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 赢在中考——语文
第四章 文言文主旨形象探究
1.能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能结合情节,分析文言文主旨。
题型 具体题目 来源 出处 分值
写乙文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18
情节主旨 封地的原因是什么?请从甲文解 (八上) 3
深圳
释。 《吕氏春秋》
吕蒙和“从学者”在读书方面遇到了 《孙权劝学》
什么相似的困难?对他们的困难, (七下) 2019
内容主旨 4
孙权和董遇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解决 《三国志·魏志·王肃 深圳
办法? 传》
《送东阳马生序》
结合选文,说说王导为什么“悲不自 2018
内容概括 (九上) 3
胜”? 广东
《晋书》节选
《出师表》
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 (九上) 2017
内容概括 3
天下称贤?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 广东
延州指使》
【开篇导引】文言文中对于概括内容,把握主旨的考查,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所述事件
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判断、推理,说出整个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或对材料内容进行评论等。我们学
习文言文,不但要学习积累一些经典句子,更要了解作者传达给我们的内容,包括文章刻画了什么人物,
叙述了什么事件,阐述了什么道理。从这些事件中看出人物的品质、事件的意义启示、文章的主旨等,而
36
高效提分 源于优学
这些内容也正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难点。
考点一:主旨情感
考点精讲
1.学会判断文言文主旨及作者情感题型。
(1)写乙文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的原因是什么?请从甲文解释。(结合主旨答题)2018
(深圳)
(2)刘禹锡居陋室不觉其陋,王子猷寄居不可无竹,两人所处的环境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生活实
际,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结合主旨答题)(2017深圳)
(3)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结合主旨答题)(2018山东)
(4)本文“后天下之乐”中的“乐”和《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结
合主旨情感答题)(2018云南)
总结归纳:“道理”“情感异同”“原因”类综合主旨解题“态度”等关键词,需要结合主旨进行解
题。
2.主旨情感题型的解答技巧。
(1)根据已有课内文言文对课外文言文有个大致的内容及主旨预判。
(2)揣摩标题。有些文言文的标题往往点出了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暗示文章的主旨,启迪思路。如
《孙子兵法·谋攻》我们便知道,这是一篇讲作战克敌方法的文章。从《天工开物》,我们便知道,这是
一篇讲解农业或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文章。
(3)精读首尾段,把握文章主旨。读懂首段和尾段,我们也就把握住了课外文言文的命脉。关键句子,如
主旨句、总结句。文言文的主旨也可根据文章的类型来概括。
3.不同主题文本阅读规律总结。
不同主题文本阅读规律总结
1.写景抒情类。比较主旨情感异同(景物),写景状物的文章旨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及借景喻理,
如《三峡》《短文两篇》。
2.写人叙事类。比较内容异同(人物、事件),写人的文章中心侧重于人物的性格品质,如《愚公移
山》《周亚夫军细柳》。
3.议论明志类。写事和寓言类的文章侧重说理,如《孟子》二章,《与朱元思书》。
4.注意文中的关键句子,如主旨句、总结句。文言文的主旨也可根据文章的类型来概括。
37
厚积薄发 赢在中考——语文
真题解析
(2017年 毕节中考)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
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
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
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
1.范仲淹“此乐何极”,欧阳修“乐亦无穷”,请分析两者“乐”的不同之处。(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两篇文章的主旨都是写“乐”,但在表达“乐”的时候有所不同。回答此题时,要注意题
目中的“此乐何极”和“乐亦无穷”在文章中的位置,确定是谁的“乐”。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
度。
欧阳修的“乐”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
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
笔记小结
文言文主旨判断方法
1.已知测未知。根据对比阅读中出现的课内文言文,预测课外文言文的情感主旨。
2.揣摩标题。同现代文阅读一样,标题往往点出了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暗示文章的主旨。
3.精读首尾段,把握文章主旨。
38
高效提分 源于优学
考点二:概括内容 分析情节
1.结合文言文翻译,学会判断概括故事情节及文章内容。
(1)结合选文,说说王导为什么“悲不自胜”?(2018 广东)
(2)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2017 广东)
(3)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2018四川南充)
(4)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2018安徽)
总结归纳:对于“为什么”和“原因”要根据故事情节分析内容,分条分点作答。
2.概括内容、分析情节的方法。
(1)审读题干,寻找区域。要认真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在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
从原文中找出或圈定与要求相对应的所有段落、语句,再加以归纳概括。
(2)辨别文体,联系背景。叙事类文言文应注意文中写了几件事;议论类文言文应注意作者主张什么,
反对什么,运用了什么论据材料。
(3)根据实情,准确表述、摘录,即直接摘录文章中相关的原词、原句作答,特别要注意抓关键词、
中心句和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拼接”,即将分散在文章各处的词句有机地拼接起来。“分析”,即对相
关内容进行整合分析、提取归纳等。
(4)审清题干,忌答非所问。要认真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在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
从原文中找出或圈定与要求相对应的所有段落、语句,再加以归纳概括。
真题解析
(2014 年 广东中考)
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
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
“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
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1.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3分)【内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考查对文言文整体内容的概括和把握,题干主要分析的是原因,即“国人称善”的目的。
通读全文,我们可以看到“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听从祁黄羊的
39
厚积薄发 赢在中考——语文
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由原文中的句子得出结论,用自己的话概括。
笔记小结
概括内容、分析情节的方法
1.审读题干,寻找并圈出文中相应的答题区域。
2.辨别文体,联系背景。注意叙事内容及表明情感态度的句段。
3.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分析、提取归纳。
4.审清题干要求,加以归纳概括。
考点三:人物形象分析
考点精讲
1.学会判断文言文中人物性格及品质题型。
(1)阅读【甲】【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2017黑龙江)
(2)潘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2018 浙江)
(3)依据选文,分别概括诸葛亮和曹真的特点。(2017 莱芜)
总结归纳:“怎样的人”“人物形象”“特点”“你的评价”结合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2.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1)从文中直接描写分析人物。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可直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思
想品质。如《送东阳马生序》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这一语句写出了宋濂小时候嗜学、勤学、苦学的品质。
(2)从文中侧面描写分析人物。他人的言行或景物的衬托,可帮助我们认识文中的人物。如《愚公移
山》中,通过“智叟”这一人物的言行与“愚公”进行侧面烘托,更凸显了愚公理想远大、思虑周全且不
惧艰难的品质。
(3)从具体事件中分析人物。将文中与人物相关的事件提炼出来,然后将事情的因果进行对比分析,
从中感知人物品性。如《聊斋志异·狼》中的屠夫,在“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情节变化中,
可看出屠夫是一个小心谨慎、胆大心细的人。
(4)从评价性句段中分析人物。如《河中石兽》最后一段“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
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中可窥见作者的情感态度,借此来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
40
高效提分 源于优学
真题解析
(2017年 黑龙江中考)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
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①
【乙】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 ,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赵无
②
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 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且赵
③
之于齐,隐蔽 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注释】①亲:指关系友好,亲近。②却:退。③隐蔽:指屏障。
1.阅读【甲】【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人物形象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本题先要找到人物做了哪些事情,从中提炼人物性格。其次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作、
心理等描写,认真分析其性格特点。甲文中“夫战,勇气也”“彼竭我盈,故克之”“吾视其辙乱,望其
旗靡,故逐之”。判断人物性格,乙文苏秦“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且赵之
于齐,隐蔽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判断人物性格。
笔记小结
人物形象分析
1.从文中直接描写中分析人物。
2.从文中间接描写中分析人物。
答题方法
3.从具体事件中分析人物。
4.从评价性句段中分析人物。
速记口诀 标题开头须关注,具体事件显性格,语言动作析特点,侧面描写起烘托。
(1)评价人物形象的前提,是要能读懂文言文,准确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概括分析人物言行,是以人物的某一品行品质为切入点,围绕着这一切入点在原文中
注意事项
找出体现人物此品行的具体事例,最后对事例进行概括即可。答题时,要看清楚题干是要
求用原文中的话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41
厚积薄发 赢在中考——语文
(一)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林道人诣谢公①。东阳②时始总角③,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在壁后
听之,再遣信④令还,而太傅留之。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遂抱儿归。
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⑤见!”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林道人:指晉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谢公:谢安,东晋名相,世称谢太傅、谢公。②
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 其父谢据早逝,下文“家难”指此事。③总角:古时儿童头结
发成小髻,指代小孩。④信:传信的人。⑤朝士:朝廷官员
1.有人说《世说新语》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请结合(甲)(乙)两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内容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欧阳修四岁而孤,母亲诲之学。家贫,以荻①画地学书。幼敏悟,读书辄成诵。及加冠,嶷然
有声②。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③中,读而心慕焉。且欲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修母尝谓之日:“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④甲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日:‘死狱也,求其生而不得。’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修闻而服”之终身。
(《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荻(dí): 植物名,形状像芦苇。②嶷(yí)然有声:很高的声望。③簏(lù):竹编的盛物器
具。④治:研究。⑤服:服从。
1.诸葛亮认为“才须学也”,请结合两文谈谈如何做才能学有所成。(3 分)【内容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2
高效提分 源于优学
(三)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竟不
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
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
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
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②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
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③掌大笑日:“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④中入两股间,今乃掉⑤尾而斗,
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选自《杜处士好画》)
【注释】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戴嵩:唐代画家。③拊(fU):拍。④搐(chù):收缩。 此指“夹”。⑤
掉:摆动。
1.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3分)【启示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四)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
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
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①,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
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②,多所像类③。林木高茂,略尽④甲冬春⑤。猿鸣至
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节选自《宜都记》)
【注释】①纡曲(yū qǔ):迂回曲折。②形容:形体和状态。③多所像类: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
状。④略尽:将尽。⑤冬春:冬春之交。
43
厚积薄发 赢在中考——语文
1.甲乙两文都属于写景美文,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请从乙文中找出侧面烘托的句子加以赏析。(3
分)【写作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2020年 北京中考)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
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
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
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
的。(4 分)【主旨分析】
材料一
秦穆公兴兵袭①郑,过周而东。郑贾人②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③郑伯之命,
犒④以十二牛,宾⑤秦师而却之⑥,以存郑国。
(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
材料二
时汉方事⑦匈奴,式⑧上书,愿输⑨家财半助边⑩。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
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
奴可灭也。”
(取材于《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
注:①[袭]偷袭。②[贾人]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③[矫]假托。④[犒]犒劳。⑤[宾]以客礼
对待。⑥[却之]使秦军撤退。⑦[事]这里指抵抗。⑧[式]卜式。人名。⑨[输]交纳。⑩[边]边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4
高效提分 源于优学
(六)
(2018年 深圳中考)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
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
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
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
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
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
1.乙文写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甲文进行解释。(3分)【原因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一:主旨情感
1.根据已有课内文言文做预测判断。 2.揣摩标题。 3.揣摩标题,精读首尾段。
考点二:情节内容
1.审读题干,寻找区域。 2.辨别文体,联系背景。
3.根据实情,准确表述。 4.审清题干,忌答非所问。
考点三:人物形象
1.概括事件窥个性。 2.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3.注意侧面描写。 4.结合人物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
45第四章 文言文主旨形象探究答案
真题精讲板块
考点一:主旨情感 真题解析
1. ①主体不同:前者是迁客骚人之乐,后者是太守之乐(或百姓之乐);②客体不同:前者是春季美景之
乐,后者是四时山水之乐 ;③原因不同:前者是因宠辱偕忘而乐,后者是因百姓乐而乐;④本质不同:
前者是个人之乐,后者是与民同乐。
考点二:概括内容 分析情节 真题解析
祁黄羊去私
1.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2 分)
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1 分)
【参考译文】
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这个地方没有长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回答说:“解狐适合。”平公说:“解狐
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平公(称赞)说:“好。”
就任用了解狐。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掌管军事的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
回答说:“祁午适合。”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
我的儿子是谁。”晋平公(又称赞)说:“好。”就任用了祁午。
国人都称赞这件事。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建议真好啊!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
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考点三:人物形象分析 真题解析
1.深谋远虑(或聪明智慧)(2 分)(如答说话讲究艺术只得 1 分)
实战演练板块
(一)
【答案】①《世说新语》内记录的大多是士人的言谈举止,而且喜欢品评人物,以此区分人物的品行的优
劣高下。②谢太傅一家,寒雪日家庭聚会的内容也是“讲论文义”,谢朗大病初愈,也要待客并与客辩论,
体现了学习对于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译文】僧人支遁去拜见谢公(谢安)。东阳(谢朗)那时还是小孩,病刚好身体不堪劳顿。他和林公讲谈,
说得很累。东阳的母亲在隔壁听他们辩论,两次让人东阳回去,都被谢太傅留住。于是她亲自出来,说道:
“我早年守寡,一生的寄托,都在这个孩子身上。”就把儿子抱回去了。谢公对同座的人说:“家嫂言辞感
人,实在值得称颂,遗憾不能让朝中官员一见!”
(二)
【答案】1 . ①须有“志”。明确志向,选定目标。②须能“静”。摒除杂念和干扰,保持宁静专一的
状态,专心致志学习。③须能“勤”。不怕苦累,刻苦勤奋地学习。④须惜“时”。善于利用时间,能在生
活中挤出时间来学习。(答对 3 点即可,每点 1 分)
【乙文译文】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亲自教导他学习。家境贫困,用芦管当笔在地上描画
着学习写字。(欧阳修)自幼聪敏颖悟,书读过就能熟记背诵。等到成年,(就)有了很高的声望。有一天,欧
阳修在废书篓中得到了唐朝韩愈的遗稿,读后心里十分钦慕。而且决心要与他比肩齐名。最终,(欧阳修)凭着
他的文章名满天下。
欧阳修的母亲曾经对他说:“你父亲做官的时候,常常秉烛研读公文,屡屡停卷而叹。我问他(叹气的原因),
就说:‘这是个死刑案啊,我想设法让他活下来,(可)办不到!’我说:‘可以让他活下来吗 ’你父亲就说:
‘设法让他们活下来却不能够,那么死去的人和我都没有遗憾。’”欧阳修听后终身遵循这个教导。
(三)
【答案】甲文示例: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1 分)乙文示例:(1)做什么
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2) 要注意观察生活,向生活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2 分)
【乙文译文】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处士,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牛一幅,
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
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
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角斗,画错了啊!”处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
(四)
【答案】(1)用“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来烘托山之高;(2)用“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以
动衬静,烘托出三峡秋景的清寒幽静。
【乙文译文】宜都记写道:“(江水)从黄牛滩向东进入西陵峡,到西陵峡的出口一百里左右,山水曲曲
折折,两岸山脉高峻、重重叠叠,不是日中,看不见太阳;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陡峭的石壁有的有千
丈左右,那石头是彩色的,形状大多像一些东西。树木高大茂密,到了春冬之交稍显凋零,猿啼的声音特
别凄清,在山谷中回响,清脆的声音传送不绝。”所说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
(五)
【答案】1.弦高本是普通商人(位卑),却在面对秦军侵略时挺身而出,以他的智慧和财产令秦军撤
退,保住了郑国。卜式作为普通百姓,虽无为官的才能与意愿,但也愿意捐出一半家产资助边防事业,为
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译文:材料一】
秦穆公派出军队攻打郑国,(军队)经过周国向东进发,郑国商人弦高去西边卖钮卖牛,在周郑两国
之间的路上遇到了秦国军队,于是就假托郑伯的命令,用十二头牛犒劳秦军,以礼相待,使秦军退去(指
让秦军怀疑郑伯已做好防守准备),用这样的方法让郑国得以保全。
【参考译文:材料二】
当时(指汉武帝时期)汉军正在边疆抵抗匈奴入侵,卜式向皇帝上书,希望交纳一半的家财来资助边
疆战事。皇帝派使者去问卜式:“你想做官吗?”卜式回答说:“我从小放羊,不熟悉为官之道,不想做官。”
使者又问:“(那)先生您想要什么呢?”卜式回答说:“天子想要诛杀匈奴,我认为贤人应该因节操(指
为国而战)不顾性命,有钱财的人应该上缴钱款,这样一来匈奴就会被消灭了。”
(六)
【答案】1.因为“寝之丘”土地贫瘠,地势凶险,选择这里不会被楚人、越人惦记,如果他的儿子贪图享
乐而选择了美地,将会遭到进攻和抢夺。孙叔敖这一选择正是体现了【甲】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
理。
【乙文译文】孙叔教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楚王多次封赏我,我没有接受,假如我死后,楚王
就会封赏你,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个名叫寝之丘的地方,这地方贫瘠,
而且名声很难听。楚国人敬畏鬼神,而越国人信鬼神以求福。可以长时间享有的,大概只有这个地方。”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用肥沃的土地封给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推辞了,请求楚王把寝之丘封给自己,
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失掉这块封地。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明白不把世人所认为的利益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
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道的人比普通人高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