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00以内数的认识
第1课时 1000以内数的认识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第74~75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数的含义和作用。
2.使学生能大致估出1000以内物品的数量,培养学生的数感。
3.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掌握十进制关系。
难点: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数的数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教材第74页情景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非常有趣的数学课。
这是宽敞、明亮的体育馆,你能猜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吗?
(1)比100多得多。
(2)5000人。
(3)8000人。
……
我们以前学过百以内的数是怎么数的?
明确: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
揭题:如果数目比较大,我们还是这样一个一个地数,显然就不恰当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研究1000以内的数。
二、学习新课
1.认识1000以内的数。
出示教材第75页例1。
(1)如果我们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多少?
明确:10个一是十。
(2)如果我们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多少?
明确:10个十是一百。
(3)看图中的小木块有多少?该怎样数呢?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一下,告诉大家你数出的个数是多少?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要说清是怎样数的。
明确:先数出最下边的一行是10块,然后就一行一行地数出最前面的一排是100块,最后就一百一百地数,发现有10排,也就是10个一百。
(4)10个一百又是多少呢?
明确:先数出一列有10块,然后一列一列地数,也就是一十一十地数,发现最下面的一层是100块,后来就一百一百地数,结果是一千。
小结: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2.数学小活动——拨数游戏。
出示教材第75页做一做。
同桌互相监督边拨珠边数数,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指定学生数数,其他人认真倾听并作出评价。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数数的过程中,体会十进制关系,帮助学生掌握数数的策略。
三、巩固反馈
1.一千里面有( )个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十里面有( )个一。
2.按要求数一数。
(1)从九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四百六十。
(2)从六百九十七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七百零四。
第1题:10 10 10
第2题:略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认识
10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反思
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是课内外相结合的一个纽带。本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实际生活,通过自己经常看到的体育馆的座位,帮助学生形成对较大数的初步印象。教学过程重视创造学习情境和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活动中体会、思考关于数数有什么发现。这些数数的方法不是教师教给学生,而是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自己感悟、总结出来的。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青年财富
有一个青年总是抱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这天,他无意中遇到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老人见他愁容满面,于是问道:“年轻人,你为什么这样不开心?”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那么穷?”年轻人说。
老人由衷地说:“穷?你很富有啊!”
年轻人问道:“富有?我怎么不知道?这从何说起?”
“假如去掉你一只手,给你10000元,你愿意吗?”老人问道。
“不愿意!”年轻人肯定地回答。
“给你100万让你马上变成80岁的老人,你愿意吗?”
“用1000万来换取你的生命,你愿意吗?”“当然不愿意!”
“这就对了。你已经有超过1000万的财富了,为什么还哀叹自己贫穷呢?”老人微笑着说。年轻人恍然大悟。
第2课时 1000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千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教材第76~78页例2~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每个数的组成。
2.使学生正确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的数字的意义。
3.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逐步提高数感。
重点难点
重点:数位的意义、数的组成。
难点: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
教具准备
课件PPT、小棒、计数器、算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对于千以内数的认识,你们都知道什么呢?
二、学习新课
1.数的组成(1)与读、写。
出示教材第76页例2。
(1)你能很快数出有多少个圆点吗?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
明确:①先数出10个,再10个10个地数出100个,这样很容易看出这些圆点比100个要多。
②先数出100个圈起来,然后继续这样圈,发现圈了2个圈也就是2个一百后,还剩三十五个圆点,合起来就是二百三十五个圆点。
(2)有二百三十五个圆点,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这个数吗?
明确:①用小棒表示这个数,因为我们以前摆小棒都是10根一捆,这样我们数出10捆就是100根,再捆成一大捆,这样的2大捆就是2个百,再数出3小捆就是3个十,最后数出5根,合起来就是235。
②用计数器表示,在百位上拨2个珠子表示2个百,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表示3个十,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表示5个一,这样合起来就是235。
……
(3)我们一起来看计数器,百位上有2个珠子,对着百位写2,表示百位上的2个百;十位上有3个珠子,对着十位写3,表示十位上的3个十;个位上有5个珠子,对着个位写5,表示个位上的5个一,这样合起来就写作:235,读作:二百三十五。
(4)出示教材第77页“做一做”第1题。
明确:一排小木块是100个,这样有4个百;一摞小木块是10个,这样有6个十;还有8个单独的小木块,这样有8个一,合起来这个数是468。
(5)出示教材第77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尝试自己完成练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并适时作出评价。
2.数的组成(2)。
出示教材第77页例3。
(1)看图填空,说说有多少个彩点?
明确:从图中能看出来是在一百一百地数,那么就应该填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
(2)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①10个一百是一千。
②九百再加上一百就是一千。
(3)谁知道一千里面有多少个十?
明确:一千里面有100个十。
原因:一百里面有10个十,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也就是有100个十。
……
(只要学生回答得合理就要给予肯定)
3.用算盘数数和记数
出示教材第78页例4。
(1)在古代,人们还用算盘表示数,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算盘。
教师出示算盘,向学生介绍算盘的各部分名称。强调:一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1。
讲解:在算盘上表示出563,首先要在算盘上确定好数位,然后在个位上拨3个下珠表示3,在十位上拨1个上珠表示5和1个下珠表示1,合起来表示6,在百位上拨1个上珠表示5,这样合起来表示的数就是563。
(2)出示教材第78页“做一做”。
组织学生在算盘上表示数,并展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评价,以鼓励为主。
三、巩固反馈
1.填空。
(1)由6个百、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 )。
(2)由5个百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 )。
(3)由1个一、2个十和7个百组成的数是( )。
(4)由9个百、5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数是( )。
(5)由4个百、3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 )。
(6)由3个百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 )。
2.用3,6,9能组成哪些三位数,请你记录下来,并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组成。
第1题:(1)632 (2)590 (3)721 (4)957 (5)436 (6)306
第2题:369 396 639 693 936 963 说组成略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
例2: 例3:1000里面有100个十。
写作:2 3 5 例4:认识算盘。
读作:二百三十五
这个数由2个百、3个十和5个一组成。
教学反思
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感悟出来的。本节课让学生先数出有多少个小圆点,是建立数感的第一步。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对小棒具体数量的感知与体验,是学生建立数感的第二步。同时,在这样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多位数写法歌
写数要从高位起,
哪位是几就写几。
哪一位上无单位,
用“0”顶位要牢记。2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第1课时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第82~84页例5,例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掌握数位顺序表。
2.让学生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数万以内的数。
3.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数位的意义。
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老师请大家先欣赏一幅图片,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出示教材第82页最上面的图)
(1)知道了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和铁路桥各自的长度。
追问:能试着读出这两个数吗?
明确: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四千五百八十九米,铁路桥长六千七百七十二米。
(2)你们发现这两个数和以往我们接触的数有什么不同吗?
明确:这两个数较大,超过了1000,但是最高位是千位,读法和前面学习的千以内数的读法是相同的。
揭题:的确如此,这两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位,读法与千以内数的读法相同。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大的数是大量存在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大数——万以内数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1.数位顺序表。
出示教材第82页例5。
(1)之前我们一起数过这样一个由小木块堆成的正方体一共有多少小木块?(出示教材第82页例5图中的一组木块)
明确:1000块。
(2)请同学们再来一起数一数,好吗?(一组一组地增加木块)
明确:一千、二千、三千、四千……九千、一万。
(3)这样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呢?
明确:10个一千是一万。
(4)谁能告诉大家,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位?
明确:我们认识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我们可以把这些数位做成数位顺序表。
数位顺序表
……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5)出示教材第83页“做一做”。
学生在小组里进行数数、拨数练习,教师进行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2.数的组成。
出示教材第83页例6。
(1)你有办法知道图中有多少颗星星吗?
明确:①10个一百就是一千,这些星星肯定要比一千多得多。
②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小正方形内就有一百颗星星,数出10个小正方形就是一千颗星星,这样一千一千地数就比较容易了。
③一千一千地数之后发现,有2个一千是二千,还有四百五十八颗,合起来就是二千四百五十八颗。
(2)你能把这个数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吗?告诉大家这个数的组成。
明确:在个位上拨8个珠子表示8个一,在十位上拨5个珠子表示5个十,在百位上拨4个珠子表示4个百,在千位上拨2个珠子表示2个千,这样就表示2458。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84页“做一做”。
第1题:3254
第2题:四千八百七十六由4个千、8个百、7个十和6个一组成。九千九百由9个千和9个百组成。五千零七由5个千和7个一组成。(计数器表示略)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例5:10个一千是一万。
数位顺序表
……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例6:二千四百五十八是由2个千、4个百、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写作2458。
教学反思
数学问题应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已有知识,让学生初步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本课引入部分,采取引导学生读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使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大数,体会认识大数的必要性。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十进制的由来
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十进位值制就是中国的一大发明。在商代时,中国已采用了十进位值制。从现已发现的商代陶文和甲骨文中可以看到当时已经能够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13个数记十万以内的任何自然数。
第2课时 10000以内数的读写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万以内数的读写(教材第85~86页例7、例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有0),并且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2.让学生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重点难点
重、难点: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末尾、中间有0)
教具准备
课件PPT、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同学们,还记得数位顺序表吗?把你们知道的告诉大家。
(从右边起,数位顺序表中的数位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千以内的数我们是怎样读、写的?
明确:①我们在读、写千以内的数时,都是按照从高位到低位的顺序进行的。
②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
二、学习新课
1.10000以内数的读法。
出示教材第85页例7。
(1)先说出计数器上的数各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再读出来。
明确:①3745读作:三千七百四十五,是由3个千、7个百、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②2080读作:二千零八十,是由2个千和8个十组成的。
③6009读作:六千零九,是由6个千和9个一组成的。
(2)你发现万以内的数是怎样读的?
明确:①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
②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
小结:万以内的数的读法是,从高位读起,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出示教材第85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指定学生回答,并作出适当评价。
(4)出示教材第85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读数,教师要适时给予评价,以鼓励为主。
2.10000以内数的写法。
出示教材第86页例8。
(1)拿出计数器,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的数,再写出来。
学生自己拨数,并写数,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重点说清想法。
(2)你知道万以内的数应该怎么写吗?
明确:①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
②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4)出示教材第86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尝试独立写数,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后,组织交流汇报。
(5)出示教材第86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填数后汇报交流: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
①图上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
明确:图上的一大格表示1000,一个大格里面有10个小格,而1000里面有10个100,这就说明一个小格表示100。
②你能在图上标出3700、6500和9900吗?
明确:图上的3700就是从3000往后数7个小格的地方,表示3700;同理,6500就是6000往后数5个小格的地方,表示6500;9900就是从9000往后数9个小格的地方,表示9900。
③10000里面有多少个100
明确:从图中很容易看出一个大格是10个100,这样一十一十地数,结果就会发现10000里面有100个1000。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学会万以内数的读写了吗?
板书设计
10000以内数的读写
读法:从高位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写法: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教学反思
万以内数的读、写是在学生学习了千以内数的读、写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是学生在读、写过程中的难点。所以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利用计数器拨珠,学生看着计数器读数,说出各数的组成,为了能更好地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安排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并写数,使中间或末尾的0在不同数位上及不同个数的0的各种形式,通过不同题型体现出来。通过不同的例子总结出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多位数读法歌
读数要从高位起,
哪位是几就读几;
每级末尾如有零,
不必读出记心里;
其他数位连续零,
只读一个记仔细。
第3课时 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材第90页例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用符号和语言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难点: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个数就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再读写出这个数。(请学生拨出不同的数)
你们知道这些数中哪个大,哪个小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学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二、学习新课
探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出示教材第90页例9。
(1)看这四种电视机的价格,任选两种比一比,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后,组织学生汇报。
汇报1:选的是1号和2号,因为940是三位数,不够一千;1899是四位数,超过一千,所以940<1899。
汇报2:选的是3号和4号,虽然1350和2365都是四位数,但是可以比较它们的最高位,1个千比2个千小,所以1350<2365。
汇报3:选的是2号和3号,1899和1350这两个数都是四位数,并且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都是1个千,所以只好比较下一位,也就是百位上的数,百位上8比3大,所以1899>1350。
(2)通过刚才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就比较下一位……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3)出示教材第90页“做一做”。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后,组织交流汇报。
三、巩固反馈
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9811000 6980789
6910619 70827208
13782341
< > > < <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例9:940<1899 1350<2365 1899>1350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相对简单,大多数学生能正确掌握位数不同的两个数的大小比较。对于位数相同且数字相近的两个数的大小比较的准确率相对较低。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多位数大小比较歌
位数不同比大小,
位数多的大,
位数少的小,
位数相同比大小,
高位比起就知道。
第4课时 准确数、近似数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准确数和近似数(教材第91页例10)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和估数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准确数和近似数。
难点: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做游戏:教师指定一个四位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直到猜中为止。
二、学习新课
认识准确数与近似数。
出示教材第91页例10。
(1)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并交流发现的信息。
(2)图中两人关于参赛运动员人数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明确:①9985这种说法特别精确。
②9985接近10000,10000是一个近似数,更容易记住,说成将近10000也是可以的。
(3)在生活中,有的时候不需要用准确数,用近似数就可以了。你还能举出用近似数的例子吗?
举例:①我们国家大约有14亿人口。
②一部手机售价是2000元左右。
……
(只要学生举例合理就应予以肯定)
(4)出示教材第91页“做一做”。
①陈东家到学校有603米,约是600米。因为603接近600。
②洗衣机售价为3198元,约是3200元。因为3198接近3200。
③新长镇有9992人,约是10000人。因为9992接近10000。
三、巩固反馈
写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718≈ 603≈ 509≈ 691≈
879≈ 3012≈ 4198≈ 5388≈
700 600 500 700 900 3000 4200 5400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分辨准确数与近似数了吗?
板书设计
准确数、近似数
9985是准确数,10000是9985的近似数。
生活中,有时候不需要用准确数,就用近似数(接近准确数的整十、
整百、整千、整万的数)表示。
教学反思
1.结合教学内容,联系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让学生从身边找例子,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同时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乐趣。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习惯。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巧学易记
四舍五入方法好,近似数值很好找。
取到哪位看下位,记得同“5”比大小。
是5大5前进1,小于5的全舍去。
等号换成约等号,使人一看就明了。第7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学习目标总览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位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材的编排要让学生体会到,一方面,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另一方面,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与数有关,利用数可以进行简捷而丰富的信息交流。教学中除了重视学生的基础教学之外,根据课程标准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自信心和正确的学习态度等,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眼。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够用符号和语言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个数位的名称,识别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提高学生的数感。
课时分配
1 1000以内数的认识 2课时
2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4课时
3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2课时
教学建议
1.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必须体现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认识数。事实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万以内数的知识,这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资源和必备的基础。
2.组织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要组织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紧张有趣的活动中形成万以内数的概念,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培养学生的数感,是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逐步培养。教师要重视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发展。
4.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总体目标之一。在教学中,除重视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外,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重视学生意志的锻炼,建立自信心,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责任感。3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第1课时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材第95页例11、例1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探索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掌握口算整百、整千数进(退)位加减法。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积极合作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难点: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能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近些年,我国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国家政策好,农民伯伯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大家看,这是张爷爷家刚刚添置的彩电和冰箱。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例11图)
彩电1000元,冰箱2000元。
帮爷爷算算买这两样电器一共花了多少钱,解决这一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呢?(加法)
解决这个问题要把1000和2000加起来,而这里的1000和2000都是整千数,今天我们就学习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二、学习新课
1.探究整千数的加减(不进位、不退位)计算方法。
出示教材第95页例11。
(1)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
汇报1:1000是1个千,2000是2个千,1个千加2个千就是3个千,也就是3000。
汇报2:因为1+2=3,所以1000+2000=3000。
(2)谁能算算冰箱比电视贵多少钱?
明确:应该用减法计算,列式为2000-1000,与加法计算类似,2个千减1个千还剩1个千,所以2000-1000=1000。
2.探究整十数、整百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出示教材第95页例12。
(1)如何计算80+50=?
明确:就是计算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所以80+50=130。
(2)130-50又该怎么算呢?
明确:①80+50=130,所以130-50=80。
②我们也可以这样想,130是13个十,从13个十里面去掉5个十,还剩8个十,所以130-50=80。
(3)那么900+600呢?1500-600呢?
明确:同样的,9个百加6个百就是15个百,即1500,所以900+600=1500,1500-600=900。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95~96页“做一做”。
第1题:600 9000 120 1700
200 6000 70 800
第2题:(1)700+800=1500(袋)
(2)1500-1000=500(袋)
(3)略
四、课堂小结
你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了吗?
板书设计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例11:1000+2000=3000
2000-1000=1000 例12:80+50=130 900+600=1500
130-50=80 1500-600=900
教学反思
让学生口述算法和理由,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讲清楚为什么这样算,这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教学开放了,学生怎样想就怎样算,学生的能力就展现出来了。教学方式改变了,课堂上不是教师一讲到底,而是把思考的空间交给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学生的潜能被激发,学生的想法就能大胆地表现出来,便形成了精彩的课堂。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是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计算整百、整千数进(退)位加减法时,可以把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转化成20以内的加减法。
第2课时 解决问题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教材第96页例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加、减法估算解决问题,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估算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用加、减法估算解决问题。
难点: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一个电饭煲287元,一台微波炉495元,老师带800元能各买一件吗?同学们试着算一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的。
二、学习新课
用估算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出示教材第96页例13。
(1)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明确:知道了电话机和电吹风的价格,问500元够不够买这两件商品。
(2)该怎样解答呢?
(方法一)可以把358和218这两种商品的价格加起来,看看超没超过500。其实我们不用实际计算这两个数相加,因为300+200=500,而电话机的价格超过了300元,电吹风的价格也超过了200元,所以这两种商品的总价会比500元多,当然就不够了。
(方法二)可以这样想,从500元里面先去掉300多元买电话机,这样剩下的就不足200元,当然就不够买电吹风了,所以500元还是不够。
……
(3)再想一想:带700元够吗?
明确:我们可以把358看作400,这样700-400=300,实际还剩300多元,所以买200多元的电吹风就够用了。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98~99页“练习十九”第6~8题。
第6题:900+900+900=2700(名) 2700<3000,能坐下。
第7题:500-300=200(厘米) 240>200,剩下的彩带不够。
第8题:900+700=1600(把) 1600>1500,够了。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13:358+218>500,买这两件商品,500元不够。
358+218<700,买这两件商品,700元够了。
在实际问题中,近似运算往往比精确运算更重要,不单单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在工程问题和科学问题中,估算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
教学反思
本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因为学生已有这方面的计算经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并交流。而利用近似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需要学生在讨论中明白要结合实际考虑,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估算问题
解决“够不够”的问题时,可以把准确数估成整千、整百或整十的近似数,也可以把准确数估成几千几百或几百几十的近似数,再根据多估或少估数据与实际数据比较进行判断,从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