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能用"竭力"造句。 3、朗读课文,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的神奇。 4、结合课外资料和同学交流世界上还有哪些奇妙的植物。 教学重点: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的神奇。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思考,知道它们为什么能吃到虫子。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3、用"竭力"造句。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清课文的层次。 教学难点:用"竭力"造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世界上的生物千奇百怪,会吃虫的植物你们见过吗?今天我们就来见一见会吃虫的植物。板书: 二、初读课文: 课前同学们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检查自己的预习成果,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指名朗读课文,订正字音。 认读词语,相机理解: (1)茅膏菜,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吃虫的植物? (2)黏液,想一想黏液的样子。 (3)粘住,读准字音,粘住谁了认读苍蝇。 (4)跌进,半截,腐烂。 (5)本课还有两个多音字,出示"扎","盛",说说这两个字的不同读音,分别组词语。 (6)竭力是什么意思?读句子"一条蜈蚣跌进猪笼草的袋子里,半截身体露在袋外,正竭力挣扎着想爬出袋子"一边读一边想象蜈蚣竭力往外爬的情景,进一步理解"竭力"。 (7)你能用"竭力"说句子吗? 自学生字,反馈练习。 (1)加偏旁成本课生字并组词。 矛,高,夜,占,失 (2)比一比,组词语. 蝇( ) 截( ) 竭( ) 绳( ) 裁( ) 喝( ) 三、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都写了什么? 学生发言,师生共同归纳:写了茅膏菜和猪笼草的样子,以及它们是怎样吃虫的 四、理清层次: 根据刚才我们归纳的内容,你能给课文分段吗 学生分段,订正结果.(1—2自然段是第一段,3—4自然段是第二段) 自己默读第一段,想一想在介绍茅膏菜是先介绍什么,再说什么, 又是怎样介绍猪笼草的? 了解课文在介绍这两种吃虫的植物时,都是先介绍它们的样子和怎样吃虫的,再举例说明。 五、小结: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两种吃虫的植物,茅膏菜和猪笼草,我们根据课文内容把课文分成两部分。那么它们又是怎样吃虫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了解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的神奇。 3、结合课外资料和同学交流世界上还有哪些奇妙的植物,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的神奇。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思考,知道它们为什么能吃到虫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默读第一段,思考:茅膏菜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吃虫的?它为什么能吃到虫子?可以用不同的符号画一画。 学生按要求默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填表: 植物名称 外形特点 怎样吃虫 能吃到虫子的原因 茅膏菜 (师生共填) 叶子是半月形的,又嫩又绿.叶子上长满柔毛,还带着黏液. 粘住小虫,叶子紧紧地卷起来. 半月形的叶子更容易卷起,嫩绿的颜色吸引小虫,柔毛和黏液可以粘住小虫. 猪笼草 (小组合作) 全身红红绿绿,叶子长,宽大,挂着一个袋子,细毛上有蜜汁袋口和内壁很滑,袋底有“积水”,虫子掉进袋子后被“积水”腐蚀。 颜色和蜜汁吸引虫子,袋口和内壁很滑使虫子容易掉进袋子不能逃脱,消化液的腐蚀作用很强。 (学生在填写过程中,只用简单的词语即可) (1)说茅膏菜的样子时,播放课件,直观了解茅膏菜的样子。知道“积水”是什么(消化液) (2)边读文边说茅膏菜这样的外形特点对捉虫有怎样的作用。 (3)完成表格。 (4)茅膏菜的叶片紧紧卷起,小虫怎么也逃脱不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给我们讲的事例。 (5)补充资料,茅膏菜并不大,直径长约1厘米,最后把苍蝇消化得只剩下两片翅膀和六条细腿,真是吃虫的能手。 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第二段"猪笼草". 小组学习第二段内容,按要求填表. 投影学生自学成果,规范语言. 课件出示,直观了解猪笼草的外形.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半截身体露在袋外,正竭力挣扎着想爬出袋子,可是那袋里的半截身体,已经腐烂的不成样子了."说说感受,感受猪笼草真是吃虫的能手. 三、小结:正因为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使它们成了自然界的吃虫能手. 四,课外阅读: 1,在世界上的众多植物中还有许多像茅膏菜和猪笼草这样的吃虫高手,你还知道有谁吗 2,结合课外阅读说一说:例如"捕蝇草""瓶子草""毛毡苔" 3,除了这些吃虫的奇特植物,你还知道哪些神奇植物和它们的奇特本领,可以仿照书上的方法,先说说它们的样子,最好能举个例子. 五、小结:在我们的世界上有许多奇妙的植物,动物和事情,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和发现. 有一种吃虫的植物叫猪笼草。它的枝条上有一个“瓶子”。猪笼草上面有蜜,虫子飞来吃蜜就马上掉进“瓶子”里,一会儿就化了。我自从知道了猪笼草,我就不尽地赞叹:大自然真神奇! 会跳舞的草 今天在校本课上,我发现了一种会跳舞的植物。只要有人说话它就会跳舞,所以它的名字叫舞草。为什么它会跳舞呢?原来舞草下面有一个神奇的包,这个包能让舞草随着声音起舞。我真想和舞草做个好朋友,和它一起翩翩起舞。 教学目标: 1、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以及它们是怎样吃到虫子的。 2、感受自然界的神奇,产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3、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先介绍再举例说明。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植物也会吃虫,那真是件稀奇的事情,那么植物到底是怎样吃虫的呢?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深入理解课文,了解这两种植物是怎样吃到植物的。 (一)教师指导学习第一部分: 1、读课文第一部分,画出茅膏菜外形特点的句子。 2、再读课文,看一看茅膏菜是怎样吃到虫子的。用自己的话描述。 3、思考:茅膏菜的外形,与它吃到虫子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进行外形的描写? 4、通过作者写茅膏菜这种植物,你学到了什么写作方法?(1、先介绍外形,然后介绍它怎样吃到虫子的,再举例说明。2、写外形是为主要内容服务的。) 5、总结学习方法。(先……再……最后……说一说) (二)先自己用刚才的方法学,再小组合作学习第二部分 学习步骤: 1、画出猪笼草外形的句子。 2、读一读,猪笼草吃到虫子的描写。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吃虫的过程。(“竭力”这个词在课文中应该怎样理解?试着用竭力说一句话,看谁说的具体。) 4、讨论它的外形与吃到虫子的原因。 (三)汇报交流 三、观看图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和吃虫的过程。(选择你喜欢的植物说一说) 四、思维拓展 通过课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吃虫的植物是怎样吃虫的,那么你还知道有哪些有趣又奇妙的植物呢? 五、总结:今天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19 吃虫的植物 茅膏菜 猪笼草 先画一画句子 再找一找联系 最后想一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