父亲像野兽一样将他赶回了房间。)
课文结构
丑陋
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1
甲虫(格里高尔)的特征
笨拙
他本来可以利用胳膊和手坐起来,但现在取代它们的是许多条小细腿。它们不停地做着动作,控制不住。9
他想先将身体的下半部挪出床外,可是他还从未看见过、也想象不出现在的下半身成了什么样子,只觉得它笨重得很难移动。它只能十分缓慢地移动,到最后他几乎发疯似的使出吃奶力气,不顾一切地向前推进…11
他想到了他的父亲和那个使女——他俩只要把胳膊伸进他隆起的脊背下面,这样把他从床上慢慢撬起来…14
脆弱
不过他的下颚倒好像非常结实;靠着它倒真的把钥匙转动了,而并未注意他会因此让自己付出某种代价:一种棕色的液体从嘴巴里流了出来,从钥匙上滴落到地上。 23
他抬起身体的一侧,斜躺在门框上,身上的那一侧擦得满是伤痕,在洁白的门上留下难看的斑痕。 29
此时,父亲从后面给了他真正解救性的猛力一推,格里高尔猛地远远弹进了他的房间里,顿时满身鲜血淋漓。 29
失语
这声音分明还是他以前的声音,然而却掺和着一种来自下面的、无法抑制的痛苦的叽叽喳喳声,使得他的话只是一开始还听得清楚,后面的话音就被破坏得不知所云……7
“您二位听懂他哪怕一句话了吗?”协理问父母 … 21
总结:甲虫没有自由行动的能力,行动极其不便,无法控制自己,不能支配自己,与人的自由活动差别极大。
讨论文章主题
①作者通过格里高尔自始至终关心家庭,怀念亲人与亲人无动于衷最终抛弃了他的人情反差的描写,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对人的异化,致使亲情淡薄,人性扭曲。
②表现人对自己命运无能为力,人失去自我就处于绝境。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找出格里高尔变形的原因,说说是什么使格里高尔失去了人的本质,异化为非人。
第四自然段:
工作辛苦
饮食低劣
情感淡漠
心里烦恼
我选了个多么艰辛的职业啊!成天都在奔波。在外面出差为业务操的心比坐在自己的店里做生意大多了。加上旅行的种种烦恼,为每次换车操心,饮食又差又不规律,打交道的人不断变换,没有一个保持长久来往,从来建立不起真正的友情,这一切都见鬼去吧!
为父母还债的心理压力,受老板的气,遭压榨、遭猜忌、猜疑(18段)、遭歧视等。(客观的、外在的社会原因)
第五自然段:
潜意识里的自己要逃避复杂的社会,复杂的人和事。
(主观的、内在的自身原因)
假如我不考虑我父母的态度,我早就辞职了,那样我就会走到我的老板面前,把我的所有想法都一股脑儿倒出来,他不从高高的桌子上掉下来才怪……等我攒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大概还得五六年——我一定办理这件事。
社会的原因
家庭的原因
个人心理的原因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
不能支配、主宰自己的生活(虫的特点是行动极其不便),与动物昆虫没有两样。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之后,他的内心是怎样的?反映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二自然段:“我发生什么事啦?”--并不十分惊异,比较平淡。
第四自然段:“多么艰辛的职业”--奔波劳累,饮食低劣,孤独。
第五自然段:“这么早就起床”、“人哪能少得了睡眠”——但为了父母亲,为了债务,谨小慎微,不敢反抗;“我一定办理这件事,那时就会一帆风顺”—乐观,对生活充满希望。
第六自然段:连用五个疑问句--一会儿问,一会儿又否定---挣扎起床去赶火车,心急如焚。
格里高尔的形象
对工作
对家庭
对自己
忠诚、努力
负责、体谅
对亲情渴望
麻木、压抑
格里高尔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谨小慎微,对家庭勇于承担债务,孝顺父母,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同时,他渴望得到别人的了解和接受。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之后,人们的反应如何?
公司协理
母亲
父亲
惊骇 24
逃走 27
昏厥 24
惊恐 28
躲避 28、29
恼怒、哭泣 24
驱赶 29
打击 29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也是对亲情的检验。
1.表现了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异化
2.表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
人————变————甲虫
人————异化————非人
亲人的变心,亲情关系的变形——“人形兽心”
《变形记》内涵立意揭示——---
第二段中对格里高尔房间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文本研读
提示:(1)揭示了格里高尔生活环境的压力,居住房间狭小拥挤,繁重的工作之余没有一个宽敞舒适的休息之地,上班被挤压,下班后还是被挤压。
(2)格里高尔变形了,而环境却毫无变化。作者用平稳的语调,精心安排了最细小的生活细节,以类似自然主义的表现手法使之具体而生动展现在读者面前,调动了读者的感性认识,吸引读者的阅读注意力。
第七段中详细描述了家人喊格里高尔起床,你认为作者用意何在?
提示:这一段写了家人的关怀,却是在为下文亲人的异化——亲情变成仇情,善良变成冷酷——这种人情的反差埋下伏笔。解释了人的异化、亲情的冷漠、人性的扭曲,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任性的不合理性。
作者为何把主人公异化为如此难看的“甲虫”?是对甲虫情有独钟还是有其他含义?
因为甲虫能很好地象征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1)甲虫有“甲”——现代人工作压力大,人们的防范心理也是现代人之间的一种心理壁垒,这种心理如同“甲”一样可以保护自己。
(2)甲虫大身躯、小足——现代人不堪生活重负。
(3)甲虫行动缓慢——反衬现代人生活紧张、节奏快。
(4)低等动物的卑微处境——象征现代人地位降低,丧失了抗争的力量,是社会绝对的弱者。
你认为小说中“变形”包括几层含义?
研讨探究
明确:《变形记》中的“变形”包含三层含义:
(1)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生理上的变形——虫形人心。
(2)当时社会人们心理上的变形——人形虫心。
(3)卡夫卡在这篇小说中运用的变形的艺术手法。
分析艺术特色
这篇小说勾画人物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使用了哪些手法
提示:小说用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手法,去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他不断地回忆、联想过去和今后的事情,不时由于恐惧焦虑、痛苦和绝望而产生幻想、幻觉,并且在自由联想中经常出现时空倒错、逻辑混乱、思维跳跃等情况,具有一定的意识流特征。
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手法
与传统现实主义写实手法相比,其好处在于,它使读者看到格里高尔由人变成甲虫的故事后,产生一种惊异心理,会受到深深的震撼,迫使自己深入思考,从而更加深刻地、强烈地感受到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从前面的问题探究中,我们知道了卡夫卡通过虚构格里高尔由人变成甲虫的荒诞故事,深刻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问题,那么《变形记》用的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 这一表现手法的好处是什么
说它“真实”是因为作者用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描写了主人公变形前具体的生活细节和变形后逼真的心理状态,使人感到他所处的始终是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说它“荒诞”是因为故事的整体框架是以象征手法构建起来的,这个故事框架——人变成虫的逻辑结构本身是非真实的,它只是用来寄寓人在哲理意义上的生存状态而不是对外部生活的真实模仿。
有人评论说“小说描绘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怎样理解“真实”与“荒诞”?
首先是细节的真实。他像先将身体的下半部挪出床外,可是他还从未看见过,也想象不出现在下半身变成了什么样子,只觉得它笨重得很难挪动。它只能十分缓慢的移动,到最后他几乎发疯似的使尽吃奶力气,不顾一切地向前推进。可他选错了方向,重重地撞到了床的另一头的床架上,他感到火烫似的剧痛……
这篇小说勾画人物内心世界,用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手法去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他不断地回忆、联想过去和今后的事情,不时由于恐惧焦虑、痛苦和绝望而产生幻想、幻觉,并且在自由联想中经常出现时空倒错、逻辑混乱、思维跳跃等,具有一定的意识流特征,这就把真实与荒诞很好地溶于一炉了。
题为《变形记》,此处“变形”一词很值得探究,它至少可以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也可以体会了同真实与荒诞的深义。第一是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生理上的变形。但格里高尔虽变形为甲虫,他内心仍然保留着美好的人性,仍然记挂着工作,仍然为父亲和妹妹操心,为家庭着急、分忧,他的情感中充满了对亲人的关心、体贴之情。因此,从这一点上可以说格里高尔是虫形而人心。第二是当时社会人们心理上的变形。格里高尔形变而心未变,他的家人形未变而心变了。开始时家人对格里高尔还有所牵挂,但后来就变得十分冷漠,甚至要设法摆脱他,把他扫地出门。连身边最亲的人尚且如此,亲情变成仇情,更何况是社会上陌生人呢?从这点上说,反映了当时的人们是人形而“虫”心。
第三是卡夫卡在这篇小说中运用的变形的艺术手法。此处“变形”是指卡夫卡采用一套有别于传统的叙述方式和技巧,通过变形把描写的客观对象加以“陌生化”的处理,让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披上一层奇异的色彩,以此来促使人们从不同角度重新思考同一事物,进而探究其本质。卡夫卡在作品中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的手法来表达他对社会、对人的思考,在荒诞的故事背后是并不荒诞的情感表达,寄寓的恰恰是卡夫卡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洞察和痛彻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