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中考】中考语文 二轮专题复习【作文篇】第6章 社会类写作 (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赢在中考】中考语文 二轮专题复习【作文篇】第6章 社会类写作 (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2 14:03:34

文档简介

厚积薄发 赢在中考——语文
第六章 社会类写作
1.内容:社会类素材积累。
2.结构:社会类文章写作结构及线索设置。
考点一:常见素材积累与筛选
以“反映社会问题、进行反思呼吁、叙写社会上的好人好事、反映人性善良”为内容的文章都
属于社会类作文。多是表现社会文明、道德,或是对社会现象进行思辨性评价的作文类型。
公交车让座 飞檐走壁清洁工 空巢老人
传统手工艺人 家风家训 台风天
1. 常见素材积累。
社会现象:让座、扶老人、环境保护、共享单车——和谐。
弱势群体:环卫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小摊贩、乞讨者——关爱。
2.素材筛选标准。
(1)素材要给人陌生化——新颖性。
(2)素材选取的人物和地点尽量意象化——创造意境。
(3)素材本质还要来源于生活——真实性。
188
高效提分 源于优学
考点二:常见写作结构
【和谐】

“唉,为什么又是下雨天呀,到底还想不想让人活呢!”今天一早,瞥了一眼今天的天气预报,
便看见那个刺眼的“中雨”,我只好无奈地拿起伞,上学去了。
天,阴沉沉的。不久,雨就又“哗哗”地落了下来。厚重的乌云压在天空中,也好似压在了每
个人的心里,闷极了。
我撑着伞,顶着雨,跑向 7路公交车。
公交车的车门一打开,一阵刺耳的争吵声冲进了我的耳朵。司机师傅和一个大叔因为小小的误
会而吵了起来:
“你凭什么说我坐霸王车,上车不投钱,你看到了吗?”
“我只是问两句而已!又没说你坐霸王车!你叫什么叫!”
司机和大叔激烈地争吵着,还伴有少许推搡,一旁的几个大妈看不下去,伸手阻拦,反被大叔
和司机用力推开,还被骂了几句。原本安静和谐的车厢顿时变得乌烟瘴气,大家的心里都蒙上了一
层霜。因为司机师傅将车长时间停靠在路边,周围的交通也变得拥挤混乱了。
为了这点小事,就吵起来,还动起了手,真是不忍让!
整整一上午,我的心里总不自觉地默想起这件事,感到一种莫名的不愉快。
好不容易度过了一个上午,转眼,又到了放学的时候。
雨还在下着,但已没有上午那样猛烈,天上的乌云也散了一些,阳光从云层的裂隙中渗出。
我走向公车站,又坐上了 7路公交车。
正当车门将要关闭时,一位花甲之年的老人正提着两大袋满满当当的东西,艰难地跑向公交车,
一位大叔见了,赶紧对司机说:“别关车门,还有人要上车!”司机看了一眼后视镜,便松开了脚
下的油门,踩下了刹车。老人好不容易追上了公交车,嘴里喘着粗气,热心的乘客接过了老人手中
的东西,放在了一个座位边上,有的人还果断地站了起来,要为老人让座。老人跨进车内,嘴里虽
还喘着粗气,脸上却现出了微笑,满是感激地说了声:“谢谢……”,车上的人们也都不约而同地
露出了微笑,我也一样,心里暖洋洋的。整个车厢里洋溢着温馨和谐的气息。
这时,我终于明白,让一步海阔天空!
公交车缓缓地开着,车窗外的细细雨丝飘进车里,落在脸上,清清凉凉的——车窗外的雨几乎
停了,阳光也挣脱了乌云的束缚,洒下来,伴着礼让的微风和和谐的气息,住在了我的心里。
【正反对比式结构】
开头:景物描写式开头
反面事例一+总结
正面事例二+总结
结尾:首尾呼应,感悟升华
189
厚积薄发 赢在中考——语文
【关爱】
笑着向前走
冬日的清晨,街灯昏暗,寒风刺骨。
我一个人走在去学校上课的路上,四周的黑暗仿佛压在肩头的重担,直逼得人喘不过气来。周
围还浸在浓浓的夜色中,冰冷的高楼在道旁高傲地站立,四条街道孤寂地向远方延伸。忽然,从街
的尽头传来一声粗犷的吼,霎时打破了清晨的冷寂,把黑幕撕开一个口子,向远方散播而去。一个
黑洞洞的轮廓从黑暗中渐渐显现。
是一辆环卫车。环卫车上有一个微微发胖的身影,裹着严严实实的棉袄,外面又紧紧套着橙色
马甲。她双脚用力地蹬着车,身子左右摇摆,每蹬一下,车子便会发出疲惫的呻吟。车子过了一个
缓坡,她微微放松了些,抹了一把额头的汗,一边唱起了歌。歌声刚健明朗,听不懂唱的是什么,
但我却深深地被那饱满的情感、起伏的腔调所感染。
环卫车缓缓而来,我终于看清了她的模样:脸色枣红,双眼明亮,并不年轻的脸上有几道浅浅
的皱纹,经过长久的风吹日晒,显现出一种水火不侵的沧桑。她似乎感觉到了我的注视,突然朝我
憨憨一笑,略有羞涩得说,“老家的音乐,秦腔,好听吧!”。
我愣住了,她这朴实的笑竟有点似曾相识。
我想起了小时候,每天清晨送奶人那迎着朝露和晨曦的、朴实而又灿烂的笑。送奶的阿姨身材
瘦小,衣衫不总是光鲜,但十分干净。她的脸上总是带着亲切的笑容,跟小区里每一户人家都能说
上几句话,像是相识多年的好友,亲切而又自然。
有一次在医院碰见她,推着双腿残疾的儿子去做检查。在医院里相遇,她的脸上还是一贯的笑
容,喜笑颜开地跟我打招呼。我竟是第一次知道她口中那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竟在轮椅上坐了许
多年。
送奶人会在楼下分享养花的经验,推着儿子在公园里散步,时而看公园花开花落,时而望天上
云卷云舒,悠然自得,脸上更是一直挂着那朴实的笑。
我明白了,那笑之所以似曾相识是因为见过太多次了。在这个城市里,有无数个这样的女人,
她们也许为了工作每天四处奔波劳碌,也许家中有年迈多病的父母,有嗷嗷待哺的小孩,有柴米油
盐诸多杂事正待处理……生活给了她们沉重的枷锁,她们却带着这镣铐,自信地舞蹈。
生活中有许多苦难,但苦难不是生活的全部,苦难不会磨平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反而会促使我
们更加努力去拥抱生活,去领略生活的美好,即使带着镣铐,也要笑啊!
【并列式结构】
开头:景物描写式开头
故事片段一+总结
故事片段二+总结
故事片段三+总结
结尾:回首线索,感悟升华
190
高效提分 源于优学
【并列式结构的线索设置】
并列式的故事中间是有线索贯穿的,不是毫无联系就放置在一块。文中唱秦腔的环卫工和送奶
阿姨之间的共同点就是淳朴的笑,线索也即笑。并且有过渡段“我愣住了,她这朴实的笑竟有点似
曾相识。”使两个故事成为有机的整体。
并列式结构的线索,实际是事件或人物或时间地点的共同点。
(1)可以人物为线索,三个人物都是母亲或父亲,可以写《那些卑微的母亲》或《柔软的父亲》。
(2)可以情感态度主旨为线索,人物都是小人物,生活艰辛但乐观向上,那么艰辛却乐观(微
笑)就是线索,如《笑着走下去》。
(3)可以时间或地点为线索,如故事都发生在雪天,可以写《走进一片雪花的温暖》或《素颜
如雪》。如故事指一瞬间对人终生的影响,可以写《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
考点训练
1.给下面四个素材,设置线索,使它们可以两两并列呈现在一篇文章里。
(1)豆腐王。
虽然豆腐王的生意好,但也有尴尬的时候。每当城管一来,老王就立即停下手中的事情,麻利
地将锅碗瓢盆收进推车里,“刷”一声没了影儿,每次都赶在别的推车前面消失。可是当城管一走,
老王迅速地推着他的那辆食品车又回来了,依旧面带微笑,“老李好啊!废品这年头赚钱吗?”“嘎
吱嘎吱”的声音和热情的问候声又响亮地回荡在小区门口。
真希望老王办个营业执照啊!这样子每当伴着夕阳散步时,就能堂堂正正地品尝豆腐王的美味
了。
(2)送餐员。
送餐员穿着一身红黑的工装出现在我眼前。他头上还像往常一样戴着头盔,衣服上的雨水“滴
答滴答”地滴在地面上。头盔上雨水向下流,几乎遮盖住了他的视线,十分狼狈,像一只落汤鸡。
他见到我后,立即将头盔取下放在地上,摘下了厚重的手套,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有点生气:本
身天气就不好,送餐比平常慢多了,还打了好几次催促电话,可是到现在才送来!这些数落的话还
没有来得及脱口而出,他阳光的笑容的脸和一句“请您先核对一下您的发票”,让我的话又憋了回
去。
线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乞讨者。
她们每走一步,就冲着两边的乘客伸出干瘦如柴的手,颤抖着拿起小碗,乞求道:“好心人,
给点儿钱吧,给点儿吧……”
看着她们这幅模样,我的心一阵颤抖,不由自主地掏出了口袋里所有的钱扔进了老奶奶的碗里。
我转身走后,他们一直喃喃道:“好心人,大吉大利,菩萨保佑……”之后,便又唱着那凄凉的歌
191
厚积薄发 赢在中考——语文
声走进了另一节车厢。
(4)卖花生米的老妇人。
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
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 ”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
有人理会她的问询。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
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
我问:“是新花生吗 怎么卖呀 ”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
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线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3分)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会有芳邻,有德的国家必有友邦……
凡有德者,都不会孤单,一定有亲近的朋友。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不少于 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
代替。
【审题解析】
关键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意角度】
以小见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实入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材选取】
社会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
高效提分 源于优学
【文章分析】

高原的天,蔚蓝而澄澈,四周弥漫的是大自然的生机气息,海拔三千多米的黄龙,笼在一片氤
氲的水雾之中。
在山脚,向上的索道绵延,隐没在云雾缭绕的山间。我们要先坐上缆车直达山顶,从上到下游
览,既轻松又不会有太强的高原反应。
售票处的长廊早已排起了长队,我在长廊中候着,看着那长龙一般的队伍,我无奈倚靠在栏杆
上。站在我身后的是一家四口,一对夫妇带着老人与孩子。那个小男孩坐在爸爸肩头,望向那售票
处,水灵灵的大眼睛溢满了焦急之色,不住地问:“什么时候才轮到我们啊,刚才站着我腿好酸。”
一旁的老爷爷也有些累,半坐在栏杆上。又过了好一会儿,前面只剩下几家人了。小男孩有些着急
了起来,我望向小男孩,对那位叔叔说:“不然你们先来买票吧,我们一家人让你,小家伙都等着
急了。”叔叔愣了一下,随即露出微笑:“谢谢你啊,能让我们先买票。”小男孩眼中的焦急的神
色被惊喜所替代,兴冲冲地从爸爸肩头上爬下来。我的心也被一阵暖流溢满,让,是如此的令人快
乐,温暖了他人,也温暖了自己。
乘着缆车快速向上,下方是茂盛的原始森林,周身被云雾围裹,沁凉而清新。下了缆车,四周
是一片的静谧,低低的谈话声混着阵阵鸟鸣,踏在木栈道的笃笃声音是大自然的节拍,山溪奔流而
下,池上水汽缭绕模糊了浅水下鹅黄的钙华围堤,几簇灌木在水中矗立,山溪冲刷,哼出串串低吟。
我兴奋地东瞧西看,一会儿放眼追逐几只过往的飞鸟,一会儿俯身细看几根细草上的小甲虫,
我刚兴奋了一会儿,高原反应带来的头疼便向我袭来。我皱着眉头,没有了观赏景物的兴致,只想
找到一个氧吧。我向着最近的一个氧吧走去,可那儿人满为患,走进去,座位上坐满了吸氧的人,
我只好站在一边,忍着头疼等待着。这时,一个大姐姐注意到了我,站起身来,微笑着对我说:“你
先来吸吧,我高原反应不严重,等一会儿没关系的。”我惊喜地看着她,冲她一笑:“谢谢你让我
先吸氧。”坐下来,心中洋溢着温暖,被让,同样也是一种温暖的感受。
让与被让的感受是如此同样温暖,人人都多一份礼让他人的心,这人世间又将会变得更加温暖。
高原上微凉的雾包裹着我,心充满了幸福与温暖。
学会礼让吧,礼让过后的温暖更是泛着生命中最无瑕的清辉。
【写作结构】——并列突进式结构
开头:
中间
事件一:
事件二:
结尾:
【写作结构发散】——根据上面你所写的素材,任选一种写作结构,写出你的作文提纲。
开头:
193
厚积薄发 赢在中考——语文
中间
事件一:
事件二:
结尾:
【写作】
194
高效提分 源于优学
400
600
195
厚积薄发 赢在中考——语文
1.社会类常见素材积累。
社会现象:让座、扶老人、环境保护、共享单车——和谐。
弱势群体:环卫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小摊贩、乞讨者——关爱。
2.社会类写作常见结构。
(1)并列式结构。
开头:景物描写式开头
故事片段一+总结
故事片段二+总结
故事片段三+总结
结尾:回首线索,感悟升华
(2)正反对比式结构。
开头:景物描写式开头
反面事例一+总结
正面事例二+总结
结尾:回首线索,感悟升华
3.并列式结构线索设置。
并列式结构的线索,实际是事件或人物或时间地点的共同点。
(1)可以人物为线索,三个人物都是母亲或父亲,而且母亲们的共同点是卑微,父亲的共同点
是柔软。可以写《那些卑微的母亲》或《柔软的父亲》。
(2)可以情感态度主旨为线索,人物都是小人物,生活艰辛但乐观向上,那么艰辛却乐观(微
笑)就是线索,如《笑着走下去》。
(3)可以时间或地点为线索,如故事都发生在雪天,可以写《走进一片雪花的温暖》或《素颜
如雪》。如故事指一瞬间对人终生的影响,可以写《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
196第六章 社会类写作
考点精讲板块 考点训练
《豆腐王》《送餐员》 线索:艰辛却乐观
《乞讨者》《卖花生米的老妇人》线索:那些卑微的母亲
实战演练版块
【审题解析】
关键词:“德不孤,必有邻”,考生可从“邻”的角度切人,写跟有德行的交朋友,提升了自我品行;或从
“君子”的角度切人,写有德行的人并不会孤单,君容易找到志同道合之人;还可以从综合的角度切人,
写要用自己的德行去感染、影响边的人;我们要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用自己的涵养去影响身边的人。
【立意角度】
以小见大:让座与被让座
从实入虚:从公交车女乘客与司机争吵引发公交车坠桥,联想到冷漠、事不关己的态度必将害人害己,而
心宽则天地宽。
【素材选取】
社会类
苏轼一生光明磊落,为人正直。变法派欲置其于死地,其门人子弟对他不离不弃,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
元老上书救援,就连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上书劝谏宋神宗,“乌台诗案”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
从轻发落。
梁启超家族传承着精忠报国的高尚品德,梁启超年轻时就发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的慷慨陈
词,整个家族秉承这一信条,以此作为读书、求学的目标,梁启超的九个子女,人人成才,各有所长,满
门俊秀。梁氏家族吸引林长民等一批爱国学者与其长期交往,并结为秦晋之好。
【文章分析】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题记
高原的天,蔚蓝而澄澈,四周弥漫的是大自然的生机气息,海拔三千多米的黄龙,笼在一片氤氲的水
雾之中。
在山脚,向上的索道绵延,隐没在云雾缭绕的山间。我们要先坐上缆车直达山顶,从上到下游览,既
轻松又不会有太强的高原反应。
售票处前的长廊早已排起了长队,我在长廊中候着,看着那长龙一般的队伍,我无奈倚靠在栏杆上。
站在我身后的是一家四口,一对夫妇带着老人与孩子。那个小男孩坐在爸爸肩头,望向那售票处,水灵灵
的大眼睛溢满了焦急之色,不住地问:“什么时候才轮到我们啊,刚才站着我腿好酸。”一旁的老爷爷也
有些累,半坐在栏杆上。又过了好一会儿,前面只剩下几家人了。小男孩有些着急了起来,我望向小男孩,
对那位叔叔说:“不然你们先来买票吧,我们一家人让你,小家伙都等着急了。”叔叔愣了一下,随即脸
露出微笑:“谢谢你啊,能让我们先买票。”小男孩眼中的焦急的神色被惊喜所替代,兴冲冲地从爸爸肩
头上爬下来。我的心也被一阵暖流溢满,让,是如此的令人快乐,温暖了他人,也温暖了自己。
乘着缆车快速向上,下方是茂盛的原始森林,周身被云雾围裹,沁凉而清新。下了缆车,四周是一片
的静谧,低低的谈话声混着阵阵鸟鸣,踏在木栈道的笃笃声音是大自然的节拍,山溪奔流而下,池上水汽
缭绕模糊了浅水下鹅黄的钙华围堤,几簇灌木在水中矗立,山溪冲刷,哼出串串低吟。
我兴奋地东瞧西看,一会儿放眼追逐几只过往的飞鸟,一会儿俯身细看几根细草上的小甲虫,我刚兴
奋了一会儿,高原反应带来的头疼便向我袭来。我皱着眉头,没有了观赏景物的兴致,只想找到一个氧吧。
我向着最近的一个氧吧走去,可那儿人满为患,走进去,座位上坐满了吸氧的人,我只好站在一边,忍着
头疼等待着。这时,一个大姐姐注意到了我,站起身来,微笑着对我说:“你先来吸吧,我高原反应不严
重,等一会儿没关系的。”我惊喜地看着她,冲她一笑:“谢谢你让我先吸氧。”坐下来,心中洋溢着温
暖,被让,同样也是一种温暖的感受。
让与被让的感受是如此地同样温暖,人人都多一份礼让他人的心,这人世间又将会变得更加温暖。高
原上微凉的雾包裹着我,心充满了幸福与温暖。
学会礼让吧,礼让过后的温暖更是泛着生命中最无瑕的清辉。
【写作结构】——并列突进式结构
开头:用历史故事引入礼让的意义。
中间
事件一:我让别人先买票,感受到快乐和温暖。
事件二:高原缺氧,别人让我先吸氧。同样感受到温暖。
结尾:学会礼让吧,礼让过后的温暖更是泛着生命中最无瑕的清辉。
【写作结构发散】——根据上面你所写的素材,任选一种写作结构,写出你的作文提纲。
【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