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耕地总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这段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的( )
A. 背景 B. 内容 C. 性质 D. 影响
1950年6月,刘少奇指出:“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据此,中央人民政府决定( )
A.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发动“大跃进”运动 D.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0-1952年,新中国彻底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这场变革的法律依据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国土地法大纲》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下列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开国大典 B. 土地改革 C. 三大改造 D. 香港回归
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 )
A. 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B. 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C.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废除了我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要素是( )
A. 土地改革的背景 B. 土地改革的内容
C. 土地改革的性质 D. 土地改革的意义
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B. 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 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 在农村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得益者……”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是主要得益者。这主要体现在哪一历史事件上( )
A. 土地改革 B. 三大改造 C. 抗美援朝战争 D. “一五”计划
1950年辽宁金县经过土地改革后,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了花生和棉花。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土地改革( )
A. 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变 B. 消灭了农村的贫穷落后
C. 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 粮食生产获得了巨大丰收
如图图片中可选为参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为主题的图片展览的是( )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中国土地法大纲》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下表反映了1950--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对比情况。表中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粮食产量(单位:万吨) 13213 14369 16392
A. 进行了土地改革 B. 完成了三大改造
C. 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50年6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改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 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 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C. 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 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到1948年春,山西各老区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田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下面关于材料提到的两次土地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
甲:1948年春,山西各老区在土地改革中执行的是“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乙: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
丙:1952年的这次土地改革依据的是《中国土地法大纲》,消灭了地主阶级。
丁:1952年的土地改革使得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A. 甲和乙 B. 甲和丙 C. 乙和丙 D. 乙和丁
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参加西南地区土地改革之后对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很必要,也很及时。”同时,他也谈到土改有过火现象。毛泽东说:“你说的情况别的地方也有发生……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这表明( )
A. 土地改革只在西南地区进行 B. 梁激溟极力反对土地改革
C. 毛泽东对土改工作充满信心 D. 各地土改没出现任何偏差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村 152户,2511亩土地,11户地主、富农就占了1000多亩。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一天自己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该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的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归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 1950年冬,湖南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米……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早出晚归,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
(1) 材料一中的“过去”和“现在”各是怎样的情况?这反映出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材料一、二与哪一运动有关?
(3) 写出材料二中图一与图二之间的关系。
(4) 根据材料一、三,分析土地制度的变化给农民带来的好处。
(5) 根据上述材料,总结我国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背景篇土地制度深恶痛绝】
材料一:如图。
(1) 材料一与新中国成立前的哪一经济制度有关?这一制度给新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为此,新中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政策篇有法可依目的明确】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 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
【改革篇土地易主欢欣鼓舞】
材料三:漫画《家乡喜讯》
(3) 如图漫画与哪一事件有关?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想一下“农民”回家乡后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意义篇农民翻身巩固政权】
(4) 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改革有利于人民政权更加巩固。请你再举出两项巩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权的措施。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耕地总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说明土地改革前,大部分土地掌握在地主和富家手中,大部分农民处于无地少地状态,为改革这种状态,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土地改革,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的背景。
本题考查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实质把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本题以土地改革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答案】A
【解析】据题干“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结合所学可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开展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土地改革的内容与影响。
3.【答案】C
【解析】根据“1950-1952”、“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等信息可知描述的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这次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根据所学内容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从而彻底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故选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涉及对土地所有制进行改革,排除AD;《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解放时期,通行于解放区,不是1950年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排除B。
本题考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1950年6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举行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土地改革的指导文件。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颁布。
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题意,联系实际,具体分析作答。
4.【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1950年贫农、中农占全国人口的85.5%,只占有45.2%的土地,14.5%的富农、地主却占有54.8%这说明了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地主和富农占有全国的多数土地,因此中央人民政府从1950年开始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经过土地改革,才出现1954年贫农、中农占有土地的比例提高。
故选:B。
本题掌握土地改革的影响,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
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能力。
5.【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第一个梦想是,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据所学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BCD三项与材料不符,可排除。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结合课本的学知识作答。
6.【答案】A
【解析】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运动,新生政权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真正获得了解放,反过来必然会为保卫胜利成果而拥护新生政权。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紧扣“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这个主题。
本题难度适中,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的培养。
7.【答案】D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运动主要目的是将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变成农民的土地私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所以题目描述体现了土地改革的意义。
本题以“废除了我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土地改革的影响。
8.【答案】D
【解析】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农民真正得到了解放。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关于土地改革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在农村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故选:D。
本题以土地改革意义为依托,考查土地改革。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
9.【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是主要得益者。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千百年来的梦想实现了。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注意结合题干分析解答。
10.【答案】C
【解析】根据题目所给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1950年,土地改革运动兴起,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从而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故选:C。
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点;1950年,土地改革运动兴起,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掌握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11.【答案】D
【解析】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故D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点。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
12.【答案】A
【解析】据“1950--1952年”、以及粮食产量从13213万吨增加到16392万吨等信息可知,1950--1952年我国农业获得巨大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2年,我国在农村实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极大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与农业的发展。A正确;三大改造的时间是在1953年到1956年,时间不符,B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损害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导致了农村经济的下滑,与材料不符,C错误;我国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1978年,时间不符,D错误。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建国后的土地改革相关知识,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本题主要考查了建国后的土地改革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3.【答案】B
【解析】据材料“1950年6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改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可知,这从本质上反映出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民生产性大大提高,解放了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本题考查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民生产性大大提高,解放了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本题掌握土地改革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1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题干时间信息“1948年“和“1952年“分析可知,前-一个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后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乙丙丁说法可知,甲所说的“减租减息”是抗日战争期间为团结一切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提出的土地政策,不是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政策,说法错误;丙所说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是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纲领文件,1952年土地改革依据的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甲和丙说法错误,乙和丁说法正确,符合史实。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1952年土地改革,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容易因各个时期土地政策识记错误而导致错选,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对各项土地政策识记清楚。
15.【答案】C
【解析】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材料中梁漱溟对土地改革意义重大,但是认为土改有过火现象,毛泽东认为土改工作队的干部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表明对土地改革持支持态度,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以梁漱溟和毛泽东的对话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土地改革的有关内容。
16.【答案】【小题1】“过去”是土地地主所有,农民只有租赁权。“现在”是指土地农民所有,农民是土地的主人。变化:由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小题2】土地改革运动。
【小题3】图一是图二运动的法律依据。
【小题4】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的地位。
【小题5】巩固了国家政权,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生产,为我国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内容和意义。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生产,为我国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掌握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内容和意义。
17.【答案】【小题1】制度: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影响: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措施:土地改革。
【小题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小题3】事件:土地改革。变化:农民分到土地、农具、牲畜、房屋,不必向地主交纳地租等。
【小题4】措施: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
【解析】本题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至1953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为切入点,考查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
本题以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