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4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2022年同步练习卷(3)
副标题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
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入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这艘船再现的是( )
A. 日本派遗唐使到唐朝学习 B. 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 玄奘西行去印度求取佛经 D. 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
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
A. 寺院建筑的中国化 B. 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C. 文化传播者的坚韧 D. 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
如果给如图鉴真塑像作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
A. 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B.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 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D. 主动请缨,和亲塞外
如图为某地出土的中国唐代文物(部分货币),这些文物说明( )
A. 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B. 国外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 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D. 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唐朝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当时,与我国进行友好往来的亚洲国家是( )
①日本 ②新罗 ③天竺 ④罗马
A. ①①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唐朝时期,东亚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等方面联成一体,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的中华文化圈。以下促成这一文化圈形成的有( )
①日本遣唐使来华
②鉴真东渡
③新罗学习唐朝政治制度
④玄奘西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
( )
①鉴真东渡日本
②玄奘西游天竺
③日本“遣唐使”来华
④郑和下西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小明同学制作了一张知识总结卡片,在卡片的横线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 )
唐朝中外交流:两位高僧:玄奘、鉴真
两种方式:对外输出,对内引进
两种作用: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播,促进中外文明的交流三种原因:______
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②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③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④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⑤唐太宗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向西和向东行的路线分别反映了哪两位历史人物的什么事迹?他们的事迹有什么相同作用?由此可看出两位人物的什么精神和唐文化的什么特点?
(2) B路线要经过历史上著名的什么道路?该道路的开辟与哪一历史人物有关?经过此段路程可能遇到什么样的恶劣天气?
(3) 试举出唐朝与A地区加强交流的事例。(一个即可)
(4) 请你为这幅地图取一个合适的标题。
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材料二琵琶拨尽昭君泣,芦叶吹残蔡琰啼。归见林逋烦说似,唐僧三藏入天西。
——郑惠真《送水云归吴》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请简述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唐朝时,中日关系友好,两国交流频繁,日本政府派遣大批遣唐乘坐木制帆船到中国学习,日本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以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为切入点,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
本题以唐朝的对外交往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答案】B
【解析】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所以与洛阳白马寺有关的宗教是佛教。洛阳龙门石窟雕刻的是佛教人物形象。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由此可知,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是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本题以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关键是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注意掌握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的相关知识。
3.【答案】A
【解析】鉴真,中国唐朝僧人,唐玄宗时应日本僧人的邀请,鉴真六次东渡,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B项是指武则天的政绩;C项是指唐玄奘西游取经的事。D项是指汉朝昭君出塞。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对外交往的相关内容。
本题重在考查鉴真东渡日本所带来的影响。
4.【答案】A
【解析】A、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所以产自大食、波斯萨珊、东罗马的金币、银币流通到中国。
B、中国古代虽然流通金银,但没有自己铸造的金币、银币,用的铸币主要是铜钱,还有部分铁钱。
C、唐代有自己的统一货币,如开元通宝等。
D、图片能证明唐代与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半岛、阿拉伯半岛、伊朗等交往密切,但不能证明与日本、新罗的交往。
故选:A。
本题是图片型选择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和唐代对外贸易的繁盛。大食在今阿拉伯半岛等地;波斯萨珊在今伊朗;东罗马以今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为中心。
注意掌握古今地名和培养论从史出的思维。
5.【答案】C
【解析】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除了日本与唐朝的友好往来外,天竺、新罗和唐朝还进行友好往来,①②③选项符合题意。④罗马是欧洲国家。
故选:C。
本题以唐朝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唐朝对外交往的有关内容。
6.【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唐朝时期,东亚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等方面联成一体,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的中华文化圈。以下促成这一文化圈形成的有①日本遣唐使来华;②鉴真东渡;③新罗学习唐朝政治制度,A符合题意。④玄奘西行,是与南亚国家的交流,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时期的对外交往的相关史实,由于唐朝对外交往频繁,唐朝时期,东亚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等方面联成一体,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的中华文化圈。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时期的对外交往的相关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7.【答案】A
【解析】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传播唐朝文化,唐太宗前期,玄奘西游天竺,他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唐太宗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经历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日本13次派“遣唐使”来华,①②③是正确的选项;郑和下西洋是明朝的史实。
故选:A。
本题以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
8.【答案】B
【解析】促进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是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唐朝对外交通发达,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唐太宗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与对外交流无关。
故选:B。
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小题1】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和唐朝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历尽艰辛,意志坚强,百折不回的精神;对外开放的特点。
【小题2】丝绸之路;张骞;沙暴、干旱、酷暑、昼夜温差大等。
【小题3】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小题4】唐朝的对外关系、开放与交流等。
【解析】本题考查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唐朝的民族关系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唐朝的民族关系等相关史实。
10.【答案】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材料二中的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教精义,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唐朝经济繁荣昌盛,实行开放的政策,而开放的政策又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由此可以得到启示有我们必须保持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精华,为己所用等。
故答案为:
我们必须保持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精华,为己所用等。
【解析】本题以二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以及启示等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以及启示等相关知识。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