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第10单元 总复习(6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第10单元 总复习(6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4-02 20:15:24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总复习
3 统 计
一、回顾整理
1. 简单的统计表.
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候选人 刘强 韩斌 高小雨 王贺
票数 15 5 10 4
育红小学二年级三好学生候选人得票情况统计表
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吗?
一、回顾整理
2. 统计数据的方法.
根据问题需要,选用适当的方法记录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比较简便。
候选人 刘强 韩斌 高小雨 王贺
票数
育红小学二年级三好学生候选人得票情况
正正正

正正

如何统计数据?
二、知识应用
下面是张贝收集的同学们喜欢阅读的课外书的情况。
科技书:




童话书:
漫画书:



趣味数学:
期刊:
根据上面的调查结果完成表格。

二、知识应用
课外书种类 科技书 童话书 漫画书 趣味数学 期刊
喜欢读的人数
4
12
18
8
4
(1)喜欢阅读( )书的人数最多。
(2)喜欢阅读童话书比喜欢阅读趣味数学的人数多
( )人。
(3)喜欢阅读( )的人数和( )的人数
一样多。
漫画书
4
科技书
期刊
三、巩固反馈
下面是二年级同学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
8
20
14
15
25





三、巩固反馈
(1)根据调查结果,你认为本校应多准备哪种体育器材?
(2)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毽子
8
20
14
15
25
下面是二年级同学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
三、巩固反馈
2.下面是乐乐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类型的情况。
节目类型 科教片 动画片 体育节目 电视剧 综艺节目
人数 6 20 3 8 12
(1)最喜欢看(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看( )
的人数最少。
(2)最喜欢看电视剧的有( )人。
(3)全班一共有( )人。
动画片
体育节目
8
49
三、巩固反馈
3.按要求做题。
(1)直接写出得数。
3×6= 26+8= 80-45= 5×6= 4×5=
50+17= 5+20= 4×6= 6+25= 26-9=
3×5= 45-39= 3×1= 36+4= 63-35=
15+9= 24+35= 16+7=
(2)上面口算题中不同类型的算式各有多少道,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算式类型 加法算式 减法算式 乘法算式
题数
18
34
35
30
20
67
25
24
31
23
15
6
3
40
28
24
59
23
8
4
6
三、巩固反馈
(3)从统计表可以看出,( )算式最多,
( )算式最少。
算式类型 加法算式 减法算式 乘法算式
题数
8
4
6
加法
减法
四、课堂小结
(1)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表格
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2)从统计表中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
2.简单的统计表。
1.记录数据的主要方法:
(1)符号法;
(2)画“正”字法,其中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五、作业布置
作业:(共17张PPT)
总复习
1 数与代数
第2课时 混合运算
一、回顾整理
1. 混合运算的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58-14+6
=44+6
=50
15÷3×5
=5×5
=25
你知道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么?
一、回顾整理
1. 混合运算的顺序。
你知道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么?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0-8×2
=30-16
=14
7+4×3
=7+12
=19
一、回顾整理
1. 混合运算的顺序。
你知道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么?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7 ×(7-5)
= 7 × 2
= 14
(77-42)÷ 7
= 35 ÷ 7
= 5
一、回顾整理
2. 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时,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关键找出“中间问题”。
如何运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二、知识应用
1.计算下面的加、减法式题,说说笔算加减法应该注意什么?
加法式题
减法式题
二、知识应用
加法式题:
63+28=91
2000+700+8=2708
3000+600=3600
13+34+27=74
减法式题:
96-47=49
100-19=81
1.计算下面的加、减法式题,说说笔算加减法应该注意什么?
笔算加减法时,数位要对齐;注意加法中的进位问题和减法中的退位问题。
二、知识应用
2.计算下面的混合运算式题,并结合各题说一说运算顺序。
混合运算式题
二、知识应用
2.计算下面的混合运算式题,并结合各题说一说运算顺序。
混合运算式题:
81÷(26-17)=9
32÷4×2=16
26+(70-24)=72
75-66+23=32
先算小括号内的,再算小括号外的。
同级从左至右依次计算。
先算小括号内的,再算小括号外的。
同级从左至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反馈
3.说出每道题要先算什么,再计算。
68-19+25=
74
42÷6×8=
56
81-(40-24)=
65
64-56÷7=
56
53+3×9=
80
(18+36)÷9=
6





三、巩固反馈
8.同学要栽65棵树,已经栽了6行,每行8棵。还要栽
多少棵?先说一说解决这一问题你先要解答什么,
然后再解答。
先算出栽了多少棵,再算还需要栽多少棵。
65-6×8=17(棵)
口答:还要栽17棵。
三、巩固反馈
2.对比练习。
(1)30÷6-1 30÷(6-1)
(2)100-45-25 100-(45-25)
(3)6×5+3 6×(5+3)
=4
=6
=30
=80
=33
=48
三、巩固反馈
3.把下面的算式写成综合算式。
(1)5×9=45 80-45=35
综合算式:
(2)16+20=36 36÷4=9
综合算式:
80-5×9=35
(16+20)÷4=9
三、巩固反馈
4.每个面包3元,每瓶饮料6元,每包饼干4元。
(1)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该付多少元?
(2)小丽有20元,买3包饼干后应找回多少元?
3×4+6=18(元)
口答: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该付18元。
20-3×4=8(元)
口答:买3包饼干后应找回8元。
四、课堂小结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
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
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
号外面的。
混合运算顺序:
四、课堂小结
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时,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关键找出“中间问题”。
五、作业布置
作业:(共28张PPT)
总复习
1 数与代数
第1课时 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一、回顾整理
1. 平均分的含义。
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什么是平均分?请举例说明。
2. 平均分的方法。
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
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平均分的方法是什么?
一、回顾整理
一、回顾整理
3. 除法算式的含义。
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除号前面的数表示被平均分的物品的总数,除号后面的数表示平均分的份数或每份数。
20 ÷ 4 = 5

平均分的物品总数

每份的个数

分成的份数

分成的份数

每份的个数
除法算式的含义是什么?
一、回顾整理
4. 除法算式的读法。
按从前往后的顺序读,“÷”读作“除以”,其他的读法不变。
20÷4=5
读作:20除以4等于5。
如何读除法算式?你能举例说明吗?
一、回顾整理
5.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结果叫商。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举例说明。
一、回顾整理
6.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法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20÷4=( )
想:( )和4相乘得20。
四(五)二十
5
如何计算除法算式的结果?
一、回顾整理
7.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有关平均分问题中的关系式是什么?
一、回顾整理
8.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a ÷ b = c……d
被除数
除数

余数
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一、回顾整理
9.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
先写竖式除号,再把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面,除数写在除号外面,在用竖式计算商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商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3 8
6
6
3 6
2
如何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一、回顾整理
10.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
利用除数有关的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且小于被除数,商就是几。
如何确定商?
一、回顾整理
11.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12÷5=2……2
余数2小于除数5。
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一、回顾整理
12.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除数×商 + 余数 = 被除数
38÷7=
3 8
7
5
3 5
3
5……3
5×7+3=38
验算:
如何验算有余数除法?请举例说明。
一、回顾整理
13.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租船等问题时,要采用“进一法”,商加1才是最后的结果。
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周期问题时,可以根据题中循环出现的规律列出除法算式,求出余数,再根据余数得出所求问题的答案。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是什么?
二、知识应用
1.
6
24
4
6
÷






二、知识应用
1.
3
24
8
3
÷

二、知识应用
1.
24
5
4
4
÷


4
4
二、知识应用
2.用竖式计算。
46÷6=
27÷9=
65÷8=
4 6
6
7
4 2
4
2 7
9
3
2 7
0
6 5
8
8
6 4
1
7……4
3
8……1
20÷4=
5
2 0
4
5
0
2 0





二、知识应用
31÷5=
60÷7=
19÷2=
3 1
5
6
3 0
1
6 0
7
8
5 6
4
1 9
2
9
1 8
1
6……1
8……4
9……1
22÷3=
7……1
2 2
3
7
2 1
1
二、知识应用
3.口算。
35÷5=
27÷9=
45÷5=
42÷7=
6÷3 =
14÷7=
56÷8=
63÷7=
16÷8=
8×6 =
40÷8=
8÷2 =
7
2
2
3
9
6
2
7
9
48
5
4
二、知识应用
4.在 里填上“+”“-”“×”“÷”,使算式成立。
24 6=18
8 4 =2
21 3=7
20 5=25
6 6 =36
30 5=6
-
÷
÷
+
×
÷
二、知识应用
5.用竖式计算。
40÷6=
58÷9=
61÷7=
4 0
6
6
3 6
4
5 8
9
6
5 4
4
6 1
7
8
5 6
5
6……4
6……4
8……5
三、巩固反馈
1.口算。
8×3= 7×5= 24÷6= 6×6=
56÷7= 32÷4= 63÷9= 9÷1=
21÷3= 42÷7= 8×8= 9×4=
40÷5= 8÷8= 35÷7= 27÷3=
24
8
7
8
35
8
6
1
4
7
64
5
36
9
36
9





三、巩固反馈
可以给几位客人?
14÷2=7(位)
7<8
口答:可以给7位客人。





14.
三、巩固反馈
左边的袜子的质量都是相同的,买哪一种袜子最划算?
20÷5=4(元),每双4元;
15÷3=5(元),每双5元;
10÷2=5(元),每双5元;
4<5<6,
口答:买20元5双的袜子最划算。
16.





四、课堂小结
表内除法
①除法的初步认识
②用乘法口诀求商
③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平均分
除法的含义
四、课堂小结
有余数的除法
①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
③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五、作业布置
作业:(共15张PPT)
总复习
2 图形与几何
一、回顾整理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1. 轴对称图形。
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一、回顾整理
什么是平移?
2. 平移。
当物体或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
一、回顾整理
什么是旋转?
3. 旋转
当物体围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进行圆周运动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旋转。
二、知识应用
1.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请画出对称轴。
二、知识应用
2.连一连。
平移
旋转
三、巩固反馈
( )
( )
( )
( )


×

9.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三、巩固反馈
10.给 平移后的图形涂上颜色。





三、巩固反馈
把 可以平移到 位置的涂上颜色。
三、巩固反馈
是轴对称图形的,在□里画“√”。


三、巩固反馈
4.如图哪些图形能通过旋转与图形A重合?涂上你喜欢
的颜色。
A
四、课堂小结
(1)物体或图形沿直线运动,而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
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
(2)通过平移能够相互重合的图形的形状、大小、方向
完全相同。
(3)物体做平移运动时,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但物体
本身的大小、形状和方向没发生改变。
1.平移:
四、课堂小结
2.对称:
(1)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轴对称图形中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3)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性,只要在对折好的纸上画出图形
的一半,就可以剪出多个一模一样的图形。
四、课堂小结
3.旋转:
当物体围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进行圆周运动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旋转。
五、作业布置
作业:(共25张PPT)
总复习
1 数与代数
第3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回顾整理
你知道百、千、万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1. 百、千、万之间的进率。
百、千、万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0个1百是1千,10个1千是1万。
一、回顾整理
如何读万以内的数?
2. 万以内数的读法。
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
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中间有一个0或者连续两个0,都只读一“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一、回顾整理
如何读万以内的数?
2. 万以内数的读法。
2679
读作:二千六百七十九
2100
读作:二千一百
2002
读作:二千零二
一、回顾整理
如何写万以内的数?
3. 万以内数的写法。
写数时,要从高位起。
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一、回顾整理
如何写万以内的数?
3. 万以内数的写法。
写作:4986
四千九百八十六
写作:2300
二千三百
写作:7005
七千零五
一、回顾整理
万以内数是如何组成的?你能举例说明吗?
4. 数的组成。
一个数的千位、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字各是几,这个数就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6987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6
9
8
7
5. 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
位数相同时,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最高位上的数字大的数就大,反之就小;
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一、回顾整理
如何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请举例说明。
5. 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一、回顾整理
如何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请举例说明。
1530 598
6522 6652
8992 7800
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
位数相同,最高位数字大的数大。
最高位数字相同,就依次比较下一位数字,下一位数字大的数大。
>
>
>
6. 近似数
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称之为近似数。
5080的近似数是( )。
5000
一个数的近似数不止一个。
5080的近似数是( )。
5100
一、回顾整理
什么是近似数?请举例说明。
7.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可以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再相加减。
也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末尾相同个数的0。
一、回顾整理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7.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一、回顾整理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500+400=
5个百加4个百等于9个百,也就是900。
900
3000+5000=
3个千加5个千等于8个千,也就是8000。
8000
7.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一、回顾整理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700-200=
7个百减2个百等于5个百,也就是500。
500
9000-5000=
9个千减5个千等于4个千,也就是4000。
4000
8.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用近似数解决“够不够”问题的方法:先把准确数估成整千、整百、整十的数,再用“加一加”或“减一减”的方法进行比较。
一、回顾整理
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一台洗衣机2840元,一台冰箱3260元,买这两件商品,带6000元够吗?
2670+3260
口答:带6000元够。
+ =6000
2700
3300
≈6000
8.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一、回顾整理
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二、知识应用
4.看图读、写数。
10

10

10

二千五百零八
2508
一千六百零五
1605
四千三百二十
4320





二、知识应用
6000
80
4000
300
8
5.





二、知识应用
13.(1)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下面各数。
2700、9999、460、3089、6005、2806、406、5000





二、知识应用
3.(2)数出5999后面的五个数并写出来。
6000 6001 6002 6003 6004
7200
7900
8500
9000
二、知识应用
6.写出红色数的近似数。





二、知识应用
15.
小虎
小月
小雪
小虎
小雪
小月





三、巩固反馈
1.(1)一个四位数,千位上和十位上都是6,其余各位上是0。
(2)2个千、3个百、2个一组成的数。
6060
2302
三、巩固反馈
2.请你用0、7、3、1这几个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和一个最
小的四位数,再读出来。再写出三个四位数,写出来后读一
读, 然后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7310
1037
四、课堂小结
万以内数的认识
百、千、万之间的进率
万以内数的读写
万以内数的组成
万以内数大小比较
万以内数的近似数
整百、整千数加减计算
万以内数的估算
五、作业布置
作业:(共10张PPT)
总复习
1 数与代数
第4课时 克和千克
一、回顾整理
你学过哪些质量单位?
1. 质量单位。

千克
用字母“g”表示。
用字母“kg”表示。
一、回顾整理
如何恰当选择质量单位?
2. 质量单位的选择。
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
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一、回顾整理
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 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
1千克=1000克
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
5千克=( )克
9000克=( )千克
5000
9
一、回顾整理
如何估计?
先估计1千克的这些物品大约有几个,再用这堆物品的个数除以1千克这种物品的个数,就得出这堆物品大约有多重。
4. 估计一堆物体有多重。
4个苹果约重1千克,20个苹果有多重?
20÷4=5(千克)
口答:20个苹果约重5千克。
三、巩固反馈
7.下面的物体有多重?
黄瓜重 。
奶油重 。
小狗重 。
500克
30克
4千克





三、巩固反馈
17.调查500克下列物品的数量和价钱,然后填表。





(1)买1千克 和1500千克 多少钱?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17.调查500克下列物品的数量和价钱,然后填表。





三、巩固反馈
四、课堂小结
1.“克”是用来测量较轻物品质量的单位,用字母“g”表示。
2.称比较重物体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
表示。
3.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千克=1000克。
五、作业布置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