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举手的秘密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举手的秘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1-23 18:1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举手的秘密
教材简析 本课采用倒叙的方式叙述了一段难忘的往事:“我”在老师的鼓励下树立了自信心,成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作者两次细致地描写老师的眼神,赞扬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友善和宽容,表达了老师爱学生,学生感激老师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设计中创设了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中通过“举手的秘密”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要学会尊重、宽容、关心他人,要树立学习自信心。 2.在阅读中,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结合课文理解“窃窃私语、窘态”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品读描写老师神态和“我”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我”对老师真挚的爱和感激之情;理解文章结尾的语句,加深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激趣 新的学期到来了,我们又迎来了快乐的学习生活。这是本学期的第1节语文课,积极举手发言参与到课堂中来,你会体会到更多学习的快乐。但是如果课堂上遇到不会的问题,又不想被别人知道的时候,那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举手的秘密》。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指名说说。 (谈话中利用学生对新学期的新鲜感,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全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2.指名接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感悟 1.快速默读1~3自然段。(提示:句中结合紧密的词语要整体阅读,这样才能提高默读速度。) 思考:原来的“我”不敢举手,而换了新班主任后为什么对举手那么感兴趣了?(指名回答。通过回答这个问题,也让学生明白这位新班主任的特点:爱笑,对学生回答问题总是热情地鼓励。) 2.同桌合作读4~6自然段。 (1)思考:什么原因使“我”和老师有了一个秘密约定,举手的秘密是什么?(指名回答。) (2)结合“原因”,让学生明白“尴尬”“窘态”的意思,然后再读一读第4自然段,注意体会“我”当时的尴尬。 (3)在回答“举手的秘密”是什么的时候,引导学生再读一读5、6自然段,说说从这里又能看出这位班主任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体会她的善解人意、懂得教育艺术,这也是尊重学生的表现。) (4)再带着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读一读4~6自然段。(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句子来练读、指名读。) 3.细读品味7、8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的7、8自然段,画出描写“我”举左手和举右手时不同情况的句子,体会“我”的心情有什么不同。(指名回答。) (2)请学生想象,当“我”举左手时,心里会想什么?当“我”那次举起右手时,心里又会想什么? (3)有感情地读这两句话,注意对比读出不同感受。 (4)选择喜欢的方式再读7、8自然段,画出描写老师眼神的语句。 (5)指名读画的句子。指导作批注,体会写法的特点,日后习作中可借鉴这种写法。 句1:一开始,我只能举起右手,每当此时,老师便和我交换一个眼神,这样一来,我的心里就感到很踏实了。 句2:终于,老师的视线落在我的身上,眼里闪现出一丝惊喜。 (6)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两次目光交汇中你想对学生表达什么?(指名回答。) 多么细心的老师,多么伟大的师爱!让我们带着对老师的爱齐读这两句话。(指导朗读,注意突出句1中的“交换一个眼神”和句2中的“闪现出一丝惊喜”,来表现老师的细心关爱。) (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画、批注,品味本段中对人物神态、动作的描写,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味词句的表达效果。) 4.学习结尾一段。 (1)师引读:正是这位教师的鼓励给了我自信,……(示意学生接读最后一段)生读:我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经历谈一谈真实的感受。先在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5.小结。 以一颗宽容、友善的心去尊重别人,才能换来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友善和宽容。 (给学生创设自由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敞开心扉说真话,表达真实的思想,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语文的舞台。) 四、拓展延伸 指导学生阅读补充资料《能给予就不贫穷》,画出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神态等细节的语句,读后说说感受,使学生学会结合人物外貌、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细节描写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推荐作业 1.搜集关于尊重、宽容他人的感人故事,下节课交流。 2.将好的词句摘抄到积累本上。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不断积累知识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2课时
一、积累内化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生朗读课文,师生评价,教师相机指导。 3.出示生字,指名读准字音。(先以词语的形式出现,再抽读字卡。) 4.出示要求写的字,引导学生读字、写字。师重点指导把“窃、窘、善、蔼、恳”等字写规范,强调“蔼”字是上下结构,“善”字有四横,“窃、窘”上面部首相同,是形声字。 二、实践活动 在小组内讲自己搜集的关于尊重、宽容他人的感人故事,把感人的语句摘抄下来。
补充阅读资料 能给予就不贫穷 教师节那天,一大群孩子争着给他送来了鲜花、卡片、千纸鹤……一张张小脸洋溢着快乐,好像过节的不是老师而是他们。 一张用硬纸做成的礼物很特别,硬纸板上画着一双鞋。看得出纸是自己剪的,周边很粗糙;图是自己画的,图形很不规则;颜色是自己涂的,花花绿绿的。老师能穿这么花的鞋吗?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您穿。”看看署名像是一个女孩子。这个班级他刚接手,一切都还不是很熟,从开学到教师节,也就10天。 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义重”啊! 节日很快就过去了。一天他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女同学送他这双“鞋”的理由!“别人都穿着皮鞋,老师穿的是布鞋,老师肯定很穷,我做了一双很漂亮的鞋子给他,不过那鞋不能穿,是画在纸上的,我希望将来老师能穿上真正的皮鞋。我没有钱,我有钱一定会买一双真正的皮鞋给老师穿的。”这是一个不足10岁小姑娘的心愿,他的心为之一动。但是,她怎么知道穿布鞋是穷人的标志呢? 他想问问她。这是一个很明净的女孩子,一双眼睛清澈得没有任何杂质。当她站到他面前的时候,他似乎找到了答案。他看见她穿着一双方口布鞋,鞋的周边开了花,这双布鞋显然与他脚上的这双布鞋不一样。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爸爸在哪儿上班?”“爸爸在家,下岗了。”“妈妈呢?”“不知道,走了……” 他再一次看了她脚上的布鞋,那一双开了花的布鞋。他从抽屉里拿出那双“鞋”来,这时他感受到这双鞋的分量。“老师您家里也穷吗?”她问。“老师家里不穷,你家里也不穷。”他说。“同学都说我家里穷。”“你家里不穷,你很富有,你知道关心别人,送了那么好的礼物给老师。老师很高兴,你高兴吗?”她笑了。“和老师穿一样的鞋子,高兴吗?”她用力地点点头。 他带着她来到教室,他问大家,老师为什么穿布鞋呢?有的同学说,好看。有的说,透气,因为自己的奶奶也穿布鞋。有的同学说健身,因为自己的爷爷打拳的时候也穿布鞋。很奇怪,没有人说他穷。他说穿布鞋是一种风格,透气、舒适、有益健康。 后来这位老师告诉同学们,脚上穿着布鞋,心里装着别人,老师感到很幸福。“只有富有的人才能给予别人幸福,能给予就不贫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