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 2 课时 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 10 单 元 总 复 习
单元 知识模块 要点提示
第
5
单
元
:
混
合
运
算 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解决问题 (1)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
(2)在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小括号的使用
一、知识整理
单元 知识模块 要点提示
第
7
单
元
:
万
以
内
数
的
认
识 百、千、万之间的进率 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以内数的读法 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或连续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的0都不读
万以内数的写法 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有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有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占位
数的组成 一个数的千位、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字各是几,这个数就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
数的大小比较 位数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最高位上的数不同,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要看次高位,次高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大,否则继续比下去,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一、知识整理
单元 知识模块 要点提示
第
7
单
元
:
万
以
内
数
的
认
识 近似数 在生活中,有时候不需要准确数,就用近似数(接近准确数的整十、整百、整千、整完的数)表示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先把整百、整千数看作是几个百或几个千,就可以转化为20以内的加减法方法进行计算
估算 解决“够不够”的问题,可以利用估算的方法,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估成整十、整百、整千进行计算,再根据多估和少估数据与实际数据比较进行判断
一、知识整理
=49+25
=74
=7×8
=56
说一说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
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68-19+25 42÷6×8
1.计算。
二、巩固练习
=64-8
=56
=53+27
=80
64-56÷7 53+3×9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
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说一说计算时先算
什么,再算什么。
二、巩固练习
=81-16
=65
=54÷9
=6
81-(40-24) (18+36)÷9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说一说计算时先算
什么,再算什么。
二、巩固练习
456 4003
2056 1803
>
<
<
<
2056 2065
9999 10000
2.在 ○ 里填上“>”或“<”。
二、巩固练习
6000+2000=
6200
8000
6000+200=
5900-5000=
900
5900-500=
5400
计算下面各题,先说一说
你是怎样想的,再说一说
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3.
二、巩固练习
6000
80
4000
300
8
4.填一填。
二、巩固练习
5.算一算,连一连。
二、巩固练习
6.写出红色数的近似数。
7200
7900
8500
9000
二、巩固练习
26个
19个
(26+19)÷5 =45÷5 =9(个)
7.平均每个筐里装几个桃子?
二、巩固练习
8×3-10 =24-10 =14(瓶)
我们小组拿走10瓶。
还剩多少瓶?
二、巩固练习
8.
(1)妈妈买一台电视和一台洗衣机一共花了多少钱?
800+4000=4800(元)
2980元
9.
800元
4000元
二、巩固练习
(2)你能估计一下妈妈要买一台电脑和一台电视
大约要花多少钱吗?
一台电脑2980元大约是3000元。
3000+800=3800(元)
2980元
800元
4000元
二、巩固练习(共12张PPT)
第 1 课时 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第 10 单 元 总 复 习
单元 知识模块 要点提示
第
2
单
元
:
表
内
除
法
(一) 平均分 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1个1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想这个数可以被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除法 (1)平均分问题用除法来计算。
(2)除法算式的读法:按从前往后的顺序读,“÷”读作“除以”。
(3)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结果叫商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解决有关平均分的问题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一、知识整理
单元 知识模块 要点提示
第
4
单
元
:
表
内
除
法
(二)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1)先想“除数×( )=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出商;
(2)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商=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解决问题 可以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如购物问题中,总价÷数量=单价;
一、知识整理
单元 知识模块 要点提示
第
6
单
元
:
有
余
数
的
除
法 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还有剩余,而且不够再分的时候,剩余的那部分叫做余数,带有余数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用竖式计算除法 先写竖式除号,再把被除数写在除号的里面,把除数写在除号的外面。商是一位数,就写在除号外面被除数个位的上面
有余数的除法求商的方法 利用和除数有关的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且小于被除数,商就是几
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要比除数小。
解决问题 (1)租船问题: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租船等问题时,商加1才是最后的结果。
(2)周期问题:解决周期问题时,可以根据题中循环出现的规律列出除法算式,求出余数,再根据余数得出所求问题的结果
一、知识整理
5
7
35
1
36
36是被除数,7是除数,
5是商,35是7乘5的积,
1是余数。
说一说除法竖式中
每个数的含义。
计算除法题。选一题说一
说它表示的含义,再说说
你是怎样想出商的。
72除以8表示把
72平均分成8份,
每份是9。我想的
是乘法口诀八九
七十二。
1.
二、巩固练习
24÷4=
24÷6=
想:四(六)二十四
6
想:(四)六二十四
4
2.
二、巩固练习
想:(六)七四十二
想:五(七)三十五
说一说方框里
最大能填几。
我是这样想的,7乘几的积小于43又最接近43。
×7<43 38> ×5
7
6
3.
我是这样想的,5乘几的积小于38又最接近38。
二、巩固练习
24÷4=6(个)
24个娃娃,装在4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 )个。
检验:4个盒子,每盒装6个娃娃,6×4=24(个),正确。
6
4.
二、巩固练习
24个娃娃,装在5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 )个,
还剩( )个。
24÷5=4(个)……4(个)
我来圈一圈。
4
4
5.
二、巩固练习
先算筷子够几人用
14÷2=7(位)
7<8
答:可以给7位客人。
可以给几位客人?
6.
二、巩固练习
这些袜子的质量都是
相同的,买哪一种袜
子最划算?
20÷5=4(元),每双4元;
15÷3=5(元),每双5元;
10÷2=5(元),每双5元;
4<5<6,所以买20元5双的
袜子最划算。
7.
二、巩固练习(共12张PPT)
第 3 课时 图形的运动 、克与千克
第 10 单 元 总 复 习
单元 知识模块 要点提示
第
3
单
元
:
图
形
的
运
动
(一) 对称 (1)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轴对称图形中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3)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性,只要在对折好的纸上画出图形的一半,就可以剪出多个一模一样的图形
平移 (1)物体或图形沿直线运动,而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
(2)通过平移能够相互重合的图形的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
(3)物体做平移运动时,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但物体本身的大小、形状和方向没发生改变
一、知识整理
单元 知识模块 要点提示
第
8
单
元
:
克
与
千
克 克与千克 (1)“克”是用来测量较轻物品质量的单位,用字母“g”表示。
(2)称比较重物体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1)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千克=1000克。
(2)把“千克“换算成”克“,在数的末尾添上3个0,;把”克“换算成”千克“,去掉数的末尾的3个0
一、知识整理
√
√
×
×
判断。是轴对称图形的
画“√”,不是轴对称
图形的画“×”,并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1.
二、巩固练习
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
后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2.
二、巩固练习
说一说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平移
旋转
平移
平移
旋转
旋转
3.
二、巩固练习
涂出 平移后的图形。
4.
二、巩固练习
150( ) 4( ) 450 ( ) 100 ( )
克
千克
克
克
填上合适的
质量单位。
5.
二、巩固练习
(1)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 ( )
(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 )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
√
×
×
6.我会判定对错。
二、巩固练习
克
克
克
500
600
200
说出下面的物品
各重多少克。
7.
二、巩固练习
千克
千克
千克
30
35
65
说出三个人的体重各是多少千克。
8.
二、巩固练习(共10张PPT)
第 4 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推理
第 10 单 元 总 复 习
单元 知识模块 要点提示
第
1
单
元
:
数
据
收
集
整
理 简单的统计表 (1)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2)从统计表中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记录数据的主要方法:
(1)符号法;
(2)画“正”字法。其中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一、知识整理
单元 知识模块 要点提示
第
9
单
元
:
推
理 三个事物的简单推理 (1)对三个事物进行简单的推理,可以用连线法、综合排除法、或列表法。
(2)对三个事物进行推理判断时,要找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后再进行判断
在4×4方格中填数 先看哪一个方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这样就能确定这个方格中应填的数,以此类推填下去,就能把方格中的数填完整
一、知识整理
1.下面是二年级同学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
跳绳 舞蹈 乒乓球 踢毽 其他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正
二、巩固练习
根据上面调查的结果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活动 跳绳 舞蹈 乒乓球 踢毽 其他
人数
20
14
15
25
9
(1)根据调查结果,你认为本校应多准备哪种体育器材?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本校应多准备毽子和跳绳。
二、巩固练习
2.
(1)喜欢( )的人最少。
(2)喜欢跳绳的比喜欢游泳的少( )。
体育项目 跑步 跳绳 游泳
喜欢的人数
跳绳
4
12
8
10
二、巩固练习
3.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小虎 130厘米 135厘米 132厘米
小雪 122厘米 121厘米 119厘米
小月 122厘米 120厘米 124厘米
你能排出他们的名次吗?
第1名 ,
第2名 ,
第3名 。
小虎
小月
小雪
每人跳3次,取最远的作为成绩。
二、巩固练习
小伟是三班,小冬是一班,小雨是二班。
小冬 小雨 小伟
一班 二班 三班
4.小冬、小雨和小伟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伟
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小冬和小
雨各是几班的?
二、巩固练习
有一天三只老鼠小黑、小灰、小白在一起偷吃水果。被我捉住了,你们能判断出他们分别偷吃了什么水果?
我没有偷吃桃子。
我没有偷吃桃子,也没有偷吃苹果 。
小黑
小灰
小白
我们三个分别偷吃了苹果、桃子、梨其中的一种水果。
5.
二、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