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化学
第九章 力与运动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情况下,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的是 ( )
A.苹果从树上落下来
B.汽车在弯道上匀速转弯
C.物体在斜坡上匀速直线滑下
D.向上抛出的石块
2.在如图9-Z-1所示的四幅图中,两个力平衡的是 ( )
3.关于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渔船靠岸时,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行驶一段距离,是因为渔船具有惯性
B.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利用惯性
C.小汽车配置安全气囊,可以减小惯性带来的危害
D.高速行驶的列车难以停下来,是因为它的速度很大,所以惯性很大
4.如图9-Z-2所示,一小车从斜面滑下后,先后经过了AB、BC区域(AB区域铺设了毛巾、BC区域铺设了玻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于小车受到惯性作用,它才能经过AB、BC区域
B.小车进入BC区域,由于阻力变小,速度会变大
C.小车在AB区域的平均速度大于在BC区域的平均速度
D.在斜面上时,小车受到的重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5.小明在一次叠石头比赛中叠出了如图9-Z-3所示的作品,下列关于石头A与B之间力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A对B的压力与B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B对A的支持力与A受到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B对A的支持力与A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A对B的压力与A受到的重力是大小相等的两个力
6.如图9-Z-4所示,细绳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系一个小球,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假如从某一时刻起,细绳断裂,且小球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小球将 ( )
A.做匀速直线运动
B.立即停止运动
C.运动越来越慢
D.仍做圆周运动
7.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行驶的汽车急刹车时,乘客会出现向后倾的现象
B.用力推桌子,桌子静止不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C.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D.踢出去的足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足球受到了惯性力的作用
8.有一热气球以一定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到某一高度时,从热气球里掉出一个物体,则物体将 ( )
A.继续上升一段距离,然后下落
B.立即下落
C.以原来的速度继续上升
D.以上说法都不对
9.如图9-Z-5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夹在两块木板之间匀速竖直下滑,若将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它匀速竖直向上运动,则F为 ( )
A.mg
B.2mg
C.0
D.无法判断
10.如图9-Z-6所示,电梯内一弹簧下挂一物块,当整个电梯突然向上做加速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速度变大时,其惯性增大
B.弹簧对物块的拉力等于物块的重力
C.弹簧对物块的拉力等于物块对弹簧的拉力
D.弹簧伸长了,弹性势能不变
11.为避免乘客由于车突然启动或刹车摔倒,公交车上安装有拉环。如图9-Z-7甲所示是水平向右匀速运动的公交车内一名乘客没有抓住拉环的示意图,若此时突然刹车,该乘客摔倒方向和拉环摆动方向的示意图应是图乙中的 ( )
12.如图9-Z-8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0~2 s内,物体没有被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B.2~4 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2~4 s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3 N
D.4~6 s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水平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3.停止蹬车后,行驶在水平路面上的自行车仍能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这是因为自行车具有 ;自行车最后还会停下来,这是因为它受到了 .若路面光滑,自行车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牛顿曾对此做过研究,并总结出了 .
14.如图9-Z-9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弹簧测力计分别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F1和水平向右的拉力F2的作用,F1=3 N,F2=4 N,弹簧测力计保持静止,F1和F2 (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15.如图所示,上表面水平且光滑的小车上有A、B两个物体,两物体与小车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B在A的正前方,B的质量小于A的质量.假设小车的上表面足够长,不计空气阻力,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后,A、B两物体 (选填“会”或“不会”)相撞,原因是 .
16.如图所示是我国民间的一种玩具——竹蜻蜓.把竹片削制成厚薄不同的形状,在中间安上一个细竹棍就做成了竹蜻蜓.用手朝某个方向搓动细竹棍并松手,竹蜻蜓就会上升.用力搓细竹棍竹蜻蜓会转动,说明 ;使竹蜻蜓上升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图\
17.如图所示为雨滴下落时的情景.雨滴在空中下落时受到重力G和阻力f的作用,若阻力f随雨滴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则在雨滴下落越来越快的过程中(忽略雨滴受到的浮力),G
(选填“<”“=”或“>”)f;当雨滴速度逐渐增大到f=G时,此后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选填“减速下落”或“匀速下落”).
18.立定跳高可分解为下蹲、蹬伸和腾空三个过程.如图所示为某运动员下蹲后在蹬伸过程中所受地面支持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据图可知,该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为
N;他在 时刻获得向上的速度最大,他在 时刻达到最高点.(后两空均选填“t1”“t2”“t3”“t4”或“t4之后”)
三、解答题(共36分)
19.(4分)(1)如图所示,要使重为2 N的小球A保持与水平方向成45°角的方向斜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图中画出对小球A所施加的拉力.(不计空气阻力)
(2)如图所示,某同学站在商场内的自动扶梯上,与扶梯一起以1 m/s的速度匀速向上运动,请你画出该同学所受力的示意图.(作用点已给出)
20.(8分)一辆质量为1.5 t的汽车,当它以72 km/h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汽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4.求:(g取10 N/kg)
(1)汽车1 min内通过的路程.
(2)汽车受到的支持力.
(3)行驶时汽车受到的牵引力.
21.(14分)如图甲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上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并在两线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探究 .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都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填字母)
A.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5)利用图丙装置 (选填“能”或“不能”)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22.(10分)如图所示,利用斜面、木板、玻璃板、棉布和小车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 .
(2)实验中,棉布铺设在图中的 (选填“ab”“bc”或“abc”)部分.
(3)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滑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得越远.由此联想到在雨雪天驾驶汽车应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汽车之间的距离.
(4)关于该实验,同学们得到下列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惯性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C.该实验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运用了理想实验法
D.通过三次实验,并不能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5)同学们还想研究“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对物体运动距离的影响”,操作方法是 .
自我综合评价(四)
1.C 2.D
3.D 4.C
5.A [解析] A对B的压力与B对A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正确;B对A的支持力等于A的重力与A上面所有石头受到的重力之和,故B、C错误;A对B的压力等于A的重力与A上面所有石头受到的重力之和,故D错误.
6.A 7.C 8.A
9.B [解析] 质量为m的物体夹在两块木板之间匀速竖直下滑,此时物体所受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则摩擦力与物体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mg.若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其匀速上升,此时物体所受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因摩擦力的大小不变,所以F=f+mg=2mg.
10.C 11.A
12.D [解析] 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在0~2 s内,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此时物体所受的推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2~4 s内,物体的速度由0变为4 m/s,做加速运动,受力不平衡,物体此时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等于物体匀速运动时,即4~6 s时所受的推力,为
2 N,故B、C错误.4~6 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水平推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图乙可知推力为2 N,故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2 N,故D正确.
13.惯性 阻力(摩擦力) 牛顿第一定律
14.不是 3 [解析] 因为F115.不会 A、B两物体都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16.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空气
17.> 匀速下落
18.500 t3 t4之后 [解析] 运动员下蹲后、蹬伸前处于静止状态(图中0~t1这段时间),此时所受重力和支持力平衡,二力的大小相等,运动员受到的重力:G=500 N.运动员受到地面的支持力F方向向上,运动员的重力G方向向下;由图像可知,t1~t2内,F>G,运动员向上加速运动,其速度增大;t2~t3内,F>G,运动员继续向上加速运动,其速度增大;t3~t4内,F19.(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20.(1)由v=可得,汽车在1 min内通过的路程:s=vt=72 km/h× h=1.2 km=1200 m.
(2)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汽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它受到的支持力:
F支=G车=mg=1.5×103 kg×10 N/kg=1.5×104 N.
(3)汽车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运动,它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阻力f=0.4G车=0.4×1.5×104 N=6×103 N,根据二力平衡可知,牵引力大小等于阻力大小,为6×103 N.
21.(1)相反 钩码数量
(2)不能 二力平衡时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把小卡片剪为两半
(4)A (5)能
[解析] (1)小卡片两端通过滑轮各挂一个钩码,两个钩码由于重力通过绳子对小卡片施加了两个方向相反的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钩码的数量越多,拉力就越大.(2)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其两端的拉力就不在同一直线上,小卡片会转动,说明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不能平衡.(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应该用剪刀把小卡片剪成两半,观察小卡片能否平衡.(4)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和水平桌面间的摩擦力较大,会影响实验效果(当木块两端的拉力相差很小时,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木块保持平衡),故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的原因是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5)因为小卡片很轻,左右两侧各通过一个定滑轮,定滑轮的位置虽然不等高,但是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小卡片还是处于静止状态,照样能完成实验.
22.(1)速度 (2)bc
(3)增大 (4)B
(5)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自由下滑,比较小车在相同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