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3精练精析:第4专题 谏太宗十思疏(苏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必修3精练精析:第4专题 谏太宗十思疏(苏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06 11: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专题 谏太宗十思疏
【学业达标评价】
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1~5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治理得好,太平)
B.人君当神器之重 (处于)
C.能克终者盖寡 (能够)21世纪教育网
D.则纵情以傲物 (自己以外的人)
【解析】选B。当:主持、承担。
21世纪教育网
【解析】选D。而:却,转折连词。A.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的,助词。B.其:这样,代词/难道,副词。C.者:表停顿,助词/……的人,代词。
3.与“居安思危”中的“危”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永保无疆之休
B.貌恭而不心服
C.去今之墓而葬焉
D.亦以明死生之大
【解析】选D。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大”,译为“重大的意义”。
4.下面的句子对原文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固本浚源”为喻来说明君主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一定要“积其德义”。因此,“德义”是君主应具备的重要品质。
B.古代的君主能创业却不能守成,主要与他们品德的衰微有关,这是一种普遍的规律。魏徵以此说明太宗要守成力量已经不足了。
C.作者认为治国仅靠“严刑”、“威怒”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以德义来赢得民心,最终消解人民心中的“怨”,才能取得社稷的稳定长久。
D.节选的两段分别从设喻和历史经验的角度来说明“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解析】选B。魏徵的用意是提醒太宗,“守成”要注重积“德义”,而不是说太宗力已不足。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我听说要使树木长得高,就一定要加固它的根;要使泉水流得长远,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使国家安定,就一定要多积聚道德仁义。21世纪教育网
(2)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民众;他们像水一样,可以载船(拥戴皇帝),也可以翻船(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该特别谨慎对待的。
二、在下文标号的横线处续写句子。要求:ɑ.续写的句子要符合文意,与上下文衔接自然,文意贯通。b.(1)(2)处的句式要与它前面画线的句式相同。c.(3)句要从正反两面对整段文字作总结。
历史是一面镜子。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呢?(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呢?(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上所述,不难看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假如当初袁绍能礼贤下士,虚心听取许攸的劝告,何至于痛失乌巢、兵败官渡呢
(2)如果当初唐太宗不听取魏徵的逆耳忠言,又怎么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呢
(3)善听人言者,昌;拒纳人言者,亡(或:纳谏者,昌;拒谏者,亡)
三、(1)将下面画线部分的散句改为整句。
散句:生活中时常会有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沉思。
整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面整句改为散句。
整句:花园里开满了红、黄、白三色鲜花,风儿一吹,犹如跳动的火焰、闪闪发光的金子和即将飘落到地上的雪花。
散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使你激昂、欢乐、忧愁、沉思。
(2)花园里开满了鲜花,风儿一吹,红的像火焰在跳动,黄的像金子在闪光,白的像雪花在飘落。
【素能综合检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永保无疆之休 休:美好,福祉
B.夫在殷忧 殷:深
C.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冲:前进,进取
D.简能而任之 简:挑选,选拔
【解析】选C。冲:谦虚。
A.两个“而”相同,两个“以”也相同
B.两个“而”不同,两个“以”相同
C.两个“而”相同,两个“以”不同
D.两个“而”不同,两个“以”也不同
【解析】选D。①而,转折连词。②而,顺承连词。③以,连词,“用来”。④介词,“用”。
3.下列断句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傲物则/骨肉/为行路21世纪教育网
C.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
D.何必/劳神苦思[21世纪教育网
【解析】选C。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
4.下列句子意思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最终免不了心怀不轨,表面恭顺而内心不服。)
B.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确实能见到喜欢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
C.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勇敢的人竭尽他们的力量,仁爱的人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人献出他们的忠诚。)
D.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
(文臣武将争着做好自己的事情,国君和大臣没有烦忧的事,可以尽情到河南旅游了。)
【解析】选C。A.“终苟免而不怀仁”应为:最终苟且以求免于刑罚。B.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见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D.“豫游”应译为“出巡游玩”。
5.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欲流之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积其德义。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高危,______________;惧满溢,______________。
(1)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
(2)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3)则思谦冲以自牧 则思江海下百川
21世纪教育网
【解析】选A。A项“经常/每次”;B项“用尽”;C项“把(它)当做”;D项“确实”。
7.下列各句全部属于唐太宗重用魏徵原因的一组是( )
①徵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②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
③魏徵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
④徵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
⑤(太宗)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⑥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⑥
【解析】选D。②⑤分别写太宗信任魏徵的言行,而非重用的原因,据此可排除含②或⑤的选项,故答案为D。
8.下列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魏徵竭尽全力为太宗效劳,他前后共进谏二百多件事,每件事都有称赞太宗的意思,所以深得太宗器重。
B.魏徵为能遇上像太宗这样知己的国君而高兴,他说是太宗引导他劝谏,他才敢直谏,不然,他也不敢去冒犯皇帝的。
C.太宗认为魏徵挑拨他与隐太子的关系,其罪甚于射中齐桓公带钩的管仲,因而他对魏徵的信任也超过了齐桓公对管仲的信任。21世纪教育网
D.太宗认为魏徵正直无私,因此选他来辅导帮助隐太子建成,并且允许身患疹病的魏徵躺着教育太子。
【解析】选B。A项“称赞太宗”一说有误,原文中“皆称朕意”中“称”的意思是“适合,合乎”。C项所表述的因果关系不能成立,且不符合原文意思。D项辅导的不是隐太子,该项将“太子”与“隐太子建成”混淆了。
9.将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徵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2)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能够提拔重用他,自比古人应无愧色!魏徵常常不顾情面恳切劝谏,不允许我做错事,这就是我器重他的原因。
(2)用铜做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历史做镜子,可以知道天下兴亡和朝代更替的原因;用人做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
www.
www.
www.
www.
www.
www.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www.
www.
www.
www.
www.
www.
www.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