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化学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原子中不带电的粒子是 ( )
A.原子核 B.质子
C.电子 D.中子
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热运动的是 ( )
A.走到花园闻到花香 B.大雪纷飞
C.烧废纸时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 D.尘土飞扬
3.医用口罩对非油性颗粒物有有效的阻挡效果,目前我们熟知的PM2.5指的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而病毒直径大小在100 nm左右.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人们佩戴口罩的主要作用是阻挡搭载冠状病毒的飞沫.下列对于PM2.5、冠状病毒、氧气分子、电子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正确的是 ( )
A.PM2.5→氧气分子→冠状病毒→电子
B.氧气分子→PM2.5→电子→冠状病毒
C.氧气分子→冠状病毒→PM2.5→电子
D.PM2.5→冠状病毒→氧气分子→电子
4.用丝线悬吊着A、B、C三个轻质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7-Z-1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若小球A带正电,则小球C一定带正电
B.若小球A带负电,则小球C一定带正电
C.小球A、B一定带同种电荷,小球C可能不带电
D.小球B、C一定带异种电荷,小球A可能不带电
5.如图7-Z-2所示,轻质棒M放在绝缘支架上,用与毛皮摩擦后带上负电的绝缘棒L靠近M的A端时,A端被绝缘棒L吸引,则 ( )
A.M一定带负电
B.M一定带正电
C.摩擦时,L失去电子
D.摩擦时,L得到电子
6.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
A.液体很难被压缩
B.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压紧后结合在一起
C.美味佳肴香气扑鼻
D.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减小
7.关于分子动理论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端午节粽子飘香,是扩散现象
B.液体蒸发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50 mL酒精和50 mL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是由于分子间有空隙
D.“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8.如图7-Z-3所示,图a是一铁丝圈,中间较松弛地系着一根细棉线,图b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圈,图c 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细棉线左边,图d表示细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 ( )
A.物质由大量的分子组成
B.分子间有空隙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9.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C.电子、原子核、原子是按照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序的
D.“地心说”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10.小亮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就可以让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如图7-Z-4所示).下列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
A.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两气球带了电
B.摩擦的方法使气球分子发生转移而带电
C.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D.两气球因带了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11.如图7-Z-5所示为“预防新冠肺炎”的宣传图,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新冠病毒随飞沫传播是一种分子运动
B.因为制作口罩的材料分子间没有空隙,所以戴口罩是一个有效的预防措施
C.使用酒精消毒后,可以在附近闻到酒精气味,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
D.开窗通风是为了加速分子的热运动
12.大爆炸宇宙论已经被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如图7-Z-6所示为大爆炸宇宙模型中宇宙半径、宇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 )
A.宇宙由太阳系和银河系构成
B.大爆炸宇宙论是一个科学结论
C.随着宇宙半径的增大,宇宙温度在升高
D.此图像表示宇宙在不断膨胀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3.在盛满水的杯中,加了一小勺食盐后,一会儿食盐不见了,这一现象说明 ;但是水没有溢出,这一现象说明 ;把食盐放在热水里比放在冷水里化得快些是因为 .
14.如图7-Z-7所示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
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中子和 组成的.这个模型是物理学家
建立的类似行星绕日的核式结构模型.
15.在银河系、宇宙、太阳系中,空间尺度最大的是 .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电子中,质量最小的是 .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分子间作用力最小的是在
时.
16.冬天特别干燥,下课了,穿上羽绒服的小英用手开教室的门(铁门)时,突然被电了一下.这是由于 而产生的 现象.
17.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由于 电子而带 电.用这个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7-Z-8所示,验电器的两金属箔片由于带同种电荷相互 而张开.
18.气体容易被压缩,表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 ,分子间的作用力 ,所以气体分子可在空间里到处移动,充满整个空间.气体 固定的体积, 固定的形状.(后两空均选填“有”或“没有”)
19.A、B、C、D四个悬挂着的轻质塑料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7-Z-9所示,已知A球带负电,那么B球的带电情况是 (选填“一定不带电”“一定带正电”或“不带电或带正电”);若将A球和D球靠近,则它们会相互 (选填“吸引”或“排斥”).
20.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个集气瓶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集气瓶中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现象,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选填“A”或“B”)集气瓶.根据 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 .若实验的温度分别为①0 ℃、②4 ℃、③20 ℃、④30 ℃,则在 (填序号)温度下气体扩散得最快.
三、解答题(共40分)
21.(12分)学习了分子的有关知识后,小明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分子运动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 在观察研究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①分子运动的快慢与物质的温度有关.
②分子运动的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明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取来相同的两只烧杯,在其中放入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两只烧杯中水的颜色变化的快慢.
小明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了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温度之间的关系.
问题:(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可以得到结论: .
(2)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烧杯,放相同质量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该步骤所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
(3)做这个实验时, (选填“能”或“不能”)搅动杯中的水,其原因是
.
(4)请你将上面的实验改成研究“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关”的实验(写出实验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2.(8分)同学们进行了探究分子特性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下面可以吊起重物,这说明 .
(2)小雪同学在探究分子间的作用力时,在注射器筒内先吸入适量的水,推动活塞将筒内空气排除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嘴,再用力推活塞,如图乙所示,结果她发现筒内水的体积几乎不改变,这一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选填“引力”或“斥力”).
(3)小明为了研究液体的扩散现象,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如图丙所示是小明观察到的溶液在“实验开始时”“静放10日后”“静放30日后”所呈现的现象,其中图 表示溶液静放30日后的实验现象,扩散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 .
23.(12分)在“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中,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为了使现象明显,一般先将器材烘一烘,这说明干燥的环境 (选填“易”或“难”)产生静电.
(2)发现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时会相互排斥,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也会相互排斥,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
(3)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之间会相互吸引,这说明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的是 (选填“同”或“异”)种电荷.
(4)得出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后,小明思考:自然界除了这两种不同的电荷,是否还有第三种电荷呢 于是他把其他经过摩擦而带电的物体分别去靠近上面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发现跟玻璃棒吸引的,就跟橡胶棒排斥;而跟橡胶棒吸引的,就跟玻璃棒排斥,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24.(8分)人们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自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后,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用一束带正电、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很薄的金箔(如图甲所示)时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1)卢瑟福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类似行星绕日的核式结构模型,如图乙所示,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 (填字母).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2)原子结构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核位于原子的 ,虽然占有的体积很 ,但它几乎占据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3)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并且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些被反弹回来的α粒子是因为撞击到质量较大的某种粒子而返回的,这种粒子最可能的是 (填字母).
A.核外电子 B.原子核
C.原子核或核外电子 D.夸克
自我综合评价(二)
1.D
2.A [解析] 分子的直径很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花园中闻到花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大雪纷飞、烟雾弥漫和尘土飞扬都是肉眼能直接观察到的,属于机械运动.
3.D 4.C
5.D [解析] 与毛皮摩擦后的绝缘棒L带负电,绝缘棒L吸引轻质棒M的A端,说明轻质棒M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故A、B错误;绝缘棒L带负电,是因为绝缘棒L得到了电子,故C错误、D正确.
6.B [解析] 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A错误;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压紧后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正确;美味佳肴香气扑鼻,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错误;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错误.
7.D
8.C
9.C
10.C
11.C
12.D
13.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分子间有空隙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快
14.核外电子 质子 卢瑟福
15.宇宙 电子 气态
16.摩擦 放电 [解析] 小英用手开教室的门(铁门)时,突然被电,这是由于天气干燥,身体和衣服不断摩擦,两者得失电子从而使人体带电,人手接触到铁门时,会产生放电现象.
17.得到 负 排斥 [解析] 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由于得到电子带负电;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8.很大 很小 没有 没有
19.一定带正电 吸引 [解析] 已知A球带负电,A、B两球相互吸引,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会吸引轻小物体,所以B球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又因为B、C两球相互排斥,说明B、C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则B球一定带正电,因此C球也一定带正电;C、D两球相互排斥,说明C、D两球带同种电荷,则D球一定带正电.若将A球和D球靠近,则它们因带异种电荷会相互吸引.
20.B B集气瓶中红棕色变淡,A集气瓶中出现红棕色 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④
21.(1)盛热水的烧杯中水的颜色变化得快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控制变量法
(3)不能 即使分子不运动,搅拌也能使它们混合起来
(4)实验方法:将盛热水烧杯中的热水换成相同质量的酒精,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盛冷水烧杯和盛酒精烧杯中液体的颜色变化的快慢.
注意事项:①两烧杯中液体的温度相同;
②做这个实验时,不能搅动烧杯中的液体.(合理即可)
22.(1)分子间存在引力
(2)斥力
(3)(a) 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3.(1)易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3)异
(4)电荷只有两种
24.(1)A (2)中心 小 (3)B
[解析] (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这种研究方法属于建立模型的过程,故A正确.
(2)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理论认为,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虽然占有的空间体积非常小,但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电子的质量相对于原子核来说很小.
(3)因为α粒子带正电,而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说明α粒子是因为撞击到所带电荷与α粒子相同且质量较大的某种粒子而返回的,原子核带正电且质量较大,故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