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4 动物的主要类群(一、无脊椎动物)课件(49页ppt)+学案(含答案)+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7.22.4 动物的主要类群(一、无脊椎动物)课件(49页ppt)+学案(含答案)+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02 23:21:2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八下7.22.4动物的主要类群(一、无脊椎动物)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以下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
A. 鲤鱼 B. 眼镜蛇
C. 青蛙 D. 乌贼
2.若在清澈且水草茂盛的溪流中仔细寻找,我们可能会发现水螅和涡虫,二者的共同点是( )
A. 有口无肛门 B. 身体呈辐射对称
C. 背腹扁平 D. 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
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蚂蚁的足分节,足上没有肌肉
B. 蚂蚁有3对分节的足,依靠分节的足进行运动
C. 蚂蚁运动时以一侧的前足、后足和另一侧中足为一组,进行交替活动
D. 蚂蚁的运动方式是爬行
4.下列关于海葵、水螅、涡虫、蚯蚓、涡牛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内无脊椎 B. 身体呈两侧对称
C. 体表有角质层 D. 有口无肛门
5.蚯蚓通过下列哪项进行呼吸 ( )
A. 鳃 B. 肺 C. 体壁 D. 环节
6.如图为蚯蚓的外形,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 B. A是蚯蚓的后端
C. ①是蚯蚓的环带 D. 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②组成
7.下列不属于腔肠动物的特征的是( )
A. 体表有刺细胞 B. 有消化腔
C. 有口无肛门 D. 身体呈两侧对称
8.威廉 坎贝尔和大村智因在丝虫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丝虫是一类线形动物,据此推测,丝虫特征不包含( )
A. 身体细长 B. 体表有角质层
C. 有口无肛门 D. 身体呈圆柱形
9.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有关软体动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身体柔软是软体动物的特点,所以体外都需要有贝壳保护
B. 双壳类软体动物靠入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
C. 软体动物身体表面的外套膜,其分泌物都可形成贝壳
D. 软体动物有水生的也有陆生的,很多种类都可以食用
10.蝗虫能适于陆地生活,其形态结构特点有( )
①用气管呼吸  ②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  ③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④视力发达,有一对单眼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二、连线题
11.李凡同学观察到蚯蚓经常出没在潮湿的土壤里,他猜想,干土会不会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呢?李凡同学就这个问题设计一组对照实验进行探究,他将20条蚯蚓放在干土与湿润土之间,每隔2分钟记录干土和湿润土中蚯蚓的数量,其统计结果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统计次数 1 2 3 4 5
A组 湿润土中(条) 4 7 12 16 20
B组 干土中(条) 4 3 2 1 0
(1)该对照实验设置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
(2)针对题目,李凡同学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
(3)该实验可以证明________。
(4)为了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应进行多次________实验。
(5)实验后应该如何处理蚯蚯蚓?________。
(6)用手触摸蚯蚓身体腹部,感觉粗糙不平,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腹部有许多小突起,这就是________。
(7)在实验过程中,应该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这是因为________。
(8)________组是实验组,________是对照组。(填写字母)
三、综合题
12.夏季的草地上常见蝗虫在草叶上飞来蹦去,翻开草下湿润的土壤,也常见蚯蚓在土壤中扭转翻腾。请对蚯蚓和蝗虫两位“邻居”进行比较,完成相关问题:
(1)观察蚯蚓,可以发现:蚯蚓的身体由多个________的体节构成,身体前后部区别不大,靠________辅助运动,各部分器官分化不明显。蚯蚓需要保持体表________以保障体内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因此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2)相对于蚯蚓的外形特征,蝗虫也有多个体节,但不同体节形态结构差异较大,且分别组合成了不同的部分,其中________部有专门的________器官,可以比蚯蚓更有效的发现敌害;其________部有三对分节的________,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这都使得蝗虫比蚯蚓能更有效逃避敌害及不利的环境;蝗虫体表包被着________,能有效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比蚯蚓的生活范围更为广阔。
(3)由以上分析可知:蝗虫比蚯蚓适应环境的能力更________。
13.下图为河蚌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2]________是河蚌的________器官,进行气体交换。[1]________是河蚌的运动器官。
(2)[3]________受异物刺激时,能分泌大量的________把异物包裹起来,从而形成珍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因此鲤鱼是鱼类、眼镜蛇是爬行动物、青蛙是两栖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
乌贼是软体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
2.【答案】A
【解析】A、水螅属于腔肠动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二者都有口无肛门;A符合题意;
B、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涡虫的身体左右对称,B不符合题意错误;
C、涡虫的身体背腹扁平,水螅的身体呈圆筒形,C不符合题意错误;
D、水螅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涡虫的体壁具有三胚层(三层细胞),D不符合题意错误.
3.【答案】A
【解析】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昆虫的胸部生有三对足,分别为前足、中足和后足,前足、中足适于爬行,后足发达适于跳跃,一般有两对翅,适于飞行,蚂蚁属于昆虫,具有以上这些特征,所以此题答案为A。
4.【答案】A
【解析】A、海葵、水螅、涡虫、蚯蚓、涡牛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A正确。
B、身体结构简单、辐射对称、消化道有口无肛门,内有消化腔,是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除海葵、水螅其它动物没有,B错误。
C、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是线形动物的特征,几种动物中没有线形动物,C错误。
D、只有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D错误。
5.【答案】C
【解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土壤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的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6.【答案】 B
【解析】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靠湿润的体壁呼吸,A说法正确。
B、图中①是环带,环带靠近蚯蚓的前端,A靠近环带,B说法错误。
C、图中①是环带,环靠近的前端,C说法正确。
D、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环状体节构成即图中的②,D说法正确。
7.【答案】 D
【解析】A、体表有刺细胞 , 属于腔肠动物的特征.A不符合题意;
B、有消化腔,是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B不符合题意;
C、有口无肛门是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C不符合题意;
D、 身体呈两侧对称 ,不是腔肠动物主要特征,D符合题意。
8.【答案】 C
【解析】ABD.由分析可知ABD属于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故ABD不合题意;
C.线形动物的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故C符合题意。
9.【答案】 A
【解析】A.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贝壳有保护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软体动物都有贝壳,如蛞蝓的体外就没有贝壳。A符合题意。
B.双壳类动物有入水管和出水管,在吸水和排水的过程中,摄取水中的食物颗粒并排出未消化的食物残渣。B不符合题意。
C.软体动物身体表面都有外套膜,其分泌物形成贝壳。C不符合题意。
D.软体动物有水生的,如缢蛏、乌贼等;有陆生的,如蜗牛等。软体动物中的牡蛎、扇贝、鲍等很多种类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食用。D不符合题意。
10.【答案】 B
【解析】①蝗虫是通过气管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气门是气体进出的一个门户,适于陆地生活,正确;
②蝗虫有三对足,前足和中足爬行,后足跳跃;还有两对翅,前翅革质、狭长,有保护作用,后翅柔软宽大,适于飞行;所以胸部是它的运动中心,正确;
③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这是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正确;
④有一对复眼,对昆虫的取食、生长、繁殖等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对于复杂的生活环境,其视觉还不能算是发达。还有单眼,蝗虫有三个单眼,能够感光,而不是一对,错误。
因此①②③符合题意。
11.【答案】(1)土壤湿度
(2)干土会不会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呢?;干土会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
(3)蚯蚓适宜生活在湿润的土壤(干土会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
(4)重复
(5)放回适合它生存的自然环境
(6)刚毛
(7)湿润的体壁可以维持蚯蚓正常的呼吸
(8)A;B
【解析】(1)根据题干所述,李凡将蚯蚓放到湿润的土中和干旱的土中,可见该实验的变量是土壤湿度。
(2)根据李凡的猜想,“干土会不会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呢?”所以李凡提出的问题是干土会不会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呢?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吗,所以可以根据常识做出的假设:干土会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湿润的图土中,蚯蚓的数量较多,可见蚯蚓适宜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干土会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
(4)为了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应进行多次重复实验。
(5)实验完成后,我们应该站在保护动物的立场上,把蚯蚓放回适合它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6)蚯蚓的腹面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所以,因此用手触摸蚯蚓身体腹部时,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蚯蚓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在运动时,依靠纵、环肌的交替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
(7)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所以,在实验中,应该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以保证蚯蚓正常的呼吸。
(8)根据题干分析,本实验探究干土对蚯蚓的影响,A组是湿润的土壤,B组是干土,所以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
12.【答案】 (1)彼此相似;刚毛;湿润
(2)头;感觉;胸;足;外骨骼
(3)强
【解析】(1)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有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靠近前端有环带,与生殖有关,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和运动器官,用湿润的体壁呼吸,刚毛辅助运动。
(2)蝗虫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分布,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蝗虫头部具有专门的感觉作用—触角,胸部有发达的运动器官,长有两对翅膀、三对分节的足,能飞行和跳跃,
蝗虫的体表的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体内柔软器官的作用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适应干旱的陆地生活。
(3)由以上(2)分析可以看出,蝗虫有发达的运动器官——两对翅和三队足,灵敏的感觉器官——触角,体表有外骨骼,所以蝗虫比蚯蚓更加适合陆地环境。
13.【答案】(1)鳃;呼吸;足
(2)外套膜;珍珠质
【解析】(1)河蚌是水生软体动物,用2鳃呼吸,鳃里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鳃是适于水中呼吸的器官。用①斧足运动。(2)河蚌属于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能分泌珍珠质形成贝壳。当蚌壳张开的时候,如果恰好有沙粒或寄生虫等异物进入蛤、蚌那坚硬的小房子,处在外套膜与贝壳中间,没办法把它排出来,沙粒等异物就会不断刺激该处的外套膜,则该处外套膜的上皮组织就会赶快分泌出珍珠质来把它包围起来,形成珍珠囊,包了一层又一层,久而久之,就在沙粒等异物外面包上一层厚厚的珍珠质,于是就形成了一粒粒的珍珠。另外一种情况,则是蛤、蚌自己的有关组织发生病变,导致细胞分裂,接着包上自己所分泌的有机物质,渐渐陷入外套膜,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珍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9张PPT)
7.22.4 动物的主要类群
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
(一)无脊椎动物
本节目标
1.通过认识动物进化系统树,了解不同动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2.认识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及主要特征。
3.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进一步强化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新知导入
自然界中的动物形形色色,多种多样,形态千差万别,目前已知道的大约有多少种?你知道种类最多的是什么动物?最大的动物是什么?最小的动物是什么?最高等的动物又是那一类?
新知讲解
在动物分类中,根据动物身体中有没有脊椎骨而分成________动物和________动物两大类。
1.无脊椎动物的门类繁多,种数占动物总数的绝大多数。主要包括原生动物、________动物、扁形动物、________动物、________动物、软体动物、________动物和棘皮动物等。
2.脊椎动物:动物体内有脊柱,如鱼、________动物、________动物、鸟、________动物。
无脊椎
脊椎
腔肠
线形
节肢
两栖类
爬行类
哺乳类
环节
新知讲解
一、腔肠动物由两层细胞组成,身体辐射对称
1、生活环境:
腔肠动物是一类水生______动物,绝大多数在______中,少数生活在______中 。
多细胞
海水
淡水
新知讲解
2.水螅是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它的体壁是由_______和________两层细胞构成的,在内胚层和外胚层之间有一层没有细胞结构的_______。由外胚层和内胚层围成的空腔叫做_______,_______与口相通,口周围有触手。
外胚层
内胚层
中胶层
消化腔
消化腔
水母
珊瑚虫
海葵
4.常见腔肠动物
新知讲解
3.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生活在______中;体壁由______、______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______无______。
外胚层
内胚层

肛门

4.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沿海岸的珊瑚礁形成天然堤埠,能稳固海岸。但在海底的暗礁,则会影响船只航行。
(2)珊瑚礁可以制成石灰及水泥,以作建筑材料。珊瑚也可作观赏及装饰用。
(3)部份水母,例如海蜇,可供食用。
(4)腔肠动物的刺丝囊对人体有伤害性,甚至可导致死亡。
新知讲解
试题演练
1、南海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蕴含丰富的资源。大大小小的岛礁星罗棋布,在这些岛礁的形成过程中,小小珊瑚虫功不可没。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
B.海洋捕捞对珊瑚礁没有影响
C.珊瑚虫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D.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外壳和含石灰质的藻类经过数亿年的积累,堆积成了珊瑚礁
B
【解析】A、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A正确;
B、海洋捕捞可能会破坏珊瑚礁,B错误;
C、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C正确;
D、珊瑚虫能分泌石灰质物质,堆积形成珊瑚礁,可以加固海岸,D正确。
新知讲解
二、扁形动物背腹扁平,身体两侧对称
1、生活环境:
广泛分布在______和______的水域中,少数在陆地上______土中生活。大部分种类为______生活。
海水
淡水
潮湿
寄生
新知讲解
2.扁形动物为无体腔最原始的______动物。背腹______,______对称。有______无______。出现了发达的______层。出现______系统,运动、摄食、消化、排泄等机能也随之加强。
三胚层
扁平
左右

肛门
中胚
肌肉
猪肉绦虫
血吸虫
涡虫
3.常见扁形动物
新知讲解
4.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扁形动物门中吸虫纲和绦虫纲动物则有很多种类可寄生在人、畜体内,引起人、畜产生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事业带来极大的危害,造成人类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什么是“米猪肉”,猪肉绦虫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与寄生相关的特点有哪些
  
含猪肉绦虫幼虫的猪肉;过寄生生活;
相适应的特点:有吸盘和小钩,生殖器官发达。
(2)猪肉绦虫一生中有几个寄主,寄主是什么
 
 
(3)为了预防人类感染猪肉绦虫病,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4)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合作探究
猪肉绦虫一生有两个寄主,幼虫寄生在猪胃里,而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
要注意个人卫生,切菜的刀具与切肉的不要混用;买猪肉要注意辨别是不是米猪肉等。
身体呈蠕虫状,细长而柔软,分成许多体节,大多为蠕虫,爬行。
试题演练
2、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
A.身体呈辐射对称
B.背腹扁平
C.有口有肛门
D.全部营寄生生活
B
【解析】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两侧对称,身体背腹扁平,无体腔,有口无肛门。有口无肛门也是腔肠动物的特征。
新知讲解
三、线虫动物身体细长,具有完整的消化道
1、生活环境:
分布广,种类多,多数生活在______中、______土壤,或______在动植物体内。

潮湿
寄生
新知讲解
2、主要特征
(1)身体细长呈_____形,两端变细,
(2)体内有完整的_______道。
(3)消化管的前端有_____,后端有_____
(4)体表有_____
圆柱
消化

肛门
角质层
钩虫
蛲虫
蛔虫
3.常见线虫动物
新知讲解
4.线虫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可引致人体寄生虫病,直接影人体健康。
(2)寄生於牲畜及农作物体內,因而影响牲畜的生长及农作物的收成。
新知讲解
试题演练
3、蛔虫、钩虫和线虫都属于线形动物,下列不属于它们共有的特征是( )
A.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B.体表有角质层
C.有口有肛门
D.靠刚毛运动
D
【解析】线形动物的特征: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体壁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消化道不弯曲,体表有角质层,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雌雄异体;自由生活或寄生。刚毛是蚯蚓的运动结构。
新知讲解
四、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常包有贝壳
1、生活环境:
种类多,分布广泛,形态差异大。本门动物体外大都覆盖有各式各样的______,故通常又称之为贝类。
贝壳
新知讲解
2、主要特征:身体_____,分为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体外有______。常常包有贝壳。
柔软


内脏团
外套膜
3.常见软体动物
新知讲解
4.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给人类提供食品:鲍鱼、牡蛎、乌贼、田螺
(2)给鱼类提供饵料
(3)家禽家畜的饲料
(4)艺术品:珍珠贝、鸡心螺、榧螺、 竖琴螺等。
(5)危害建筑物
(6)危害农作物和贝类养殖:蛞蝓,玉螺
新知讲解
试题演练
4、软体动物身体外大都有一个坚硬的贝壳保护,下列关于贝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贝壳的主要作用是运动和保护作用
B.贝壳的分泌物形成外套膜,外套膜同样具有保护作用
C.贝壳是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
D.贝壳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因此,贝壳是由活细胞构成的生物组织。
C
【解析】软体动物一般具有贝壳,贝壳具有保护作用,A错误;贝壳是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B错误,C正确;贝壳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贝壳是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D错误。
新知讲解
五、环节动物身体分节无附肢
1、生活环境:
环节动物约有13000种,包括蚯蚓、沙蚕、蚂蟥等,生活在_____、淡水、土壤及陆地_____环境中,分布较广。
海水
潮湿
新知讲解
2、主要特征:环节动物体长______形或长而______,______对称,由前后相连的许多______构成。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______的土壤中。蚯蚓的身体一般为青灰色或暗红色,。体表______、______。腹部有______。身体各节形态相似,成熟个体的体前端有一小段肿胀部分,色暗,称______。蚯蚓依靠肌肉的______和体表______的协助进行运动。身体内部有______。
圆柱
扁平
左右
体节
有机质
湿润
粘滑
刚毛
环带
舒缩
刚毛
真体腔
3.常见环节动物
新知讲解
4.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蚯蚓可以改良土壤。
(2)鱼类的饵料:蚯蚓及沙蚕可以用作鱼饵。由于沙蚕被鱼捕食,所以沙蚕的数量能影响鱼类的分布。
(3)影响人畜健康:大多数蛭类以吸取人或动物的血液作为食物,对人畜有一定的危害。
(4)医用与药用:由于蛭类有吸血的习性,自古就有采用医蛭吸取脓血以治疗病症的办法,现在欧洲和一些国家仍采用医蛭作医疗放血。蚂蟥能入药,有治疗跌打损伤,破血通经,消肿解毒,降低血压。
新知讲解
试题演练
5、蚯蚓等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身体有许多环状体节构成
B.身体里有脊柱
C.体表包有坚韧的外骨骼
D.足、触角分节
A
【解析】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真体腔,有刚毛或疣足,因此,蚯蚓等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有许多环状体节构成,没有脊柱、外骨骼、足、触角,A正确。
新知讲解
六、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均分节
1、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_____,数量最______,分布最______的一个类群。包括人们熟知的虾、蟹、蜘蛛、蚊、蝇、蜈蚣以及已灭绝的三叶虫。现生物种类已知有______多万种,占整个现生物种数的______;节肢动物在水体、陆地、空中都可生活。


广
100
75%
新知讲解
2、节肢动物主要特征:
(1)身体由许多______构成,并且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体表有______;
(3)足和触角______。
3、昆虫纲主要特征
(1)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头部有一对______、一对______和一个______
(3)胸部有三对______,一般有两对______
体节



外骨骼
分节



触角
复眼
口器


4.常见节肢动物
新知讲解
4.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提供工业原料,例如家蚕 。
(2)作为经济鱼类的天然饵料,例如鲱鱼、大黄鱼、小黄鱼以及带鱼等都以桡足类作为主要食饵。
(3)完成植物的传粉作用,油菜和多种果树都是虫媒植物,借蜜蜂等昆虫传播花粉。
(4)供人类食用,尤其甲壳纲中的各种虾蟹,不仅滋味鲜美,而且营养价值也高。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5)抑制害虫,不少昆虫危害作物、果树和森林,称为害虫,而害虫又被肉食性蜘蛛和其他昆虫所食,如上述金小蜂抑制棉红铃虫等。
(6)制成药物,节肢动物本身或其产品可以制成药物,防治疾病,如蝎子、蜈蚣、地鳖等。
(7)传播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8)严重危害农作物、果树和森林等,尤其飞蝗,危害特别严重。
试题演练
6、能传播西尼罗热病毒的库蚊,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据此推测库蚊属于(  )
A.腔肠动物
B.扁形动物
C.软体动物
D.节肢动物
D
【解析】节肢动物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由题干知,库蚊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因此属于节肢动物。
新知讲解
七、棘皮动物
1、棘皮动物是生活在海底、身体呈辐射对称的无脊椎动物。
棘皮动物的意思就是它们的表皮犹如荆棘一般。
新知讲解
2. 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
(1)体呈______对称,主要为______对称。
(2)有______,其中一部分形成特有的水管系统。
(3)表皮下面有由______产生的骨胳,常向外突出成______。
五角海星
辐射
五辐射
真体腔
中胚层

3.棘皮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部分棘皮动物可供食用和药用。如紫海胆、石笔海胆、马粪海胆、海燕、多棘海盘车、罗氏海盘车、骑士章海星、刺参、梅花参等。
新知讲解
课堂总结
动物的主要类群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线虫动物
软体动物
环节动物
节肢动物
棘皮动物
板书设计
一、动物的主要类群
1、无脊椎动物
(1)腔肠动物:
(2)扁形动物:
(3)线虫动物:
(4)软体动物:
(5)环节动物:
(6)节肢动物:
(7)棘皮动物:
2、脊椎动物
1.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周末要去捕捉水螅以备实验课上使用,请问他们应该在什么环境中寻找( )
A.有丰富绿藻的海水
B.被污染的废水
C.清澈、急流的大河
D.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小河或池塘中
2.“海中之花”——海葵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 )
A.由肛门排出
B.由口排出
C.由胞肛排出
D.由细胞膜排出
D
B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3.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美誉。近几年,有些地方曾经销声匿迹的血吸虫又有死灰复燃之势,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感染血吸虫是因为(  )
A.吃了不干净的食物
B.接触疫水
C.接触血吸虫病人
D.空气传染
4.蛔虫生活的营养物质来源于(  )
A.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
B.依靠体表吸食寄主体内的营养物质
C.依靠口吸食寄主体内的营养物质
D.通过触手捕获营养物质
C
B
5.蚯蚓、蛭等没有发达的骨骼,也能灵活运动,主要原因是( )
A.身体分节
B.体表有黏液
C.体壁有刚毛
D.肌肉发达
6.近年来,麻辣小龙虾成为市民们喜闻乐见的美食,小龙虾是( )
A.环节动物
B.软体动物
C.节肢动物
D.爬行动物
A
C
课堂练习
7.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B.体表有外骨骼
C.头部有触角、口器、单眼、复眼等取食和感觉器官
D.都有三对足
8.下列关于动物类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
B.节肢动物头部有眼和触角,胸部有翅和足,用肺呼吸
C.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D.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
D
B
课堂练习
9.夏季的雨后,你会在花园看到蚯蚓和蜗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蚯蚓雨天出行说明其喜欢水生环境
B. 蜗牛可以用运动器官足来爬行
C. 蚯蚓的环带靠近身体的前端
D. 蜗牛通过感觉器官感知环境
10.夏天,蚊子和苍蝇经常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困扰,它们具有的共同特征不包括(  )
A. 一对触角,两对翅,三对足
B. 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C. 体表具有外骨骼
D. 身体表面具有刺细胞
A
D
课堂练习
再 见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22.4 动物的主要类群(一、无脊椎动物) 学案
课题 22.4 动物的主要类群(一、无脊椎动物) 章 22 学科 生物 年级 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对某些动物进行分类”等活动,认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常见种类和形态、生理特征,认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2.通过参与“将下列动物进行分类”、“观察昆虫标本”等学习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3.认识动物系统进化树,了解不同动物类型之间的亲缘关系。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认识不同类群动物的常见种类和他们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与人类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的了解,进一步体会动物种类的多样性,通过不同类群动物的对比学习,深入理解动物系统进化树的含义,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正确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观,进一步强化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活动“将下列动物进行分类”、“观察昆虫标本”;2.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及特征;
【教学难点】 1.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及特征;2.不同动物类群与人类的关系。
【导学方法】 考点精讲,讲练结合,课后巩固
【课前预习】 1.我们已知的生物大约有______多万种,而动物大约有______以上,不同动物的______和______都有很大的差别。2.腔肠动物是一类水生______动物,在体内出现了专门的消化结构——______。常见的腔肠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水母,其中______还有“水中国宝”的美称。 3.水螅生活在清澈的______和______中,其舒展的身体不过几厘米长,一端附着在水草、石块或其他的物体上,另一端游离,口的周围有一圈细长的______。 4.扁形动物身体背腹______,两侧对称,一般分布在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土壤中,个别种类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常见种类有______、______等。 5.常见的真涡虫生活在淡水中,平角涡虫生活在______中,猪肉绦虫则寄生在______内,血吸虫主要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______和______中。 6.常见的环节动物有生活在湿润土壤中的______,生活在______中的沙蚕,生活在______中的蚂蟥等,它们的身体都是由许多______构成的,大多为______爬行。 7.蚯蚓与人类的关系:蚯蚓可以______,增加肥力,还可以作为______和食品等。 8.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______,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______,外面有贝壳或内壳。 9.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田螺等软体动物可以作为人类食物,味道鲜美;有些软体动物是鱼类的______,如蚌、淡水螺等;有些如钉螺还是寄生虫的______,能使人得病或破坏人类的设施以及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等。10.节肢动物是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______,分布______的一个类群。身体外面_____有______,可以防止______。身体由______构成,身体分为______三部分,有发达的______、______、______等。 11..昆虫是唯一能飞行的节肢动物类群,胸部有三对______、两对______,大大增加了昆虫的活动范围。 12.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①为鱼类提供天然食物   例如:______②促进植物发展 例如:______③传播疾病 例如:______④危害植物 例如:______⑤防制病虫害 例如:______13.常见的棘皮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14.棘皮动物与人类的关系:①海参可以______也可入药; ②海星和海胆分别危害______养殖和藻类养殖。
学习探究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什么是“米猪肉”,猪肉绦虫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与寄生相关的特点有哪些   (2)猪肉绦虫一生中有几个寄主,寄主是什么   (3)为了预防人类感染猪肉绦虫病,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4)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堂练习】 1、地球上最古老,最原始,结构最简单的动物是( )。A.原生动物 B.腔肠动物 C.扁形动物 D.哺乳动物2、生活在地球中的动物大约有( )。A.150万种 B.7.5万种 C.100万种 D.75万种3、下列属于原生动物的是( )。A.太阳虫 B.衣藻 C.水螅 D.水母4、下列对腔肠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全部生活在水中 B.低等的多细胞动物C.体内有消化腔 D.身体由一层细胞组成5、下列寄生在人和哺乳动物的静脉中的扁形动物是( )。A.猪肉绦虫 B.平角涡虫 C.血吸虫 D.蚂蝗6、下列不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A.沙蚕 B.蚯蚓 C.钉螺 D.蚂蟥7、下列软体动物中,以蔬菜和农作物的叶、茎为食的是( )。A.河蚌 B.乌赋 C.蜗牛 D.牡蛎8、下列动物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是( )。A.原生动物 B.腔肠动物 C.软体动物 D.节肢动物9、下列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 )。A.绦虫 B.螵虫 C.水蛭 D.蛔虫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200 2/3 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
2.多细胞 消化腔 水螅 海蜇 珊瑚 海葵 桃花水母
3.溪流 池沼 触手
4.扁平 海水 淡水 潮湿 猪肉绦虫 血吸虫
5.海水 人肠腔 肝门静脉 肠系膜静脉
6.蚯蚓 海水 淡水 体节 蠕动
7.疏松土壤 饲料
8.柔软 外套膜
9.天然饵料 中间宿主
10..最大 最广 外骨骼 体内水分的蒸发 体节 头、胸、腹 脑 感觉器官 呼吸器官
11.足 翅
12.沼虾的幼体 蜜蜂 蚊子 棉铃虫 七星瓢虫
13..海星 海胆 海参
14.食用 贝类
合作探究:
(1)含猪肉绦虫幼虫的猪肉;过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有吸盘和小钩,生殖器官发达。
(2)猪肉绦虫一生有两个寄主,幼虫寄生在猪胃里,而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
(3)要注意个人卫生,切菜的刀具与切肉的不要混用;买猪肉要注意辨别是不是米猪肉等。
(4)身体呈蠕虫状,细长而柔软,分成许多体节,大多为蠕虫,爬行。
课堂练习:
1.A 2.A 3.A 4.D 5.C 6.C 7.C 8.D 9.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